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16770400000017

第17章 化解心理困惑,成就一个自信轻松的自己(5)

3.学会容忍,学会遗忘

孔子曰:“成事不谏,遂事不说,既往不咎。”也是在教我们与人相处要学会容忍,学会遗忘。“世界上没有一个傻子会认为自己是傻子”,如果你可以感受到自己也许是个“爱记仇的人”,这恰恰说明你不是那样的,至少和你自己想象的是不一样的。努力去化解心中的仇恨,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这样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人生路不是一马平川,总有一些坎坷不平需要人们坚强地度过。可是就是会有一些人在别人落难的时候充当麻木不仁的看客,其实这是一种极端冷漠,很不利于社会团结向上的一种心理。

心灵故事

鲁迅先生有篇文章叫《看客》,讲的是他在日本留学时期看到的一部战争影片:俄国人和日本人在我国的胶州半岛打仗,杀害中国人,可是中国的留学生们却看的津津有味。鲁迅先生对这些留学生们麻木不仁的看客心理感到非常痛心。

在现代社会,这样冷漠的人也偶尔会见到。别人的一些不幸,永远都像刚出笼的热包子那样,热气腾腾地吸引人,看客们要看两个人决斗,可是看了半天双方谁都不去动手打对方,于是看客们就心急了,喊着让他们快点打斗,可是那两个人还是没有动手,于是看客们没有耐心了,慢慢地散去了。只要那里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也就必定会有一些看客围上来。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快乐,幸灾乐祸,冷漠无情。

专家解析

看到别人倒霉,有一个词很容易被随之提起,那就是“幸灾乐祸”。幸灾乐祸并没有深刻的内涵,只是一种性情中人的情感流露。幸灾乐祸是缺乏同情心,是对别人痛苦采取冷漠与麻木的态度,甚至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乐。阿尔诺·格鲁恩认为:“我们失去了同情心,其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同我们自己内心痛苦的联系。”如果看到别人痛苦,会让我们感到很愉快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心理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荣格认为,幸灾乐祸的心理属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一。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就一直追随着人类的生活,天灾人祸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人们目击了很多人在天灾中丢失生命的过程,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这种灾难再次降临。但有些人看到已经丧生的人时,却会幸灾乐祸,庆幸丧失生命的不是自己,有些人甚至会有一种喜悦之情。而这种喜悦感是建立在别人丧生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甚至认为是别人的丧命而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似乎别人的倒霉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幸灾乐祸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补偿,使内心达到平衡。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忌妒之心,如果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心理就会感到失落和不平衡,当别人遭到了痛苦,失去自己没有的那些东西时,心理便没有了差距感,会感到轻松舒适。

所以,当别人遭受灾难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己幸免于难的幸福感,可以说,幸灾乐祸是很多人的一种惯常心理。

幸灾乐祸的看客心理古已有之,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不和谐的社会心理,这是人类心理冷漠自私的一种表征,是很不利于民族大团结的一种负面心理因素。因此人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多一点对他人的同情与怜悯,少一点自私与冷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到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不至于孤立无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收起你的冷漠的幸灾乐祸的表情,这样才能避免他人给你这种表情。

人类是一个群体,同类的灾难,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灾难,对他人的幸灾乐祸也是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因此,我们应该克服幸灾乐祸的不良心理。摒弃冷漠的看客心态。

情绪调节

当看到他人遭遇到不幸的时候,同情怜悯固然是有的,但是因为这种事情没有到自己的身上,有时候难免会有庆幸之感,这都属于正常范畴,但是如果你是幸灾乐祸,不去关心别人感受,而自鸣得意。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那么这种冷漠的看客心理应该如何来调节呢?

1.培养自己的同情心

幸灾乐祸是缺乏同情心的一种表现,我们要培养同情心,同情心可以让你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当人们能深刻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时,便不会产生幸灾乐祸的心理。

人的一生路很长,每个人都不可能是永远一帆风顺的,所以当看到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应该真心的同情别人,尽力去帮助别人,这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不至于会孤立无援。

2.浇灭忌妒之火

忌妒是产生幸灾乐祸心理的根源之一。我们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继而忌妒别人,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不同,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本身就存在着差异,不可能事事与他人都一样。心宽才能容人,要能容得下比你过得好的,这样你才能够赢得更多的人的尊重。

3.学会爱别人

学会爱别人,别人才能去爱你。如果你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爱,那你就不愿意再看到灾难的发生。我们要学会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和我们周围的一切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心中有爱的人才是多快乐、多幸福、少痛苦的人,心中有爱的人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就像是冬日里的一龙篝火,传递给人光明与温暖。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喜欢追求完美的人,她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说,还总是习惯于对他人指指点点的,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有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非要去做一件事情。

心灵故事

张映霞是个凡事追求完美的姑娘。从小到大,她都不会让自己的衣服上有一点污迹存留,不会让自己的任何一本书因保管不善而折损,她也不会容许自己的书桌上、卧室里有一点脏乱。

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同样是这样。高傲的她很难看得惯别人做事,上学的时候与同宿舍的舍友就很难相处,总是觉得每个人的做事处处都是不足。现在上班了同事关系搞得更僵。总是会说小王值日的时候没有把卫生打扫干净,小李的穿着总是搭配的很不协调,小赵做一项工作丢三落四的,甚至她还会挑领导的刺,觉得领导对问题的考虑也有欠缺,总是需要她来补充。好像单位里没了她什么也做不了似的。

这种习惯在她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就算是与亲密的人在一起也还是不能够容忍对方,以致于一直单身,每一个追求她的男孩子她都能挑出缺点,都不能让她满意。

专家解析

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可总有些人,鸡蛋里挑骨头,非要找出缺点来;你买了一件漂亮衣服,别人都称赞你眼光好,可总有些人,非要给你的衣服找出点毛病来。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这么挑剔呢?

生活中,总有些人抱着挑毛病的眼光看人、看事,他们常常以此作为自己的乐趣。的确,一个挑剔的人不管对什么,都会挑出毛病,而且他们还非常喜欢抱怨。

他们看不得别人做事情做得完美,逆向思维、批判一切是他们的既定逻辑。其实,真正糟糕的不是外在世界,而是人的内心。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被不良的思维习惯占据,习惯性地只能看到负面的东西,并不断将其放大。把错误挑出来,然后背负在自己身上,其实是一种自我折磨和自我惩罚。一般而言,爱挑刺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

首先,挑剔的人通常都是完美主义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完美主义者做事极其认真,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天生敏感,极其挑剔,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不仅给自己设下高标准、高要求,而且处处严格要求别人,总是能挑出别人的毛病。

其次,内心极度自卑的人喜欢挑剔。有些人表面上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对他人处处挑剔,时时指责,其实恰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自卑。他们需要通过外表的强硬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感,当他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自卑感就会出来作祟,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别人,以取得心理上的强势,从心理上压制对方,可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再次,爱挑剔的人都存有忌妒心理。有些人总是时刻在关注着他人,唯恐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害怕别人的成就盖过自己,总是摆出一副与人一争高下的姿态。通常来讲,他们看到别人取得成就,不是立即采取行动凭借实力与他人竞争,而是产生忌妒心理,对别人百般挑剔,通过挑剔刺激他人。好像挑出别人的不足就能证明自己有更高的能力似的,每天不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反而是不停地盯着别人的工作成绩。

现实生活中,挑剔对人际关系起着一定的破坏作用,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怒和反抗情绪。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自己犯上挑剔的毛病。

情绪调节

凡是能做到十全十美固然是好,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其实,生活得快乐轻松才是最幸福的事情,总是对自己过于苛责有时候也是会感到非常疲惫的。更别说要无缘无故地去挑别人的刺了。那么这种挑刺心理应当如何来调节呢?

1.培养宽容的心态

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宽容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美德,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时时宽容,事事忍让,方可达到精神境界的制高点。

2.关注别人的优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不足。改变思维习惯,凡事从好的方面出发,多注意他人的优点,并适时给予称赞。及时向他人讨教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鞭策自己改掉缺点,强化自身优点。

3.改变说话技巧

人际交往中,会说话能赢得好印象,能够帮助你建立起宽广的人脉,让你的事业一路畅通。美国金牌主持人拉里·金说:“大多数成功的人都能言善道。而不成功的人大多不怎么会说话。如果你真的很会说话,请相信,你便能成功;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功人士,要是你更能说,你会更加成功。”因此,不妨试着改变一下你的说话技巧,如多赞美别人等。

每个人的出身、经历、所受的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影响到一个人的处事行为方式的不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人或者是事情,会对别人无端地产生一种厌恶。

心灵故事

小兰来自农村,从小就学习非常刻苦,是村子里少有的几个能读大学的“有出息”孩子。

高中毕业后,小兰考上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了要找工作时正好赶上经济危机,小兰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也只是进了一个规模中等的私企。

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失落,而是很自信地要做公司业绩最出色的一个,可是进公司才两周她就意识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做业务也是要凭借个人的人脉关系的,对于一个外地人的她,要想打通关节着实不易,可是她又看不惯那些依仗家人、亲友关系的同事,觉得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有点业绩也不是凭自己的能力做出来的。

这之后,无论是周末公司联欢还是在生活中遇见类似的同事或者是同事的朋友她都会心生厌烦。她现在不能够接受这种不平等的状态,对一些自己难以改变的东西不能接受,心生厌烦。

专家解析

其实你看不上的人,可能并不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或者是生活中总是与你过不去的人,相反,对方可能是性格开朗,聪明伶俐的,但是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从心理讨厌对方,从心理上不欣赏、不接受对方所做的一切。这种心理的形成是由多方面所引起的。

无端的厌恶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发泄方式。被厌恶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劣的行为,但是就是觉得他们不好,怎么看他们都觉得不顺眼,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让自己感到厌烦,哪怕是一点点小动作,都会使自己在心中生出无限的愤恨,有的时候会想着跟他过不去,想看他出丑。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心理状态,只不过是有的轻,有的重而已。

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个假想敌,然后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怨恨都发泄给他。这个办法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直接的。人生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哪怕你的中庸之道学得再好,看了再多的禅理,觉得自己的心态已经够好了,还是免不了受到环境的干扰,情绪出现波动,这时候你会选择将愤怒转移出去,转移给他人或者身边的物品,心理学称之为“负移情绪”,相反,人们把自己的爱、快乐转移给别人是“正移情绪”。如果你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平复了你的情绪,事后你会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对他,有着一种负罪的感觉。这就证明了你并不是真的厌恶他们,只是无端把情绪发泄给他们而已。

因为生活不能满足你所有的所有愿望,所以你会把不能满足的愿望潜藏在意识之中,自己似乎也没有觉察到,但是可能你身边的人正好具备你想要的东西,你渴望而又得不到的东西,看到别人拥有,你就会无端的愤怒。其实,我们对别人无端的厌恶,实际上也就暴露了自己压抑的愿望,是内心自我的具体化,是内心愿望迂回的表达,就像我们不喜欢漂亮的人在自己身边,是因为我们也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李子勋说:“这是一种对关系的依赖,通过攻击别人来感知自己,获得自我不像她的自我感。”

有人说:厌恶自己就像照镜子,喜欢也好,厌恶也罢,其实,那都是对自我的态度。对他人也是这样,关键是由这个人的态度所决定的。从细小的事情上来改变自己的态度,培养自己对他人的友好和热情,在这种改变中你也会获得无限的快乐。

情绪调节

每个人的家庭出身不同,个人经历和所受教育也不一样,因此对事物的看法总是有些差异,对他人的处事方式也有看不惯的时候,这都是属于正常的范畴的,但是如果因为自身的原因对他人产生厌恶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不好了。那么这种对他人的厌恶心理应该如何调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