书城社会科学农村食品与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16430200000005

第5章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

无公害茶叶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产品应具有各类无公害茶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应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产品应洁净,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卫生标准符合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出口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进口国的卫生指标要求。

无公害茶叶的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曝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

怎样生产无公害水果

无公害水果是指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所规定质量要求的水果。无公害水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区域。

无公害水果的生产主要包括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深翻扩穴、熟化土壤、间作或生草、覆盖与培土及中耕。

无公害水果的施肥应充分满足水果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土壤施肥可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和土面撒施等方法。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果园,可进行液体施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树体对营养的需求。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果实采收前20天内停止叶面追肥。

无公害水果要求灌溉水无污染,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无公害水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达到控制或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各类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和实施要点均应根据相关要求执行。

无公害水果应具该品种特征,果形整齐,果蒂完整平齐,果实无萎蔫现象。果实自然着色,色泽均匀,具有该品种成熟果实特有色泽;提早上市者单果自然着色面积应大于全果的1/3。果面新鲜光洁,无日灼、刺伤、虫伤、擦伤、碰压伤、裂口、病斑及腐烂现象。具有该品种果肉质地和色泽特性及该品种特征风味香气,无异味。同批次产品中腐烂果不超过1%,严重缺陷果不超过2%,一般缺陷果不超过5%。禁止使用农药不得检出。

无公害水果的包装厂或包装场地应通风、防潮、防晒和防雨,温度3℃~25℃,相对湿度60%~90%,干净整洁,无污染物,不能存放有毒、有异味物品。包装材料应清洁,质地细致柔软,无污染。果品装箱应排列整齐,内部可用清洁、无毒的柔韧物衬垫。果箱用瓦楞纸箱,结构应牢固适用,且干燥,无霉变、虫蛀和污染。每批次包装箱规格应做到一致,且每箱净重不超过20公斤或按客户要求包装。包装上应标注无公害水果的产品名称、净含量、规格、产地、采收日期、包装日期、生产单位、执行标准代号及产品商标。运输应做到快装、快运、快卸。严禁日晒雨淋,装卸、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严禁乱丢乱掷。运输工具的装运舱应清洁、干燥、无异味。长途运输宜采用冷藏运输工具。

怎样生产无公害稻米

无公害稻米指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的稻米。无公害稻米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区域。

无公害稻米生产主要包括肥料的使用和有害生物的治理。无公害稻米生产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肥料使用总量(尤其是氮肥总量)必须控制在土壤、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在每升40毫克以下。必须按照平衡施肥技术,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实行氮、磷、钾配合使用。

无公害稻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水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及其环境等多种因子,协调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治理措施,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药的常用药量、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及其他注意事项均应根据相关要求执行。

无公害稻谷和稻米在储藏、运输、加工过程中必须与普通稻谷和稻米分开。无公害稻米应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无公害稻米在加工过程中不提倡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必须使用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

无公害稻米的包装、运输和贮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贮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怎样饲养无公害畜禽

无公害畜禽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其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商品畜禽。

无公害畜禽水质的要求包括饮用水水质要求和加工用水水质要求,养殖过程中禽饮用水质应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畜禽产品的加工用水,包括畜禽屠宰厂和畜禽制品加工厂的生产用水、厂区冷却水和设备消毒冲洗水,水质卫生要求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他用水包括循环冷却水、设备冲洗用水,也应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无公害畜禽饲养场周围3公里内不能有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类加工、屠宰厂或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点和公共场所应在1公里以上。饲养场不得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的上游,饲养场的建筑布局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生产区应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畜禽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畜禽养殖场的大门入口处要设置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或淋浴室。畜禽养殖场门口要设消毒池。养殖场应备有清洗消毒设施,并对养殖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疫病传播。畜禽养殖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净道指饲养员行走、畜禽周转和运送饲料、鸡蛋的道路;污道指畜便等废弃物、外销和淘汰畜禽出场的道路。畜禽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即同一畜舍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畜禽,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每批畜禽出栏后应实施清洗、消毒措施。畜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养殖场内严禁饲养犬、猫及其他动物,并不得外购生鲜肉及副产品。养殖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的畜禽,应保证健康,引入后应隔离饲养和检疫,经兽医检查确认健康方可合群饲养。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养殖场兽医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家畜的配种。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进入养殖场应严格消毒,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

在饲养过程中,不应给育肥家畜使用高铜、高锌日粮。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剂、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家畜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家禽在上市前7天,饲料中应不含任何药物及药物添加剂,一定要严格执行停药期。不应饲喂发霉、变质和生虫的饲料。

家禽要使用无公害标准的全价饲料。额外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等应符合相关的要求,不应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增色剂,如砷制剂、铬制剂、铜制剂、蛋黄增色剂、活菌制剂、免疫因子等,不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应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育肥后期的商品家畜,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时,要执行所用药物的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家畜上市。发生疾病的种畜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家畜出售。

家禽育成后期(产蛋前)停止用药,停药时间取决于所用药物,但应保证家禽产蛋开始时药物残留量符合要求。产蛋阶段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包括中草药和抗菌素。产蛋阶段发生疾病必须用药治疗时,从用药开始到用药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取决于所用药物)产的蛋不得作为食品蛋出售。

每批畜禽调出后,栏舍、用具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动物饲养期间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3%过氧乙酸等消毒药。带蛋鸡消毒要在舍内无鸡蛋时进行,蛋鸡产蛋期禁止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动物养殖场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液或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怎样做好无公害畜禽防疫

无公害畜禽防疫包括兽药使用和兽医防疫两部分,有着各自的要求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