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教师公文包-植物趣闻
16644100000010

第10章 植物王国拾趣(1)

胎生植物

在深圳经济特区南部,深圳湾的北面,有一块长11公里,面积300多公顷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共有红树、半红树13科18种。每当满潮时,这些生长在海滩上的红树林,就被淹没在海中;潮水退去,它们又重新从海水中冒出来,人们称它为“海底森林”。

构成“海底森林”的一株株红树,是由红树的一个个胎生幼株发育而成的胎生植物。

站在红树林旁,人们可以看到红树母株上结满20厘米—40厘米长的“角界”,它们并不是果实,而是一株株已由种子萌发成的幼苗。这些幼苗靠自身的重力与母体脱离,坠入海滩入淤泥中,赶在海潮来之前,它已是“锚”在海滩的一株小树了。即使坠落时正值涨潮,不能顺利“锚”入泥中,也会随水漂流到别的海滩定居。红树幼苗含有丰富的单宁,可以防止腐烂和被海里的动物吃掉。由于红树有胎生的本领,因此可以不断繁殖,在海滩形成大片的红树林。

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干湿季节明显地带,生长着另一种胎生植物——佛手瓜。每当干旱季来临,它的瓜藤枯萎,结束其一生。然而枯藤上还系着瓜果。瓜果靠特殊的形态结构保持着足够的汁液。成熟的种子就依靠这汁液的哺育,悄悄地发芽,成为一个新幼株。一旦春天雨季来临,它就迅速地甩掉“胎衣”,向下生出很多不定根扎入土中,向上四周伸展茎蔓,抢在雨季结束之前,顺利地开花结实。佛手瓜就是这样以胎生的特性,争分夺秒,利用有限的水分,存活下来。

这些胎生植物都是很有用的植物。作为海滩林带的红树林,有利于改善自然环境,防风浪,固堤坝。而佛手瓜对扩大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有着特殊的贡献。

千年古莲开新花

植物种子的寿命通常在15—100年的可称为长命种子。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是几种豆类,这些种子过了200—250年后仍能发芽。有没有比这更长寿的种子呢?有,那就是古莲。

本世纪实期,在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泡子屯村里发现了远古时代生成的泥煤中成堆乌黑乌黑的莲子,经济学测定这些莲子的寿命已经是1041±210年了。1955年夏,在北京植物园里,长眠千年的古莲子生根、发芽,那绿色的荷叶、粉红的莲花,亭亭玉立、芳香艳丽。1983年8月,大连市劳动公园又将普兰店的古莲子催醒,仅三个多月就绽出莲花。

古莲子长寿的奥秘,首先是因为莲子有一层极坚韧的果皮包住种子,这层果皮随种子成熟而老化,几乎隔绝了种子与外界的联系,果皮内种子所含有的维持生命的水分、养分不易衰失。另一方面贮藏古莲子的外界条件又极为理想。古莲子在地下一、二尺深的泥炭层里,泥炭吸水防潮,而上面又厚盖泥土,使古莲基本上处于密闭状态,新陈代谢极其微弱,在低温、干燥和密闭的条件下,古莲子得以长期保藏。

当然,要使古莲复苏发芽,必须经过处理,否则就是常规播种3年也依然如故。生物工作者们用木锉锉开果皮,或用硫酸进行处理,只有这样,种子才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芽,据北京植物园报告,古莲子发芽率高达90%以上,接近100%。

我国曾经送六粒古莲子给苏联科学院总植物园,古莲也在苏联发芽、开花。据载,日本“荷花博士”大贺一郎在日本千叶县发掘出的二千多年以前的古莲子,并也使其发芽、开花、结实。1963年,大贺博士还把一百粒日本莲新结的莲子送给郭沫若同志。我国植物工作者将它同中国的千年古莲子杂交,培育出璀璨悦目的“中日友谊莲”。1967年我国回赠日本的“中日友谊莲”在日本生根、发芽、绽出新花。

竹子是树还是草

人们说“草发成苑,树茂成林”。竹子自古称“林”,似乎应属树类了。其实不然,草木之别的关键要看是否有“年轮”。木本植物每过一年,茎干的横断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轮纹。

然而锯断竹子看,里面却空空如也。由此可知,竹子是“草”而非“树”。竹既然是草,那为何会长得如此高大,茎干又如此坚硬呢?

竹子属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与稻、稗、禾参等同属一科。一般的植物仅在茎干顶梢有一个生长点,而竹子每个竹节的顶梢均有一个生长点,所以“雨后春笋”,一夜之间能长出1米左右。东南亚地区的竹子甚至一星期能长10余米,其长势之迅猛,堪称植物界的冠军。另外因竹子是多年生植物,而非一年生,故其茎干高大而坚硬。

攀满坡的藤竹

竹,四时常绿,婀娜多姿,一向为人们所喜爱。

在人们的印象中,竹都是直立向上生长的,但海南岛却有一种横着生长的竹,叫做藤竹。它匍匐在地面上,向四面八方伸展,其状如藤,每节长枝,枝如主干一般粗。干上长枝,枝上又长枝,往往一丛藤竹就占地3亩—5亩,有的甚至攀满整个山坡。

藤竹的纤维特别柔韧。它的竹篾,不管你怎么拉扯、扭绞、卷折,都很难折断。所以人们常常用这种竹篾作建筑材料,扎梆屋架。但更多的用途是作为编织材料,海南琼海、万宁一带的人们把它破成薄薄的篾片,编成扇子、提篮、竹筐、遮阳帽等,极其美观耐用,比麦秆、芦苇结实多了。

藤竹笋没有苦味,甜脆可口,可供食用,是很可口的菜肴。

藤竹生长速度相当快,更新时间短,用来代替木材造纸,有利于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身价不凡的芦荟

谁也不曾料到,一种看似平常的植物鲜叶,在北京一些大商场里的标价,每克0.22元,买一支长约15厘米的叶子,约需人民币80元,这种由海南空运至京的植物就是芦荟,亦称“油葱”、罗帏草、劳伟。

芦荟是百合科中的多年生草本常绿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芦荟叶狭长披针形,边缘有刺状小齿,叶簇生,莲座状,夏秋季节开黄色花朵或带有赤色斑点。它性寒、味苦、无毒,专于杀虫清热,是常用中草药。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生命力极强,所以在欧亚等地都有分布。我国多见于云南、海南、及两广等南方省区。

现代人对芦荟神奇功效的认识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后,一些被放射性烧伤的居民用芦荟进行治疗,不仅很快痊愈,而且不留伤痕。

据分析,芦荟含有70多种化学元素,以芦荟素为首的有效成分达90多种,其鲜叶中的凝胶质液体具有消炎作用,是理想的美容用品。由于无毒,它食药同源,厚而多汁的鲜叶可直接食用。又由于茎短叶长,株形美观,它还可作观赏花卉栽培。

重要的经济林木——橡胶树

橡胶树原产巴西、印度,属热带、亚热带植物,品种较多,其中巴西原种胶汁多,质量好;印度品种稍逊一筹,但作为观赏树栽培,尤其是盆栽,却优于巴西树种。

我国的橡胶产区原只有海南岛,后经我国科学家选种培育,种植区由北纬17度扩展到21度,现在,云南、台湾、广东、广西也成为重要的产胶基地。

橡胶树是高大常绿乔木,主干树围可达2至3米,高度20来米,枝叶浓密,树冠翠绿,春天更叶开花,秋天种子成熟。种子白色,外包一层淡黑色硬壳。繁殖栽培时,既可用种子,又可以芽接。它喜温暖,怕寒冷,在肥土湿地里幼树成长迅速,一年可增高近1米,树龄可达百年。它枝干较脆,遇强台风时,容易折损。

正常情况下,橡胶树栽后5年就可开割产胶。由于最好的产胶时间是凌晨之前,所以割胶工人都在早上两三点钟起床进林。他们头戴光亮的胶灯,手持弯月形的胶刀,对着开割的胶树树皮,小心翼翼地削割,每次只能在二分之一的树皮上环割下约1毫米厚的一层,既不能伤树,又要割开乳胶导管,让胶水沿着割线坡度流进树下的胶杯中。割后5个小时左右,溢胶停止,胶工提桶收取,送入加工厂,经去水烟熏,最后制成黄亮亮、好似牛皮糖一样的干胶片。开割的胶树,单株年产干胶3至4公斤,最高的达10公斤以上。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大至水利建设中的橡胶坝,小至飞机、汽车、自行车的轮子,就连学生用的橡皮擦、橡皮筋等等,都是以橡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最大的葡萄树

葡萄是一种攀援的藤本植物。它枝条及卷须的生长非常有趣:卷须每一回转的时间大约是2小时14分;新枝顶端每一回需4小时。葡萄黄绿色的花瓣并不美丽,但它能招引44种昆虫为它传粉。

葡萄估计有2000多个品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无子葡萄非常有名;云南怒江两岸的葡萄每颗长得有枇杷那么大。目前栽培的葡萄,每株单产1000~1500公斤,已算是高产了。而1842年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品特里亚的一株葡萄树,最高的年产量是7吨。可惜这棵葡萄树在1920年死去。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葡萄树,是英国苏格兰地方1891年栽的一株。它的树冠覆盖面积达460多平方米,最长的枝条有90多米,茎的直径17厘米。据统计,到1963年的73年里,从这棵树上采摘的葡萄,共有10万余果穗,平均每年结1370个果穗。如果每个果穗以4斤计算,一年可收5480斤。这个产量要赶上已死去的葡萄“大哥”,还得加很大的劲呢!

杜鹃之王——大树杜鹃

大树杜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杜鹃花新种。由于它高大挺拔,雄居世界杜鹃之首而被人们誉为“世界杜鹃之王”。

全世界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杜鹃花共有八百五十多种,我国云南就有二百七十多种,占世界杜鹃花的四分之一还多。所以,云南被人们称为杜鹃花的故乡。在众多的杜鹃花中,一般多为一米以下的灌木,其中有十几米高的乔木,但为数不多。唯独大树杜鹃是杜鹃花中最高、最大的常绿乔木,一般高达二十多米。现在发现的一棵最大的大树杜鹃高达28米,基径3米多,基围近10米,要五六个人才能围拢。据专家估计,它已有五百多年高龄了。

大树杜鹃不仅挺拔高大,而且姿形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种树的花序一般由二十多朵钟形小花组成。每朵小花长约五至八厘米,花径六至八厘米。由于它花色鲜艳夺目,花朵绚丽多姿,花序硕大,所以格外引人喜爱。

大树杜鹃的叶子也大得出奇。它貌似枇杷叶,但比枇杷叶大得多。一般约24~34厘米长,宽约10~24厘米。

大树杜鹃是我国的特产。它生长在云南省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西坡海拔为2300~2600米的原始老林中。它的发现,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1919年,当时,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采集员傅礼士到腾冲采集标本时,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中发现并把一棵高25米、树龄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锯走了一段树干做标本,辗转从缅甸、印度运到英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这就是轰动当时世界植物学界的唯一的大树杜鹃标本。直到最近几年,我国著名的杜鹃花专家冯国楣重新发现了它的身影。1982年,腾冲县大圹乡党支部副书记李秉新进山打猎时,发现了前面所提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棵大树杜鹃。

坚硬如铁的树

世界上有没有坚如钢、硬如铁的树木呢?有!我国就有。

在广西、云南南部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木质坚如钢铁的树木——蚬(xiǎn)木。这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树叶椭圆状,每到春天便开着淡淡的小白花,通常能长到十多米高。这种树木的木质细密、坚韧,不弯曲,不开裂,既耐腐又耐磨,以硬度高而闻名于世,所以它也被称为“钢”树、“铁”树。

这种树木确实坚硬无比,树身很重,敲击时它会发出金属般的铿锵声。钉子钉不进,连子弹也难以打进去,当然砍伐和加工就更困难了。将它放入水中,使立即下沉,甚至连木屑也像砂子一样,不会浮在水面,即使长期浸在水中,水也渗不进去,内部依然十分干燥。这样它可以代替钢材,在造船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中大显身手,用作机器的一些部件。

蚬木为什么坚如钢铁呢?除了本身生长十分缓慢,纹理致密外,还因为它生长在石灰岩的山地上,为了吸取养分,它的树根深深地扎在岩缝中,吸收了许多钙质,聚集在木质中,这样它变得格外坚硬。由于它作用特殊,成材时间长,所以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并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在广西龙州县,有一棵600岁的大蚬木,树高达40多米,被称为蚬木王。

像这样的“铁”树,我国还有一些。大兴安岭中有一种铁桦树,入水即沉,刀劈斧砍只能在上面留下浅浅的痕迹,当地人用它做家具、农具等,可使用上百年不变形。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种落水沉底、比铁还硬的铁力木。

柳树的“假活”与枣树的“假死”

柳树是极易栽活的一种树木,常言道:“无心插柳柳成阴”。但柳树的栽培也还须一定的技术和栽培条件。如果插柳条时,土壤表层十分干燥,柳条过于细弱,插得太浅,或枝条下端切口劈裂,都容易出现一种“假活”现象,实际上柳树已经死亡。

所谓“假活”,就是柳条插下后,虽然发芽吐叶,过了不久,却叶芽枯萎,整株柳条终于死亡了。死后,如果你抽出柳条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的下端并未长出根来,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之所以能“假活”,是因为栽种时,柳枝本身贮藏有一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柳的生命力又很强,故能维持一段时期的生长,并发芽吐叶,但由于没有持续的水分和养料,所以它最终还死了。

相反,枣树在春天栽培时,由于伤根过多,或枣苗本身根太少,不能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栽下去后,当年不发芽,枝条干枯,好像死了一样。但如果你把枣树的主干剖开,你会发现,里面湿湿的,贮有不少水分和养分,只是还不够发芽所需,实际上它并未死亡,这就是枣树的“假死”现象。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恢复,枣树的新根长成之后,“枯死”了的枣树又能生根发芽了。

所以说,断定植物的死与活,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谚语说得好:“杨柳当年成活不算活,枣树当年不活不算死。”

松树为何四季长青

松树冬天不落叶,一年四季看上去都是绿色的,被人们称为“常青树”、“不老松”。那么,松树为什么能四季常青呢?

原来,松树的针叶不但含有使它们呈现绿色的叶绿素,而且“寿命”比一般的树叶长。它的针叶大多数可活三至五年,三五年后,老的针叶凋落了,但新的针叶不断长出来。所以,我们见到的松树就总是绿色的。

类似松树针叶这种情况的,还有茶树、柏树、桔子树和樟树等。它们的叶片也能活一年以上的时间。由于每年都有新叶子生长,因此,即使年年有部分老叶子凋落,这些树也能保持四季常青。

黄山松何以生存

科学家经过长期精心研究之后,揭开了黄山松何以生存的谜底。原来,松树根系能够与某些真菌结伴而生,形成了称之为“菌根”的独特结构。正因为这种结构,才使它具备了许多超乎寻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