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资本奴役全人类
1651900000008

第8章 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四角关系 (2)

反观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发生,但是借的是全世界人民的钱,美国的“两房”债券借的是全世界的钱,要还钱就要发新债还旧债,打压欧元,抬升美元,让流到欧洲的资本回到美国,欧债危机正是一次让美元升值,美国发新债的机会。这里插一句,大部分欧洲资金是中东产油国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如果长期盘踞在欧洲,显然对美国不利,把这部分资金引入美国,购买美国国债,不失为一条良策。欧元不断贬值,虽然短期造成国内经济不景气,萎靡不振,但是长期对于欧洲的制造业出口却是有利的,欧洲制造业出口的增长,会让欧洲经济复苏,同时缓解欧洲内部的债务问题,通过欧元贬值,大量发行欧元,让债务缩减,同时欧债危机造成欧元贬值,购买力下降,带动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通缩中,欧元贬值,出口增加,未来欧洲经济会缓慢复苏。但丧失了与美国在货币领域的竞争力。第二,再来说说美元与日元,以及欧元与日元的关系。因为近些年美元的贬值,日本经济与欧洲经济类似,遭受了日元升值的打击,国内高通胀与低增长并存。所不同的是,1985年日元的升值是因为广场协议的被迫升值,日本畏惧美国的压力不得不升值日元。

但是此次日元的升值是由于次贷危机后,投资美国市场的日元大量回流,买入日元,卖出美元,这种回流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经济的负担。为日本经济的复苏蒙上了巨大通胀的阴影。同时,日本手中的巨额美国国债,支撑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形成一个日美之间的货币循环,这次却因为美元的巨大贬值,缩水达到数十万亿日元。日本经济与欧洲经济具有相似性,高级制造业非常发达,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打击,欧元直接贬值,如果欧元持续贬值的话,对于日本制造业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为什么次贷危机中日元不贬反升呢?其实,被很多人认为的日元升值,其实是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而实际汇率在日本政府的操控下实际上是在贬值。由于日本长期实行近于零的利率,日元被人们认为是套利的工具。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日元成为套利工具,只要日本不断地发货币,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很多美国投机者就会从日本借出日元,然后把日元换成美元,购买利息较高的美国房地产债券。假设一个人借了1亿日元换成美元投资美国国债,年息3%,那就是每年300万日元的利息,相当于每年40多万人民币的收入,这可是相当好的收入了。

有了这个示范效应之后,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去借更多的日元,然后去买美国国债,只要他有能力借出来,同时美元不贬值,这样的交易就会越做越大。这种交易据说能够达到惊人的数字。以美元为例,投机者抛售日元买入美元,同时日元发行越多,越抛售日元买入美元,进行套利。而日元进入美国干什么呢?就是炒高美国的楼市、股市。那为什么觉得日元没有贬值呢?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一直采取了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脱轨的政策。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同时大幅上升,造成了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为了振兴经济,不得不让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脱轨。什么是名义汇率呢?说白了就是政府表面上规定的汇率牌价。什么是实际汇率呢?就是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的汇率水平。而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的日元汇率就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实际汇率却在贬值。

实际汇率是怎么贬值的呢?举一个例子,比如原来1美元=100日元,结果日元升值了,1美元=80日元了,那么按照名义汇率的话,假设一辆日本制造的汽车,价值100万日元,原来出口要1万美元,现在出口就需要1.25万美元,那么显然日本的车就不好卖了。但是,卖不出去车日本就要想办法,除了降低成本外,就用到了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这辆车我原来卖100万日元,相当于1万美元。现在日元名义汇率升值了,1美元=80日元了,本来我该卖1.25万美元,但我还卖1万美元,车是好卖了,但汽车厂只赚回来80万日元,只够成本,不够工人工资,怎么办?没事,日本政府补贴给你20万日元,汽车厂还有100万日元进账,但是这钱不是给你汽车厂的,是给工人的,你必须保证工人工资。于是,虽然政府多发了20万日元,但是能保证日本车能卖出去,而这就形成了实际的汇率还是1万美元的车,在日本用100万日元生产,汇率还是1美元=100日元。谁占便宜了呢?美国人还是花1万美元买了日本车,日本车厂还是赚80万日元,工人还是赚20万日元。

但是由于日本政府每辆车多发了20万日元,也就相当于多印了20万日元的钞票,那么必然会推高日本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显然工人就不干了,我工资不涨,但是物价涨了,我吃不上饭了,我要造反。政府说不行,我给你补贴,我再给你5万日元,够不够吃?工人想了想,说够了,结果皆大欢喜。但是算下账就会明白,其实原来1万美元的车,日本用了105万日元来制造,政府多补贴了25万日元,实际上就相当于1美元=105日元了。日元的实际汇率贬值了。汽车厂其实通过实际汇率的贬值,使得汽车出口更多了,利润也能快速增长。上面就是举一个例子,实际上日本政府每年都进行的巨额补贴不是这么简单。20世纪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资产价格收缩状态,因为对泡沫时期大量设备投资的减少,经济体系需要对资本存量进行调整。为挽救经济,日本政府在1992年~1998年间通过减税、增加公共投资、购买土地等方式,密集推出财政刺激计划,投入超过GDP的15%,其中约半数作为公共投资。1992年以后的十年,日本又实施了十多次经济景气政策,其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总之,这戏法能变下去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多印了票子。但是本来日本应该是高通货膨胀才对,但是为啥没有呢?一方面因为日元名义汇率提高以后,可以通过多发票子来购买很多国外的资源,比如粮食、矿产什么的,同样的日元可以换回来更多的东西,平抑国内的物价水平,尽量让通货膨胀低一些。比如原来日本为保护本国农民,不进口粮食,现在日本也进口粮食了。另一方面,国内的物价水平上涨之后,使得同样的东西在日本国内要比国外卖得贵一些,比如还是汽车,中国人在美国买相当于80万日元,但是在日本买就是105万日元,比原来还贵了5万日元,这就造成中国人不愿意把手里的日元拿到日本消费,而是愿意换成美元去美国消费,也减少了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似乎一切皆大欢喜,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由于日本政府赤字或是通过税收融资,或是通过债务融资,或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融资。上面看似“完美”的安排其实就是在饮鸩止渴,泡沫越来越大。这些经济对策并没能使日本经济走上依靠内生需求主导的增长之路,相反却使经济增长对财政和负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泡沫不破的前提是日元不能提高利率,继续发票子,投机的日元能够持续获利而不回流,而美元不贬值,美国国债的收益才能保证。哪一个出问题,日本经济都有崩溃的可能。2009年日本债务总额已达到创纪录的871.5万亿日元,占GDP的174%,是经合组织中最高的。随着债务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复苏步伐,个人资产增长乏力,日本国民储蓄率已从1998年的10.5%下降到2008年的3.3%,IMF预计几年之内日本储蓄率由正转负的趋势不可避免,资本与负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日本政府的国家信用将受到重大打击,多年来靠国民储蓄支撑的债务模式难以为继,日本离资不抵债的日子为时不远了。但是世界不可能永远让日本这样玩下去,这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出现了,我想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会让日本的债务泡沫破灭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房价持续下降,借出的日元投机资金回流,不断买入日元,卖出美元,日元升值,美元贬值,这样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就相当于贬值了,据说达到了数十万亿日元。日元名义汇率持续升值,本来日元的回流就推升了国内的货币存量,但日本政府为了维持实际汇率的贬值,还要再多发日元,日本发的货币将会无法控制。

据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研究机构一份预测报告指出,2011年日本债务累计总额将达950万亿日元,为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00%,日本可能因为无法承受高规模赤字,债务泡沫崩溃而陷入“国家破产”,这恰似一枚重磅炸弹引起国际哗然。但是如果日本不发票子,出口就无法实现了,日本货就更不好卖了。再加上丰田事件,无疑使日本国内经济雪上加霜。而日元的升值无疑对美国人是个好消息,美国对日元的贬值,可以出口更多东西,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日元发行多了,日本国内出现了日本生产的货比较贵的情况,而美元贬值之后,美国货在日本却更加物美价廉起来,这又促使美国的什么CPU、iPad、iPhone等产品热销。同时欧元对美元的贬值,美元对日元的贬值,造成欧元对日元的进一步贬值,欧洲货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对于日本国内以出口立国经济模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