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16757300000033

第33章

(6)凝血功能障碍者。

(7)低钾血症。

(8)预后不好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第三节)心电图运动试验

很多冠心病患者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显示可以完全正常。而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为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做出诊断。目前采用的有二级梯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三种。

一、常见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种类

健康提示: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心电图运动试验,又叫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即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而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心电图运动试验有三种。

1.活动平板试验

让受试者在带有能自动调节坡度和转速的活动平板仪上行走,按预先设计的运动方案,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提高的坡度和速度。即根据的情况(即年龄、心率),做次极量和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运动中连续监护心电图,间断记录心电图及测量血压,以确保患者安全。

2.踏车运动试验

让受试者在特制的自行车功量计上蹬车,可以以等量递增负荷进行,从1~8级,每级运动2~3分钟,也可做极量或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在运动中要连续测量心电图和血压。

3.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

是我国最常用的心电图负荷试验。根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规定运动量,以秒表计时,用节拍器调节登梯速度,让病人上、下登一座二级梯,按规定的速度往返登梯3分钟,然后立即躺下,并记录下心电图。此试验的特点是方法简单,比较安全。缺点是运动量太小,尤其是对那些长期参加较强体力劳动的人,3分钟运动对他似乎没有增加什么负担。所以,对平素运动量较大的中、青年人,最好以踏车和活动平板两种运动试验才有意义,但对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来说,这种试验是比较适宜的检查方法。

二、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宜忌

健康提示:在踏车和活动平板试验中,由于运动量较大,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测试时应准备好心肺复苏的抢救药品和设备,如电除颤器、心内注射器等,最好有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以防发生意外。

1.运动试验适应证

(1)辅助诊断冠心病和确定早期冠心病。

(2)对已确诊的冠心病者,运动试验可用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评价介人性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内扩张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药物等的治疗效果。

(3)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作分级运动试验有助于判断预后。试验阳性多提示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或梗塞周围有存活心肌。

(4)运动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提示易发生猝死,对他们应进行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追踪治疗。

(5)评价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的性质。

(6)可作为心功能的评定指标,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劳动力的鉴定。

2.运动试验禁忌证

具体而言,运动试验禁忌证主要如下。

(1)不稳定型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3)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4)有严重心律失常者。

(5)严重肺部疾患或高血压者,血压大于等于27.3/16.9kPa(210/130mmHg)。

(6)合并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

(7)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疾病不宜运动者。

(8)已经证实为预激综合征。

(9)应用洋地黄药物或有低钾血症时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0)年老或行动不便、过度肥胖的患者。

(第四节)冠心病患者的其他常见检查手段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不过,由于心脏和冠状动脉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的情况下,有时候不容易检测出异常;加上其他心血管病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功能减退,也可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因此冠心病的诊断仍需结合病史、症状、化验及其他临床资料,全面综合分析而定。

一、核素心室造影及其益处

健康提示:核素心室造影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不但可在静态下测定,还可以做运动试验。

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可以暂时地停留而不会渗出血管壁外,比如99锝(99Tc)、201铊。可以运用红细胞首次通过法或平衡法来进行核素心室造影,能够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右心室的功能。

这项检查可以监测到局部射血分数与整体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心室舒张期功能,如高峰充盈率与高峰充盈时间等。这些对治疗效果的观察,预后的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某些并发症的诊断如室间隔穿孔、乳头功能不全、室壁瘤等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左心功能测定的意义

健康提示:通过多项检查来测定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左心功能测定。通过多导程电生理仪,同步记录心音图、心电图、颈动脉搏动及心尖搏动图来测定左心室功能,对冠心病临床的诊断、治疗、观察等都有重要意义。

过去,心功能测定多用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等方法进行,因其有创伤性,且设备操作复杂,不易推广。而近年来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是一种新发展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

三、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其作用

健康提示: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评价心脏电功能的精确方法。它允许医生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确诊心律紊乱,即异常的心脏节律。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用来诊断和探讨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系统病变发生的机制、治疗效果和评价预后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1.检查方法

在检查中,医生通过静脉插入一至几根特制的电极导管,沿静脉送入心脏内,这些导管可探查到心脏不同部位的电脉冲或电活动,这些导管还可以刺激不同部位的心脏。在这些导管的帮助下,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记录心脏的激动电波和希氏图,由此,医生可以确定在心脏内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异常部位。

2.临床意义

(1)明确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及程度。

(2)测定窦房结功能,看是否有病窦综合征。

(3)测定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并显示房室结的快、慢径传导现象。

(4)促进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5)研究各类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及诊断治疗。

(6)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判断安装起搏器后,可能出现的血液动力效果及心律失常。

(7)判断能有效防治心律失常的措施,比如电药理、电起搏、电复律、电外科等。

防患于未然,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生活中人们也都懂得未雨绸缪,不应该临渴掘井。基于同样的理念,中医也曾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的确,当患上某种病症之后再进行治疗,就如同是要打仗了才去制造武器一样,显然不如提早预防。因此,就要求每一个老年人及时发现病变前兆,使冠心病消失在萌芽状态。

(第一节)冠心病,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认识自我监控的重要性

中医曾经提出“防患于未然”的治病原则。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使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从早期对急性发作的治疗转变为现今的早期认识和评估冠心病的易患者,以便对冠心病进行严格的初级预防,使易患者不发病。因此,作为患者来讲,如果能够在没有发病之前进行自我监控,则会有很大收益。

一、冠心病危害巨大

健康提示:冠心病是一种高流行和高花费的疾病,不论对个体,还是对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精力、财力的损失。因此,进行自我监控和积极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除非患了冠心病,都很少人考虑冠心病的危害。但是,诸多事实证明,不管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患者的家庭和整个社会来说,冠心病的危害都是十分严重的,这一点是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的。

1.冠心病对老年人的危害

相对而言,冠心病对老年人的危害比较明显。因为老年人的体能已经明显减弱,冠心病的出现恰似雪上加霜,反复发作的症状不仅给老年人的重要脏器以严重的打击,造成躯体损害,同时还带给老年人的精神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若不及早发现,疾病一旦形成和发展,就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情严重者即使休息时都有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使他们连最起码的生理活动如洗漱、进食等都难以进行,其中的痛苦和折磨是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最大的伤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再者,冠心病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使寿命大大缩短。尽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近30年来持续下降,但它仍是老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2.冠心病对患者家庭的危害

冠心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必然要求其他家庭人员来照顾他们。尤其是那些要求有专人陪伴患病的老年人的家庭,有的家庭成员为了协助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不得不放弃工作,由此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量,给家庭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

3.冠心病对患者经济影响严重

美国一项统计表明,1998年用于冠心病的花费估计高达2500亿美元以上,包括患者劳动力丧失(约1000亿美元)和直接医疗花费(约1500亿美元)两部分。我国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统计,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逐步扩张,由此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例如,一个冠心病患者仅仅应用最简单、便宜和基本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消心痛、倍他洛克、卡托普利、辛伐他汀等,每日的花费也在3元~4元人民币,一个月就有100元左右,一年就是1200元。若再应用一些较为昂贵的药物,那么,每日的花费可能达到十几元或几十元人民币。这仅仅是一位患者一年的花费,若将所有患者都计算在内,经济耗费将何其巨大。

二、老年冠心病自我监控的重要意义

健康提示:诸多事实告诉我们,昂贵的医疗手段远远比不上廉价的预防措施。

对疾病应该重在自我监控,自我预防,争取做到不得病。得病后及早评估和监测,控制疾病进展,使其不出现并发症,避免影响生活质量。

一般而言,对老年人冠心病进行自我监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自我监控的过程花费很少,但是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年人至少每年进行冠心病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压、血糖等基本检查,查找有无危险因素,如果有异常,就能及早发现;没有异常,及早预防,拒绝危险因素,切断发展至冠心病的路程。而且通过自我监控,可以发现新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使自己保持病而不残的良好状态,避免发展至心力衰竭等严重的阶段。

2.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老年人如果懂得自我健康,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不仅可以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而且还能减少治疗所需费用,获得最佳的费用/效益比,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为,如果患上冠心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很大的经济付出,例如一个支架就需要几万元钱。相对来说,自我监控所需花费就十分便宜,而且会减少患者所受痛苦。

3.对老年人精神和心理状态意义巨大

我们知道,良好的身体状态对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老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药物治疗使自己的病情受到良好的控制,同样能做到病而不残,这就会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同时能够保持一个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过上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

三、控制危险因素意义重大

健康提示:危险因素之所以称作危险因素,是因为它们自身潜藏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如果能够及时对其控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它的危险性也就无处可施。

未来的老年医学将是以识别致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改造环境为主的预防医学。老年人易患的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癌症等都是受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疾病,如何找到危险因素,如何找到不利于健康的环境因素,是老年医学家、老年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等共同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没有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是难以成功的。如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虽然存在,但是只有老年人从根本上认识了其所带来的危害,才能彻底拒绝这些危险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

四、自我监控促使患者及时治疗

健康提示:通过自我监控,患者就会及时发现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如果发现某些不良症状的出现,可以及时对其控制和治疗,避免更大危害的出现。

对疾病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如早期发现冠心病,并且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则可减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从而避免由此带来的威胁,并降低随之而来的各种花费。

自我认识疾病,老年人应该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不要因为患了“一点小病”就害怕得要命,而真正患病了又表现出满不在乎。如早搏常见于正常人,但是如果冠心病患者突然出现,而且越来越多,经过休息也不能得到缓解,就应该紧急就医。

因为冠心病患者早搏就时常出现,患者应该总结规律,若发病的规律无改变,则早搏的出现可能不会带来严重的临床情况,从而不至于因为情绪紧张而加重症状。

自我监控还可以使患者对一些急症进行初步紧急处理措施,为专科急救赢得时间,减少病死率。如老年患者可以正确辨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症状,进行一些初步的抢救,发生心脏骤停如果能够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则为入院就诊进一步抢救赢得机会。

(第二节)寻踪觅迹,捕捉顽凶——冠心病危险因素自我监控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在老年人群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国内外医学专家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也常常是这些病症的并发症之一。为此,如果能够控制这些病症,则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冠心病发生的概率。

一、高血压的自我监控

健康提示:冠心病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位老年人应该对自己血压有充分的了解,避免高血压的出现。

1.高血压的概念及其分类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老年高血压指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半数以上老年高血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或偏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