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实用罗夏墨迹测验
16455600000021

第21章 罗夏墨迹测验在临床心理评估中的应用(2)

心理治疗要发展,特别是临床心理学家获准进入医疗照顾系统提供服务后,为了兼顾健康照顾政策的限制,心理治疗内部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急需得到调整。也希望广大临床心理学家能尽快在心理治疗的理论、技术、效果评价、职业责任、治疗费用及合格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等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并对原有治疗模式进行改进,发展出一些有针对性、短期、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为来访者提供服务,而且能使心理治疗逐渐由无序转为有序,使心理治疗在新的世纪里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3)研究。

临床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没有学术基础,临床心理学将会很快地在精神健康领域里丧失自己的特色。因此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同等重要。临床心理学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总的来看有以下几方面:①建立和发展新的相对统一的临床心理学理论和专业领域;②进一步明确各种心理障碍的特有症状;③探索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病因;④建立可靠有效的心理评定和诊断方法;⑤发展新的针对性强,简单有效的治疗技术,并建立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⑥探索人类心理适应功能的特点与改善方法;⑦建立完善的社区心理保健体系;⑧挖掘人类的潜能,促进个人才能的最适发挥;⑨进一步明确临床心理学的职业培训模式及职业道德规范,促进临床心理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临床心理学目前的混乱局面说明这门学科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注重临床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以良好的理论基础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必将推动临床心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职业培训。

临床心理学家的职业培训问题关系到临床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后劲与主导方向。1949年在博尔德召开会议通过了临床心理学职业培训的科学家实践家模式,即所谓的博尔德模式。该模式想通过严格要求来培养出科学研究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兼备的优秀临床心理学人才。但是,实际上,培训的结果不仅不能两者兼备,反而两者皆废。针对博尔德模式的这个弊端,以及社会对心理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强,1965年的芝加哥会议提出了职业化培训模式,简化培训程序,注重临床实践与技能的培养,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从此以后,各类心理职业学校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不管是博尔德模式,还是职业化培训模式,都各有优缺点。但是近年来这两种模式之间的距离似乎在不断扩大,临床心理学发展的主导方向更多地转到职业化培训方向去了。于是产生了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家都在忙着临床实践工作,无暇开展科学研究的局面。长此以往,临床心理学将成为一个缺乏科学理论根基的纯粹职业。

有鉴于此,瑞查德(Richard,1991)发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临床心理学”的呼吁,得到了一些临床心理学家的响应。McFall的科学临床心理学包括三条原则:①科学临床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唯一合法和可接受的形式;②为大众提供心理服务须符合4项标准:必须明确地阐述心理服务的内容;其效果必须是科学而有效的;其优点须得到明确的陈述;其积极的效果已知是比其可能的消极效果更重要;③临床心理学博士培训的最主要目的必须是培养最有能力的临床科学家。不难看出,他是主张要以科学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临床实践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其实质仍类似于博尔德模式的两者兼备原则。

二、临床心理评估

临床心理学家要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就必须遵循系统化的程序,来采集有关的资料。而心理评估就是应用了多种系统化的手段去收集有关个人的信息资料,以及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可见,心理评估它在临床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和治疗的前提与基础。

1.临床心理评估的概念

临床心理评估(clinicalpsychologicalassessment)是按照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人的心理特质(认知、情绪、个性、能力、行为方式等),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检查和评定,从而确定其正常或异常的原因、性质和程度,从而为临床心理评估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方法,它是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心理评估在临床心理学中具有如下作用:

(1)进行心理或医学诊断,如智力低下的诊断。

(2)为心理或生物治疗提供有关患者的基础信息,如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史。

(3)临床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前提与基础,如心理功能恢复,知道如何制定心理干预,并常作为评价效果的指标。

2.临床心理评估的任务

(1)区分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根据心理学原则,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原则有以下三条:第一,一致性原则。由于心理活动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所以心理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应与客观现实具有一致性,其内容、形式、数量和质量都应具有一致性关系,特别在物理性质和几何性质的感知方面更是如此。这一原则也包括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即包括自知力和各种自我定向能力在内。

第二,统一性原则。心理是脑的机能,而脑是具有协调机体功能的器官。所以,作为大脑高级整合功能的各类心理活动应该保持统一性特点,即知、情、意、行应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的原则。

第三,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个性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发展而形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个性也是变化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个性是不会无原因地发生突变的,这就是它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正常人的个性总是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质。以上三条原则中任何一条遭到破坏,都可视为异常心理活动的征兆。但是,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常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因此,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应以科学的态度,采用有效的客观方法,广泛收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利用所具有的资格、专业知识和经验,详加分析,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评估。

(2)寻找心理异常的原因。

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形形色色,但按其性质可分为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和生物学原因三大类,现实中几乎看不到单因素引致心理异常的案例,几乎都是综合性原因形成的,但是有主次原因之分。因此,心理评估是要在综合因素中找出经常性的和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并且对主要因素与从属因素的关系做出分析与解释。

(3)对心理异常的程度评估。

心理异常的程度由轻至重可分为:①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反应强度不甚剧烈的心理失调状态。主要是心境和情绪方面产生一定的波动,思维仍保持着严密的逻辑性,人格也完整。②心理障碍,这是反应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为持久、内容有所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类心理障碍者在情绪方面波动较大,而且可能出现各种违反逻辑性思维的错误。由于长期的心理折磨,人格也可能出现某些缺陷。③心理疾病,这是最严重的状态,当事人往往带有较为典型的异常心理现象,如注意力涣散、好幻想、妄想、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过分偏离常态,社会交往和人格方面均有改变等。

(4)对治疗效果的评估。

斯杜普(stupp)和哈德雷(Hadley)于1977年提出一种心理治疗结果的评估模型。此模型提出对治疗效果的评估应从社会、个人和心理健康工作者三个角度来考虑。从社会角度看,主要是患者原有的反常的、反社会的行为以及潜在的危险行为通过治疗是否得到改善;从息者个人的角度看,治疗是否使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是否建立自信和愉快的情绪;从心理健康工作者角度看,治疗结果评估应该能提供对治疗干预的有效成分的理论分析。

综上所述,简单概括一下评估的主要任务是:①评估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及引起异常的原因。②预测心身健康方面的问题,对于特定心身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做出评估。③评估个体或群体目前的心身健康状况。这些评估适用于个体、学校、职场、医疗机构,还有家庭等。④评估与心身健康相关的各种知识、行为以及某些实践能力。如价值观、紧张度、成就感、生活行为模式、智力能力等,这些也都是评估的任务。

⑤评估治疗效果。

3.心理评估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过程有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评估的内容。评估过程开始于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患者有心理问题吗?问题的性质是什么?问题主要是情感的、思维的,还是行为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在积极治疗和不积极治疗的情况下,问题将如何发展等。我们要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来进行评估。

(2)制定一系列的评估目标。包括做出诊断,评价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出现问题的筛查,预测未来事件和行为以及评价干预的效果。

(3)选择决策的标准。在选择标准的时候主要是确定问题是否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是否有确切改善等。

(4)收集评估资料。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测验和行为观察等,同时要注意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上。

(5)处理数据,做出判断和决策,得出关于来访者问题的结论。

(6)与他人交流信息和决策。

三、临床心理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存在的问题

(1)对行为定性的观察。

传统的心理测量学十分重视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包括实施和评分方法的标准化、常模的标准化和信度、效度研究等),以便将测验的误差减到最低,保证测验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被试在测验中的反应只是他们在特定情景下的行为表现,这些心理特质基本上被当成是一种“静态”的东西。但实际上只要情景稍有变化,例如:换一种形式呈现同一个问题,呈现问题时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测验环境或被试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等,都可能使被试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特质不是完全“静态”的,而是可能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随着自身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的一种“动态”特征。一般来说,行为测量的方法相对而言能够“动态”地测量被试者的行为特质。然而,目前很多临床心理工作者对这点的认识还不够。

因此,在使用心理测验做临床心理评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测验的分数(如IQ、标准分、百分位等),还需要关注被试测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的现象,如对被试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词汇、语调和语气,表情变化和情绪状态等。

(2)临床心理评估人员的素质。在临床心理评估中,评估人员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评估人员的判断可能有首因效应、证实偏因、事后偏因、分布偏因、临床学家的人格类型(如权威型人格),以及临床学家与被试者之间的相异性等等。因此,我们在进行临床评估的过程当中,应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临床心理判断的准确性,例如,采用详细的访谈方法,依靠详尽的笔记(而不是凭记忆或印象)来进行判断,注重进行基本的评定,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高自己对行为特征方面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依据一定的诊断(如ICD、DSM)来进行诊断等等。

(3)注意对测验分数的运用。

在进行临床心理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明白测验的“分数”只是被试者在特定情景下的行为反映,它既不能代表受试者该项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全部,也不是恒久不变的。测验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获取这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对被试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尽可能发现和解释导致这个“分数”的原因,为制定干预计划和措施(包括心理的、教育的、医学的措施等)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然而目前我国心理测验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对测验分数上的运用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我国心理测量和评估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

2.临床心理评估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30年中主要是使用心理测验,可以预计在21世纪的头10年至20年内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在这期间,韦氏智力量表、MMPI等仍是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测验工具,而投射测验的应用也会日趋增加。我国20世纪90年代所做的两个心理测验使用频率调查也显示了同样的趋势。特别在我国,投射测验的应用将会增加。当然,为了发挥心理测验和行为量表的潜力,测验的内容将会继续更新和改善。可以预测,21世纪的20-30年代,由于新的测验理论和技术的诞生以及相结合,将会对这些传统的心理测验发出严重的挑战。21世纪的测验将采用全新的技术。它会集合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生物遗传的最新技术,最主要的也就是信息的聚合,能将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以最优的方式来提升它们的有效性,人工智能和逐步增加的互联网常模资料库将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实现。

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临床心理评估含有评定的意义,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也非常多,目前使用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有上百种,但临床上常用的心理评估的方法有:会谈法、观察法、个案法和心理测量。下面我们进行详细介绍。

一、会谈法

1.会谈法简介

会谈法是指医护人员或临床心理学家通过与病人的谈话过程,了解病人病情的来龙去脉,心理异常表现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病前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冲突和病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会谈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一般分为结构式会谈和非结构式会谈两类。

(1)结构式会谈。

结构式会谈是由主谈者按所需资料的要求,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和次序,编制出会谈的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病人按问题回答。结构式会谈有如下优点:①有助于系统地收集所需资料。②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③方法固定,节省时间。结构式会谈有如下缺点:①方法比较呆板。②查问过于主动。③会引起病人的反感或只能得到“是”与“否”的简单回答。

(2)非结构式会谈。

非结构式会谈是指主谈者与病人自由交谈,让病人自然而然地说出他想要说的话。其优点有:①可以使病人在谈话中较无戒心地吐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意。②在方法上比较灵活。其缺点有:①需要的时间较多。②由于没有一定的重点与方向,易出现顾此失彼。③经验不足者难以把握。

2.会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