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十讲
16716800000022

第22章 清宫疑案(二):宫闱秘闻与口水战(2)

虽然顺治一直对佛教有兴趣,但是他也曾经遭遇过失败的出家经历。

顺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为顺治在万善殿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顺治皇帝剃光了头发要出家了,这个消息激怒了孝庄,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师傅玉林通琇召回京城。玉林通琇到北京后,听说弟子茆溪森为顺治剃发,当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顺治得知这件事情后,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

而从顺治的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分析,遗诏中的自责并非不合情理。顺治入主中原以后,面对着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他必须尽量的去熟悉与适应这一切,甚至背离他自身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这就使他陷入一种困惑与矛盾之中,在他内心深处常常有几分自责的成分。同时顺治受到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影响,曾经一度笃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忏悔的性格。在位期间,他屡次下诏自责,并要求各种文书不能称自己为“圣”。

在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那么顺治皇帝会不会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匪夷所思的炮轰夺命说

从种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患天花而去世,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然而清宫档案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难道顺治死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顺治皇帝不治而亡藏多少隐情?顺治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

顺治死后,朝廷依照他的遗嘱,将他葬在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十四岁那年的冬天,顺治在遵化躲避天花时发现并确定下来的。一代天子,竟为天花所迫,不得不离开皇宫,将自己放逐于北方的寒山冻水之间。对于天花,当时的人们几乎是谈之色变。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隐去了顺治死于天花的事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顺治年间,一个叫张宸的官员在个人笔记中记载,正月初七这一天,朝廷传谕民间不许炒豆,不许点灯,不许倒垃圾。这些禁忌只有在皇帝“出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因此,史学专家们更加确信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天花死去的。

天花的症状是,痘疮成浆之时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应,自语呢喃,如邪祟状。从天花的病症推断,顺治临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亲自口授遗诏。那么王熙在《自撰年谱》中所记载的顺治临死前口授遗诏,开列自己的十四条罪状,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谁来继位和辅政大臣两大难题,又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王熙《自撰年谱》中记载,顺治是在初七清晨子刻驾崩的。而据《平圃杂记》所载,张宸是在初八上朝时,才得知顺治驾崩的消息。不仅顺治驾崩时间的记载相差了整整一天,顺治哪一天得病,史料上的记载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清实录》中记载,初二那天,顺治感到身体不适。《平圃杂记》中却说,初二顺治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而据《自撰年谱》记载,王熙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天进宫请安,但是都没有说顺治生病。而且初三这天,顺治还和王熙讨论事情。

天花发病初期,体温急剧上升,之后便是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如果顺治真的染上了天花,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初二发病初期,冒着高烧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就算是回来之后才发病,第二天,恐怕也很难在就关系重大的事情和王熙谈论。而且让人们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王熙对于讨论的内容,仅仅用了俱不敢载四个字简单代过。如果说王熙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苦衷,为什么他要如此遮遮掩掩,闪烁其词?

究竟是为什么史料在这么多关键之处的记载,会有如此之多异常明显的出入?这似乎很难用记述者的失误来简单地下结论。会不会是顺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隐情呢?

1992年,一个普通下午,居住在厦门的郑万龄,在家中整理父亲留下的遗物。郑家是郑成功的后代,郑万龄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不少和先族相关的书籍。然而,就在整理的过程中,一本书吸引了郑万龄的注意。

郑万龄发现的手抄本叫《延平王起义实录》,这本书就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郑成功的戎马生涯。2004年4月20号,《厦门晚报》的头条新闻——顺治被郑成功毙于厦门,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而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来自《延平王起义实录》的一段记载:有人密报郑成功,高崎之战中,顺治皇帝在厦门思明港被炮击没,清军将领达素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消息。

此外,手抄本上还有一段关于太师郑芝龙被害内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顺治帝死因: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屡次写信劝儿子郑成功投降都以失败告终,但顺治并未将他治罪。顺治被炮毙于厦门后,辅臣苏克萨哈与郑芝龙有仇,向康熙建议:“郑成功可以用炮击死我们的先皇,皇上难道就不能处死他的父亲吗?”康熙采纳了他的意见,继位不久后,就把郑芝龙处死。

民间传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岛抗清,顺治皇帝御驾亲征来到厦门。郑成功的部队沿岸与清军激战。就在这一次的激战中,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轰而死。港中江鱼因食皇帝肉而形变,成了无鳔江鱼。如今这个笼罩着浓郁神话色彩的传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顺治皇帝真的死在厦门海战当中了吗?

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认为,顺治很有可能亲征,而且清兵统帅达素之死,也存在着颇多疑点。《延平王起义实录》中称,顺治被炮毙后,达素畏罪自杀。在今人研究郑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见闻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十月清调达素回京问罪,达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迫达素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清史专家何龄修仔细研究了厦门文史专家提供的种种史料,提出了质疑。在记录郑成功事迹的《延平王起义实录》里边没有这种说法。而且郑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复台湾之前的讲话中,也只提到去年打败达素军队一阵,并没有说打死了顺治。不仅如此,南明大臣张煌言在给永历皇帝的所有奏报中,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顺治被郑成功炮毙的片纸只言。显然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从时间上来说,清军与郑成功的部队激烈交战是在五月,那么顺治被炮毙的话,不能超过五月,因为五月以后没战事了。但是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才即位,这也就意味着皇位虚悬半年,权力真空必将导致政治混乱,这种情况在极权统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发生。

《延平王起义实录》带给专家们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顺治是否御驾亲征来过厦门?又是不是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除了一份家传的手抄本和一个遥远的传说,专家们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证。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答案的迷失让顺治死于厦门的说法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究竟是什么夺走了天子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人们只能依靠着史料中的零星记载,尽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本来的面目。从各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依然不是最终的定论。顺治神秘的死亡也许就在紫禁城的静默中永远被尘封了。然而,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难以猜测的谜题,才会显得如此耐人寻味。

子虚乌有的刺客:雍正暴毙之谜

雍正可能是中国古代皇帝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他登基的事情就充满疑云,而他的死更是众说纷纭。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这位为人刻薄的皇帝在圆明园生病,然而在此以前他照常办公,接见了一些官员,当时的健康状况不会太恶劣。至二十一日也未休息,二十二日晚病情突然加重,召见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庄亲王允禄、礼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户部侍郎海望,宣布传位弘历,二十三日驾崩。这个对中国历史施予了一定影响、有着传奇性经历的皇帝就这样急骤地撇弃了金銮宝座和热切留恋的人世。

若隐若现的刺客

说起雍正之死,就不能不提到民间传说中的一位女侠——吕四娘。据说雍正是被吕四娘所刺杀的。这种说法到底是谣传,还是真有其事?

关于雍正暴毙的记载,《清世宗实录》只是说了一个大概,来描述他“病逝”的迅速,而为他送终的张廷玉则对此似乎保有怀疑态度,这不能不让人多心。对雍正去世的看法,张廷玉在自撰年谱中说,雍正在八月二十日就有病了,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病情也不是很严重,二十二日白天张还见了雍正,并没有什么病危的迹象。可是这一天夜间,张再奉召入见,就“惊骇欲绝”了。

张廷玉没有透露过多的内情,但是“惊骇欲绝”这几个字,就说明雍正之死似乎不能用突然病重不治来解释。那么,他的惊骇,除了惊讶病情急速变化之外,是否有难言之隐?这是不能排除的。

雍正暴毙,官方的记载没有说明具体的原因,自然很容易引人怀疑。再加上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更易引人猜测,于是不得好死的说法便产生了。其中,被吕四娘刺杀的说法较为风行。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之子进士吕葆中的女儿,在吕留良案中,她携母及一仆逃出。为替父祖报仇,向明朝公主“独臂神尼”习武,然后入宫杀掉了雍正。据有人讲,这种说法“都是实录”。这个传说直到今日仍有市场。

1981年曾发掘雍正地宫,但是并未打开就作罢了。可是社会上传说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尸身没有头,或者说雍正的尸体上是用金子做的头镶在脖子上的。这些传言,都是想用考古发掘证实雍正被吕四娘所刺。其实,这个说法并没有道理。

雍正处置吕家,除了对吕留良戮尸、将他的儿子斩首之外,他的孙辈都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乾隆时,吕氏遗胤有开面铺、药铺的,有行医的,还有人成为捐纳监生,被清政府发觉,改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吕氏后裔俱在,不过遭到严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动,当然不能替祖上报仇。至于吕四娘主仆三人的逃出,更是不可能的。当时办理此事的浙江总督李卫以擅长缉捕盗贼而著称,他奉命兼管江苏盗案,若吕留良后人果有逸出,他自有能力搜捕归案。再说他曾为吕家题过匾,吕案发生后雍正没有责备他,他必心怀畏惧地拼命处理有关人员,怎肯容主犯子孙逃脱?

因为雍正为人刻薄,所以关于他被谋杀的说法并不止是吕四娘行刺一种。有的传闻说,他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

这种传说,也有它的渊源。据说雍正九年的时候,宫女与太监吴守义、霍成伺雍正睡熟,用绳子想把雍正缢死,雍正马上都要气绝身亡的时候,用了太医张某的药而治愈。

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在明朝倒发生过类似的行刺皇帝案件。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皇帝被宫婢杨金英等缢而未死,用太医许绅之药而康复。雍正和嘉靖都庙号“世宗”,民间传说把明世宗事安到清世宗身上,也是难免的。

还有一种说法,雍正是被湖南卢氏妇人行刺身亡的。据说,这位妇人的丈夫卢某因为谋反而被处死,而卢某的妻子擅长剑术,便为夫报仇进入畅春园刺杀雍正,然后自刎。这是小说家言。说湘人卢某被害,大约是出过曾静案的缘故而把圆明园误为畅春园,则更是张冠李戴,可见传闻的不实。

中毒,还是中风

除去遇刺身亡的版本之外,对雍正死因的推测,还有中毒身亡和中风身亡两种说法。

关于中毒的说法,几年前有一本书叫做《红楼解梦》,其作者认为,《红楼梦》里面隐藏着一个大秘密,那就是曹雪芹与他的心上人一起合谋害死雍正皇帝的事情。这位作者猜测说,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也就是小说中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

这个说法未免过于荒唐,不过雍正死于乱服丹药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雍正在宫中养着道士,原是为着治病,有的是用药石,有的用其他手段,如贾士芳则是念咒,行按摩术。娄近垣为雍正设醮祈祷除祟,此人“颇不喜言炼气修真之法”,不是炼药石的。他很得雍正的青睐,封为妙应真人。雍正密令督抚推荐懂医药的道士,就是要“修炼养生之人”。为雍正炼丹的是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为炼火之说”,在圆明园内修炼。雍正和道士接近,极其希望道士给他治病、健身,对道家的丹药持欣赏态度,这些情况说明他有可能食丹药中毒而死。

雍正死后的第三天,新皇帝乾隆就下令驱逐道士张太虚,这是一件与雍正之死是否有关的耐人寻味的事情。乾隆上谕说:

我的皇父在日理万机之余,听说外面有用炉火修炼丹药的方法。他知道这种方法没有什么用处,只不过想看看这种炼丹术,用来打发时间游戏消闲而已,因此才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安置在西苑空闲之地。在我皇父的心中,他们这些道士不过是和优伶差不多的角色,并没有听信他们的说辞,更没有服用过他们炼制的丹药。而且,我的父亲深知这几个人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生事,这一点他曾经多次对我和各位亲王们说过。现在我把他们驱逐出去,让他们各自回到原籍。他们这些人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扰乱法纪,早就被我皇父发现。现在我对他们从轻发落,驱逐出去,是对他们的再造之恩。如果这些人因为曾经在内廷行走数年,就谎称在先帝御前说过什么,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就要严肃处理,立即正法,决不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