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16678900000005

第5章 培养孩子,教育方式很重要(4)

2.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6岁上小学之前,儿童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容量,能吸收很多知识,这些吸收量甚至比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所能学习到的还多。而成人往往会在不经意中限制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3.对孩子来说,学习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4.儿童的大脑具有魔术般的吸引力,这种能力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8岁时到达顶点,决定性的学习时期是1~5岁。如果教育得当,儿童在这个时期内可以轻松地掌握5个国家的语言。

5.孩子的智能在8岁前就已经固定了,他的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6.2岁的儿童与7岁的儿童的阅读能力基本一样。

7.读书可以促进脑神经的发育,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不是因为孩子聪明才让他早读书,而是从小读书才会变得聪明。限制阅读能力就是限制孩子的智力发展。

国内外教育家、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的实验与研究,认为,孩子越接近0岁潜在能力就越巨大,若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并给予适当的教育,那孩子们的潜能将全面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但若忽略而过,这些潜能就会像风一样迅速消失,且永不再来。

莫扎特的父亲是当时着名的宫廷演奏家与优秀的作曲家。莫扎特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培养他的乐感,每天都让他听五首不同旋律的钢琴曲。在姐姐玛丽安七岁时,父亲开始教她弹羽管键琴(钢琴的前身)。当时年仅三岁的莫扎特在一旁看姐姐练琴。看着看着,莫扎特就开始对羽管键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引起了他父亲的注意,于是他父亲马上开始教他键琴入门。经过这样的教育,莫扎特在三岁时就可以登台演出了。莫扎特的进步是惊人的。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五岁开始创作小曲,六岁开始为钢琴创作协奏曲。很难想象,如果不是父亲的精心培养,莫扎特的潜力恐怕不能被如此快地发掘出来。

父母错误做法: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的90%。”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则强调:“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现在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不少的家长并未真正理解早期潜能开发的含义,致使对儿童的教育和潜能开发出现种种问题和偏差。

1.理解上的偏差

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总是一味地教儿童识字、数数、背唐诗宋词;或者给孩子报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结果是以知识代替智力,从局部能力取代整体潜能的培养。

2.手段上的偏差

滥用奖惩便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例如,用金钱或物质来刺激儿童的学习欲望,使儿童的活动局限于物质奖励本身;把对潜能的开发降低为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完成,若孩子稍不及时,则滥加惩罚,从而忽视了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因此贻误了潜能开发的契机,阻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心理专家建议:注意早期教育的方法

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决定一生的成就,如果早期教育的基础打得好,以后的发展起点就高,成才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但是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教育方法。为此,父母应该注意:

1.不要担心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

很多父母可能会认为,对孩子进行过早的教育,可能会把孩子的大脑累坏。教育专家周弘先生在他的一篇报告中提到: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0~3岁宝宝的脑细胞发育已达成人的50~60%,3岁前宝宝大脑以及心理的发育,可以用原子裂变一样的速度来形容。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开发宝宝的各项潜能,可以事半功倍。担心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更是没必要的,因为大脑有保护机能。

2.在游戏中开发孩子潜能

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专家周弘建议父母在游戏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例如,父母可以在家里拉一条绳子,距地面大概50厘米,或者更低。然后,父母可以在前方假设一个碉堡,并和孩子“并肩作战”,以匍匐前进的方式发起“进攻”,通过爬、钻、跑、翻等一系列动作发展孩子的运动和体格潜能。

3.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刺激孩子的反应性,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比如,鼓励孩子摸一摸,动一动可爱的小猫、小狗或能使孩子感到好奇的东西,给他感知自由,他会慢慢了解很多东西。这种主动的学习比起家长的波动灌输来,孩子易接受得多。

有些教育可以适当提前,比如,早点教孩子讲话,增加一些语言刺激反应,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往往是他的劣势。因此,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他的全面发展。

战神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他的母亲是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传说他出生之后,母亲白天用神酒搽他的身体,夜里在神火中煅烧,而且还提着他的脚跟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得克斯河中,使他拥有了刀枪不入之身。

但是由于在河水中浸泡时他的脚跟必须被母亲握着,因而没有被冥河水浸过,所以留下全身唯一可能致命的地方。阿喀琉斯长大后,在特洛伊战争中屡建奇功,所向无敌。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知了阿喀琉斯这个弱点,就从远处向他发射暗箭。帕里斯是位神射手,很多希腊英雄如克勒俄多洛斯等都死在他的箭下,因此这一箭正好射中阿喀琉斯的脚跟,这位大英雄在瞬间毙命。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位大英雄的死,正是这一点点的不足而导致的。这与“木桶定律”是同样的道理。“木桶定律”又称“短板效应,是指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决定人成败的因素往往是他的劣势。基于这个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应该懂得要想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就应该让他全面地发展。

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想法,如果父母什么问题都替孩子考虑,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劳,那么等孩子长大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只有他身体心智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只有补齐最短的“木板”,才能让孩子有更大的收获。

王浩从幼儿园开始,他的父母就给他找了家庭教师。他很少像小伙伴那样玩耍,经常从学校回来就被父母盯着学习。似乎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事情该做。在上大学之前,他从来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有做过饭,甚至电脑游戏他都不会玩。

不过,他的父母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他们的观点是,只要孩子学习好,自然会有好的前途,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然而,等王浩上了大学之后,不得不学习着独立生活,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差,没有父母的照顾什么都做不好。时间越长,他越觉得自卑,最后竟然发展成了抑郁症。

父母的错误做法:认为学习好就代表一切都好

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总是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就会一切都好。于是,学习成绩成了他们衡量孩子健康发展的唯一标准,至于其他,如独立生活的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等方面都可以略去不计。而结果呢,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还能指望他去照顾谁?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很难保证他不会做错事?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够健康地成长?的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是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如果不能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再优秀的孩子也很难有优秀的未来。

心理专家建议:教育孩子,不能顾此失彼

有人将孩子比喻为一棵树,他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就好像树的枝和叶,枝叶繁茂的树才是健壮的树;同理,素质全面的孩子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孩子。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把目光盯在孩子分数这一根树枝上,而忽视了其他的树枝。试想,只剩下一根枝的树还能称得上是树吗?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让孩子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让孩子全面发展呢?《当代教育家庭报》上给父母列举了以下几条建议:

1.在品德方面,鼓励孩子向上向善

注重培养孩子善良正直诚实勇敢的品质,鼓励他孝敬长辈帮助同学。做洗碗扫地、择菜等家务劳动,凡是学校组织公益活动或班级、同学需要支持,一律要求孩子全力以赴。父母要监督孩子不说假话,勇于认错;不管多大的错误,父母应该给孩子讲明道理,不应采取打骂等粗暴的方式。

2.在学习方面,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求孩子通过工具书自己解决。闲暇时间,鼓励孩子多去图书馆,作业做完后引导孩子根据兴趣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帮助孩子寻找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3.在物质方面,拒绝孩子的奢侈要求

应该适当地让孩子吃一些苦、适当地限制孩子一些物质上的需求,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生活的艰辛。例如,对于一些高档、奢侈的玩具,衣物等,就应该予以拒绝,不管孩子怎么央求,父母都不应该松口。

4.在兴趣爱好方面,鼓励孩子努力追求

如果孩子对某方面产生兴趣,例如孩子喜欢音乐、美术、书法等,就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去追求,而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一味地把目光聚集在孩子的分数上面,结果可能会造就出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全、人格不健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