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16757300000034

第34章

非用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当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为高血压。关于高血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高血压的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小于120小于80

正常血压小于130小于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大于等于180大于等于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于等于140小于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小于90

2.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正确诊断高血压源于正确进行测量,许多家庭具备测量设备,但是如何正确测量需要老年患者掌握,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准确的资料。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测前最少要静坐5分钟,避免紧张;

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和咖啡等,并且排空膀胱(即小便一次);

测量坐位和卧位血压均可;

测量时应保持肘部的袖带与心脏在同一高度;

将袖带内空气完全挤出后缠在肘关节以上2厘米~3厘米处,松紧适度;

将听诊器头放在肱动脉和袖带之间,打气至听不到动脉声音至20mmHg~30mmHg左右,再缓慢放气;

每秒钟水银柱下降的速度为2mmHg左右;

室内温度应以20℃为宜;

开始时应测量双臂的血压,以后则应测定血压最高的那侧上臂的血压,对于上臂中部臂围超过33cm的成年患者如使用标准的血压袖带测量时,血压常出现假性升高。站立时正常的血压反应为收缩压轻度下降,舒张压轻度增高,平均动脉压几乎无变化,直立性低血压的常用标准为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更多,平均动脉压下降10%或更多。直立性高血压指站立时舒张压的增加超过8mmHg~10mmHg。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血压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如早、中、晚餐后较餐前高;清醒状态较睡眠时高;运动后较运动前高;情绪波动、激动、紧张均可使血压升高;季节的变化等均可引起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这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有关。正常人每天血压又两个高峰,即清晨7时~10时和下午2时~4时,一个低谷在晚上10点入睡之后。若血压的波动不符合上述情形,就需要咨询医生。

3.什么是假性高血压

如果血压经过测量,被证实已经升高了,那么,是否就已经患有高血压了呢?此时应该排除假性高血压。所谓假性高血压是由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变硬的肱动脉难以被袖带气囊完全阻断血流,使测量到的血压数值明显高于动脉内的实际血压,一般可高出30mmH~80mmHg。老年假性高血压的检出率高达50%。那么,如何鉴别呢?可采用Osler试验,即将袖带充气超过收缩压20mmHg以上,此时还能触及桡动脉的搏动,表示Osler试验阳性,表明是假性高血压。确诊需要动脉内测压。假性高血压并非是真正的高血压,不能耐受降压药物的治疗,否则容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极易出现低血压,给患者带来伤害。

4.小心血压高上去

(1)控制目标。下表列出了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以供读者参考。

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

高血压类型目标血压

无合并症小于140/90mmHg

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小于130/80mmHg

蛋白尿大于1g/日小于125/75mmHg

老年人的舒张压不宜低于65mmHg。

(2)治疗原则

①首先是改变生活方式,如果改进生活方式3个月后血压为140/90mmHg或稍高,及初次测量血压即高于160/100mmHg则加用药物治疗。

②初始应用小剂量。如反应较好且无副反应,但未达足够的血压控制,可逐步递增剂量。

③适宜的药物联合以达最大降压效果并减少副反应。故当一类药效欠佳时,应加用小剂量第二类药而非增加已用药剂量。

④初始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且有副反应时,应改用第二类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的剂量和加用第二类药物。

⑤采用长效制剂的药物(每天一次用药),改善治疗依从性,以达平稳持续的血压控制。

⑥限钠摄入、减轻体重和适量活动是安全、有效的降压治疗,也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3)高血压选药方案举例

①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适宜应用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②合并心衰适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

③合并胰岛素抵抗适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1受体阻滞剂。

④合并冠心病/左室肥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受体阻滞剂。

⑤合并脂代谢异常:α1受体阻滞剂。

二、糖尿病的自我监控

健康提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无论男女,在不同年龄组,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都是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

1.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高血糖常与血脂、血压异常和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在糖尿病发生之后,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糖尿病人群与普通人相比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3倍。在一项长达7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相应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冠心病是成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中死亡率是非糖尿病的3倍。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病变更加弥漫、多支血管受累、易并发微血管瘤。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发病隐蔽、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病变广泛,预后差。

糖尿病患者如果单纯控制血糖,只能减少眼睛、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没有减少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只有同时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才能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展。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预测,目前有超过3亿人正在面临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全世界的糖尿病人约5.1%,大约是1.94亿人。预计到2025年的患病人数将达到3.33亿(6.3%)人。而糖尿病患者中,约半数以上的死因是因为冠心病,它也是糖尿病患者充血性心衰高发病率的原因。

糖尿病病人的心肌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糖尿病病人中比正常人群更为常见。因为糖尿病病人症状出现较晚,更易发生无症状性心梗。这就是糖尿病心梗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原因。所以一旦有冠心病的糖尿病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活动后过度疲乏等缺血表现,应紧急处理。

2.糖尿病症状早知道

(1)早期察觉症状。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然而,老年患者约有1/2无任何自觉症状,约有2/3的比例无“三多一少”症状,只是在健康查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病发作或静脉输液时偶然被发现,所以,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关于糖尿病的化验检查。

另外,由于老年人常常并存其他疾病,所以,糖尿病症状常常与其他疾病重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除了“三多一少”症状外,还有口干、多汗、腹泻、便秘、尿潴留、肌肉酸痛无力等,甚至焦虑、烦躁等精神神经症状。所以,老年患者在出现了新的无法解释的症状时,尤其是反复感染、酮症酸中度等时,要警惕是否已经存在糖尿病了。

(2)血糖监控。目前测定血糖十分方便,如在家中就能用便携式血糖仪对自我进行初步的筛查,若结果不能解释自身的症状,则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

(3)糖尿病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那么,糖尿病患者何时需要进行是否并发冠心病的检查呢?下表列出了应该进行冠心病检查的筛查对象,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表中所列的任何症状,就要格外注意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