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博弈
16697100000018

第18章 捕捉人心的心理透视——帮助你发现别人的心理秘密(1)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各色人等,可谓是五彩缤纷,各有特色,各自有各自的心思和想法,如何才能更好地读懂对方的心思呢?那就需要你善于对其进行心理透视,捕捉其细微的心理秘密,对人们行为背后的各种心理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一个屋子里住着这样的两个人,他们的性情、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因此,这两个人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有时候甚至是大打出手。

一天,A从外面回来,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赶路心情急躁,刚一进门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屋子里闷热烦躁,于是就把门和窗都打开了。B正在睡觉,本来就感到有点冷,看到A把门窗都打开了,很生气。就责怪A没有考虑到他,要求A把窗户关上。但是A此时感到闷热难耐,如何肯关。两个人互不相让,一个非要关,一个却非要开着,争持不下,闹了半天,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吵了一下午也便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A从外面买来一个纸质的年画,兴高采烈地拿回来给B看,以为B看到后会很高兴。但是刚一进家门,立刻遭到B的反对,B认为应该买绸质的或者类似油画的那种,认为那种看起来高雅,耐脏,脏了还可以洗洗,挂起来也很有档次。

A听到后立即反驳B,他认为那种很贵,没有画的感觉,也没有这种纸质的漂亮,而且那种一张能买这种好几张,何必花那冤枉钱呢。两个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俗话说,人心如面,各不相同,生活就是有形形色色的人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存在。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同的性格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我们要承认,也要接受,这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外在表现。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人格是指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两个是人格相同的人,即使同卵双生子,性格也不会完全一样。

既然生活中人的性格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就要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接受它,还要适应它。我们要学会敞开心胸,不强迫别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承认和自己有不一样意见的人是存在的。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要学会退让,不必斤斤计较,一味地强求,只能是自寻烦恼,钻牛角尖,学会用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能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孔子尚且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要学会为他人考虑,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各种各样脾性不同的人,使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些人比较谦虚好学,虚怀若谷;有些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有些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些人蛮横无礼、自高自大。这些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我们就要学会接受他们,求同存异是建立彼此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接受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看透别人的心思,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共性,人们可能对很多事物有着共同看法和观点,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共性,使人类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所以看人不能千篇一律,学会接纳不同,才能在更加具体的环境中读懂别人,了解别人的脾性和心理,从而求同存异,有效地实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不同,就可能陷入孤立的境地。

不是教你诈

人心如面,各不相同,世界就是由这些性格各不相同的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性格,所以,我们就要接受这样的事实,在生活中寻找生活的共性,在各不相同中寻找共同点,求同存异是和谐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小池塘的边上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小青蛙。蝎子想过到池塘的另一边,但是蝎子不会游泳。于是就央求小青蛙带自己过到池塘的那一边。蝎子对小青蛙说:“劳驾,你可以把我带到池塘的另一边吗?”

小青蛙回答说:“我当然能把你带到池塘的另一边,但是,目前的情况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的时候,用毒刺扎我,那我不是死定了。”

蝎子说:“不会的,因为我在你身上,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会被淹死的,我怎么能刺呢?你就放心地带我过池塘吧。”

小青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蝎子虽然狠毒,但是它的性命却在自己的身上,它至少要顾及一下自己的性命。于是小青蛙也没有过多考虑,就答应蝎子背它过池塘。蝎子伏在小青蛙的身上,开始横渡这个池塘,走到一半的时候,蝎子伸出了它的毒刺,刺了小青蛙一下,受伤很严重的青蛙大声责问蝎子:“你怎么能刺我呢,你也不想活了吗?这样对你有什么好处?”

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我也不想刺你,但是我是蝎子,我必须要刺你,这是我的天性。”

蝎子使用它的毒刺,这就是它的天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这些持续稳定的品性,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也是每个人基础心理因素的体现,即人的个性。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它会伴随人的一生。这一点,每个人在心里可能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一旦自己形成一个想法,别人是很难改变的。

其实,人的心理特征也是很复杂的。它是一个人多方面特征的综合。人的性格就像是个球体,没有具体的方向,但是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就是个圆,无论怎么转都不会改变圆这个事实,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一个将军在何时表现都是将军的特征,一个乞丐再怎么改变,都不会表现出将军的特征。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就会不自觉地想要改变对方,这样心理以及衍生出来的行动,往往会刺激对方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产生矛盾,即使想要改变对方的一些恶习,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而不能强制改变。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例如在夫妻关系中,都希望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都在试图改造或者改变着对方,但是这种改造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味地想改变对方的性格,最终可能导致婚姻的失败或者出现巨大的裂痕。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一个人想改造另一个人,想把他变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可能收效不是很大。因为人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以及观念,这些都是不愿意让人改变的。如过对其强行改造,就会造成感情上的冲突,甚至是不欢而散。谁想改造谁,谁想占有别人的思想,最后只能是失败的,无意义的。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如果我们想拥有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我们就要从小注意自己性格的培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性格特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处事风格,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个被人欢迎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是教你诈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很难被别人改变的。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习惯,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地取得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大白天的,有些人往往会想一些异想天开的美事儿,还忍不住心里偷着乐,我们把这种没有依据的、一厢情愿的行为,叫做“做白日梦”。但是,即使不是睡着,但是想想美事,总会让人神魂颠倒:

比如,你坐在办公桌前,但却想象着,继承了一大笔钱,炒了老板的鱿鱼,在他惊愕的眼神中昂首而出;或者,你刚发表完一个演讲,正陶醉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或者,你正和前夫共进晚餐,许多年前,他抛弃了你,而现在却失魂落魄,祈求你与他复合。

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清醒,却又心不在焉,因为你正在做着白日梦。

有一位律师,在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前一天中午,他去超市购物。因为没有零钱,收银员就找给他两张当天晚上出号的足彩奖券。他把奖券随手塞进口袋里,回到办公室。可整个下午,整个人却无法像往常一样工作。他的眼睛盯在文件上,脑子里却是另一副景象:自己真的中了大奖,并筹划着使用这笔巨款的每一个步骤,内心充满了欣喜与激动??这种景象反复出现,甚至让他怀疑,还有没有必要为第二天的考试做准备。

白日梦既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也可以令人沮丧、愧疚、抑郁或者恐惧。两种白日梦我们都会经历,这取决于我们的情绪和环境。据估计,只有3%的白日梦会集中在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上,比如遭遇一场恐怖袭击,或是丢掉工作。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的白日梦往往想的都是好事。

通常人们都认为做白日梦是痴心妄想,是浪费时间,而心理学家的观点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人们的精神活动有一半时间会花在白日梦上,它会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揭开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恐惧。白日梦是一扇通向创造力的大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难题,甚至帮助我们实现潜能。

日本着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曾对作家村上春树说:“正是有些人不能再讲故事了,所以他们就有了心理问题。”故事的本质就是某种白日梦。白日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心理治疗主题,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础。白日梦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提前规划我们的生活,提醒我们将要发生的事,帮助我们熟悉新的环境,给未来做计划,审视过去的经验,让人们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即使是负性的事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消极影响。

英国心理学教授克利夫·阿纳尔说:“白日梦中经历的虚构的负面事件,并不会让我们产生忧虑,反而可以帮我们渡过难关,检验一下如何能做得更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白日梦其实是对自我心理的一种宣泄和解脱,是一种自我的体验和满足,它可以帮我们舒缓紧张的情绪,让自己的思想放松下来,因此,它可以说是我们自身的一种心理防御机能。有时候,白日梦本身就会产生治疗的效果。做梦者可以通过想象改变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开心。重温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愉悦感的白日梦,可以帮助我们应付现实生活中难以克服的局面。但是如果过于沉迷在消极的白日梦中,对解决情绪问题反而不利。

当我们在面对压力、挫败和单调时,我们会做逃避式的白日梦,它能让我们转向另一个世界,一个理想化的情境,使自己得到些许的满足和安慰。因此,它也是一种有益的自我交流的方式,有利于化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激发创造力,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不是教你诈

白日梦包含了一个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幻想,虽然不现实,但却提供许多了生命的可能性。白日梦有助于释放压抑,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不要对自己的白日梦感到过多不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到人们诸多的抱怨:

“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人家什么都不干,轻轻松松地就赚好几十万,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却只挣那么少的钱!”

“唉,老天瞎眼了啊。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别人,而不肯给我一次机会呢?”

“命运就是这么不公,我经历这么多的苦难,还是一事无成,而身边的人却都比我做得好!”

人们为什么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呢?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错误的心理视觉。这些人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自己所受的苦难,以及别人所获得的成功上,而看不到别人所经历的挫折。过分地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就会产生这种抱怨心理。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任何学习,都不如一个人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因为它能使人更深入地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人得到提升、锻炼,从而为自己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罗曼·罗兰曾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你只有感谢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或事,才能体会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视角不同,心态不同,人们看到问题的观点就不同,因此产生的心理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庸人在苦难面前只看到了自己的疼痛,所以抱怨,而天才在苦难面前看到了希望,因此学会了感谢。

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曾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

”输得起才能赢得起。因为只有学会承担苦难,才会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开会。在会上,上帝取出一样东西,对大家说:“我有一样礼物想赐给各位,如果你喜欢这件礼物,就请把它拾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

一听到还送礼物,动物们争先恐后地挤到了上帝的面前。可是当上帝把礼物拿出来放在地上后,动物们却突然静了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去拾礼物。原来上帝的礼物是一对毛茸茸的翅膀。

“谁会背这么重的东西呢?会很累的。”动物们心想,于是又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这时,一只小鸟走过来,看了看地上的翅膀,心想:上帝应该不会亏待我们的,这个看起来笨重的东西,或许是一种恩赐。

于是,小鸟就把地上的翅膀拾起来,放到了背上。然后,小鸟轻轻地试着挥动翅膀,没想到不但不感觉沉重,反而还轻盈地飞上了天。许多动物目睹此景,心中后悔不迭。

大家认为会增加负担的东西,反而使小鸟轻盈地飞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是挫折、打击或是挑战的事件,事实上却能赋予我们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挫折是一个人的炼金石,许多挫折往往是好的开始。养成“珍视挫折”的意志习惯,把它当作财富,而不把挫折看成是重负,才会造就精彩的人生。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历经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地摸爬滚打,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与考验,丝毫不用奇怪。因此,与其抱怨,不如学会承担。

不是教你诈

一位作家说:“对苦难的一次承担,就是自我精神的壮大。”社会和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不过有人在挫折和苦难面前没有屈服,而是坚强地走了过去。走过去后,就是通途。

守时对很多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变成了难题。世界上有多少像钟表一样准时的人,就有多少迈着方步走出家门,随后又急匆匆赶到公司,成为慌张的破门而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