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博弈
16697100000019

第19章 捕捉人心的心理透视——帮助你发现别人的心理秘密(2)

为何那些迟到的人总能让别人陷于等待的焦急境地?他们一面表达深深的歉意,一方面又乐此不疲。这些迟到的人究竟想向他人传递怎样的信息呢?

通常,我们会以为迟到是人的通病,堵车、回去取东西、临时有事、记错时间,等等,都是我们搪塞迟到的最好理由。但是当你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守时的人似乎总守时,他们总是有足够的时间;而迟到的人总是迟到,他们似乎总是时间不够用。对后者而言,不管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如何妥当,好让赴约变得从容,但他们仍旧是最后一个来到约会现场。

对此,法国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认为:“迟到有多种含义,但各种形式的迟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迟到者让自己因迟到而‘引人注目’。迟到者以迟到来自视高于别人,因为毋庸置疑,别人在等待中会不断地想到自己。”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恋爱中,男女双方约会,女方在约会中总是要求男方准时到达,而自己迟到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她们总是会故意拖延一段时间,想要看看男方等得着急的样子。女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解释说:“迟到者在做一种诱惑的游戏,就像女人在与情人约会时总要迟到那样。这种迟到的行为也可能会反映出一种更恶劣的态度,就是强迫别人去想自己。作为缺失的对象,迟到者就是想要成为别人渴望的对象。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自恋的表现,这种自恋使他们无法尊重别人。”女方想要男方想着自己,这样的心理没有什么错,但是迟到的行为却往往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因此,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产生矛盾。因此,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此外,人们迟到还有另外的原因:很多人总是觉得,姗姗来迟的总是重要人物。

某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他办事自信果敢,思维敏捷。不过他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上班迟到,开会踏点。但是每次迟到,他总是这样对别人说:“那些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人,大多是不自信的人。大人物总是最后出场。”他每次都是这样半开玩笑地回应着别人的提醒,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让人等待”同样也意味着“让人痛苦”。迟到的人总会让别人处于焦急的境地,直到他的出现才把别人从这种“痛苦”中拉出来。因此,对一些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殊地位,迟到变成了权力的象征。但是这样终究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让人厌恶。

迟到也可能反映的是一种内心的恐惧:一个人独处的恐惧,一种对空缺的恐惧以及面对一种状况的恐惧等。心理学家艾聂斯·帕叶指出:“人在等待的状态下,脑子里就会充满想象。而一旦回到现实中,就会有空缺感。”行为心理学家让娜·B·布尔卡和雷诺拉·M·阎也称这种状态为“挫败感”。例如,在面试之前因为准备不足,因为内心恐惧而迟到。

在经常迟到的人当中,极力追求完美的也不少。低估自己、过于自卑、缺乏自信等令他们痛苦不堪,所以为了逃避失败,他们宁愿逃离与别人进行比较的场景。

再三的迟到就是一种焦虑的表现。这种焦虑常常来自希望事业与家庭都非常美满的压力。

不是教你诈

守时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它不仅在道德、效率上影响我们,在心理上也给我们以很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经常迟到或者故意迟到,则是一些不良的心理的外在表现,需要我们及时地作出心理调整。

一只花猫站在窗前,看见大雁从高空飞过。心想:大雁活得多自在!哪像我,爬床底、钻黑洞、捉老鼠,顶多在院子里溜溜??于是它叫道:“大雁,您等等。

我有话说。”

一只大雁落下问:“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猫说:“我活得很不自在??”大雁问:“你有什么不自在的?主人给你准备了食品,你每天可以睡大觉。我们可倒霉了,冬天向南飞躲寒冷,夏天往北飞避酷暑。而且在飞行时不能乱了队形,否则会被头雁啄瞎眼睛。真羡慕你啊。”

花猫说:“那我们就换换吧。你把翅膀给我用几天,然后在这儿体验下我们的‘幸福生活’。”大雁答应了,把翅膀脱下来交给花猫。花猫安装好翅膀后,怎么也飞不起来。它又爬到十层楼顶往下跳,结果摔得好惨。

大雁在房子里,觉得胸闷、气喘。肚子饿了,却不想吃猫食盆里恶心的食物。

花猫回来了,大雁问:“怎么样?”花猫懊丧地说:“别提了。你这翅膀不好用。

还是待在房子里好。”又问:“你休息得可好?”大雁说:“我差点被憋死,还是在天空翱翔的好!”

大雁和花猫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都不满意,而一直认为对方的环境更好。但是真正互换以后才发现,别人的环境也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这就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攀比心理,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状况去和别人对比,然后对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环境表示不满,并因此感到痛苦。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当然,导致攀比心理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即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差别。例如,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柜无盈币,仓无余粮。这样明显的物质、金钱、权力的差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难免让人心中不满,愤愤不平。

主观原因则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例如,总是看到别人生活的光鲜的一面,而看不到其背后的艰辛;在审视自己的生活时,又只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而看不到令人羡慕的一面。这样也会对自己的现状越来越不满,而对别人的生活表现出十足的羡慕。

攀比心理会导致人们产生某些不良的心理,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缺乏理性的分析,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产生嫉妒、愤怒、仇恨的心理,对人对己都很不利。但攀比心理如果是从正面进行的积极的比较,则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人们在理性意识驱使下与人进行正当竞争,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所以,我们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进行正性攀比,而要避免认知偏差,避免陷入负性攀比的泥淖之中。善于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对个体预期目标积极的叙述,实现头脑中坚定而持久的积极认知,摆脱陈旧、否定、消极的思维模式,避免产生自卑心理。减少横向比较,多进行纵向比较,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从而增强自信,减少受挫感。即使发现差距,也要善于用行动巩固实力。而不是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

不是教你诈

攀比心理往往容易让我们陷入不知足的心理旋涡。换一种思维模式,不拿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把眼光放低,多往下比一比,生活就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满足。

汉献帝时,董卓专权,滥施杀戮,并有篡位的野心。他的势力很大,身旁又有骁勇善战的义子吕布,很难除掉。由于这“父子”都很好色,司徒王允决定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

王允宴请吕布,并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他。吕布一见绝色美人,喜不自胜。改天,王允又设宴款待董卓,席间又让貂蝉献舞,又把貂婵赠予董卓,董卓假意推让一番也就美滋滋地接受了。

吕布知道貂婵已被董卓带回,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说:“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可过了几天打听得知,董卓已占有了貂蝉。

有一天,董卓看到吕布与貂蝉相拥在后花园凤仪亭内,顿时大怒,用戟刺吕布。吕布用手挡开了,并怒气冲冲地离开。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挑拨董卓与吕布的关系,说:“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王允于是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不知是计,被吕布一戟刺穿了咽喉。

自古道:“英雄难过美人关。”所以,要想对付英雄,运用“美人计”是常用、常新、常有效的一招。而历史上,利用“美人计”最娴熟、最成功的当属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貂婵。那么,美色为什么对英雄有如此大的诱惑,换句话说,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呢?

首先,是因为生理因素。天底下的男人,只要是健康的、正常的,他们都会格外关注漂亮的女性,对美女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性的吸引力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无法抗拒的自然属性,无论在人类世界还是在动物界。不论英雄有多么坚毅、勇敢,甚至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但是英雄也是人,依然拥有这种自然生物属性。甚至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越大,其性欲望与性需求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英雄的这种自然生物属性要比常人更强烈。

其次,是因为心理因素。征服欲是一种几乎与性本能并列的本能。而英雄总与征服相联系,他们想要征服自然、征服社会、征服他人。他们对征服的狂热甚至超过了占有。英雄并不缺少女人,不缺乏性满足的对象,所以,仅仅用生理需求来解释英雄难过美人关是说不通的。他们不仅想得到美人的肉体,更想得到美人的芳心,只有那样的征服才算是完满的。所以,他们想得到那种经过与他人激烈争夺后得到的女人。对他们来说,为了得到这种荣耀,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就采取了非理性的行为,给人留下了在美人关前一败涂地的印象。

再次,柔能克刚。英雄常以刚见长,而女性,尤其是美女的柔媚,正是战胜男性阳刚的有力武器,而眼泪更是杀手锏。例如,貂婵在与吕布、董卓周旋时,柔情似水、风情万种,把那两个男人迷得神魂颠倒的,不知不觉就中了圈套。

可见,英雄之所以过不了美人关,是因为他的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原本聪明的脑袋和刚毅的意志都失灵了,于是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此外,加拿大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在面对美女时,男人容易失去理性、情不自禁地短视近利,并宁愿牺牲长远的利益。因此,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也有厂商在广告时利用香艳的女星宣传产品,诱惑男性进行非理性的消费。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之一,不仅仅是男人,女人有时候也难过“帅哥”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尽量保持冷静,以免一时糊涂,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