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荣氏家族如何富过三代
16700600000028

第28章 荣氏风云人物——荣家创业人物龙虎榜(1)

荣氏家族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开始,一直到现在的荣氏第四代子孙,其间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云,无论是在商界风云中,还是在政坛风云中,荣氏家族都如青松一样挺立着。他们不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荣氏家族实业救国的路子是非常正确的。

荣氏家族百年的创业史告诉我们,百年风云叱咤,尽显荣氏家族英雄本色,今日商海搏击,还看荣氏子弟年少风骚。

1.创始人:荣宗敬和荣德生

创大业就得立大志,荣宗敬和荣德生的大志是他们从小立下的,而创业,则是因为爱自己的国家开始的。“实业救国”是他们最初创业的动机。

荣家祖籍是江苏无锡。那里是中华民族工商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现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和荣德生先生,就是荣氏家族中从事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

两位老先生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寄望能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备尝艰辛、历经磨难。从1900年起,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的十二家面粉厂,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民族工商业的灿烂天地。

因时局动荡国内风云剧变,抗日战争爆发,荣家企业大都被日军破坏、掠夺和强占。荣宗敬气得老病复发,不幸于1938年在香港病逝,遂由荣德生主持荣氏在上海的企业。

虽屡遭日军的威胁及侵吞,荣德生大义凛然,公开表示:我是中国人,绝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八年抗战胜利了,但情势反而更坏。荣家企业时时有被击垮、吞并的危险。荣德生本人甚至被绑架,并有人胁迫他把工厂迁往海外。荣老先生对此予以断然拒绝,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留在内地,坚守企业。

荣德生不仅毕生致力于振兴实业,而且热心公益,创办了公益学堂、图书馆、江南大学等。在1952年不幸病逝,他弥留之际,立下遗嘱,表达了“目睹民族工业从恢复走向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指日可待”的心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说过,中国人在国际能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氏一家。这确实是对荣家很高的评价,而荣家以茂新、福新和申新为核心所形成的“三新财团”,其财力之巨,事业之盛,的确无与伦比。

荣宗敬、荣德生的艰苦创业、谋求世界大同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更是激励着中国所有的爱国、爱好和平的儿女,我们将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为祖国走上富强之路作出更大的贡献。

2.荣氏第二代企业家的崛起

常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荣家的第二代企业家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接过父辈手中走向衰败的基业,在商场上运筹帷幄,使得荣氏家族的企业迅速崛起,迎来了荣氏家族企业上的第二个春天。

荣宗敬死后,荣家企业内部矛盾逐渐表露,荣德生一度心灰意冷,赋闲上海。在这种状况下,荣家第二代企业家迅速崛起,出现诸如荣鸿元、荣尔仁、李国伟、荣毅仁等中青代企业家,他们朝气蓬勃,思想开放,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使荣家企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荣宗敬有三个儿子(亦称荣氏“三鸿”)

荣鸿元(荣宗敬长子,名溥仁,1906—1990),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科毕业后,即进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掌管花纱营业部,并任申新第二纺织厂副厂长、厂长等职。1938年,其父荣宗敬病逝香港,他继承了总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依靠在上海租界内的申新二厂、九厂和福新二、七、八厂,大力增加生产。他利用上海孤岛的畸形繁荣,获利甚丰,并借货币贬值的有利时机,偿还了申新集团的积年陈欠,结束了“银团管理”。他曾与其弟荣鸿三等创办三新银行,并担任新创办企业合丰公司的董事长。“大房系统”的领导人,他继承父亲的百折不挠,顽强创业的经营品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着举世瞩目的企业,成为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主持者。在1949年前夕,他迁厂至香港,在香港开设大元纱厂,后辗转巴西,现定居巴西,从事经营面粉业,事业兴旺发达。

荣鸿元热心教育事业,他于1940—1950年任中国纺织工学院院长。

抗战胜利后,荣鸿元在上海新办了鸿丰一、二两个纱厂,并购进部分旧机,共有纱锭3、5万枚。1946年他以85万美元购进芜湖裕中纱厂,有纱锭2万枚。1946年“申六”购进与其比邻的国光印染厂,组成申六纺织印染厂,使申新集团成为纺织印染全能企业,同时,标购原为日商经营的粉厂,改名为鸿丰面粉厂,日产面粉能力为4900袋。

在1949年前,他除担任总公司总经理外,还担任恒大纱厂、鸿丰纺织公司,鸿丰面粉厂,鸿丰铁工厂、鸿丰仓库打包厂总经理,建新航业公司董事长、上海银行董事、全国工业协会监事,全国纺织协会理事、上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常务董事、中国纺织染工程学院院长、鸿丰专科学校校长、上海市参议员、国大代表、上海地方协会理事等职。他后去巴西经营面粉工业。1990年9月29日病逝巴西。

荣鸿三(荣宗敬的次子,名辅仁,1906—1983),圣约翰中学毕业后,任总公司储蓄部主任。荣宗敬去世后总经理职务由其兄荣鸿元接任,荣鸿三辅助其兄,任副总经理。抗战期间协助荣鸿元创办三新银行。1949年随兄赴港后定居美国纽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年逾古稀的荣鸿三曾携子女飞越太平洋,重返上海,将虹桥路数十亩的私人花园别墅无偿捐献给祖国,作为建造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基地。1983年冬返美,不久逝世。

荣鸿庆(荣宗敬的三儿子,字钢仁)。曾任申一协理,在解放前夕,出走海外,在香港经营纺织和房地产事业。现为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是上海申新纺织厂第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合资经营的企业,总投资2428万美元,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较先进的全套纺纱、浆染、织造和整套设备,如纺织部引进西德、瑞士设备;浆染部引进西德设备;纺部引进瑞士、日产、丰田设备。1993年10月,该厂建成投产。近年来,人均生产劳动率,人均利税名列全国棉纺织业前茅。

荣鸿庆主持的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系列仔布,经纬支数从4支单纱到40支股线,单位布重从5.5盎司/平方码到17盎司/平方码,颜色有靛蓝、黑色、灰色、浅蓝、品种多达60多个,形成时装面料、休闲装面料、童装面料,箱包面料、鞋帽面料五大系列,产品95%外销,产品商标“金山牌”。公司一贯注重产品质量,半成品、成品在各道工序中都有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测试手段,设备均采用电脑控制。该公司倡导“攀登金山,雄踞顶峰”的企业精神。

现任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的荣鸿庆于2000年同前央行总裁、现任工业银行董事长谢森中,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总经理辜仲谅等台湾银行、票券、证券董事长及经理一同参加了第六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早日实现两岸银行业互设分支机构,以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挑战。

荣伟仁(荣德生的长子,字鸿增,1906—1939),在南洋大学(上海交大前身)经济科毕业后,任申新第二、第五纺织厂副厂长,后调任申新一厂经理。1934年,为了改善企业经营,成立于改进委员会,该会由各厂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十五人组成,荣伟仁任主任。改进委员会成立后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上市场“花贵纱贱”的情况逆转,使申新系统各厂转危为安,生产形势有所发展,财务状况也由亏转盈。各厂的机器设备也略有增添。荣伟仁功不可没。

荣尔仁(荣德生的次子,字尔根,1908—1994),荣尔仁母亲怀孕十二个月始生,相传秦始皇也是母孕十二月生的,荣家以为异征,因此父亲为他取字“尔根”,意为家族的“一条根”。其父对荣尔仁培养的方式也不同于一般。公益小学毕业后,除让他接受普通中等教育外,还延请苏州人江霄玮(清末翰林)授之以国学。在申三工作时,不让他子以父贵,而是要他自公务员当起,与职工同劳动,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棉纺织厂生产的各道工序,使之具有实际的生产知识。1926年,荣宗敬派荣尔仁赴日考察实业,回国后荣尔仁以《东游日记》向伯父、父亲汇报,逐步提拔他任厂长助理,并要荣尔仁随从总工程师汪孚礼学习技术业务。1932年又派荣尔仁考察全国纺织厂以广阅历,以后才派他出任上海申新纺织二厂、五厂等厂长,开始独当一面。1940年他被匪徒绑架,历时58天,才离开虎口,吃了不少苦。1943年,抗日胜利已现曙光,荣德生为战后企业的复兴,派荣尔仁去建立重庆的茂、福、申新总公司,在渝时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私人研究机构公益工商研究所,并试验出苎麻的纺织,企求开辟新的纺织原料。1944年又派往美国考察和订购机械设备。抗战胜利后,重庆总公司复员回沪,荣德生组成“总管理处”,自任总经理,荣尔仁为副总经理,要他总揽全局。1946年再次赴美考察订购机械。1948年被光华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建国初期曾负责处理“总管理处”的一些有关事务,后去海外,寓居美国。在巴西有其纺织、面粉、橡胶种植园等企业。80年代中期回国探亲,参加其父荣德生铜像揭幕典礼等活动,一直关心祖国和家乡的建设。1994年11月病逝巴西。

荣伊仁(荣德生的三子,字一心,1912—1948年),先在无锡梅园豁然洞读书处学习,1928年进美国罗伟尔纺织大学,1931年学成回国,进申新三厂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8年曾奉父命赴渝、蓉等地考察,为日后发展作准备,同年在上海开办合丰公司,先后设有纺厂、布厂、铁厂及丝厂等,他任该公司总经理。又创经纬麻纺厂,并投资于上海祥益钢铁号等。1942年荣伊仁突遭日军宪兵拘押,不久释归,1944年,荣伊仁担心电力来源,将“申三”部分纺机拆迁常熟支塘,成立分厂,并购小引擎为动力。抗战胜利后,在恢复“申三”,创办开源机器厂以及创办江南大学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11月21日为开拓企业海外发展,乘“霸王号”飞机赴港,因气候恶劣,飞机下降时误撞山岩失事,遇难身亡。

荣毅仁(荣德生的四子,字继增,1916—2005年),先在无锡公益小学、梅园豁然洞读书处、无锡中学就读,后在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1937,年后任无锡茂新面粉厂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上海申新纺织印染厂第二、三、五厂总管理处总经理,福新面粉厂副总经理。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印染公司总经理,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委。1953午后任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1957年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79年后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商投资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委,副主席。1983年后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顾问,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名誉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会董事长,江南大学名誉董事长,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常委,第六、七届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200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荣鸿仁(荣德生的七子,1926年生),光华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三新银行工作,后留学美国学面粉工业。1950年后,任申新总管理处稽核处副处长,电新纺织印染公司董事,申新六厂、一厂副厂长,并在上海民主青年联合会任职。1978年后,移居澳大利亚,也常回国探亲。

李国伟是荣德生的长女婿,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陇海铁路徐州分段的副工程师,陇海总工程局设计工程师。1918年,在荣德生和荣宗敬的敦劝和支持下,李国伟放弃了铁路工程师的位子,改行来办理工厂。首先做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公司的协理兼总工程师,后来申新四厂开办,开始兼管两厂。随着两厂经理荣月泉(荣宗敬、荣德生的族兄)年老退休,李国伟任两厂经理,成为荣家第二代出色的企业家。

荣家第二代企业家的崛起,预示着荣氏家族的创业精神不但没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有所减缩,反而更加锐不可当。荣氏家族的创业佳债,将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3.文韬武略,荣氏三代铸辉煌

“富不过三代”,这句中国顺口溜式的古训,在荣氏家族的第三代身上并没有得到印证。荣氏家族兴旺的实例告诉我们:凡事只要努力,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986年6月,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关怀下,荣氏亲属组成了观光团回到北京,经过建国以来的风风雨雨,他们一大家共计200多人,终于在北京相聚。荣氏亲属观光团团长由最年长,也是辈分最高的荣尔仁担任。

当年的6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荣宗敬、荣德生家族在海外和国内的亲属时说:“这次你们亲属团聚是一件喜事,是我们民族大团结的一个体现,是个演习。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你们有本领、有知识,是能够为我们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

“富不过三代”,这句中国顺口溜式的古训,在荣氏家族身上并没有得到印证。相反,荣氏家族枝繁叶茂、后继有人。

荣氏家族第三代为“智”字辈,是荣家的“少壮派”,他们的事业多在海外,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瑞士等世界各地和港澳地区,皆为商界翘楚,许多人担任各种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经理等职务,们的事业大多在海外,主要从事金融、工矿企业、进出口贸易活动和经营电脑等,从事着金融、工厂、企业、进出口贸易、跨国公司等业务,各有自己的经营策略和创造财富之道,且在当地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荣智健,1942年1月18日生于上海,是荣氏大家族中荣毅仁一脉惟一的儿子,也是荣氏家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全国解放后,虽然荣氏企业已全部公私合营,但因为家底雄厚,荣家依然生活优裕,拥有很大的私人住宅,雇有好几个佣人和中、西餐厨师。作为荣家惟一的儿子的荣智健,生活自然十分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