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
【写作指导】
有的文章中所写的事件或人物已经完结,但意却未尽,事态还可以继续发展。对这样耐人寻味的结尾,我们以故事的终点为起点,构成新的情节。这就是续写。
怎样才能根据原文内容续写出新的情节,使续写的文章和原文成为一个整体呢?
(一)合理想象、创造情节
续写必须根据原文的线索、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路等,继续使原文的故事情节合理地发展下去,创造出新的完整的故事。具体的形式有如《送雨具》,根据文章开头续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有如《我爱我的好爸爸》根据文章的开头、结尾续写事情的经过;还有的如《扬科有了小提琴》根据一个故事,续写出与之有关的新故事。因此,我们续写时,一定要展开想象翅膀,创造合情合理的情节。
所谓的合理,就是不要瞎猜胡想,要顺着上文的路子去想,不要另起炉灶。想象的内容与上文一点联系也没有,这就是想象不合理。只有合理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情节,构成的新的完整文章,才会引人入胜,才会使人可信。
(二)保持联系,深化主题
续写主要的是依赖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去创造情节和结局。尽管创造情节的过程中,文章中心思想可以改变,但续写的部分还必须是原文情节的继续和发展;必须与原文有着一定的联系;必须与原文人物情节相吻合,一般情况下主要人物不能变换。这样才能使续写部分的情节发展、语言风格与原文保持联系性、延续性和一致性。
例如《扬科有了小提琴》的小作者就是按照原文提供的线索和人物性格特点等,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去续写新的故事。用善良的医生救了扬科,使故事得以延续,接着写扬科获得渴望已久的小提琴,不知疲倦地刻苦练习演奏,成为一名真正的小音乐家。最后,写扬科遭财主的暗算悲惨死去等情节,都符合原文的情理,使人觉得与原文浑然一体,又深化原文的主题。
【范文讲评】
送雨具(续写)
材料:六月的一天,天气显得特别闷热。放学后,小明和邻居小红正一起坐在窗前做作业。忽然,天暗了下来,刮起了一阵狂风,不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
小明看着天,着急地说:“哎呀!我爸爸今天早上去厂里上班没有带雨具,这么大的雨,下班怎么回来?”小红也说:“我妈也一样呀!看这雨一下子还停不了,现在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给他们送雨具去吧?”“好,反正你妈和我爸在一个厂里,我俩一块走吧!”小明答应说。
……
要求:
1、以上面提供的内容作文章的开头部分,通过合理想象,把小明、小红送雨具的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开头部分的内容要照抄下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注意标点符号。
送雨具(续写)
上海徐兵
六月的一天,天气显得特别闷热。放学后,小明和邻居小红正一起坐在窗前做作业。忽然,天暗了下来,刮起了一阵狂风,不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
小明看着天,着急地说:“哎呀!我爸爸今天早上去厂里上班没带雨具,这么大的雨,下班怎么回来?”小红也说:“我妈也一样呀!看这雨一下子还停不了,现在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给他们送雨具去吧?”“好,反正你妈和我爸在一个厂里,我俩一块走吧!”小明答应说。
小明和小红放下笔,略略整理了一下书包后,就各自拿了雨具,撑着伞,冲进了雨幕。风“呼呼”直响,刮得路边的小树东倒西歪。雨也下得猛,打在伞面上发出“啪啪”的响声。老天好像故意与他们为难,突然地亮起一道闪电,接着是“隆隆”的雷声。小红毕竟是女孩,她比小明胆小得多,一阵响雷总要吓得浑身哆嗦一下,简直有点提心吊胆。小明一边为小红壮胆,一边拿过小红左手中的雨披,让她双手撑起伞,免得被大风刮走。
顶着风,冒着雨,走了一段路,两人都感到很吃力,路也变得泥泞起来。一阵风刮过,“哎呀!”小红一声呼叫,小明回头一看,只见小红脚下一个打滑,身体摇晃着向后摔去,亏得她反应快,赶紧用手一撑,总算没有摔到路边的沟里,但是裤子全脏了。小明赶紧扶住小红,两人并着肩,蹒跚着向前走。雨还是哗哗地下着,风还是呼呼地刮着,看着这天气,小明不禁生气地骂起老天来:“这该死的天!”
光顾生气,没留心脚下,小明脚一滑,一个趔趄,一屁股坐到泥水里了。小红赶紧去扶。“呼”,又一阵风刮来;“啪”,小红的伞,一下被吹成了“反喇叭”。看着这“反喇叭”似的伞,看着小明摔得像泥猴子般的滑稽样子,两人都不禁笑了出来。
离厂不远了,已经听得见厂里机器发出的“隆隆”的响声了。但是,就在临近厂区的路上,河面上架着一座桥面很窄又断了好几处栏杆的水泥桥。来到桥边,小明急着就要过桥。细心的小红忙叫住小明,说:“小明,风很大,撑着伞过桥很危险,反正衣服也湿了,你还是把伞合起来再过吧!”小明听了小红的话,看看身上,又看看这窄窄的又滑溜溜的桥面,不由得一个劲地点头。两人放上伞,手拉手地过了小桥。
两个刚来到厂门口,“叮铃铃”下班铃响了。工人们陆续走出厂门。小明、小红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把雨具给他们。工人们见这两个孩子冒着风雨,走这么长的路给自己的父母送伞,都跷起大拇指不停口地称赞。小明的爸爸和小红的妈妈各自看着浑身湿透的儿子和女儿,真是又高兴又心疼。
风慢慢地小了,雨也渐渐地停了,它们似乎觉得不应该再欺负这两个懂事的孩子。厂门上面“儿童玩具厂”这五个金色的大字放射着道道光芒,也似乎在赞扬他们。
讲评
小作者续写了近1200字,符合命题的要求,反映小作者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文章中心突出。小作者详细地叙述两位小朋友顶风冒雨给爸爸妈妈送雨具的经过,从而表现出他们关心、爱护自己父母的好思想、好品质。为了突出这中心,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所经历的困难。如:大风、大雨、闪电、雷呜、泥泞的又窄又滑的桥。小明摔得像泥猴子,小红的伞被吹成了“反喇叭”,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前进。这些都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细致。
其次,他们来到工厂后写工人们跷起大姆指称赞他们,父母又高兴又心疼的心情,这些设想及表达都是合情合理。
值得提及的还有文章结尾,在风小雨停的背景下,突出了工厂门上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很有情味。
扬科有了小提琴(续写)
扬科挨了毒打之后的第二天傍晚,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已快要死了。窗外的白桦树哗哗地响着,伴随着扬科母亲那伤心的哭泣声。这时,一位善良的医生路过扬科家,听了扬科母亲的哭诉,很同情扬科,立即抢救,使扬科脱离了危险。扬科的母亲觉得这个村子再也不能住下去了,就和扬科搬到了附近一个村子去了。
那个村子里有一所小学,扬科每天趴在教室的窗台上,眼巴巴地看着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们学习、唱歌、游戏,特别让他人迷的是听老师演奏小提琴。音乐老师看出扬科非常爱小提琴,便决定指导他,并送他一把珍贵的小提琴。扬科双手接过渴望已久的小提琴,紧紧地抱在怀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从那以后,扬科每天跟老师学演奏。不论白天晚上,他都刻苦地练习,即使练得手肿起来,也不肯歇一歇。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扬科演奏小提琴的技术越来越娴熟精湛了。
扬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音乐家。他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扬科原来住的那个村子的财主耳朵里。有一天,扬科接到一封邀请书,请他去演奏。当他赶到那儿时,才知道原来是那个他恨之入骨的财主家请他。他气愤地说:“我是为穷人们演奏的,不是给你们这些财主当玩具的!”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那财主顿时恼羞成怒,气极败坏地说:“决不能放过这小子!”于是灾难又降临到扬科的头上。在回去的路上,他不幸被财主的狗腿子暗算了。
扬科躺在白桦树下,睁着眼睛,但是眼珠已经不再动了。那小提琴静静地躺在他身边。白桦树哗哗响,它在为扬科鸣不平。
讲评
这是一篇根据课文《小音乐家扬科》的内容续写的一个故事。小作者依据原文提供的线索、人物性格等,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行动、语言、表情、心理等。文章较好地做到以上三点:
1、续写时,充分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去创造生动的情节和故事的结局,是原文情节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没有变化。
2、续写既保持与原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深化原文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地说明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聪明的才智,也无法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干,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3、续写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性。
扩写
【写作指导】
扩大就是把短文、片断或者提纲扩展和充实为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文章。
怎样才能根据某个故事的提要或一件事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想象作具体的描述,增加必要的情节,使文章内容具体、形象鲜明呢?
(一)忠于原文,坚持“三不变”原则。
扩写要求以原文的重点为扩写重点,使扩写后的文章比原文更为充实具体,更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做到:
1、原文的基本情节与主要人物不变;
2、原文的中心思想不变;
3、原文结构、体裁不变。记叙文不能改成说明文,顺序不能改成倒序等。如《一节难忘的作文课》所提供的层次是“捉鸟看鸟说鸟放鸟”,在扩写时,一定要依照提供材料的顺序来进行扩写。
(二)明确要求,依照原文展开思路。
扩写要忠实于原文,保留基调,除了在扩写时注意“三不变”原则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扩写时,注意深入理解原文的内容,把握原文的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和“提示”、“说明”
“要求”确定扩写的重点内容和其它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内容。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再充分发挥想象力,依照原文的思路,合理地进行扩写。如《修装甲车》一文,提供的材料是“衣服扯坏自己补衣服”。为了便于每个学生都有生活实际可以借助想象,在“要求”中又规定可以把“衣服扯坏了”换成“文具或玩具坏了”。作者正是认真阅读原文和要求后,选定有生活基础的“修装甲车”为扩写的重点材料,又依照原文提供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开拓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时,把重点放在主要情节修装甲车方面进行细致地描述。
(三)增加描写,力求文章生动、形象。
扩写时,为了把人物刻画具体、形象,要运用各种描写手段写好人物。要准确使用一系列的动词去描写人物的动作。还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通过多种手段描写好人物,人物的鲜明形象,才能跃然于纸上。
【范文讲评】
原文:一天,我不小心,把刚穿上身的新衣服扯坏了,我很着急。妈妈发现了,要帮我缝补。我决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过努力,我把衣服缝好了。手拿缝好的衣服,我很高兴,妈妈也笑了。
要求:
1、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把“衣服扯坏了”换成文具或玩具坏了,没有让爸爸妈妈帮忙,自己修好了。
2、要分段写。
3、要具体地写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
4、字数在450字左右。
修装甲车
一天,我不小心把我的遥控装甲车给弄坏了。我把它带回了家,准备修理一下。
我把装甲车放在写字台上,拿出工具刚要修理,爸爸回来了,他看见我拿着工具,对我说:
“东东,你是不是把装甲车给弄坏了?”我惭愧地点了点头。爸爸看我认了错,就说:“一会儿我给你修。”我仰起脸说:“不,我自己修。”“你行吗?”爸爸怀疑地问,“行。”
我自信地说。然后,我开始修理。我先把装甲车下面的盖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线路。我用遥控器指挥它前进,可是它不动,打开后退的电钮,它也不动,活像个醉汉在那儿。我想:可能是电波接收器坏了,要不就是发动机坏了。我关上遥控器就卸电波接收器。我用螺丝刀把固定接收器的螺丝拧了下来。然后用尖嘴钳子把接收器连同电线一块拉了出来。一看,外面好好的,我又拿起一把最小的螺丝刀,把接收器的外壳卸了下来。我看看里面的集成块好好的,便安上了外壳,固定在原处。我又用钳子把发动机拿了出来,并把连在发动机上的电线剪了下来。然后拿起电动机一看,原来连接电线的一头坏了。于是我就拿出一个新的发动机,把电热棒的小插头插在插座上,又拿出锡和松香。过了一会儿,电热棒热了,我把电线的线头拉了过来,用电热棒蘸了一点儿锡,又蘸了一点儿松香,把发动机接线的一头和电线放在一起,用电热棒把电线和发动机焊在了一起。然后用手拉了拉电线,接好掉不下来了,就把发动机放了回去,最后安上了底盖儿。我打开遥控器,指挥它向前、向后、拐变,装甲车走得十分灵活。
我看着行走自如的装甲车,高兴地笑了。这笑声引来了在大屋看书的爸爸。爸爸看我自己修了了装甲车,也笑了。我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是自豪的笑,是为自己修好装甲高兴的笑。
讲评
这篇扩写根据命题的要求,扩写时将原文中“把刚穿上身的新衣服扯坏了”,换成“把我的遥控装甲车给弄坏了”。然后按照原文的思路展开。爸爸见“我”把装甲车弄坏了,并且认了错,就要给我修理,但我坚持“自己修”。于是打开装甲车下面的盖儿,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检查,换新发动机,焊接,最后终于修好装甲车。“打开遥控器,指挥它向前、向后、拐弯,装甲车走得十分灵活。”“我笑了,爸爸也笑了。”
全文写得具体细致,人物对话自然,对修装甲车的过程写得条理清楚。这些原文没有的内容,显然是通过作者的丰富想象和合理的联想补充出来的。正因为作者有生活基础,所以想象力丰富,写出来也很自然,是篇好文章。
材料:第二节作文课,我们为找不到素材而发愁。忽然,教室里飞进一只小麻雀,丁老师叫我们关窗捉鸟,并让我们观察小鸟。正当大家热烈发言的时候,我听到窗外老麻雀的叫声,就提议把小麻雀放了。这时老师又让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要把小麻雀放了这个问题。小麻雀终于送回大自然,我们都乐了。
要求: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以《一节难忘的作文课》为题,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一节难忘的作文课
福建省龙溪师范附小刘晶晶
老师给我们上过的课不计其数。这些课生动有趣,异彩纷呈。我们最难忘的是两年前的一堂作文课。
“叮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丁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以《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为题写作文。”同学们听了,眉头立刻拧成了个三角形,写什么好呢?同学之间闹别扭、打架,太平常了吧?……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只听得一阵“扑扑”的响声,只见一只小麻雀“扑”地落地讲台上跳来跳去,黑豆似的眼睛骨碌碌地向四周张望,小小的脑瓜子机警地转动着,显得玲珑可爱。
老师吩咐大家关起窗捉鸟。这时只见班上的“机灵鬼”王飞同学,悄悄地站起来,屏住气,猫着腰,蹑手蹑脚地朝小鸟靠近,他的两只手捂成个圆形,一个子扑了过去。“抓住了!抓住了!”
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让王飞同学手捧小鸟站在讲台前,让大家观察小鸟。
“小鸟的眼睛似珍珠,好美呀!”小李说。
“别看小鸟小,但那珍珠般的眼睛却透出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