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呈南北延伸,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为1 000米左右。山峦起伏连绵,山脊浑圆,北坡山体低而宽,顶部平缓。小兴安岭沿黑龙江西岸向东南延伸至松花江河谷,平均海拔高度700米,北部山幅宽阔,呈低山丘陵地貌。本区属寒温带和温带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湿热,年平均气温-6~4℃;降水量400~600毫米,有80%的雨量集中在6,7、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北部为70%,南部减少至50%;≥10℃活动积温在1 400~2 500℃;区内普遍存在有冻土和季节冻土,大兴安岭北部扎赉诺尔,扎兰屯、德都、铁力一线以北形成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可见寒冻作用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冷湿的气候和冻土的存在,是本区沼泽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平坦的分水岭和河流上游宽坦的河谷、河漫滩、阶地,又为沼泽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2.沼泽的特点
(1)泥炭沼泽发育。本区泥炭沼泽占全区沼泽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多年冻土带,在平坦的分水岭及河流上游宽谷中泥炭沼泽十分发育,泥炭层一般厚0.5~1.0米,最厚可达2米。沼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一般为60~80%,腐殖酸多为30~40%,含氮量丰富,为1.5~2.0%,分解较弱,pH值为4.5~6.0。
(2)沼泽类型复杂,本区除了由富营养沼泽植物组成的苔草沼泽、苔草-小叶樽沼泽和灌丛-苔草沼泽外,还有中、贫营养沼泽植物组成的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此外,就发育源地来说,既有发育于同一源地的简单沼泽体,又有发育于几个源地的简单沼泽体联合而成的复合沼泽体,例如小兴安岭汤旺河上游河谷沼泽,就是由3个源地发育成的复合沼泽。
(3)大兴安岭沼泽北坡多于南坡,西坡多于东坡;小兴安岭沼泽北坡比南坡更加发育。大兴安岭南、北坡和东、西坡及小兴安岭南坡气候差异较大,北和西坡气温低,湿度大,地形平缓,有利于沼泽发育。如小兴安岭北坡的沾河和库尔滨河流域,为海拔400~500米的玄武岩台地,其上宽谷、坳沟和河滩发育,湖泡和洼地较多,因而沼泽面积较大,据调查小兴安岭北坡沼泽率高达15%。
(4)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为主,冻土沼泽化是高寒地区沼泽发育的特有形式。由于森林采伐或森林火灾,使土壤水分循环失去平衡,出现了多余的水分,植物也髓着发生变化。先为草甸化过程,形成致密的草根层后,沼生植物及藓类植物开始侵入,进入沼泽化阶段。另外,在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如落叶松生长十分茂密,林下枯枝落叶层松厚,保持大量水分,藓类植物大量繁衍,使落叶松生长发育受阻,出现成片的“老头松”或“站杆”,也能引起森林沼泽的发生。
草甸沼泽化在本区也比较普遍。由于冻层的存在或冰水沉积粘性土层的阻隔作用,水分不易下渗;有的地方因地下水位较高,土体经常为水饱和,疏丛型的禾本科植物逐渐被密丛型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取代,使草甸演化为沼泽。
冻土沼泽化是高寒地区沼泽发育的特有形式。大兴安岭最北部多年冻土基本连片,向南为岛状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地带。由于冻层存在,形成天然的隔水底板,阻碍地表水和土壤水的下渗,造成土壤常年过湿。季节冻土区,冻层融化常使局部地表下陷,造成凹凸不平,为积水创造了条件。冻土的存在又能降低土壤温度,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因而植物残体不易分解,泥炭易于累积。在冻土地带泥炭藓常直接发育在含沙或粘土的冻层上。
本区水体沼泽化面积较小。在水体沼泽化过程中,周围地下水位较高,常引起附近森林沼泽化。
3.主要沼泽类型
大、小兴安岭沼泽类型多,既有富营养型的草本沼泽,也有中、贫营养型的木本-草本-藓类沼泽,还有少量的藓类沼泽。
(1)兴安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分布于宽谷和缓坡地。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坡面径流补给。水化学类型为S04-HC03-Ca、S04-Na、SO4-Cl—Na—Mg型,pH值5.0~5.5,矿化度97~200毫克/升。沼泽表面藓类植物发达,以泥炭藓为主,还有大金发藓,形成近圆形的藓丘,丘高一般为20~60厘米,有些地方藓丘连片,丘上生长杜香、笃斯越桔、杜鹃等灌丛。落叶松发育不良,稀疏矮细。有泥炭积累,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75~85%,pH值3.7~5.0。多发育为泥炭沼泽土、泥炭土和藓丘泥炭土。
(2)泥炭藓沼泽,仅分布在大兴安岭最北部的古莲,满归等林业局境内的宽谷,牛轭湖及山缓坡上和小兴安岭汤洪岭林场。分布零星,面积较小。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沼泽水化学类型为C1-S04-—Mg—Na和Cl-HC03-Na-Mg型。沼泽中泥炭藓等藓类植物占绝对优势,并形成藓丘,丘高40~100厘米,藓类覆盖度100%。一般没有乔木生长,偶见枯死的落叶松“站杆”,其他植物很少。泥炭藓残体厚达50厘米以上,其下为多年冻土。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80~90%,pH值为3.7~4.0,形成泥炭土和藓丘泥炭土。
(3)丛桦一苔草沼泽,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缓坡和北部的一些河流漫滩上,以地下水和河水补给为主,地表积水10~20厘米,水化学类型为H03-Na-Ca和HC03-Ca-Na型,pH值为5.5~6.0,矿化度80~160毫克/升。沼泽中以丛桦和各类苔草为主,伴生有沼柳,柳叶绣线菊、泥炭藓等。大部分有泥炭积累,泥炭层薄,不足50厘米,泥炭有机质含量为60~70%,发育为泥炭沼泽土。
(4)苔草沼泽,为本区主要的沼泽类型,多分布在大兴安岭南段和小兴安岭南坡河流中下游一带的河谷,阶地和河漫滩上,地表季节性积水,夏季积水深为20~50厘米,处于停滞或微弱流动状态,水层表面常出现红色水锈膜。沼泽中臌囊苔草、灰脉苔草、乌拉苔草形成点状草丘,使地表凹凸不平;丘间生长睡菜、沼萎陵菜、毛果苔草等。泥炭层较薄,多为20~50厘米,有的地段无泥炭累积,但草根层较厚。发育为泥炭沼泽土和草甸沼泽土。
(5)苔草-小叶樟沼泽,分布比较广泛,在大兴安岭的根河-加络达奇-线以南的河漫滩和小兴安岭伊春以南的河谷滩地均有分布。以河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为季节性积水,夏季地表积水多在10~20厘米或土壤被水饱和,沼泽植物以各种苔草和小叶樟为主,伴生越桔柳、沼柳、丛桦、睡菜等,多无泥炭积累,发育为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
(三)若尔盖高原沼泽
当年中国红军长征经过的茫茫无际、人畜难行的。草地”,其实是一片沼泽地。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包括黄河上游的黑河利白河流域。现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和红原两县,沼泽面积达3 000平方公里。
1.区域自然概况
若尔盖高原为一完整的山原,南北最长200公里,东西最宽约100公里,周围被4 000米左右的高山环绕,山原平均海拔高程3 400米以上,区内主要由三叠纪砂岩和页岩互层,并夹有薄层灰岩组成,山原外侧为高山峡谷区,山原内部主要为低山丘陵,黑河和白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区,向北注入黄河,为黄河上游流量较大、流速较小而水位十分平稳的两条支流。河谷开阔,泥炭沼泽发育,特别是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深厚,沼泽率多达20~30%。白河流域河流下切明显,沼泽远不及黑河流域发达。
2.高原沼泽的特点
本区沼泽有下列特点:
(1)富营养的草本泥炭沼泽为主,除沼泽地边缘分布有潜育沼泽外,多为泥炭沼泽,泥炭积累较厚,一般为3米左右,厚者可达5~6米。沼泽植物以富营养的木里苔草、毛果苔草、乌拉苔草、甜茅、藏嵩草、眼子菜、睡菜、狸藻、驴蹄草、苔藓为主,伴生植物有石菖蒲、棉花莎草、泽芹、水木贼、针蔺等,没有木本植物和贫营养型沼泽植物。
(2)嵩草是高原区特有的造炭植物。这种植物的分蘖节位于土壤表面以上,每年分蘖节都生于前一分蘖节之上,并生出新枝,结果形成草丘状植丛。这种丛生型植物是对地表过湿、土壤通气不良的一种适应,也是对高寒气候,特别是低温的一种适应。这种植物所组成的藏嵩草一驴蹄草群落在本区占据广大面积,也是本区造炭植物的主要类型之一。
(3)复合沼泽体发育。目前本区沼泽多已连片,成为巨大的复合沼泽体。最初在谷地及河、湖滨地带,发育了分散、孤立的简单沼泽体,由于沼泽的迅速发展,泥炭层渐渐增厚,向四周扩散,使边缘的草甸也逐渐沼泽化,于是这些简单沼泽体相继连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沼泽体。这时泥炭层覆盖了原有地面上一切小的起伏,使水文状况、矿物养分及植物群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沼泽类型及特征
根据沼泽发育过程,所处的地貌部位及沼泽植被的差异,将该区沼泽划分为一个型,4个亚型和9种沼泽体。
(1)阶地沼泽分布在黑河、白河及其支流谷地,特别是黑河干流的一级阶地和白河千流的一,二级阶地上分布的更为广泛。其面积约占沼泽总面积的67.2%。沼泽结构比较单一,只有木里苔草一嵩草-驴蹄草沼泽体。
木里苔草一嵩革一驴蹄草沼泽体,沼泽发育程度较轻,泥炭层不厚,平均1米左右。组成泥炭的植物残体种类较多,主要是嵩草和苔草,分解较好,有机物质含量一般在50%左右,全氮1.2~1.4%,胡敏酸为15~21%,含油率6~7.6%,发热量2 400~2 800大卡/千克,pH6.6~7.0。地下水位一般在泥炭层下,但在沼泽中部,地下水位则位于泥炭层中,促使草丘向上增长,丘问洼地面积扩大,微地貌十分发育。从阶地后缘起,随着水分的增加,形成了由无规则型草丘到垄网状草丘的变化规律。丘间洼地呈沟穴状、格子状,为临时性积水和季节性积水,丘上与丘间水分状况有显著差异,生长着不同的植被,丘上为嵩草、驴蹄草,丘问以木里苔草为主,植物生长季节,是当地的重要牧场。
(2)闭流宽谷沼泽分布在本区黑河中、下游的雾其里、客摩切、纽忍秋等宽谷中,约占全区沼泽总面积的13.5%,沼泽占据整个谷底,由谷地中心向外发育有毛果苔草一狸藻沼泽体和乌拉苔草-木里苔草沼泽体。宽谷外侧有半圆形古冰斗或围谷,其底部发育了乌拉苔草沼泽体。
毛果苔草一狸藻沼泽体,分布在宽谷中部,地表积水较深,夏季约15~35厘米,向外变浅。由于常年积水,并处于停滞状态,故生物化学和蒸发浓缩作用强烈,水体混浊,呈黄褐色,浮有油花般的铁锈膜,有腥臭味,水中氯离子含量高,钙离子含量少,水的矿化度不大,只有0.1~0.2克/升,总硬度也只有1.5~2.8毫克当量/升。泥炭积累很厚,平均约3米,最厚达6米。构成泥炭层的主要植物残体是苔草,分解差,有机质含量多在62~65%,全氮为2.0~2.5%,含油率达9~12%,胡敏酸含量为20~23%,发热量3 000大卡/千克左右,pH值7.5~7.8。沼泽中分布着稀疏的有机滩地和点状草丘,高度不大,高出水面约8~20厘米,在积水较深处,草丘密度约10%左右。丘上植物主要为乌拉苔草,苔藓、毛茛和沼针蔺;丘间生长毛果苔草、木里苔草,还有狸藻和眼子菜沉于水中,睡菜仅花穗和叶的尖端伸出水面。狸藻是一种静水食虫植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泥炭中养分不足,沼泽发育较重。这类沼泽通行困难,人畜很少进入。
嵩草-乌拉苔草-木里苔草沼泽体,分布在闭流宽谷沼泽的边缘,地面微微向内倾斜,在沼泽边缘,潜水位深约50厘米左右,向内坡度减小,潜水位接近地表。随着潜水位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升高,水的矿化度、总硬度、钙离子等也相应增加,在本类沼泽体与毛果苔草-狸藻沼泽体的过渡带,它们的含量最大,总矿化度可达到0.3~0.5克/升。由于潜水位经常变化及坡面径流的影响,泥炭层中水分与空气进行经常或周期性的交换,因此有机残体分解良好。在沼泽边缘泥炭层只有20~30厘米,向内侧逐渐增厚至2米以上。泥炭植物残体主要由嵩草、苔草组成,有机质含量为50~60%,全氮1.2~1.4%,发热量2 300~3 300大卡/千克,胡敏酸15~20%,pH值7.0~7.5。这类沼泽草丘发达,呈垄网状,草丘高30~60厘米,密度约30~60%。丘间潜水位接近地表,为季节性积水,水深约5~15厘米;草丘积水不能淹没,呈湿润状态,故丘上多为草甸植物和少量沼泽植物,主要有藏嵩草、灯芯草、地榆和乌拉苔草;丘间为木里苔草、毛茛和苔藓。这类沼泽因地面高低不平,通行不便,但无危险。
乌拉苔草沼泽体,分布于黑河、白河中上游宽谷外侧半圆形的古冰斗或围谷中,底部平坦,谷坎已被沉积物或泥炭层埋没。泥炭层厚约1~2米,其下为角砾。潜水位距地表30~50厘米,底部平坦略向谷口倾斜的古冰斗,潜水位受谷坎阻塞,溢出成泉补给沼泽。沼泽中的植被主要为乌拉苔草。
(3)伏流宽谷沼泽多分布在黑河中游纳垒曲、俄柯等伏流宽谷中,面积不大,约占沼泽总面积的5.5%。这类谷地原有河道,由于河道平浅,水流缓慢,河道与谷底均已沼泽化,被泥炭层所覆盖。由于各河段沼泽化程度不同,部分河段尚未被泥炭层全部覆盖,或尚未沼泽化,因此水流时隐时现,但尚可辨认出原河道的痕迹。这类沼泽是由河流沼泽化的睡菜-苔草沼泽体和积水洼地沼泽化的毛果苔草一睡菜沼泽联合而成的复合沼泽体。
睡菜-苔草沼泽体,分布在伏流两侧,宽约20米左右,常年积水,水深20厘米,微弱流动并与河流相连。水的矿化度较低,为0.1克/升左右,总硬度1.5毫克当量/升,pH值为6.8。沼泽植物除睡菜、苔草外,还有眼子菜、水木贼和苔藓等。沼泽中泥炭积累很厚,一般都在3米以上。泥炭的残体以睡菜和眼子菜为主,分解差,有机质平均含量约63%。地面平坦,无草丘发育。由于泥炭层松软,这类沼泽通行困难,伏流处有陷落人畜的危险。
毛果苔草-睡菜沼泽体,分布于睡菜一苔草沼泽的外侧,常年积水,深达40厘米左右,向两侧变浅。水源补给除坡积潜水外还有河水补给,水分呈微弱流动状态。泥炭积累较厚,一般4米左右,以睡菜和苔草残体为主,分解差,化学特征与睡菜-苔草沼泽相仿。其上的沼泽植物群落,第一层以毛果苔草为主;其次为乌拉苔草、棉花莎草和木里苔草;第三层以睡菜为主,乌拉苔草形成草丘。这种沼泽行走十分困难,也有陷入的危险。
(4)湖滨洼地沼泽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的江错湖、错拉湖、夏曼北部和红原县瓦切等地的湖滨一带,其面积约占沼泽总面积的13.8%。湖滨洼地沼泽是由木里苔草-眼子菜、毛果苔草-眼子菜、嵩草-木里苔草沼泽体联合而成的复合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