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说。
一是“先秦说”。此说以晋代王嘉《拾遗记》的记载为依据。据载,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05年),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历经五年,千里跋涉来到燕都。清代有学者认为,这是“佛法入中国之始”(《茶香室丛钞》卷十三)。以上文所述,佛教于公元前3世纪方始外传,而公元前4世纪已有印度僧人来华,显然是讲不通的。
唐朝和尚道宣在《感应记》中根据《列子?仲尼篇》“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之语,断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即春秋时代已有佛教传入。而考诸中印古代史料,佛祖释迦牟尼仅长孔子十余岁,比孔子早死数年,两人是同时代人。
在孔子那个时候,佛教也尚处初创阶段,因此说孔子通晓佛法也是靠不住的。
其余五种说法为“秦朝说”、“西汉武帝时期说”、“西汉末说”、“西汉末东汉初说”和“东汉初说”。前二说因为史料不可靠或不够充分,未受到学术界特别重视。后三说年代相近,又都有正史、野史材料作证,各执一辞,难分高下。
纷繁诸说,都不是出自凭空臆造。要定出一说,也实非易事。目前一般流行的说法是佛教在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