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实用生活禁忌(实用生活文库)
16442200000012

第12章 烹调禁忌(2)

如果用高汤烹制的菜加入味精,反而会把高汤的鲜味掩盖,使菜的味道不伦不类,还不如不放味精好吃。

(2)酸味菜:糖醋、醋熘和酸辣菜等酸味菜,烹制时忌放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强,溶解度越低,酸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

(3)用鸡或海鲜炖的菜:鸡或海鲜有较强的鲜味,用鸡或海鲜炖的菜,再加味精纯粹是浪费,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9.味精使用五忌

味精是人们熟悉的调味品,其化学名称是谷氨酸钠。它溶于水,进入肠胃后能被人体吸收,具有改善和保持大脑功能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要讲究科学,不然,不仅不能调味,而且还有损于身体健康。为此,使用味精时应遵循以下“五忌”。

(1)忌使用过量: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在制作菜肴时使用要适量。比如,炒一盘白菜用料1000克,人参是补气佳品,能强体壮力,特别适用气虚无力者;而萝卜有下气定喘、化积消食之功效。若两者同时服用,一个补气,一个破气,人参的补益作用就会减弱。

味精用量在0.4克左右为宜,味精放多了反而会使菜肴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失去其调味的作用。另外,过多地食用味精,反而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头、胸、背、肩疼痛。据有关部门规定,味精的摄入量每人每天忌超过每公斤体重120毫克,如体重50公斤的人,味精用量不得超过6000毫克。

(2)忌长时间高温加热:味精易溶于水,在100℃以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不会发生大的化学变化;当温度超过100℃时进行长时间加热,就会生成一种不仅无鲜味、而且有毒的成分,叫做焦谷氨酸钠。所以,在制做菜肴过程中,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在汤、菜即将出锅时放入味精为最好。

(3)忌在酸碱性食品中放入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遇到酸碱会发生化学变化,使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例如,在制做有糖醋汁或蕃茄汁的菜肴时,就不必放人味精,否则,放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4)忌每菜必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菜都使用味精,就显示不出原有的食物鲜味。

鸡肉甘温,鲤鱼甘平。鸡肉补中助阳,鲤鱼下气利水,性味不反但功能相乘。古籍中常可见到鸡、鱼不可同食的说法,主要不可同煮、同煎炒。

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不爱吃没有放味精的菜,从而使食欲减退,降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5)婴儿食品忌使用味精:科学研究表明,婴儿食品中使用味精,谷氨酸会和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被吸收的谷氨酸锌而排出体外,导致婴儿缺锌,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因此,哺乳期妇女忌食用味精,3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食用味精,1周岁以内的幼儿以不食味精为宜。

10.忌用冷水炖肉

炖肉是我国北方居民喜欢食用的传统佳肴,虽然做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把它做得有滋有味、香醇鲜美,却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炖肉时忌使用冷水。

这是因为:用冷水炖肉,由于水中有漂白粉(含氯石灰),会使肉中的维生素B,受到破坏而使其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同时,用冷水炖肉,会因肉中的谷氨酸、肌苷等鲜味物质跑掉,而使肉味下降。

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鸡蛋甘平微寒。二者各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若同炒共食,则易产生刺激肠胃道的物质而引起腹泻,所以不宜同食。

若用热水炖肉,肉块表面的蛋白质会迅速凝固,其中的鲜味物质就不会跑掉。

要炖出香醇味美的肉块来,不但开始时忌用冷水,而且在炖肉过程中,也是忌加入冷水的。这是因为,若在炖肉中途加入冷水,会使肉块因水温骤降而表面急剧收缩,致使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遭此“待遇”的肉块即使再加温,也不易再煮软烂。

11.炖肉忌一直用旺火

有的人在炖肉时,常常从始至终一直用大火、旺火、猛煮猛炖,以为只有这样温度高、火力大,才能尽快把肉炖熟、煮烂。看来这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然,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这是因为:如果炖肉一直用大火,肉锅必然从始至终大开大滚,肉中呈香味的物质挥发性很强,必然会随着肉锅的大开大滚而蒸发跑掉;同时,由于肉锅大开大滚,促使肉中蛋白质加速变性而变硬,不溶于水,这就使得所煮的肉发硬难吃;另外,一直用大火猛煮,不单会使肉变硬难吃,而且还会使肉中的含氮物质释放大为减少,兔肉酸寒,性冷。干姜、生姜辛辣性热。二者味性相反寒热,易致腹泻。所以,烹调兔肉时不宜加姜。

这还会使肉的香味降低,使肉中的肌纤维不容易煮烂。因此,炖肉是忌一直用大火、旺火的。

炖肉的正确火候是:刚开始时,要用大火,尽快把锅烧开,以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其香味物质跑掉。一旦肉块挺实、撇去浮沫后,就要改用微火,火候以保持肉锅的水微开为好,直到把肉煮熟。这样,既使肉汤的浮油不易翻滚,又使锅内形成一定气压,保持了肉汤有一定的温度,还使肉的香气不易挥发跑掉,肉既熟得较快,而且肉质也松软好吃。

12.忌在煤气炉上烤食物

目前,使用煤气当炊事燃料在城乡都已经很普遍了,但是,正是由于煤气的普及,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人常在煤气炉上烤食物吃,例如烤红薯、烤馒头干等。这种做法是很不当的。

这是因为:所谓的煤气,大部分是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由丙烷、丙烯、丁烯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并混入很多杂质。特别是当氧气不足时,燃烧就不完全,鸡蛋本身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炒鸡蛋放味精,不但浪费了味精,而且破坏和掩盖了鸡蛋的天然鲜味,并不增加鲜味。因此炒鸡蛋不宜放味精。

便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灰,这时烟灰便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和流泪。更为重要的是食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直接烘烤,会被严重污染。煤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强致癌物——稠环芳烃。食物在煤气炉上烘烤后,这种致癌物会附着在食物表面,然后,进入人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罹患疾病。因此,在煤气炉上烤食物是不当的。

13.忌用铝锅炒菜

铝锅具有结实、轻便、耐用、不锈、便于刷洗等优点,人们不但喜欢用它煮饭、蒸馒头等,也喜欢用它来炒菜。而用铝锅炒菜是不适宜的。

铝受热后,分子极为活跃,尤其是遇到酸、碱性食物时,更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铝化合物。这些微量的铝元素溶入食物进入人体后,便在肝、脾、肾、甲状腺和脑组织中蓄积。一个人摄入的铝元素超过正常值的5倍以上时,即可使人致病。它能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扰乱磷代谢;破坏胃蛋白酶的活性,炒猪肝不宜配菜花。菜花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中的醛糖酸残基可与猪肝中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使成年人早衰,生育痴呆子女;使儿童反应迟钝及早老;使老年人患痴呆症。科学家曾对一名9岁和另一名5岁的因患早衰症(出现皱纹、白发、老态龙钟)而死的女孩进行解剖,发现其大脑中铝元素含量高于正常人的6倍以上。

虽然,并非每个长时间使用铝锅炒菜者都会出现如此的后果,但食铝元素过多对人体有害确是无疑的。何况,炒菜时不仅酸、碱难以避免,而且锅铲还要不断地翻炒磕碰铝锅,难免会将碰掉的铝元素溶进菜肴里。所以,炒菜忌用铝锅,应采用铁锅。

14.忌用铝锅烧姜醋猪肉

铝制锅如果没有盛放强酸或强碱,一般可以经久耐用,少则可用几年,多则能用十几年。但有些农村群众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当产妇坐月子需吃姜醋猪肉时,常常用铝锅盛着醋、生姜、猪肉一起烧,烧好后往往还不盛出来,而是把它贮在铝锅内。结果,不到一宿,铝锅便被腐蚀穿孔,好端端的铝锅便成了废品。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铝与醋酸起化学反应而生成的铝化合物易溶于醋酸里,猪肉酸冷寒腻,田螺大寒,二物同属凉性,且滋腻易伤肠胃。故不易同食。

而醋酸与铝又不断起化学反应,以致铝锅由厚变薄,直至最后穿孔破烂。因此,在烧姜醋猪肉时。不要用铝锅,最好用瓦锅。当然,做其他需放醋酸或碱的菜肴时,也是忌使用铝锅的。

15.忌开水蒸馒头

用开水蒸馒头不好,因把生馒头突然放入沸腾的蒸笼内,急剧受热,馒头里外受热不均匀,容易夹生,蒸的时间也长。如果锅里放入凉水就上笼,温度上升缓慢,馒头受热均匀,不容易出现夹生,熟得快,既节省时间又省火。

1.西红柿酱开罐后易变质,只要撒一点盐,再倒一点植物油,就可保存较长时间。

2.用淘米水泡干笋、海带,容易泡胀洗净,并且易熟。

3.土豆、芋头等削皮后,其本身所含的单宁酸会氧化变色,所以应立即浸入清水中。

4.饺子出锅后先用温水浸泡一下,相互之间就不会粘连了。

5.蒸蛋时,蛋中加少许开水搅拌,不论蒸多久,蒸熟的蛋都不会产生老化现象,且食之鲜嫩可口。

6.不爱吃辣椒或辣食的人,如遇带辣味的食物,只要放些醋,辣味立即会减轻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