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博弈
16697100000017

第17章 影响广泛的心理定律——成败只在于心灵的一次抉择(3)

“专心法则”是成功法则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它其实就是心理学意义上讲的注意力的集中问题。推广开来,注意力集中包括精力的集中,思维的集中,智慧的集中,能力和能量的集中。当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人的各项能力就会提升到极致,本能地摈弃一切干扰,将效率提升到最高。这样,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军事上有一个术语,叫做集中兵力。两军交战,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战争,他们之间较量自然是整体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对抗。但除此之外,战争的胜负还决定于指挥者具体的军事指挥。

即使敌方的军队很强大,人数很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以少胜多,这就涉及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的应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总是害怕,进而退缩,而没有想到集中自己的力量将其克服。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和战争一样,要解决问题,必须一个一个解决。而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时,必须相对地集中我们的力量。在学习中、工作中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也要相对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思维能力、精力。如果我们总是把我们的精力、时间和思维分散到太多的事情上,恐怕哪一件事情都无法真正地做好。就像一个军事家,将自己的兵力分散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任敌人集中兵力来打击自己,那样结果只有失败。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上课的时候,既想听老师讲课,又想到教室外面玩耍,结果自然没办法听好课。因此,在学习以及工作中,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不能够在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上予以集中,我们就很难解决问题,不会有高水平和高效率。只有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去实现一个目标,这样才会有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投入其中,并取得不凡的成绩。

不是教你诈

专心致志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它是对自身全部机能积极的调动。善于把周边的干扰加以排除,进入专心的状态,这是一个伟大成功者的成功品质。如果我们不专心,则会使自己做事没有效率,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甲、乙两个学生做一份试题,但是只让他们做对30道试题中的一半,学生甲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而让学生乙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问他们两个学生哪一个更聪明一些?结果却发现,大部分的被试都认为学生甲更聪明。

两个学生做对的题数是一样的,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样的偏见呢?其实,这是因为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很强,它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要大很多。被试者在看甲、乙两个学生答卷的时候,都是从第1题顺序看到第30题,而前15道题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在被试者的脑海中形成第一印象,被试者会依据这些印象做出判断,这样被试者就会感觉甲学生对得多,而乙学生对得少,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甲学生比乙学生更聪明一些。

很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有失公平的。但是在首因效应的作用下,我们常常会以此来判断人和事物,所以,第一印象则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你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就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在之后的交流和相处中就会更加自然和顺利;而如果你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很糟糕,可能就无法获得对方的好感,使得交际难以进行下去。

首因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我们所应用。比如,年轻男女去相亲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穿得干干净净的,说话做事都特别注意,目的就是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还有我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官员往往要在上任之初努力做好事情,为自己奠定好的形象,树立威信。这都是利用首因效应争取优势、占得先机,以免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首因效应”体现的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这种先入为主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虽说第一印象靠初步的、表面的信息就做出的判断,难免失之偏颇。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第一印象”的感觉走,因此,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大学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来到某报社求职,他对总编说:“你们需要编辑吗?”总编说:“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对不起,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听到这样的话,毕业生反而很开心,他说:“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就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的广告部工作。”

这个毕业生通过自制的一个牌子表现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成功地引起总编的极大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善于运用首因效应来为自己争取优势,占据先机,会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不是教你诈

虽然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是美好的“第一印象”却往往能够最快最有效地敲开对方的心门,因此,学会利用首因效应,在第一时间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将十分有利于你展开社交。

一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先回到卧室,把门锁上不出来。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地回答:“女王。”里面既不开门也没有任何声音。她只好再次敲门。丈夫又问:“谁?”女王回答:“维多利亚。”里面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再次敲门。丈夫再问:“谁?”女王放下架子,柔声地回答:“你的妻子。”这一次,门打开了。

为什么丈夫不给女王开门,不给维多利亚开门,而给自己的妻子开门?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身份的问题。维多利亚以女王那种居高临下的身份来面对自己的丈夫,丈夫自然难以接受,而当她放下了架子,回归到妻子的身份,实质是学会了尊重和让步。夫妻之间争吵是难免的。而一旦发生分歧,我们就应该学会让步,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来处理彼此的关系。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会根据情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而不会总是以一种身份、一种腔调去面对所有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人物的角色是复杂的,一个人会同时扮演很多个角色,就像维多利亚一样,既是万民敬仰的女王,又是亲爱的丈夫的妻子,还是自己父母的女儿,是一群儿女的妈妈,但是一旦离开了皇宫,回到家就是丈夫的妻子,如果这个角色转换不过来,还以女王的身份去对待丈夫,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在公司是职员,在路上是行人,在商店是消费者,在家是爱人和家长,如果你以同一种角色的行为规范去面对所有的人,那将会出现十分糟糕的混乱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场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角色,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使是女王,回到家中也得变回妻子的身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生活在世间的变色龙。我们要善于询问自己“我是谁”,并在具体的环境和氛围之下,确定自己的身份,使自己以正确的身份去面对正确的人。否则你将无法被别人接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具体环境中的角色和身份,弄错了,就会对自己的社交产生不良的影响。类似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你的朋友结婚,请你当伴娘,如果你打扮得花枝招展,夺人眼球,比新娘子还耀眼,那你就会喧宾夺主,没有当好配角;如果你当了官,在机关可以打官腔,而如果在外遇到自己的老同学,说话时就要特别注意别打官腔,因为你们是朋友,不能以上级的身份来对待,否则对方会很反感。

面对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对象,你一定要找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适合的身份,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是谁,该怎么说,该怎么做,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举止动作。如果找不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往往就会“费力不讨好”,或者因为不得体,不合适,伤害了别人,使自己的社交关系受到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为了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做一只社会“变色龙”,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如何去把握和拿捏,则需要我们认真地揣摩和体会,去摸透人们的心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才会使自己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做起事情来更加顺利。

不是教你诈

不懂得转换自己身份和角色的人往往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总是用一种身份去面对所有的人是一种心理误区。因为时间、地点、氛围以及对象的不同,善于变化角色,找准自己的身份才容易与大家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