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要懂心理学
16727500000033

第33章 青少年心理与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1)

在生理变化的基础上,青少年在心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我们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情感丰富、情绪波动,意志力的发展,性心理的觉醒等方面。

1.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青少年最显着的心理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随着身体发育趋向成熟,青少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形态变化越来越像成年人了,总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一样看待,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孩子,他们模仿成年人的口吻说话,像成年人一样独立决定每件事,不喜欢父母的干涉。在自我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往往对老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非常反感。这时,父母和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尽量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即使要教导孩子,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尊重孩子的自尊。

2.情感丰富,情绪波动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在遇到高兴的事情时,经常手舞足蹈,而遇到看不惯的现象时就会十分气愤、不满。很多青少年学生能够做出惊人的业绩,有为真理献身的热情,但也有一些青少年学生因为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狂热而做出傻事。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在生活中他们重视友情、渴望爱情。但因不懂得交友的技巧与原则,常常产生拉帮结派、哥们儿义气、早恋甚至发生两性关系的不良行为。

青少年的情感是变化不断的,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会为一点小事激动、振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也会因一点挫折或失败而灰心丧气、失去激情、破罐子破摔,情感明显极端化,令人捉摸不透、迷惑不已。

3.意志力的发展

青年的意志发展迅速,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自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同时青少年能不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觉性日益增强。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激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持性。

但是,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意志力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常常表现为半途而废,毅力不够坚强。有的青少年学生没有对意志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会表现出蛮干。如为了证明自己的胆大和勇敢,做出危险的举动等。

4.性心理的觉醒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成熟,其性意识也开始觉醒,性心理的发展随年龄的升高而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行为表现。比如:对性知识的追求,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对异性的爱慕、向往,对爱情的渴望,性的幻想与欲望,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等。这些性心理活动的表现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中的不良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的相对缺乏、个人认知模式偏差或早期性经验等原因,使得青少年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应付自己的性心理的变化和表现,有的还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青少年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首先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来对照自己,不断地完善自我,争取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

1.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我,并悦纳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需要。他们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自卑;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长处,更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寻找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

心理健康的学生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能够全面地看问题,从而使自己成为自尊、自信、自重、自爱的人。

具有自制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为既定的目标去克服重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能够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冲动,遇到挫折不悲观、不忧郁,泰然处之,分析原因,保持乐观态度。

及时正确地归因

及时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因为学业成绩通常反映了一个人努力的程度和能力的大小。但怎样归因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能力、学习条件等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和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

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和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不但和周围的人相比较,还常与理想的自我比。心理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从中认识自我。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抱负水平

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目标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遭遇失败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拼搏进取。

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和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家人、老师和同伴方面。青少年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别人,不会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他人。

能知道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但也不会迁就对方的缺点,而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关心他人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关心和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此乃“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亲密合作,和谐相处,但决不放弃自己的人格与原则。

积极地沟通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们会用直接的沟通的方式,而不是含糊其辞,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情感。真挚的友谊标志着健康。

在青少年中,有些孩子就是“不听话”,喜欢“对着干”,即使他们心里本来打算这么做,因为父母的干预,他们就偏不这么做,这就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看管。

他们不喜欢大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强烈要求被以成人相待。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非凡”,就对一切事情都持批判态度。他们因为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因此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己和外界对立的情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独立。

从客观方面看,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

1.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常常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2.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所以常常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此做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时,就觉得孩子在瞎胡闹,促使孩子产生不满心理。

4.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对孩子进行说教,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感到厌烦。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既属于正常心理,同时也属于问题心理,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求异思变的特点,它是创造的源泉,是智慧的火花,对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要给予积极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使逆反心理成为青少年进步的动力。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心理虽然不是变态心理,可是它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冷漠、偏执、孤僻、多疑等病态性格,使其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不振、失去信仰、理想泯灭等。此外,逆反心理还容易转变为病态心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处理好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和尊严

父母要学会和青少年平等相处,尽量不要使用命令和训斥的口气,不要使用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以真诚的态度和青少年交朋友,尤其是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父母不要不以为然,这样,很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使他们感到不满和抱怨,进而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