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概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16432200000019

第19章 后记

全书提纲由李先德设计,写作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杨东群撰写。第二章由宗义湘、李先德撰写。第三章由刘瑞涵撰写。第四章由杨东群、李先德撰写。第五章由李先德、杨东群、刘瑞涵、朱肖蔓、张蕙杰撰写。马晓春、汤承超参加了部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李先德最后对全部初稿进行了统稿。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案例,在此向所有被参考和引用的文献作者表示感谢。现将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列于后。

1.白雪秋,《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启示》,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4月。

2.陈良玉,《印度农村信息化的实践及借鉴》,世界农业,2004年第10期。

3.陈锡文,《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经济日报,2006年6月20日。

4.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5.回良玉,《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全面发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2月28日,6.董忠堂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纲》,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

7.杜青林,《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中央部委领导同志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与报告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3月。

8.樊康,《梁漱溟与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小城镇建设,2005年第11期。

9.岡部守、章政,《日本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6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1.郭玮,《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调研世界,2002年第8期。

12.韩明谟,《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3.韩启明,《建设美国》,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2月。

15.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大任务,人民日报,2006年4月18日第14版。

16.姜长云,《当前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之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6期。

17.江红英,《试析土改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道路选择》,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8.李文珊,《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19.李先德,《中国新农村建设与日韩农村发展经验之启示》,提交给2006年9月5号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中日韩国际研讨会的大会报告论文。

20.李佐军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9月。

21.林广,《以城市包围农村——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透视》,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5月。

22.尚希、应亚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台与世纪效应》,中国经济时报,搜狐财经2006年09月22日转载。

23.《论新农村建设的四大要义》,北京:农民日报,2006年2月7日。

24.马晓河,《中国农村50年:农业集体化道路与制度变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

2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6.牟放,《农村养老保险步履蹒跚,何为破局之道》,中国保险报,2005年6月3日。

27.倪洪兴,《非贸易关注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石磊,《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社会学研究,2004年4月。

29.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8月。

30.彭建军,《关于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6卷第2期。

31.洪远等,《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演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32.洪远,《进一步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http://www.rcre.org.cn/ztyj/rcre-a1-2.htm33.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炎黄春秋,2004年第6期。

34.王国宇,《论晏阳初乡村建设的方法论思想》,船山学刊,2005年第2期。

35.王伟光主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2月。

36.温家宝,《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9月1日。

37.温铁军主编,《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06年5月。

38.夏英,曹新明,《印度东北地区农业的开发》,载于牛盾主编,《世界农业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39.辛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转移支付制度变革》,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8月。

40.永丰,《党对革命根据地农业多种经济成分的政策》,《北京党史》,2004年第2期。

41.张利痒,《可资借鉴的八种新农村发展模式》,光明日报,2006年4月10日。

42.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3.张雨林,《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上)》,中国农村经济,1989年第9期。

44.郑新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工作通讯》,2006年第9期。

4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6.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2006年3月16日电。

48.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5年11月7日。

49.宗义湘,《加入WTO前后中国农业支持水平及政策效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6月。

50.朱道华,《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51.橋本寿郎,《戦後の日本経済》,岩波新書398,岩波書店,1995年。

52.鶴田俊正,《戦後日本の産業政策》,日本新聞社,1982年。

53.Ban,Sung Hwan 1975,The New Community Movement in Korea (Part One).Working Paper of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April.

54.Bruce F.Johnston &Peter Kilby.Agriculture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strategies in late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55.Carolyn Dimitri,Anne Effland and Neilson Conklin, 2005, The 20th Century Transformation of U.S.Agriculture and Farm Policy,USDA,EIB-3.

56.OECD,2005,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China, Paris.(中文版:李先德等译, 《中国农业政策回顾与评价》,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

57.WTO,2003,Trade Policy Review:United States, WT/TPR/G/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