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是具有人工智能的系统。计算机可按一定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或提出问题,要求学习者学习、回答;学习者也可提出问题或要求,由计算机回答或讲解,进行较为自由的人机对话。当一个课件初步完成后,把程序输入计算机运行,看是否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和程序设计要求,再进行修改调试。
4.评价与修改。
将编制好的课件在教学中进行局部实验,检验课件编制的质量及其教学效果,发现问题立即修改,直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评价鉴定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三、多媒体系统
CAI系统在适应个别需要、及时反馈强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调节等方面明显地优于其他教学媒体,但任何一种媒体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产生逼真的图像、高质量的音响和描绘运动等方面就不如电视、录像和录音带。教学内容是多方面的,需要不同的媒体来呈现,因此只有让各种媒体的功能互相补充,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效果。根据系统的观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把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于教学,会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丰富和有效。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
(一)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正文、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使之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能对它们获取、压缩编码、加工处理,存储和呈现的系统。其中包括感觉媒体、呈现媒体、编码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等。但多媒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种媒体形式上的复合,而是把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智能化的人机接口技术、数字化的声像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及高速通讯和网络技术集成的一个整体。媒体的复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或按顺序地使用不同的媒体,这些媒体是分离存在的。多媒体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多媒体系统,各种媒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能在同一屏幕的不同窗口上显示教学信息。
(二)多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最开始人们把几张幻灯片配上同步的声音称为多媒体。而随着现代微电子、音像、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多媒体技术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多媒体系统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1984年美国APPLE公司在Macintosh上为了改善人机之间的接口,大胆引入位映射的概念来对图形进行处理,使用了窗口(Windows)和图符(Icon)作为用户接口。APPLE公司试图将个人计算机当作启发人们的创造性的高级工具来设计,使个人计算机不仅是计算和办公的工具,同时也是处理和传送信息的工具,处理对象不只是数据和文字,还应包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非专业人员在上机后,也能很快地操作使用计算机。
1985年美国Commodore个人计算机公司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后来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列。1986年,荷兰Philips和日本Sony公司联合研制并推出了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D—I,经不断改进和发展,广泛用于教育、培训和娱乐。后来又有几家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在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应用迅猛拓宽,应用范围涉及培训、教育、商业、咨询、信息出版、产品销售、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等多个领域。
(三)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展望、电化教学的运用、积极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育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直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
现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计算机公司都在致力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其中有Intel公司的多媒体PC机,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Apple公司推出的Macintosh个人计算机,Sony和Philips公司共同研制的CD—I交互式多媒体系统及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的DVI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等。下面仅对一两种进行简单介绍。
1.CD—I交互式多媒体系统。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世界著名的两大家电公司Sony和Philips公司就开始共同研究和合作开发SmartTV,于1986年4月联合推出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ompactDiscInteractive),简称CD—I。该系统把各种媒体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放在容量为650MB的只读光盘上,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读取光盘的内容。这个系统较早地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静态图像一体化,放入光盘。用户可以交互式地把家用电视机和计算机相连,通过鼠标器、操纵杆、遥控器等装置,选择感兴趣的视听节目进行交互式的演播,改变了被动看电视节目的局面。目前CD—I系统已销售几百万台,主要用于培训、教育、展示、娱乐和家庭。
2.DVI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DVI是交互式数字视频装置(DigitalVideoInteraction)的缩写,是美国无线电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后来美国的GE公司、Intel公司、IBM公司等也加盟了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DVI多媒体技术的软件是围绕着两代软件开发平台而进行的。第一代是声频/视频子系统(Audio/VideoSubSystem,AVSS),它是以流行的PC机操作系统DOS为背景再加上RTX(实时执行部件)和驱动器(视频、音频、多功能)以及驱动器接口模块运行音频、视频的子系统组成的。第二代软件开发平台是声频/视频内核(Audio/VideoKernel,AVK),它运行在Windows环境下,可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AVSS和AVK软件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在原有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的环境下对多媒体提供支持:为音频和视频数据流的同步提供实时的调度和控制,完成实时的数据压缩编码和解压缩,实时的拷贝和改变比例尺,建立位映射,管理和控制并且送到显示缓冲区等。随着应用的发展,DVI技术已有比较丰富的软件支持,开发了各种库函数和创作工具,是功能比较强,配套比较齐全的典型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怎样发挥计算机的辅助作用
将来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已深入应用到了各个领域。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手段已进入课堂教学。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减轻师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代化电教手段。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就是掌握好它的优点所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能把图像、文字、声音等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其简易的操作性、高密度大练习量则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把教师用语言和模型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能轻松体会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情绪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来获取知识,那么学生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不想学为喜欢学,变喜欢学为以学为乐,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去追求和探索。
(二)教学反馈信息快
反馈是指学生在获取大量信息后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判断其能否正确地反映出这些信息;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以及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信息反馈得越及时,教学效果就越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的是双向自控传输即计算机出题——学生回答的一对一的关系,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我调控反馈的速度。每位学生面临的都是一位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就是获取信息的同时,都会得到计算机教师的公平评价。处理错误及时、公正。因此学生的错误表象在头脑中留存时间很短,不会产生定式后再纠正的现象。只要有错误出现,计算机不仅能做出对错的判断,还会根据错误情况重视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清道理后,重新处理信息,直到做对为止。
(三)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