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经过改革和战争逐渐兴起,开始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1861年,威廉一世即位普鲁士国王,开始进行扩军备战。同年,任命毛奇为总参谋长,进行军事改革。第二年,任命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为首相,进行战争准备。
1864年6月,普首相俾斯麦下令军队进军荷尔斯泰因,驱逐了奥军,17日,奥地利对普宣战,第二天普鲁士对奥宣战,20日,意大利对奥宣战,战争爆发。
一开战,毛奇就利用铁路工具实施大规模机动,在西、北、南三条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西线普鲁士军向汉诺威、萨克森等奥地利盟邦发动进攻,很快击败这些小国。在南线意大利军对奥军发动进攻,但很快被击溃,奥军主力很快回师北进。普军主力则北线发动对波西米亚的进攻,6月22日,毛奇命令第一军团沿易北河南进,第二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西进,夹击奥军。6月30日,奥军撤退,7月1日,普军在易北河上游截住奥军,双方各自近30万兵力在萨多瓦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会战。普军在正面实施佯攻,吸引奥军主力反击,下午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实施迂回,并先后对奥军左右翼发起攻击,奥军大败。7月在拿破仑三世的斡旋下双方和谈,8月23日,双方签定《布拉格条约》,普鲁士获得德意志领导权,奥地利赔款并割让威尼斯给意大利。
战争的胜利使得普鲁士迅速壮大,逐步统一了德国。
奥地利则逐渐走向衰落。战前普鲁士进行了完善的战争准备工作,特别是毛奇改组了总参谋部,扩编军队,建立预备役制度,更新了装备。战斗中毛奇充分利用电报和铁路,为远距离指挥和机动带来的便利条件组织外线机动,分进合击挫败了奥军的内线防御优势。另外普军大量装备了后膛枪,士兵可以卧倒射击和装弹,相比奥军的前装枪显示了巨大的战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