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新时期安全教育
16757900000037

第37章 预防艾滋病和传染病(1)

一、预防艾滋病

案例:朱力亚是第一位公开自己病情的女大学生。“曾经我也跟你们一样,对未来有很多梦想,觉得艾滋病是很遥远的事。”她的男友是外国留学生,明知道自己有艾滋还与朱力亚发生性关系。她大二时感染了HIV。她说几乎所有的感染者都有过自杀的念头,很多感染者,放弃工作,躲在小城市里等待死亡。朱力亚干了很多工作,但都干不长,搬了好几个地方,经常被房东赶出来。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语缩写AIDS,红丝带是国际上用来表示对抗艾滋病的标志,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艾滋病多是由乱性造成的。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可能是当地人吃大猩猩患上的。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全世界一年新增300万人,发病人群由最早的吸毒者、同性恋者、性工作者、有偿献血者向普通人群播散,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70%女性得艾滋是自己的男友和老公传染的。一个妓女得了艾滋,她的传播范围是很广泛的,3%的妓女表示如果自己得了,自己就要传播艾滋,报复社会。

2.艾滋病的主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要经2~10年左右可发展成艾滋病,主要有4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痴呆、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征: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4)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癌症等。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经性接触传播或体液传播(输血、不安全注射等)、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握手和在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的。唾液中有少量病毒,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的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也要自强自立,不要扩散病毒,危害社会。

4.如何预防艾滋病。(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注意安全套不等于避孕套,很多病毒可以透过避孕套罅隙。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文身等);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1.霍乱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主要表现: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腹泻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更多,大便多为黄水样或清水样,泻吐厉害者可出现休克,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预防方法:切断传播途径,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以切断传播途径。水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食物传播的作用仅次于水,霍乱弧菌在食品上的存活时间可达1~2周或更长。

2.痢疾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轻型可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为黏液脓血便。预防方法和霍乱一样,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避免在家庭成员间传播。

3.伤寒(副伤寒)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伤寒、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主要表现: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接种伤寒VI疫苗。

4.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1988年上海市由于食用受粪便所污染的毛蚶而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个月内共发生31万例。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5.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儿童发病较成人高。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例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个月,密切的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但疫苗也可能导致儿童瘫痪(概率为五百万分之一)。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暴晒2小时消毒。

6.蛔虫病是由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疾病。本病患者以儿童居多。蛔虫感染在世界各地最为常见,全世界约有1/4的人口感染蛔虫,我国各省区均有蛔虫病流行。在流行地区,用人粪作肥料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人因接触外界污染的泥土,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蛔虫卵而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瓜果食用前要清洗,患病后及时就医。使用苯咪唑类药进行治理。

7.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人群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内衣等引起感染。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口腔黏膜出现分散状疱疹。预防此病要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远离患者。

三、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包括肺结核、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禽流感、麻疹、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等。

1.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俗称“痨病”,可发生于肺、肠道、泌尿系统等组织。在历史上结核病曾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化疗药物的出现使得结核病受到了控制,但如果身体抵抗力差,长期在网吧等空气污浊的地方,也可能患上肺结核,目前肺结核治疗是免费的。

2.非典型肺炎也称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2003年在国内引起了广泛流行。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它的显着特点是以密切接触的相关人群发病,起病急、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较高,且没有特效药。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接触。从疫区回来的人员要进行隔离观察。

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病人讲话、咳嗽时随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流感表现为高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但流感病人的鼻塞、流涕症状可不明显。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普通感冒症状主要以打喷嚏、鼻塞为主,一般无全身症状。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类药物是无效的,不要盲目服用抗生素药物,感冒一般要经过7天之后才能好转。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增强免疫力,远离聚集场所。

4.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急性禽类传染病。禽流感也能感染人类,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与感冒症状相似,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高。

5.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从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疾病预防: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接触前要洗手,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宜戴上口罩。避免接触生猪。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症状,接触过患者的人群应做好隔离。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起疹、发热、咳嗽、流涕。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较少见。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随着疫苗接种,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

7.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风疹也因此得名。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儿童患此病常无须特殊治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

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8.猩红热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本病多见于小儿,以5~15岁居多,潜伏期1~7天,临床表现差别较大。本病流行时,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里有儿童患猩红热时,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经常开窗通风,餐具应和其他家庭成员分开,且餐具、玩具等要用热肥皂水清洗消毒,应严密观察接触者7天。当皮疹发痒时,应注意剪短孩子的指甲,以避免皮肤过度的抓伤和感染。

9.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一般可在2周内痊愈。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是对症处理,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病后2周。对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10.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不引起症状不易被发现,而病人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一旦怀疑是流脑,应立即给予抗菌治疗,尽早、足量应用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流行期间应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

11.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多见于4~15岁的儿童。本病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