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什么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就是在森林里诞生、成长,最后走出了森林。
森林是“地球的肺”。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60%来源于森林。
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世界现存的530多万种动植物,半数以上在森林中。
森林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总调度室”。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抗灾,它是陆地生态的主体。
森林是巨大的“资源库”。它为人类提供多种木材、干鲜果品、木本粮油、野生动物、中草药和其他林副产品。每年全球林产品创造的价值达4000多亿美元。
森林还是煤炭的鼻祖、天然的监测仪、自然防疫员、报警的绿色哨兵、兵家的天然屏障、大自然的美容师……总之,森林养育了人类,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本身的经济效益。人类要想长久地更好地生存下去,不可以没有森林。3月21日,是世界林业节。让我们多多编织绿色,保护家园。
世界森林知多少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调查了179个国家,其陆地总面积为129.4亿公顷,森林面积为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
世界现有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前苏联,为7.55亿公顷,巴西为5.66亿公顷,加拿大为2.47亿公顷,美国为2.10亿公顷,中国为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
世界现有森林总蓄积量为3840亿立方米。林木蓄积量最多的是前苏联,为842.34亿立方米,巴西为650.88亿立方米,加拿大为286.71亿立方米,美国为247.3亿立方米,扎伊尔为231.08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为196.09亿立方米,秘鲁为105.93亿立方米,中国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为97.89亿立方米。
世界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114立方米,其中发达国家为114立方米,发展中国家为113立方米。森林每公顷蓄积量较高的国家是瑞士,达329立方米,其次德国266立方米。
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人均森林蓄积量最高,达244立方米,前苏联240立方米,北美为193立方米,非洲87立方米,亚洲和大洋洲发达地区46立方米,欧洲34立方米,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仅19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发展中国家现有人工林总面积6844.5万公顷,中国为3183.1万公顷,占46.5%,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
森林——地球之肺
森林中厚厚的落叶层,以及错综复杂的植物根系,组成了巨大的吸水网络,它能够储蓄雨水,调节气候。据测量,在雨季中,有森林的地区的地下蓄水量要比无森林地区多80倍!
大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4—5亿亩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53%。那时的黄土高原,草木繁茂,鸟鲁众多,黄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因此,在历史上,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以后,由于历代人的砍伐,森林逐渐减少。现在,黄土高原只有3千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3%,森林的大量消失,使黄河两岸经常发生自然灾害,每年有大量肥沃土壤从黄河中流走;泥沙淤积,使不少地区的河床高出地面,黄河、高原变黄了,大风吹起黄土,使天空也变黄了。历史事实说明,森林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森林遭到破坏,水土就会流失,这是因为,没有森林覆盖的高原,土壤便裸露在风雨之中。土地表面被雨水泡成烂泥稀浆,再经太阳暴晒,就会变硬、龟裂,被风刮走,再遇大雨又会被雨水冲走。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流失了,土地就会变成寸草不生的大沙漠。目前,世界上已经变成沙漠或正在变成沙漠的地区有二千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两个加拿大国土的面积。由于森林一片片地消失,沙漠一块块出现,就像从地球的身体上一大块一大块地剥掉它的皮肉,地球上的耕地面积就会越来越少。
森林不但能保持水土,阻止水灾,也能阻止旱灾的发生。
在雨水多的季节,森林地下积蓄了大量雨水,当天气干燥时,这些水又不断地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输送到叶面,向天空中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升上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变成雨水落下来。因此,森林又被誊为“绿色水库。”
由此可见,一旦森林消失,将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而,保护现有森林,阻止滥砍滥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森林的防洪作用
我国洪涝灾害之所以年年发生(地区、程度有所不同),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尤其是上游地区对树木的滥砍滥伐,直接削弱了森林的防洪作用,使得在雨水偏多的年景,森林无法显示出它的“英雄本色”。
森林的防洪作用是首先表现在它能阻拦雨水直接冲涮土地,并能截留部分雨水。森林树冠是个天然的大雨伞,可以截留20%左右的雨水,使这部分雨水不会落到地面,另有7%左右的雨水被树干、树干上的苔藓植物和林下枯枝落叶层所吸收。森林的防洪作用还表现在林地土壤有较强的蓄水能力。被截留过后的雨水渗入土壤后,约有50%—80%被储存起来。据测定,1亩林地比1亩无林地能多蓄水20立方米,一个5000亩的森林,就相当一个容量为1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还有人观测,在茂密程度一般的森林里,一次降雨在100毫米以内,一般不会产生地表径流,更不会对土壤有冲涮作用。当然,上述数据只是针对平地而言的。如果是30°的坡地,森林的防洪作用将更加显著;无林土壤只能吸收56%的水分;但如果有10米宽的林带,就能吸收84%的水分;如果林带宽度达到80米时,雨水的地表径流就可以小于2%。此外,树木还能蒸发水分,资料表明,每亩森林每年可蒸发300立方米的水。
正是通过森林的层层截留,最后一般只有不到1%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
城市森林的效益
众所周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城市空气温度,抑制“温室效应”的发展,起空调作用。
城市防护林还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10至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在城镇房屋的迎风面,种植10行高大松树,风速可降低60%。由于林内与林外温度的差异可以形成空气对流增加一级风,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在林内则备感舒适。
城市森林可增加城市空气湿度,一个树种选择,结构配置合理的城市森林,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城市的树林具有蒸散作用,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下空气湿度明显上升。
城市的片林、林带和绿篱都有降低噪音作用。绿篱、乔灌木混合结构带、30米宽的林带,可以分别降低噪音3至5分贝或6至8分贝。
城市树木可以利用庞大的叶面及其柔毛和粗糙的干皮,吸附飘浮在城市空气中的悬浮尘粒,借降水将其冲刷在地面,净化城市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城市森林可以提供清凉饮用水,如美国东部的一些城市,由于城市森林的作用,出现了清凉饮用水源头。
城市森林在美化市容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以树木的绿色为基调五颜六色,为城市增添自然美;二是森林和树木有丰富的线条,是曲线美的典型;三是树木打破了建筑物僵硬的棱角,烘托建筑物的美,从而展示城市的美。
海底森林
在我国深圳经济特区南部,深圳湾的水面,有一块面积为304公顷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每当满潮时,这些生长在海滩上的红树林,就被淹没在海中,潮水退去,它们又重新从海水中冒出来,人们称它为“海底森林”。这一株株红树,是由红树的一个个胎生幼株发育而成的胎生植物。
站在红树林旁,人们可以看到在红树母株上结满几寸长的“角果”,犹如丰产的四季豆垂挂藤架。其实,这些“角果”并非果实,而是一株株已由种子萌发的幼苗。这些幼株将靠自身的重力与母体脱离,坠入淤泥,在半天之内即可生根扎入土壤中,赶在海潮来之前,这已是“锚”在海滩里的一株小树了。这样,它就可以避免被潮水卷入大海。但是,也是一些幼株,坠落时正值潮水上涨,不能顺利地“锚”入淤泥而破卷入海中漂泊。而这些胎生的幼株,在母体上就已形成了忍耐海水盐渍的性能。当它在海“游历”一些时间之后,一旦海潮又将其送上海滩,它又能迅速向下扎根,长大成树,盘根错节,牢固地扎根于海滩的淤泥之中,发展成为一种湿生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
这些胎生植物都是些很有用的植物。深圳自然保护区的红树形成一道大致与海岸平行的绿色屏障和密结的栅栏,可防风浪,固堤坝,保农田,护航道,沉淤泥,这里又是一个候鸟的天堂,每当季节交替,便有南起澳大利亚、新西兰、北到蒙古、西伯利亚的10万只候鸟在此歇脚。这里四季常青,蓝天、碧海、绿树、飞鸟,构成了一幅恬淡清新的图画。红树的木材耐腐蚀用途广。从红树树身的汁液中,可以提取防腐剂,用来涂抹鱼网、皮革、木器,起防腐作用。胎萌幼苗可用作饲料。
森林有哪些经济效益
在地球上,森林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具有多种经济效益。①提供木材。木材在各项工业建设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盖楼房、修铁路都离不开木材。木材也是造纸工业、人造丝工业以及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原料。木材经过化学加工,可为有机合成化学工业提供醋酸、丙酮、糠醛、酒精等多种原料。另外,木材经过机械加工或别的加工处理,则可制成常用的人造板、层积塑料、压缩木等高级制品,一些高级产品是国防工业和尖端技术部门的重要材料。
②涵养水源。“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的确,森林是一个蓄水能力很强的“海绵水库”。森林根系和腐殖质能改善土壤性质,保护地面免受雨水直接冲击,减少水土流失,使水的渗透力增强,将地表径流转变为地下水,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③防风固沙。森林是地而上能阻挡风力的强大障碍生物,能改变风向和风速。大造防护林,可以改变气候条件,防风固沙,使“跑风地”变成良田和牧场。④保护禽兽。
森林是天然动物园,诸多的珍鸟奇兽都在森林里利用天然屏障繁殖和生栖,这不仅对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益,而且能为人们提供不少的珍贵皮毛、肉类和名贵药材,其中有的还是我国重要外贸物资。
森林有哪些环境保护效能
①净化空气。树木的林冠层能遮挡大部分太阳辐射,与无林区温差可达16℃以上,能使空气产生平流和对流运动,污染物借空气流动而扩散,以减轻污染程度。树叶的表面多皱纹、粗糙、有绒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吸附和粘着尘埃。当含尘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木时,一方面由于风速减慢,大颗粒的灰尘被树木挡住而降落,其余细小的灰尘则被树枝繁叶阻挡滞留,或被粘住分泌物所吸附,从而使通过的空气得以净化。1亩柳杉林每年可以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使这种对人类危害很大的气体能转化为硫酸盐,成为林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1亩阔叶林一年可以阻挡空气中的4吨灰尘,1克垂柳干叶能吸收10毫克以上的硫。另外,梧桐可以吸收氟化氢,银桦能吸收氯气,加拿大杨可以吸收乙醛和丙酮,有的还可以抗氯、氨、汞、铅、臭氧。因此,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②杀灭病菌。有人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00万个,街道上有58万个,绿化公园中有1000个,而树木丰茂的林区仅有55个。这是因为绿叶树木能分泌出一种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的挥发性物质,攻击杀灭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如1公顷桧树林通过枝叶的分泌,每天能造出30公斤杀菌素,如果浓度高时,能杀死附近空气中的结核、白喉杆菌、脑膜炎和肺炎双球菌,以及感冒病毒等。1亩松树林,一昼夜可分泌出2公斤杀菌素,除杀死附近空气中的呼吸道疾病微生物外,还能降伏痢疾、伤寒等肠道病菌。稠李树分泌的杀菌素可以在10分钟内杀死它周围的微生物。正因为森林有这种独特的灭菌作用,所以近年在西德、日本等国出现了别具一格的“森林医院”。这种医院设在森林中,没有医生、药品、病房,靠在林间曲径和树下泉边散步休息,达到治疗目的。③维持生态平衡。动物和人类都要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