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教师公文包——名人轶事
16466200000006

第6章 名人勤奋佳话(5)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成绩并不很好,可是学习非常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马虎,每次都认真完成,有时候,作业一次做不好就做两次,两次做不好就做三次,直到做好为止。有一次上手工课,别的同学都把自己做好的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交给老师,只有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不大像样,同学们都笑他,老师也很生气。

这时,爱因斯坦拿出另外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对老师说: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做得不好,但比前两次做的强。老师和同学们听了,都被他这种认真的态度所感动。

上中学后,爱因斯坦很喜欢数学。他有一个精通数学的叔叔常给他讲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故事。有一次,叔叔给他讲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来历后,问爱因斯坦能不能试着证明它。爱因斯坦很感兴趣,决定试一试。一连三个星期,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认真地求证定理。一个上中学不久的学生,要独立证明这个定理是不容易的。开始几天,由于他没有找到正确的思路,用来运算的草稿纸越积越多,却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他没有动摇,他想,凡事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做不成的。爱因斯坦反复运算着、思索着,……二十多天后,他再次出现在叔叔面前,交给叔叔两页纸,上面列着一行行的算式,毕达哥拉斯定理终于被他证明出来了。

爱因斯坦认真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永远激励着一切献身于科学和社会进步的人们。

献身科学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玛丽·居里,是法国伟大的科学家。她一生忘我地学习和工作,从不追求私利,将自己的一切献给科学事业,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早在青年时代,还在巴黎大学上学时,居里夫人放弃舒适的环境,单身住到一个简陋的阁楼上。为了省钱,更为了省时间,她冬天很少买煤生火,晚上冻得受不了,就用椅子压住被子取暖;也很少去买肉吃,常常一连几个星期只吃面包。有一天,她只用一小把萝卜和半磅樱桃充饥,学习到早晨三点时,竟累昏倒在地。

大学毕业后,她和丈夫居里一起投入科学研究工作。

他们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实验设备,为了提炼纯镭,只得在一间极其简陋的类似马厩的屋子里,用一口大锅熔炼沥青矿渣。她用一根大铁棒在大锅里不停地搅拌沸腾的矿渣,常常被溶液烫伤手臂,还时时受到放射物质的威胁。但仍日以继夜地在那间小屋里操作着。经过长期实验,终于从数以吨计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的纯镭。后来,她的丈夫居里先生不幸被马车压死,她以加倍的工作来战胜哀伤,继续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科学成果。由于她对科学的杰出贡献,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将一生献给科学,却从不把科学成果据为私有。镭发明以后,她并没有把它当作“摇钱树”,而是将成果公之于世,使它能用来为全人类造福。由于贫困,她买不起一克镭来继续从事研究,于是英国妇女为她募捐十万美元,买了一克镭。当她听说在赠送证书上写着,这一克镭的使用权完全归于她时,她立即发表声明:这一克镭不应该成为我的私人财产,应该永远属于科学。

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经历艰苦的长途跋涉才取得成果。如果没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很难保持旺盛斗志,或者会被困难挫败,或者会受个人利益的干扰,以致半途而废。

勤奋的高斯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一1855年)从小就很好学。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1+2+3十……+100”。当时别的同学还在埋头苦算时,小高斯就举手报告:它们的和等于5050。原来,他没有按顺序加,而是把100个数分成50对:1+100,2+99.3+98。

……每对的和都是101,然后再乘以50就算出来了。高斯的简捷算法,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当时高斯还不到十岁。

高斯的家很穷,为了节省灯油,爸爸要他天一黑就睡觉。他却用大萝卜头偷愉做了一盏油灯,躲在楼上看书。由于他勤奋好学,15岁就上了大学,19岁就解决了有名的数学难题。他一生发现和证明了很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为什么高斯能在数学上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的成就,完全在于肯下苦功。他曾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也会作出同样的发现。”高斯死后,人们在基碑上刻了一个正十七边形,以纪念他少年时代杰出的数学发现。

科学家与金钱

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淡泊金钱,为整个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一生埋头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共获得129项发明的专利权,但他成了百万富翁之后,生活依然节俭,从不奢侈浪费。他临终留下遗嘱:“把我的财产的大部分--1800万美元作基金,每年用基金的利息来奖励世界上对和平、文学、物理、化学和医学五个方面作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大科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对名利十分淡泊。他曾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张价值1500美元的支票当书签使用,有人见了大为惊讶,他却平静他说:“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科学。”他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曾被美国电台以每分钟100美元的酬金邀请去作广播演说,但被他谢绝了。后来,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他卖掉了自己所写的《论动力的电动力学》的手稿,将所得的600多万美元,全部捐献给了西班牙人民。

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他们完全可以取得此项发明的专利,获得大笔财富。这样,他们既可以结束长期以来的贫困生活,又可以得到一个日思夜想的理想实验室。有人竭力劝他们这样做,然而,玛丽·居至却说:

“不能这样办,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决不能借此求利。”他们把镭的研究结果,包括提取镭的详细方法,无保留地公之于世。

少年牛顿的故事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咳,这么一个小不点儿,我简直可以把他塞进一只杯子里去!”接生婆摆弄着满身血污的小生命惊讶地嚷着。

牛顿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儿子出生前三个月就去世了。母亲由于不甘忍受丧夫的寂寞,两年之后,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牧师。年幼的牛顿只好跟着外祖母一起生活,外祖母十分疼爱可怜的小外孙。

时间如梭,牛顿上学了。外祖母经常给他一些零花钱,可是,牛顿拿了钱,既不买糖果,也不买玩具,攒到一定时候,就去买把锤子、小锯,他就喜欢叮叮当当地做手工。

一天,小牛顿拿着个什么东西跑到外祖母面前:“姥姥,你看这个,这是太阳钟!”姥姥低头细看,原来小外孙手上捧着的是块木块,中间钉着一个钉子,钉子的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明白了:在太阳照耀下,钉子的影子停在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时间了。外祖母惊奇地问:“这是谁教你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笑嘻嘻地回答。

少年苦读十四岁的时候,牛顿的继父去世。母亲领着三个孩子回到乌尔索浦,生活更艰难了。牛顿也不得不离开学校,回乡务农了。有一天,牛顿乞求妈妈说:“如果再去读书,我一定好好学习数学。妈妈,你让我再回学校读书吧!”母亲伤心地摇摇头。

牛顿有个舅舅,一天看到牛顿坐在篱笆旁专心读书,一会儿又像思考什么问题似的,于是就走上前去看个究竟。书被舅舅拿过来了,舅舅一看,嗬!这小家伙钻研的是这么深的数学题啊!舅舅本来是要责备牛顿不好好帮妈妈干活的,现在,却被牛顿的苦学精神感动了。他想,这样好学的孩子应该让他读书才对呀。

在舅舅的建议下,母亲终于答应让牛顿继续上学深造了。

瓦特的故事

“为什么?”一七三六年,瓦特出生在英国造船工业中心附近的一个小镇格里诺克。

瓦特的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他的祖父、叔父都是机械工人。家庭的影响,使瓦特从小就爱摆弄机械,大人们修理制造时,他总是站在一旁,摸摸这,问问那,有时大人们嫌他碍手碍脚,就让他到一边去玩。可小瓦特哪有心思玩啊,他坐在一堆废木头上,两手托着下巴,还在想啊想,他脑子里的“为什么”大多了,多想弄明白啊!

有一次,壶里的水烧开了,小瓦特不赶快提下壶,却盯着它出神,他见热气“哧哧”直冒,壶盖砰砰的跳,脑子里又捉摸开“为什么”了。

“淘气鬼,水开了也不提,有啥好看的?”奶奶怪怨他。

“奶奶,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一跳一跳呢?”奶奶说:“这也值得大惊小怪,水烧开了,壶盖自然就跳了呗!”瓦特当然不满意这个回答,可是奶奶再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了。于是,瓦特就经常坐在火炉前,盯着烧水的壶。慢慢地他找到了原因:水烧开以后,憋不住的水蒸汽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就推动了壶盖,让它不住地跳。

家庭的影响,使瓦特从小就很喜欢自己动手,制造各种机械。他曾制造和修理过起重机、唧筒、滑车和一些航海器械。就这样,小瓦特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瓦特十七岁时到格拉斯哥当徒工,不久又去伦敦一家钟表店里学徒。他爱动脑筋,心灵乎巧,既肯于吃苫,又敢于大胆实践。他从修理各种机器的实践中,弄懂了许多机械原理,于是修理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连经纬仪、方位罗盘、象限仪这些精密仪器,他也能修理了。

良师益友瓦特的高超手艺,引起了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迪克的注意,聘请他到格拉斯哥大学附属的教学仪器厂当仪器修理工。该校拥有当时较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瓦特在修理仪器的实践中熟悉了先进技术,为以后改进和发明蒸汽机打下了基础。

格拉斯哥大学时期是瓦特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瓦特为人腼腆而又谦恭有礼,工作认真而又技术熟练,许多人和他交上了朋友。在这里,瓦特得到许多科学家的关怀和帮助,其中,对瓦特影响最大的,是布莱克教授和罗比逊。

布莱克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现人,英国有名的科学家,以研究燃烧和潜热而出名。瓦特成名后,曾感激地提到布莱克,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多亏布莱克的巨大帮助。

是他教给我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他始终是一个真正的朋友和顾问。”瓦特曾经制造一架小风琴送给布莱克。

罗比逊是比瓦特还小两岁的大学生,刚刚取得硕士学位。

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罗比逊曾经对人说:“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去找瓦特,无论什么问题到了瓦特手里,都会迎刃而解。”在大学里,瓦特不仅有这两位良师益友,而且凡是找瓦特修理仪器的教授,都热心地为瓦特讲述仪器的原理和用途,给他找来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安德森教授,还特别欢迎瓦特去阅读他的藏书。好学勤奋的瓦特,通过实践和学习,很快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正是如此!”“着火啦!着火啦!”浓烟滚滚,烈焰腾空,瓦特邻居家的房子变成了一片火海。人们喊叫着,奔跑着,乱作一团。倾刻,凶猛的火舌已扑向瓦特家的房顶,立即毕毕剥剥地燃烧起来。奇怪的是,瓦特明明在家里,却不见他跑出来救火。

消防队员冲进瓦特家里,只见他静静地坐在桌前,正拿笔画着什么,口里还自言自语他说:“蒸汽是水的变态,水就是蒸汽的变态……”“快跑吧!火都烧到你家屋顶啦!”消防队员大声喊道。

瓦特似乎根本没有听见,仍在哺哺自语。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邻居家的房子倒塌了,瓦特家里也已经火苗乱窜,这才见他慢吞吞地走了出来,他好像根本没有看见紧张而又慌乱的救火场面,靠在一根庭柱上竟又想起问题来了。“轰隆!”又是一声震响,瓦特家的房梁掉下来了,一根消防喷水管随着黑烟,尘土、火苗一齐甩到瓦特面前,管子喷着白雾似的蒸汽,压倒了四周的火焰。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瓦特居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喊叫起来:“消防管子被火灼热了,蒸汽就从管子里喷出来了!……”这就是发生在瓦特研究蒸汽机时的一个故事。

托尔斯泰的“生活准则”

列·尼·托尔斯泰,从青年时代起就爱思索和勇于作自我剖析。列宁说,“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为了自觉地克服贵族阶级熏染给他的不良习惯、趣味和爱好,托尔斯泰给自己确立了一些“生活的准则”,其中有:

“永远说实话。”“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要做个好人,并且力求让谁也不知道你是个好人。”托尔斯泰记小姨子

有一次,托尔斯泰的小姨子塔吉雅娜·别尔斯到他家来做客,托尔斯泰目不转睛地观察她,并把她的形象往笔记本上记。塔吉雅娜忽然发现姐夫在观察自己,并往小本子上写什么,便忍不住问道:“你老是往本里记些什么呀?”托尔斯泰回答说:“记您呀!”塔吉雅娜不解地问:“我有什么好记的呢?”托尔斯泰笑了笑,说:“这就是我的事了!真实总是有趣的。

你以为你在我这里是白住的吗?我把你的行动全记下来了。”以后,托尔斯泰就把小姨子的形象写到了《战争与和平》里。

托尔斯泰说过:“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他在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无疑与他这种艰苦的努力分不开。

托尔斯泰和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乡是雅斯纳雅波梁纳,他有自己的图书馆。托尔斯泰是书店的常客,他去得最多的是莫斯科或库滋涅茨基桥书店,他每次去莫斯科或彼得堡,都要订购新书,在他的日记、书信、记事本里,都能见到有关买书的记载。

托尔斯泰的住宅里不断增添书架,房间里满了,就放在走廊里。他藏书之多是惊人的。普希金藏书一千五百二十三册,契柯夫一千九百册,歌德五千四百二十四册,伏尔泰六千九百零二册,这些人的书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托尔斯泰的藏书多。他藏书共二万二千册。

托尔斯泰的存书除文学作品外,还有哲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医学卫生、历史、回忆录、生物、文学史、语言学、教育、民族志、地理、旅游、数学等等。

托尔斯泰在书上写的批语是非常有趣的,他读雨果《九三年》时作的一些标记和批语,仿佛是两位伟大的作家在亲切的谈论生活和革命历史。他读赫尔岑《来自对岸》时的批语,可以说是一篇专题学术论文。托尔斯泰读《周游世界八十天》时,还亲自动手画插图。

托尔斯泰还喜欢朗诵书本,对他来讲,朗诵是一种享受,他认为读过之后还想再读的书,才算得上一本好书。

宝贵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