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解日常心理学
16701800000012

第12章 那些糊涂事儿——行为掩盖不了你心中的欲念(1)

谁都有犯糊涂的时候,这时,我们往往是受到心灵的错误引导。贪婪、胆怯、懒惰、虚荣等,这些都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当它们不受压制而渐渐抬起头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会被其控制,陷入某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之中,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传播家长里短,对别人说三道四,并且乐此不疲,他们自己并没感觉有什么不妥,也没想过这样做可能会伤害别人的感情,损害别人的名誉。

分享秘密,拉近关系

法国社会学家瑞拉尔解释说,有些人之所以对传播谣言乐此不疲,是因为这种行为让谣言的散播者感到心安理得。不管他们的话是否有根据,总是认为自己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提醒谈话的对方,要注意某个人的潜在危险和不足。

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总是希望借此博得另外一些人的好感。瑞拉尔认为:说别人的坏话,就是间接地赞美自己,赞美谈话的对方。表明双方都不是这样的人。于是,在说者和听者之间形成了“小秘密”,彼此的关系一下子密切起来。但是,这永远只能是一种狭隘的小圈子里团结。

因为自卑、忌妒而去揭短

有的人传播谣言是因为自卑,他们不选择正面的事情,不去谈论共同感兴趣的事而是去揭别人的短,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自己的事情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除了谈论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就没有其他可说的了。而中伤话语的背后,恰恰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缺乏自信。

有的谣言传播者是出于忌妒,这些中伤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某个领域里受过挫折,这种挫折感会让他们恼羞成怒,而嫉恨别人所取得的成就,并通过对别人说三道四,诋毁别人,来实现自身的心理平衡。所以,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人背后说人坏话,其实在没有根据,或者捕风捉影的猜测里,隐藏的只不过是忌妒,是在发泄自己心里的不平顺。

有很多上班族都对老板敬而生畏,害怕老板办公室的窗帘拉开,害怕看到他的轿车停在楼下,害怕他健步朝自己走来,害怕他单独找自己谈话。为什么员工对老板会这样恐惧呢?

老板恐惧症

其实这是在上班族中常见的一种社交恐惧心理,叫做“老板恐惧症”,这种情绪障碍给职场中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会使人们心神不安、工作效率降低、与老板的关系别扭甚至紧张,也使工作就变成了沉重的苦役。

心理上的畏惧

一般来说,容易有“老板恐惧症”倾向的有这样几种人:一是从小就怕家长,上学时怕老师,所以工作了就比较容易怕领导;二是有自卑倾向、有敏感倾向、有自我压抑倾向的人;三是从诱发因素上说,就是由于工作完成得不好,遭到了老板的批评,或偶尔听到的某种传言,都会诱发对老板的恐惧。

出现这种心理反应的人不是天生就“怕”老板的,可能在工作中遭受过某种挫折,受到过老板的指责,也许是老板的言语比较严厉,惩罚比较严重,给这些人的心理造成的打击比较大,因此就会下意识地避免和老板接触。

而且,深陷“老板恐惧症”的人,很多是把上级神化了,老板的各种言行都被罩上了神秘的光环,老板在他们的心目中变得高不可攀,神秘莫测。一旦工作中有失误就会产生惧怕心理,使彼此处在不平等关系之上。此外,个人缺乏自信,工作上有诸多不足也是造成对老板恐惧的一个原因。有些人因为在工作上努力不够,业绩不佳,因此而心虚、胆怯,害怕受到批评,因此就会时常紧张,对老板感到害怕。这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调节,慢慢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成为上班族挥之不去的“噩梦”。

跳槽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已经不对那些恪守在一个岗位,为某一职业奉献一辈子的老员工表示过多的钦佩,而更多以跳槽来证明自己可以胜任各样的工作,以此作为自己的骄傲。为什么年轻人会对跳槽如此热衷?

另谋高就的想法

人们为了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频繁跳槽的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在很多上班族,尤其是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工作之初,总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做不好就换一份工作,或者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理,工作中一遇到挫折,或者觉得没有得到自己想象的那种重视,便会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还没有干几天,就因为各种原因,迫不及待地更换了新的岗位。

尤其是年终的时候更是跳槽的高峰期,有了一点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便觉得现在的工作已经不能使自己有所发展,或者对现有的工作已经不满意了,为了获得很好的工作,就开始忙着跳槽,以此来追求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

浮躁心理

频繁跳槽与人们的浮躁心理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的开放,社会给青少年展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结果也就会给青少年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个工作我不喜欢,马上就可以换一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浮躁的心理,以及恃才傲物的心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少一种踏实的态度,总是觉得别的工作会更好,现在的工作也许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不断地换新的工作,这里不行,就去那里,也就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例如,在学校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多次遭受失败和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他们会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自己还是最差的学生。于是,就开始放弃学习,自暴自弃。

“习得性无助效应”

心理学家把这种种心理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环境所致。如果个体的行为总是得不到任何鼓励,就会放弃努力,变得无所适从。

这种“习得性无助效应”常发生在态度消极的人身上。当一个人精神匮乏,感觉不到生活的希望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用,于是就选择放弃,而且还会把这种感觉迁移到其他方面,精神受到打击,以至于平庸度日。

因看不到希望而放弃

这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环境的影响过大,把自己淹没在环境中,找不到自信,面对现实环境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也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即使有希望改变人生,由于害怕面对眼前的环境或者再次的失败而选择了放弃。实际上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了,而是被生活吓住了,因此就选择甘于现状,不求进取,以获得暂时的安宁。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误以为眼前的事实就是将来的事实,从心理自发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认为现状是无法改变的,也就不会想着去改变。即一种安于现状的心理,没有想着去改变现状,或者没有想着事实并非如此。结果,很轻易地接受了现状并且不去改变。

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或者即将发生的事做出评价、预言。

等到事情发生后,即使自己的预言或评价和事实不符,人们也会将自己的预言和评价进行改变,使之与事实相近或相符,以证明自己对事实早有预见。心理专家把这种现象叫做“事后诸葛效应。”

爱表现自我

人们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并信誓旦旦地表示结果绝对不会错,以示自己有聪明过人之处。

人们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与其爱表现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爱表现自我”是人类特有的本性,它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更有才华,更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因为人们发现,大家对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往往比较重视,于是人们就会努力地让自己扮演具有预见性的角色,使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通晓古今,预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