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纪实中国3
16697600000024

第24章 纪实文学(24)

他采用加热或矿酸试验的方法鉴别植物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含量;采用缩二脲试验,测出植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采用茚三酮试验的方法,则定植物的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的含量;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确定各草药对各病原菌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等等。这些几乎在大学的专业课堂里才能获得的知识,想不到在眼前这位无名小卒的手下,却手到擒来、运用自如。阮院长从此另眼看待眼前这位徒弟,从此手下的许多重大病情的诊疗,均与冯光兴共同处理。

根据师傅的意见,冯光兴研制出一个由十五种草药组成的痔疮治疗的中药药方,并根据每一种草药的性能与质量呈列出各种草药的剂量,通过模拟目标病例,采用积累法进行测量,以减少偶然的误差。经过量的增减,质的提高,药种的增补,在三个多月的试验,修改,试验,修改过程,一种利用中草药治理痔疮的中药,在师徒的合作中终于面世。这种中药药方医治痔疮,十天内痔疮自动脱落,二十天内疮口消除疤痕。与其他药物相比,此药物治理痔疮,成本低,无痛苦,周期短,付出少,见效快,无副作用,效果立竿见影。于是在中国医药历史上,增添了阮明新与冯光兴师徒合作研制出了利用纯中草药根治痔疮的历史。而这一历史,见证了导师阮院长的一番良苦之心,同时记录着冯光兴的勤奋付出。冯光兴,这个出道不足二年的学徒,以其过人的才智胆识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博得导师的青睐,被导师破格提升为门诊医生,享有了门诊独立的处方权。使他在那个有限的空间里,得以放手一搏,在自己的医学之路上走出坚实的一步。

5

在70年代初期,当改革开放大潮的春风席卷全国时,他毫不犹豫地开始了求学从医的漫长道路,一部关于冯光兴征服鼻炎顽症的全新历史,开始在他的脚下延伸。

1995年的一天,在冯光兴的生涯中,有一件事使他终生难忘——与师傅的生死离别。70高龄的阮明新院长患了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冯光兴去看望阮院长时,躺在病床上阮院长没有痛苦地呻吟,而是在那里静静地躺着。阮院长得知冯光兴的到来,紧闭的双眼突然挤开了一条细缝,开始在眼前搜索了起来,然后抬起有点颤动的右手向着冯光兴招了招,示意要冯光兴靠近他,然后低沉而颇有几分内疚地说:“光兴呀,这几年让你受苦了,我走后你要离开这里,独创属于自己的世界。长期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天地里是没有作为的,知识永远属于勤奋好学的人,你是个好样的。”听罢师傅的一番话,冯光兴泪水如线地顺着两颊潸潸而下。因为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中,是师傅给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把自己带进了这条救死扶伤的光荣之路。给师傅送终后,冯光兴怀着用中医药拯救中国医药的雄心,他根据师傅的临终嘱咐,决意走入社会,独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广东、广西历来山水相连。在那几千平方公里的山水连接中,延续着两广人民的世代渊源。在冯光兴当学徒期间,由于师傅的博学与精湛才艺,广东的客源连绵不绝地涌向这里。于是,他从接触的大量客人中,了解到广东这个广阔而有潜力的市场。他决意在那里安家,开创属于冯氏的中医事业。

冯光兴在广东与广西相连接的广东一侧,即广东廉江市塘蓬镇。安顿好家人后,他攀山岭,越田园,过山洞,跋山涉水,走家串户,开始了送医上门的江湖式医疗生涯。他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为人们诊治,另一方面也是在观察民情,进行一番市场的火力侦察。中药技术沟通民心,按照现代经济的观点,也是一次大范围的自我推介,把自己的真本事亮给群众。

可能由于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也可能是工业发展对空气污染的故缘,在他接触的人流中,鼻炎患者呈直线上升的态势,要求治疗的人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工业发展较快的珠三角地区,鼻炎的患病率达87%以上。鼻炎是西医的病名。西医把鼻炎分为急性,慢性。鼻粘膜从病理学病变中,又分为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及干枯性鼻炎。而鼻炎的长时间患者,往往伴随息肉的形成,从而引发恶性循环。西医的治法是见症治症,或者宣通鼻窍,或者消炎杀菌,甚或手术切除等等。由于西药的这种特性,是造成最终无法解除鼻炎对人体的伤害。而这点,中医明显比西医更为高明。因为中医药强调治疗的辨证性,这是西医不具备的。但在现有医药上,对鼻炎的诊治,大部分采取的还是西药治疗。这些含有千里光、卷柏、麻黄成分的西药,患者服用后,均产生心力疲倦、神志不清、头晕目眩等症状,有较大的副作用,同时对病情只能是暂时的缓解,使人们难以接受。

这一发现使冯光兴陷入深深的思索:中草药博大精深,何不走出一条中草药治疗鼻炎的新路呢?中医在两千年前就明确地诊断了此病。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始终无法找到药到病除的药方,这恰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难题,需要作出最终的解答。这个命题一经提出,冯光兴便马上着手研究,彻夜不眠,以求在庞杂的思绪中,理出一条中药医治鼻炎的脉络。冯光兴开始把触角深入到曾经设计的痔疮中草药方加以思索,其中的某些奥秘,在隐隐约约中开始得到了某些启迪。他举一反三地思考着这样的一个命题:长时间鼻炎易引发鼻息肉机理,是由于长期鼻粘膜的局部应激变态反应及慢性炎症,导致鼻粘膜充血而水肿,形成鼻息肉,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治疗痔疮的药物属纯中药制成,其主要药理是消炎、灭菌、消肿止痛,消除增生皮肤、组织,无明显副作用。鼻息肉与痔疮病理接近,均是因为局部充血、发炎,血液回流受阻以及身体抵抗力低下等原因造成。两者的不同是:痔疮的面积广,范围大,而鼻息肉面积小,范围小,部位敏感度强。能否通过对痔疮药方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一番修改与补充,通过精致化的炼制,使之成为治理鼻炎的药方呢?这时冯光兴的思路突然清晰了起来。

于是他根据鼻炎的特性,对痔疮药方进行革命性的改正,通过对其中的某些剂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增补后,草药从原来的十多种增加到了二十多种,从而组成了一个鼻炎治疗的新药方。

冯光兴把选定的中药品种,制成了一个中草药方的原始模型,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证明了鼻炎疗效的独特性。他借鉴古人对于中药的制造方法,决定采取熬制和烧制的制法,使中药成份充分释出,消除毒素。通过溶液的充分溶解,使各种成分的中药,在统一体中,相得益彰,共融共进,融为一体,强化药性。

制药,没有专门的制药厂和必要的设备,冯光兴就利用家庭作为专门制药厂。冯光兴的家居面积不算大,占地100平方米,四层结构。冯光兴有三个儿子,小的在校读书,最大的是镇医院的院长,许多医药理论均出于他之手。老二是中学教师,冯光兴的私人秘书由他担任,出台的许多文字资料,均出于他的手。而两个儿媳妇均是医院的医务人员。许多医药上的关键技术,全靠家庭的智慧进行拓展的。家庭医院的航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冯光兴便是这个航船的掌舵人。冯光兴的爱人刘英,由于熬制药物需要相对稳定和较长时间,所以很需要老婆去承担此重任。为此,冯光兴先印制一份关于熬制药物的操作规程贴在墙上,经过一番培训后,爱人便可单独地掌控熬药流程,充当了制药厂的厂长。

冯光兴通过千锤百炼和家人齐心协力的研究,终于炼制出了全新的根治鼻炎新药,称之为“鼻炎一剂清”。据统计,冯光兴从医40年,利用自己发明的中草药为鼻炎患者诊治,干燥性鼻炎、炎症性息肉、过敏性息肉等急慢性鼻炎,一次性治好率92%、二次性治好率8%。干酪性鼻炎、鼻后孔息肉等一次性治好率80%、二次性治好率8%,使近10万患者,带着痛苦而来,轻快地归家而去。干酪性鼻炎,由于特殊的原因,一次性根治,目前仍是一个探索过程。按照冯光兴的说法,在一个不久的将来,干酪性鼻炎的根治,为期不会遥远。

一时间,人们纷纷在网上搜索着廉江这个名字。人们不惜万水千山从四面八方向着冯光兴的名字直奔而来。在冯光兴的一剂清的治疗下,只20分钟便可摘除患者的痛苦。这个被医学界称之为不治之症的鼻炎,在名不见经传的乡土医生冯光兴手下,却手到擒来。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创造了属于冯光兴的历史。

据媒体介绍,历史上遗留的疑难杂症有100余种。冯光兴还分别就小儿疳积、老人中风等常见顽症进行立项攻关,利用自我发明的全新中药进行诊治。全部做到发现一个,立项一个,攻关一个,医治一个,见效一个。社会需要像冯光兴这样的负责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医生。早日结束没有止境的奇难杂症对人体的伤害,这是时代的要求,这一天应该为期不远。

作者简介:

吴文琴(笔名:吴狄),1995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任会员,1995年出版发表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绿洲金字塔》22万字,获广东省电视台每周一书重点推介,1998年获市文学二等奖。2007年出版发行哲学着作《改革创新纵论》30万字,获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出版发行纪实散文集《漂泊的命运》23万字,分别在小说月刊、九洲江文学、江西散文、纪实中国、黄河、芙蓉等发表作品,主要以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题材为主,均以纪实为作品特色。现任佛山市睿智企业文化咨询公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