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我知道-Why气象
16451100000026

第26章 干热风是什么?

干热风天气是指高温、低温并伴有较大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它是影响北方小麦、南方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北方的干热风多出现在春末夏初,雨季到来之前的季节里。当地长时间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骤降,在入海高压的后部,吹起既干又热的西南风,形成了干热风天气。

南方的干热风多出现在盛夏7、8月份。它的形成是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稳定控制下,连晴炎热而又干旱的天气所致。

干热风天气的危害指标,一般采用“三三”标准,即日最高气温大于30℃、日最小相对湿度小于30%,及风速在3米/秒(或3级)以上的天气,称为干热风天气。由于干热风类型和生产条件不同,各地干热风指标略有差别,但其中干热是危害作物的主要因素。

根据研究,干热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高温低湿型。其特点是气温高、干旱、地面吹偏南风或西南风(也有偏东风)。这种燥热天气使小麦炸芒、枯熟、秕粒,是北方麦区危害小麦的主要干热风类型。

2.雨后枯熟型。其特点是雨后高温或雨后猛晴,使小麦发生青枯或枯熟。多发生在华北和西北的甘肃、宁夏等地区。

3.旱风型。其特点是温度低、日最高气温不一定高于30℃,但风速较大(3~4级以上),风向西北或西南。多发生在苏北、皖北地区。

北方麦区遭遇干热风天气,引起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失调,代谢活动受阻,枯熟、秕粒增加而造成大幅度减产。

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季节在持续的干热风吹拂下,高温干燥,使得早稻高温逼熟,影响晚稻发蔸和幼穗的形成,增加棉花蕾铃脱落,柑橘落果,导致产量降低。

在干热风出现前可选用抗干热风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带、合理施肥,适浇麦黄水、适时播种等综合农技措施,来避免干热风危害。并且在干热风出现时可喷洒石油助长剂、草木灰水、磷酸二氢钾、硼、腐殖酸钠等化学药剂来减轻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