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教师公文包-植物趣闻
16644100000007

第7章 珍果(2)

古人常以板栗为食物,把它誉为”铁秆庄稼”、“木本粮食”。李时珍称它“熟者可食,干者可补;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粮食,以养民生。”据现代医学分析测定,板栗营养丰富,60一70%是淀粉和糖,含有蛋白质、脂肪、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人体所需的物质,具有滋补作用。故素有“干果之王”之称,在国外则享有“中国甜栗”之美名。

板栗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7世纪时的我国医学名著《千金要方》载:(板栗)生食,甚治腰脚不遂。”苏辙则有“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诗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治肾虚,腰脚无力……久必强壮”之说,板栗还有止泻作用。《本草纲目》中就记述过:“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适量吃栗,还可以治疗核黄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炎等。将捣烂的生栗敷外伤,则可消肿散瘀。此外,板栗的壳、树叶、花、树皮、根均可入药。唐代《食疗本草》介绍:以栗壳煮汁饮服,可治翻胃及消渴。宋代《圣惠方》说:将栗壳烘干研末,以粥汤饮季,可治鼻出血;栗树皮煎汁,可用于某些虫咬和疮肿的外治。等等。所以有人把板栗称为“长生果”。

王宫溪蜜柚

王宫溪蜜柚是福建省平和县传统珍贵名果,原产于王宫溪河畔的园圃洲地(属今西林、联星村)。其果大如斗,甜如蜜,故称为王宫溪蜜柚。清乾隆年间,王宫溪蜜柚被列为朝廷贡品。同治皇帝曾赐“西圃信记”印章一枚及青龙旗一面,作为商标和禁令。清咸丰七年(1857),施鸿葆著《闽杂记》一书,称王宫溪蜜柚为闽中三大名果之一,“……品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桔为名士,若平和抛(即王宫溪蜜柚)则侠客也。”可见王宫溪柚早在清朝就享有盛誉。

王宫溪蜜柚虽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在过去的年代里,一度濒临灭绝。县委、县政府以敏锐的目光,看到王宫溪蜜柚这柚类珍品潜在的市场优势,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扶持干部群众发展。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A溪蜜柚提纯复壮、速生快长、提高品质的农科教示范小区;成立王宫溪蜜柚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攻关,使王宫溪蜜柚种植由原来四年进入初产期缩短二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收了大量海内外资金到平和开发山地种植蜜柚。今年,全县种植15万亩,可摘果10万吨。

王宫溪蜜柚是平和县的拳头产品。其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比柑、橙、桔高出数倍,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磷、镁等营养成份,能降低人体血糖,对血管硬化症、肥胖症、便秘、咳嗽等患者均有疗效。其果皮可加工制成蜜饯、柚子膏,皮晒干还可以入药治病。1983年,王宫溪蜜柚参加福建省柚类品评,名列第一。著名果树专家浙江农业大学吴耕民教授撰文评述:“王宫溪蜜柚本种果大、皮薄、光滑,易于剥离,瓤无子,色洁白如玉,多汁柔软,入口溶化,不留残渣,清甜微酸,味极隽永,可列为柚类之冠。”1986年,首次组织产品2000粒赴港试销,货俏价好,十分抢手。一九八七年选送样品赴京,深受首都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盛赞;一九八九年参加全国优质水果评比,获部优产品称号;一九九五年平和县又获“王宫溪蜜柚之乡”称号;在去年全国柚类评比中,王宫溪蜜柚一举夺得种植面积、品质、总产三个第一,并被国家确定为中国绿色食品,王宫溪蜜柚产品被评为全国星火计划名优产品标志。

平和王宫溪蜜柚声誉日隆,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许多国家。

菠萝与菠萝蜜

菠萝与菠萝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亚热带果品。我们常见的菠萝又叫凤梨,原产于巴西,十七世纪由葡萄牙人传到澳门、广东、福建等地。菠萝是草本植物,结果于叶丛中,它的果肉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风味,吃后能帮助消化,因所含菠萝蛋白酶有帮助消化蛋白质的效能。制罐头的下脚还可以制酒和当饲料。它的叶片可制绳、纺线、织布,还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

热带珍果菠萝蜜则是桑科树木,树高可达20米—30米。花单性,雌雄同株,开小花结大果。果实有30厘米—60厘米长,一般20千克重,最重可达50千克。它的名称来源,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菠萝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它的果肉确实味甜如蜜,香气浓郁。

菠萝蜜的结果非常有趣:幼年期果实结在树梢的枝条上,随着树龄增长,开花结果逐渐往下转移。中年期果实结在树干上;老年期长到根部,甚至有的果实像竹笋一样从泥土里钻出来。像菠萝蜜这样转移结果部位的,在植物中很少见。

菠萝蜜还是一种重要的粮用果树。它的种子大而多,一个果约有几十粒至百粒种子,煮吃味如菱,炒和烤吃味如板栗。在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东亚的很多地方,把它当作粮食。它也是一种优良的林木树种,木材质地好,色黄,结构细致,易于加工,精磨后表面光滑,非常美观,是制造上等家具理想的材料,树叶和树液可供药用,有消肿解毒作用。

超级糖果——薯蓣叶防己

防己科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西南部也有出产,但用途大抵是两类,一类作药用,如粉防己、千金藤;一类用它的藤编织,如木防己,蝙蝠葛。而这里介绍的非洲薯蓣叶防己,却能给人们提供“超级糖果”。

非洲薯蓣叶防己是缠绕藤木植物,叶子具有薯蓣科植物的特点,中脉和侧脉由叶基发生,且有网脉,花单性,雌雄异株。结核果,鲜红,如葡萄似地成串悬挂于藤蔓。果肉清凉甜鲜,据测定,其甜度比食糖要高上千百倍。当地人称它作“喜出望外”果,意思是它出人意料的甘美。

近年,我云南省已经引来种植,令国人“喜出望外”的日子不远了。

神秘果

神秘果树是一种小乔木,高约3—4米,一年四季结果不断。它的果实并不大,长约2厘米,直径约8毫米,剥去红皮,露出白瓤中间的一颗大种子。

神秘果树原产西非热带地区,当地居民常常用它来调节食物的味道,它能使酸面包变得甜而可口,使酸味的棕榈酒和啤酒变甜。吃过酸、辣、苦、咸的食物之后,嚼上几口神秘果,立刻变成甜的味道。奇异的神秘果真不愧为一种能改变味觉的果实。

神秘果为什么能改变味觉呢?为了揭开神秘果的奥秘,科学家对这种果实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并分离出一种能改变食物味道的糖蛋白。这种物质本身并不甜,可是,它的溶液能对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发生作用。原来,我们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能分别感觉酸、甜、苦、辣、咸等味。吃了神秘果以后,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暂时被麻痹,被抑制了,而那些对甜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却被兴奋、活跃起来了。

我们知道,不论哪种酸味的水果,总是含有一些果糖,只是因为酸性成分大于甜性成分,所以,我们感觉到的只是酸味,而无甜味。可是,吃了神秘果以后,情况就变了,只能使你感觉出甜味而感觉不出酸味来。但是,神秘果中的这种糖蛋白的作用并不是永久性的,少则半小时,多则两小时,以后就会失效。糖蛋白的作用并不能改变食物本身的酸味,只能起到改变舌头上味觉的作用。

现在,西非的一家公司开始用神秘果制成丸剂出售。这种丸剂的味道,跟新鲜果实的味道没什么两样,它可以专门用来调节人们的味觉,供人们享用。

西瓜之王

西瓜,是夏令消暑的佳品,含有糖类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不但能解渴,而且能去暑利尿,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

西瓜的老家在非洲南部的沙漠里。野生的西瓜,只有茶碗那么大,重不到半斤。通过人类千百年的培育,现在栽种的西瓜,个儿可大得多了。溧阳的芝麻瓜,一个能长10多斤。安徽的麻棱瓜,一个有20多斤。山东德州的大西瓜,一个能长到50斤。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是1978年美国新泽西州果园收获的一个大西瓜,重达178.7斤。这样的大西瓜,供我们50个人开一次纳凉晚会,大家一定吃得饱饱的。

那末,西瓜为什么长得圆滚滚的?它果实里的大量液汁,对本身有什么意义?

西瓜的老家气候炎热,风大雨少。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就要有一套抗旱的本领。

西瓜的茎匍匐在地上,用卷须攀援其它东西向前生长。它的根很长,能从土壤的深处吸收水分。在炎热的白天,当根部吸收的水分不够叶子蒸发时,叶子就要调萎,甚至枯死,这时候,瓜里的水分就流到叶子里,供叶子的需要。到了晚上,天气转凉,叶子停止蒸发水分的时候,根部吸来的水分,再贮藏到瓜里面。瓜里的水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圆圆的西瓜,在成熟以后,它可以随风吹滚到低洼的地方。当瓜腐烂时,水液慢慢流出,供给种子发芽生长。这样,可以保证它的后代生长繁茂。

十五斤重的大黄瓜

黄瓜,最早的名字叫胡瓜,它是汉朝的时候传到我国来的。

黄瓜是一种大众化的食品,生的可以当水果,熟的可以作蔬菜,还可以酱渍、盐渍、醋渍当小菜。

黄瓜的同类兄弟很多。如冬瓜、西瓜、南瓜、笋瓜、葫芦、甜瓜、丝瓜、苦瓜等。论它的个儿,在食用瓜类中它是倒数第二,比苦瓜稍大一些。一般的黄瓜,长不过1尺,重不过1斤,大的品种也只有1.5市尺长,2市斤重。可是,1969年1月,澳洲新南威尔斯的汤姆生,收了一个黄瓜重达12.14市斤。

然而,这并不是黄瓜中的老大。据《新柏林画报》报道:在民主德国耶拿附近的罗特根斯坦地方,收获到一个更大的黄瓜,长达4.75市尺,重15市斤。这是迄今世界黄瓜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