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探究丛书-湖泊
16444100000012

第12章 珍贵的湖泊资源(3)

鳊的学名叫长春鳊;鲂有两种,一种叫三角鲂,一种叫团头鲂。鳊和鲂的体形很相似,捕得的个体一般约半斤,偶尔也可捕得2~3斤的个体。鳊和三角鲂分布很广,天然的产量亦不低。过去人们只知道团头鲂产于湖北省的梁子湖,该湖入长江处古称樊口,又名武昌,所以团头鲂又有“武昌鱼”之称。以后在湖北、江西和安徽等省通江的湖泊中也相继发现,这说明其分布并不局限于一湖。现在,团头鲂已被驯化成养殖的鱼种。

鲌鱼和红鲌也是常见的食用鱼。红鳍鲌是小型鱼类,通常捕得的个体多在半斤左右;翘嘴红鲌和蒙古红鲌则是大型鱼类,3~4斤重的个体较常见,最大的个体可达20~30斤。

鳡鱼性凶猛,游弋于水的中上层,古人给它取名为“强盗鱼”,意为贪食无厌的鱼。它是半洄游性鱼类,在湖泊内摄食生长而到江河中去生殖。属大型鱼,常可捕到30余斤重的个体,肉质颇佳,堪列上等,如稍用盐腌渍后再食,味尤为可口。

鲚鱼属于鲱形目鳀科,是一些小型鱼类,有成群栖息于近海的,也有居于淡水或洄游至淡水中生殖的。东部平原湖泊中出产短颌鲚和刀鲚。短颌鲚是定居于湖泊中的;刀鲚既有定居于湖中的,也有从海洄游到湖中生殖的。湖泊中所捕到的鲚属鱼类,渔民通称为“梅鲚”或“毛刀鱼”。太湖的梅鲚产量约占鱼产量的60%左右,巢湖高达70%,鄱阳湖和洞庭湖约占10%~20%。它们的食用价值远不如江河中所捕得的刀鲚。因为刀鲚在溯河洄游时体内含脂高,味鲜美;而梅鲚体小肉薄,含脂量低,但产量较高。银鱼属于鲑形目银鱼科,银鱼起水即死,死后体洁自如银,因而得名。寿命只有一年左右,今年生下的个体,明年即长成而生殖。亲鱼在生殖后自然死亡。捕捞银鱼的汛期集中,一般是5月中下旬到6月底之间。银鱼个体虽小,但其味鲜而不腻,是餐桌上的佳品。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型湖泊均产,但以太湖所产名闻遐迩,称为上品。

鳜鱼属鲈形目鮨科,又名桂鱼、季花鱼、鳌花。其捕食的方式不像鳡鱼那样游弋追捕,而是突然袭击。它匿身于水草丛中,见有别种鱼游过时,就突然游上去吞食。鳜鱼体色棕黄或淡黄,加上暗棕色的纵纹和不规则的斑块、斑点,这种斑斓的体色和水生植物的色彩很相近,所以能隐蔽其身而不为捕食的对象发现。鳜鱼是大型鱼,大的个体可达30余斤,分布广,产量高,是中国人民喜食的名贵鱼。食用的个体以半斤至1斤为佳,肉质细嫩。

乌鱼属于鳢形目鳢科,又名财鱼,两广群众和东南亚侨胞尤为喜食。一般个体为2~3斤,体前段近圆筒形,后段侧扁,鳞细小,全身灰黑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斑;喜栖居于多水草和淤泥质的湖底,体色和环境的色调也很一致。捕食方式和鳜鱼相似。其适应性较强,当水退时可钻入湖泥之中,只要湖泥湿润,就能存活,离水后几天也可不死。

鲶鱼属于鲶形目鲶科,是一种常见的普通食用鱼。鳡、鳜、乌、鲶、鲌及红鲌都是肉食性凶猛鱼类,能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中生长,皆为经济鱼类,而在放养的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却是有害鱼类,放养前要尽可能清除这些鱼类。

鳗鲡属于鳗鲡目鳗鲡科,黄鳝属于合鳃目合鳃科,都具蛇的体形,体表光滑无鳞。鳗鲡肉嫩多脂,是上等食用鱼,为洄游性鱼类,长成的鳗鲡入海生殖,而鳗苗漂流至河口,能随潮入江河、湖泊摄食生长。黄鳝是中国的特产,它不仅生活在湖泊中,亦栖居于沟渠、水田中,凿洞穴居,于晚间出洞觅食,主要吃蚯蚓、昆虫等,也食小鱼。黄鳝的适应性较强,秋冬退水后能蛰伏于洞中,待次年涨水再行觅食。捕起的黄鳝也可暂养若干时日。捕捞季节为5~9月,而以小暑前后所捕得的最肥。

黄颡鱼、塘鳢鱼和松江鲈鱼都是有经济价值的小型鱼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松江鲈鱼,因为它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以及兴凯湖鲌鱼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鱼。松江鲈鱼属鲉形目杜父鱼科,以上海市所属松江县及其邻近地区所产最为有名。为洄游性鱼类,成鱼入近海生殖,幼鱼入江河、湖泊中摄食生长,以虾为主要食饵。

中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所以,江河、湖泊中的鱼类以温水性种类为主,典型的南方种和北方种都少。但是,黑龙江省北部已属寒温带,因此东北湖泊中的经济鱼类,除有鲤、鲫、草、青、鲢、鲌、红鲌、鳊、鳡、鲴、鳜等温水性鱼类外,也有属于北方类型的狗鱼、雅罗鱼和江鳕等。

雅罗鱼属鲤科的雅罗鱼亚科。东北雅罗鱼是中国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经济鱼类。一般个体为1~1.5斤,以底栖动物和水草、藻类为食,系杂食性鱼类。溯河生殖,适应性较强,在稍带盐碱性的湖泊中也能生长。按其食性和适应性而言,可作为北方湖泊中主要发展的经济鱼类,惟肉质松软,是其不足之处。

江鳕属于鳕形目鳕鱼科,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形似鲶鱼,所以又叫“山鲶鱼”。此鱼夏季不摄食,呈休眠状态或游至较凉的山溪中去“避暑”;冬季则在湖内水草丛中栖息。江鳕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主要食鲫鱼,产量不高,通常捕得的个体为3~4斤。

东北兴凯湖出产一种白鱼,学名为兴凯青梢红鲌,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东北的湖泊还出产一种银鲫,是鲫鱼的一个亚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大的个体可达6斤。

青藏高原湖泊鱼类单纯,只有几种鱼类有捕捞价值,如青海湖所产的湟鱼,学名称为青海湖裸鲤;札陵湖和鄂陵湖出产花斑裸鲤;羊卓雍错出产高原裸鲤,均属鲤科裂腹鱼亚科。

蒙新高原湖中所分布的鱼类有较大的差异。内蒙古呼伦湖所产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狗鱼、鲶鱼等。中蒙边界上的贝尔湖以产鲫鱼为主。内蒙古其他湖泊主要产鲫鱼、雅罗鱼;在含盐量较低的岱海除出产鲤鱼外,还放流了草、鲢鱼。新疆的博斯腾湖原产塔里木裂腹鱼和扁吻鱼,这些鱼已近绝迹,后来在湖中放养了鲤、鲫、鲢、贝加尔雅罗鱼和赤鲈等。赤鲈属于鲈形目鲈科,其体侧有5条宽阔的黑斑,又称“五道黑”,是一种中小型鱼类,在欧洲和西伯利亚分布很广,而中国仅新疆有出产,是当地有名的食用鱼。

云贵高原湖泊主要出产鲤、鲫鱼及该地区的一些特产鱼。所产的鲤鱼除普通种属外,还有杞麓鲤、大头鲤和大眼鲤等。云南湖泊的特产鱼类有金线鱼、鱇白鱼和弓鱼。

金线鱼属于鲤科的鲃亚料。通常捕得的个体仅1~3两,食饵以小虾和小鱼为主。体色淡黄,背部略带青灰,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色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生殖时要游入与湖相通的溶洞中产卵。金线鱼产于阳宗海、抚仙湖和滇池。金线鱼是阳宗海的主要经济鱼类,占鱼产量的70%左右,抚仙湖和滇池产量不多,滇池近来由于环境条件起了很大的变化,金线鱼已近于绝迹。金线鱼是云南群众喜爱的名贵鱼,应注意保护,以逐步恢复其资源。

鱇白鱼属于鲤科,通常捕得的个体不超过1两,体为银白色,口斜向上方,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饵,也吃幼小昆虫和丝状藻类;平时生活于深水区,春季游至近岸,在风浪激起浪花的浅水地带生殖。抚仙湖鱇白鱼占鱼产量的80%左右,是当地的主要食用鱼。

洱海所产的弓鱼是云贵高原的有名鱼类,当地有“鱼魁”之称。弓鱼的学名叫做大理裂腹鱼,属鲤科的裂腹鱼亚科。大的个体也只不过4~5两,生活于水的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饵,春季集群溯河生殖,渔民在此期间于河道中设网拦捕。由于捕捞过度,资源严重衰减,已无产量可言。

2.虾、蟹、贝类资源。虾和蟹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十足目,大部分种类是海产的,淡水内分布的种类不多。但是,中国湖泊中虾和蟹的产量大而且经济价值高,是仅次于鱼的水产资源。

中国湖泊所产的虾有青虾、白虾、小长臂虾和米虾等;蟹主要是中华绒螯蟹。虾和蟹体上包裹着一层甲壳,虾的甲壳软而韧,蟹的甲壳坚而脆。虾和蟹一生中要脱壳多次,否则会限制其身体的继续生长。

青虾是沼虾中的一种,学名叫日本沼虾,体长在60~90毫米之间,体青绿色透明带棕色斑点。白虾学名叫秀丽长臂虾,是长臂虾的一种,甲壳较薄,活时通体透明无色,死后变为白色。白虾比青虾小,体长30~50毫米。两者外形上的区别是:白虾额角呈鸡冠状隆起,青虾的额角平直;白虾第二对胸足没有青虾那样长而大。青虾和白虾分布广,经济价值高,东部平原、东北平原和云贵高原的一些湖泊均有出产。

中国北方的湖泊、池塘和河沟中,还生长着一种中华小长臂虾,体色呈青绿色且透明,腹部有棕黄色的条状斑纹,故又名花腰虾。米虾有多种、常见的是中华齿米虾,体色浓绿,背面中央有一条不规则的棕黄色斑纹,分布广,中国南北各地的湖泊、池塘和河沟均有出产。中华小长臂虾和中华齿米虾的个体均不大,比白虾还小。前者体长一般在30毫米以下;后者体长一般只25毫米左右,经济价值不及青虾和白虾,渔业上称这两种虾为糠虾或草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