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教师公文包-植物趣闻
16644100000009

第9章 怪树(2)

醉树

在南非有一种叫玛努拉的树,其果实味美多汁,可以酿酒。非洲大象最喜欢吃这种果子。

由于大象胃里的温度很适于酿酒酵母菌生长,暴食之后,再喝进一些水,于是大撒酒疯,有的狂奔不已,上窜下跳,拔起大树,毁坏汽车,更多的则是东倒西歪,呼呼大睡。

罗盘树

马达加斯岛上有一种能确定方向的树。无论将它栽种于何处,它的叶子始终指向南方。被人们称之为“罗盘树”。

痒痒树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字垭镇三龙村3组耸立着一棵奇特的“痒痒树”。树的主干为乳白色,树皮光滑,枝繁叶茂,围径2尺3寸,一到四五月间,便是花团锦簇,变成一棵花树,“喷云吹雾花无数”。

让人称奇的是在树干与分枝相接处下方(如同人的胳肢窝)为痒痒树“神经”敏感区,用手轻轻抓扰,树干躯体“神经”受刺激“发痒”,便“哗哗”晃荡,抓扰的时间越长,树身摇摆越厉害,响声越大,十分奇观。抓扰其他部位,树干则巍然不动。据说,这棵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时钟树

南非一带生长着一种能报时的六叶树。它的叶片每隔两个小时就会自动翻转一次,当地人称之为“活树钟”。

月亮树

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罕见的月亮树。它干粗、枝多、叶茂,每当漆黑的夜晚,每片树叶的边缘都发出半圆的闪闪荧光,恰似上弦月的弧影挂满枝头,微风吹拂,满树月影,婀娜多姿,十分壮观。据考证,这种树是第四纪冰川之后几乎绝迹的稀有树种。

灯笼树

在江西省井冈山无云的暗夜,远眺山上,常可看到一盏盏淡蓝而柔和的小灯笼,这就是有趣的灯笼树。它们生长在溪边潭侧,灯光水影,动静辉映,妙趣无比。来这里旅游的外国友人,常与这灯笼树合影留念。原来是这种树内能吸收贮存磷,入夜则释放出磷化氢自燃,远远望去,一团团淡蓝色的磷光,酷似一盏盏闪烁的小灯笼,可以为行人照亮道路。

旅人树

在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木质茎的木状草本植物,高达7至10米,笔直的干上生着芭蕉似的叶片,并且相对地排列成一平面,很像打开的一把折扇,又像开屏的孔雀。学名“旅人蕉”,有人叫它“扇芭蕉”、“扇子树”、“孔雀树”。它的叶子肥大坚实,既可折成杯、碟、匙、碗、盆、桶等各种器皿,又可以裁剪成台布和窗帘,也常用作房屋的覆盖物,远远望去宛如琉璃瓦。它的皮则可铺设地板。旅人蕉的叶鞘基部能贮藏大量的水。在干旱季节,旅行者路过这里口渴时,用小刀戳穿叶柄基部,便可流出清洌而甘冷的水,作为消暑解渴的饮料。又因它的叶子可以遮日,外形与黄瓜相似的果实可以充饥,是疲惫干渴的旅行者的歇息之地,因此人称它为“旅人树”。我国的台湾、广州、海南岛也有这种树。

猴面包树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相貌奇特的矮胖子树——猴面包树,又名波巴布树。它的枝叉千奇百怪,酷似树根,好像“根系”长在脑袋上的“倒栽树”。猴面包树的树干又矮又胖,10多米高的树,“腰围”30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活像一个硕大的啤酒桶。“桶”内往往是空的,可以容纳五六十个人或一群牛羊,非洲人当房屋居住,野兽作避雨洞穴。猴面包树古怪的长相,引发了许多的传说和故事。

猴面包树是植物王国中的“老寿星”,一般能活4000年—6000年。它有极强的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份的蒸发,它会迅速地落光身上的叶子,以保存生命。雨季来临后,便依靠自身松软的木质,拼命地吸水贮存在树干内。此时,身躯已完全代替了根系的吸水作用。在热带草原旅行的人们干渴难耐时,只要找到波巴布树,就可以从树身上吸水得以解救。为此,人们叫它“生命树”。猴面包树吃饱喝足以后,便又长出了掌状复叶,开出很大的白色花。花后结出长椭圆形的果实,像个巨大的葫芦;果肉汁多味甜,是猴、猩猩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猴面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猴面包树全身是宝。树皮可以造纸、织席和制绳。果实外壳可当瓢用,肉质能生吃,液汁当茶喝。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它的果实、叶子和树皮均可入药,具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和镇静安神的功效。最近,科学家们从猴面包中分解出一种能抑制胃癌细胞形成和扩展的物质,并由此揭开了常吃猴面包的非洲人几乎不患胃癌的奥秘。

大米树

在太平洋西部,世界第二大岛伊利安岛上生长着一种西谷椰子树,它能生长“大米”。西谷椰子树通常在生长到20米左右时,就不再生长,以后便会自然枯死。当地居民在树枯死前将其砍倒,取出树内的淀粉,用水浸泡在大木桶里,进行搅拌。浸泡一段时间后,澄清干燥,然后加工成一颗颗洁白晶莹的小颗料,就像大米一样,煮后喷香可口,可作主食。每棵树的产量不小,可产“大米”一百多公斤。

出糖树

我国食用糖,主要是用甘蔗、甜菜熬制的,华北地区新近生产的甜高粱,亦可榨糖。但在北美温带地区,有一类能分泌糖液的槭树,俗称枫树。这种出糖槭树以加拿大最出名,从加拿大国旗上有糖槭树叶子便可得知了。

糖槭树分泌液中含糖价3—5%,有的资料说含糖0.5—7%,高的可达10%。一般15—20年的糖槭树便可供采割糖液。在每个树干周围钻1—4个孔,孔深约4~6厘米,每孔一年可流树液20加仑左右,连续采集时间可达五十年以上。我国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引种的糖槭树已开始采割糖液。据说槭树糖营养价值可与蜜糖媲美。

牛奶树与摩洛哥奶树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丛林里,有一种粗壮挺拔的牛奶树,它跟我国漆树相似,只要用小刀在树上割开一条切口,白色的乳汁就沿刀口流出,不稍一小时,就能流一公升乳汁。

当地人叫它“索维尔拉”。这种乳汁不仅外形很象牛奶,就是味道与成分也跟牛奶差不多,只是稍带苦味。但吃的时候,加点水一煮,苦味就没有了,成为一种可口饮料。

摩洛哥西部有一种奶树。这种树在花朵凋谢后会长出一个“奶苞”,奶苞成熟后,奶管里便会滴出黄褐色的“奶汁”。奶树的根部周围生长着许多幼树,像小孩子一样围着母亲。奶树分泌的“奶汁”由奶管向下滴出,下面的“儿女”们便用狭长的叶面吮吸“奶汁”。树苗长大到一定时候,“母亲”“断奶”,小树才自己吸取土壤里的养分生长。

箭毒木

在海南岛中海拔山区有一种世界上最毒的树——箭毒木。这种树属桑科植物,树干粗壮,高大挺拔,其根、茎、叶、花、果都含有丰富的剧毒的白色乳汁。这种毒液一旦触及人、畜、兽有鲜血流出的伤口,就会使血液迅速凝固引起心脏阻塞以致咽喉封闭而中毒死亡,因此又叫“见血封喉”。如果不小心将此毒液弄进眼里,可使眼睛顿时失明。甚至这种树燃烧时,烟气熏入眼里,也会导致失明。当地黎族猎手,常用这种毒液涂于箭头,射猎野兽,被射中的野兽走上三五步就会倒毙。

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用涂有这种毒液的箭射向来犯者,开始英军不知道这种箭的厉害,中箭后仍勇往直前,但跑了几步便倒地身亡,使英军大为惊骇。

在西双版纳也有这种箭毒木。相传那里最早发现箭毒木的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

有一次,他打猎被一只很大的狗熊追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在紧急关头,他折断一枝树杈猛刺上爬的狗熊,结果,狗熊立即倒毙。

壁树

在沙特阿拉伯的川喀沙区,生长着一种耐干旱的树,这种树有一个奇怪的习性,像爬山虎一样,不能自己独立生长,必须有一个依靠物。由于它生长时总有一边依靠别的物,因此,这种树的树身并不是圆形的,而是一边圆,一边平直,像一根圆木竖着锯成两半。当地人称它为“壁树”。“壁树”木质坚硬,尤其是做木板时,平直的一边没有树皮,可直接锯成木板,是一种优质木材;但生长缓慢,一般要二三十年才能长成材。

最粗的药用树

非洲东部辽阔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波巴布树。

波巴布树的树皮、叶子、果实都可供药用,它的个子只有10~20米高,可是树干却粗得出奇,一般的直径超过10米,最粗的一株树干基部直径竟有16米,要30个成年人手挽着手才能把它围一周。它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不愧为“药材大王”。

“液体黄金”希蒙得木

抹香鲸油纯净、没有腐蚀性,是高级精密仪表的润滑油,在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大价值,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但目前,抹香鲸正面临灭绝之灾。既要保护珍贵的抹香鲸,又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怎么办?唯有找到一种能够替代抹香鲸油的物质。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一种名叫“霍霍巴”的植物,它的种子可以榨油,这种油的性能比抹香鲸油有过之而无不及。

“霍霍巴”的中文译名叫做希蒙得木,原产美国西部、墨西哥北部,高约2.5米,椭圆形的小叶子,对生,灰绿色,叶面具有光亮蜡质层;种子成卵形,大小类似花生仁,每年七月至九月成熟,含油率达44%至58%。

研究表明,希蒙得木油油质纯正,性能稳定,不易霉变腐败,且能耐高温。可以作为高级润滑剂;可以制作化妆品,如头油、洗发膏等;可以制造文化用品,如复写纸、绘图墨水、油墨等。希得蒙木籽也可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籽榨油后余下的渣饼,蛋白质含量达35%,比、金枪鱼、麦牙还要高,是高蛋白食物源,理想的饲料或肥料。由于希蒙得木具有多种用途和很高的经济价值,被美国称为“农业科学研究重大成果”,被世人誉为“微型石油井”、“液体黄金”。

更为难得的是,希蒙得木贵而不娇。它的根系发达,可以延伸30米远,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能在土壤贫瘠和干旱的荒漠地区茁壮成长。几乎各大洲都有国家引种。八十年代我国将希蒙得木引种于云南,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