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我知道-Why交通
16451300000028

第28章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哪一条?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它比举世闻名、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被称为世界“运河之王”的原苏联土库曼运河长1100多公里。中国第一条人工河的开凿,比巴拿马运河早2245年,比苏伊士运河早2364年,比土库曼运河也早2443年。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这条人工大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大运河的开凿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和中国人进取精神的体现,开凿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地域幅员辽阔,河流众多,但除了额尔齐斯河与澜沧江之外,全是由西向东横向流动,没有一条南北纵向的大河。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其次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战事频繁,征伐不断,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的大量粮草的运输,在水运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大运河的开凿,经历了一个由短到长,由局部到整体,不断完善,不断扩大的上千年的过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邗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隋统一中国后,人民得到安定的社会条件从事生产,社会经济逐渐恢复。隋文帝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重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

但是,大规模的修造,还是在隋炀帝杨广登基以后。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是为隋大运河。

唐朝时,对运河作过一些修整。如于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人们在岩石中曾开凿一条渠道,为“天宝河”。

后来的各个朝代,都继续使用和修筑了大运河。到了13世纪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在1289年,下令开凿会通河。这条河北始临清,南到东平路(今山东境内)的安山。又从北京到通县间开了一条通惠河,与原有的旧河道沟通。这样一来,由杭州到北京,就可以不绕道洛阳,直接到达。而隋朝开掘的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逐渐废弃了。元朝开凿的河道,称之为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较隋朝大运河大幅度东移,依然是连通北京和杭州,却只有1794公里,比隋大运河缩短近800公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不断扩大,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大运河的通航,纺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大运河将全国富庶地区的经济与全国的政治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唐王朝的经济文化呈现出昌盛发达的景象,在不到九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出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唐朝是真正发挥大运河作用的第一个王朝,古运河哺育了这个伟大的东方古国的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如南宋时,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很快,通过运河输送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地传播了这种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