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这些事儿
16526200000035

第35章 发明“莫须有”罪名的秦桧

权力可以让人施展抱负,使有志于匡扶天下者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这个角度上说,对权力的追逐无可厚非。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常情。但前提条件是,要以自己的能力、政绩作为竞争的手段。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耍手段,以不正当的方式谋求个人权力的最大化。这样的人可能得一时之逞,但也注定了其遭人唾弃的结局。

秦桧害岳飞,这恐怕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大冤案。秦桧在当时操作起来,因有金国的压力,宋高宗的支持,爪牙们的积极帮助,可谓极为顺手。此事既成,既完成了金国主子交给的任务,又给自己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还给自己赢得上太师、魏国公等职位荣誉,可谓一举数得。

秦桧从金国回归南宋之后,先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又为参知政事。绍兴元年八月,宋高宗又拜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右宰相),兼知枢密院事,把军政大权全交给了他。

秦桧在当宰相的整个过程中(其间曾短暂罢官,旋即复职,先后踞相位十八年),既附和宋高宗,同时利用手中的大权,排除压制主战派,力主议和,一步步地实施他的卖国阴谋。

当时,南宋掌握军权的大将主要有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几位。其中以岳飞的抗战情绪最为激烈,战绩也最为卓著。

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在北宋末年曾从军参加征辽战争。南宋初年,岳飞曾作为河北招抚司的下级将校,跟着王彦过黄河到河北抗金。后来,又投身宗泽的麾下,被宗泽赏识。宗泽死后,岳飞又随杜充从开封撤到建康。当杜充在兀术渡江南侵之时,恐惧逃跑最后叛变投敌,岳飞便率所部孤军奋战。兀术从江南撤退时,岳飞又在建康附近奋勇追击,并乘机收复建康。此时的岳飞已身经百战,因其英勇善战,声誉日高,不久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任命岳飞为守卫长江中游的军事主帅,这年他正好30岁。

绍兴四年,岳飞奉命向伪齐进攻,以收复襄阳等地,岳飞率军经过英勇的战斗,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即按预定计划收复了六州失地,年仅32岁的岳飞因此获得了节度使之职,与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并称为南宋初年四大名将,岳飞所部亦被称为“岳家军”。正当岳家军乘胜前进、横扫金兵之时,朝廷让秦桧任宰相进行卖国投降活动。消息传来,岳飞表示强烈反对。他立即上书给朝廷,说:“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秦桧读后大为恼怒。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应召入朝进见高宗,向高宗面陈收复中原之计:“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彼得以收渔人之利。臣愿陛下假臣日月,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先进,刘豫必弃汴京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然后分兵溶、滑,经略两河。如此则逆贼刘豫必擒,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

宋高宗听了岳飞的宏论,内心大喜,夸奖岳飞说:“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并答应给岳飞增兵,听任调遣。但不多时,正当岳飞图谋大举之时,宋高宗却变了卦,原来答应岳飞的一切,一瞬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宋金达成协议之时,岳飞非但没按惯例向宋高宗上贺表,反而上奏高宗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国(秦桧)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秦桧非常痛恨,并让高宗下诏罪岳飞不上贺表。很快,迫于舆论的压力,宋高宗赦免了岳飞之罪。岳飞在答谢书中说:“同金和议,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家国,岂其然乎?臣口诵和议诏书,深感面惭军旅。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岳飞收复中原,抗击金人的决心再一次激怒了秦桧,他视岳飞为肉中刺,眼中钉,宋高宗也甚为恼怒。

宋金和议之后,宋高宗封赏群臣,以示庆贺,岳飞也在封赏之列,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岳飞对于和议非常反对,所以不愿受封,他上奏高宗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宋高宗三次下诏,岳飞也坚辞不受。后来,宋高宗好言劝勉,岳飞才勉强答应。从此以后,宋高宗、秦桧与岳飞产生了极深的矛盾。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秋天,金国发生内讧,主战的兀术等人掌握了军权,兀术等人还告发主和的挞懒暗中与宋人勾结,企图谋反,将挞懒处死。兀术决意侵犯挞懒送给南宋的陕西、河南等地,便于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发兵南侵,很快夺回了宋金和议中送给南宋的地方,接着威胁淮南之地。

金军的大举南侵,给宋高宗、秦桧等无疑是当头一棒。此时高宗显得十分尴尬,只能以“金人不知信守诺言”来为自己辩解。眼见自己小朝廷就要不保,同时也为朝野要求抗战的强大声势所迫,他不得不作出抗战的表示,正式下诏,组织抵抗。他下令兵分三路,以韩世忠守淮东;张浚守淮西;岳飞由襄阳北上,负责河南各州的收复和防御。他责令各路将士务必全力以赴,阻止兀术南下。

当时秦桧的处境更是十分狼狈。朝野上下,纷纷揭露、谴责他的卖国罪行。他犹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不时在宋高宗面前痛哭流涕,为自己议和失败辩解,求取宋高宗的同情。同时,也常以拥护抗战的面目出现,以换取人们对他的宽容。结果终因宋高宗的信任和庇护,他仍然稳稳地坐在宰相的宝座之上。

兀术本来狂妄地认为南宋无能人,军备又十分空虚,可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扫平南宋。但在金兵攻占陕西和河南以后,继续南犯时却遇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再难向前推进了。

当时南宋人民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同仇敌忾,奋力抗战。各路抗金大军更是英勇作战,其中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宋高宗下抗金诏书之后,率军先后攻克了蔡州、郑州、洛阳等地,一路所向无敌,战无不胜,使金兵闻风丧胆,弃城而逃。绍兴十年秋天,岳飞率领五万轻骑兵进驻郾城,与金军主力相遇。

岳飞先发制人,不容兀术驱动拐子马,便指挥士兵杀向敌阵。挥动刀斧,专砍马脚,一时金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顷刻间,兀术苦心经营的精锐骑兵,便被岳家摧毁。

这一仗,岳飞指挥岳家军不仅打败了金兀术的精锐部队——拐子马,杀死了无数的金兵,更主要的是使金兵军心动摇,士无斗志。兀术马不停蹄,逃回开封,金兵胆战心惊地龟缩在城中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就在兀术准备渡河北去之时,岳飞马上向宋高宗报告:“金兵屡败,兀术等皆令老少北去,正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时,请陛下降诏令各路大军火速进攻。”岳飞奏告高宗的同时,又鼓励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与诸公痛饮耳!”然后率军进驻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等候渡河进军的命令。

朝廷之中,面对宋军所取得的胜利,感到危机已除。议和之风又一次刮起。秦桧劝谏高宗弃淮河以北之地,与金军议和,同时又令其亲信建议高宗令岳飞班师。岳飞得知有班师之事后,当即又一次上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秦桧知道岳飞以收复中原为己任,不易退兵。于是,秦桧便命令张浚、杨沂中等将领先行撤军,使岳飞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张浚、杨沂中撤退之后,秦桧便上报高宗:“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乞请陛下令其班师。”宋高宗听信秦桧的建议,在一天之内给岳飞连下十二道金字牌(朱漆木牌上写金字,有紧急军机之事,由皇帝直接发出),逼着岳飞班师。

岳飞接到十二道金字牌之后,悲愤交集,黯然泪下,慨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当地百姓闻知岳飞要班师,纷纷跪于岳飞马前,乞求说:“我等顶香盆,运粮草,迎接官兵,金人全晓得,将军若撤军,我们岂能活下去?”岳飞痛惜地说:“有诏在此,我不得擅留!”于是,便保护百姓一起南撤。岳飞班师之后,收复的大片土地,再次被金军占领。

岳飞回朝后,秦桧便用诡计削夺了他的兵权。绍兴十一年四月,秦桧、宋高宗与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宴会,酒过三巡之后,秦桧突然起立,大声宣布道:“秦某奉旨宣读陛下诏令:授张浚、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免去各人原任宣抚使之职,三将原来所统之兵,一律交由朝廷指挥。”

当年七月,大将张浚从楚州(江苏准安)回到临安(杭州),和秦桧合谋排挤岳飞,公然造谣说:岳飞倡议放弃山阳(楚州)城,退保长江。秦桧当即抓住张浚的这个谣言,指使下属上章弹劾岳飞。

接着御史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也在秦桧的授意下,上奏高宗说:“柘皋镇之役,岳飞拥兵自重,迟缓不前,此其一罪;其罪之二,岳飞与张浚守楚州(今江苏淮安)时,建议张浚放弃楚州而不守。”其实,这两件事均属子虚乌有。尤其是岳飞主张放弃楚州之事,纯属张浚捏造。就这样,岳飞被罢去枢密副使一职,赶出朝廷。然后,秦桧又让张浚收买岳飞的部下王贵、王俊,让他们诬告:“岳飞旧部张宪,对岳飞罢官愤愤不平,曾写信给飞子岳云,谋还岳飞兵权,准备造反。”所以,秦桧根据王贵、王俊的诬陷之词,将张宪、岳飞逮捕下狱。

张宪、岳云下狱之后,秦桧遣杨沂中将罢官后居住在庐山的岳飞诱骗至临安,以谋反罪名下狱。开始,岳飞还据理力争:“对天盟誓,我无负于国家!”但当岳飞看到审讯自己的万卨俟、何铸、罗汝楫等人,都是秦桧的亲信,不禁仰天长叹:“我方知落在国贼秦桧之手,使我为国忠心,一旦告休。”从此不复言语,任其拷掠。秦桧没有找到岳飞谋反的任何证据,便对岳飞父子、张宪严刑拷打。秦桧还诱骗张宪说:“只要你一句言语,证明岳飞谋反,立即放你出狱。”张宪嗤之以鼻,拒不答言。此时,韩世忠因屡言抗战,也被罢官,他对秦桧残害岳飞的行径很是愤怒,质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愤慨地说:“其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被捕入狱后,秦桧加紧与金和议的步伐。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宋金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这段边界中段的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北也划归金朝。另外,割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之一半予金。秦桧勾结宋高宗订立的这个和议,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绍兴和议”。

和议订立后,金兀术对已下狱的岳飞仍不放心,他一再催促秦桧赶快杀掉岳飞,以绝后患。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二月,秦桧秉承金人旨意,将岳飞、岳云、张宪定为死罪。绍兴十一年除夕(1142年1月18日),秦桧密写一张纸条,交付狱吏,将岳飞毒死在狱中。接着,又将岳云、张宪押赴刑场斩首。岳飞既死,金人闻讯,无不酌酒庆贺。

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又将其子孙流放岭南。为了防止人们对岳飞的怀念,秦桧建议高宗:将岳州(今湖南岳阳)改名为纯州,岳阳军(今湖南岳阳)改名为华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