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16770400000022

第22章 赢得心理角逐,打造一个八面玲珑的自己(4)

晚上,徒弟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有一次做对的。”师傅笑道:“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说那些,主要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利的话;但对你而言,既是鞭策又是鼓励,是希望你以后能够做的更好。

”后来,徒弟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理发师。

专家解析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话,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便随之产生了一批“马屁精”。一般而言,这些“马屁精”天生就像是嘴上抹了蜜,话能句句说到别人的心坎里。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过“拍别人马屁”或者“被别人拍马屁”的经历,很多时候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润滑剂。但若过分,就是一种病态心理了。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的确,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赞美之言都是极为受用的。在工作中,轻轻拍下领导和同事的马屁,处理好语言技术,则可以使自己多几个朋友,少几个敌人,而且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办公环境。

但是,有些人则歪曲了赞美的真正涵义,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病态的“拍马屁”。他们竭尽奉承之能事,对上司事事遵从,随时附和,活像是上司肚里的一只应声虫,偶尔还会做出帮上司拎公文包等超过一般正常社交的举动。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即借着讨好上司,获取上司的青睐,以便下一个升职的名单里有自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认为:马屁更多的是人们为了给别人面子,获得人情,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策略极具普遍性!但是,如果一个人将拍马屁看成是生活的必须,没有任何目的而且拍得毫无意义,又使自己陷入窘境话,那就是一种病态,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由此可知,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就算是赞誉别人,也需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和说话的场合,要拍马屁还得拍的得当,无论是你拍的对象还是其他的听众听了后都不会觉得不舒服,这样才能起到润滑的效果。并且,每个人都不能在拍马屁这方面放太重的心思,无论是在领导面前还是在同事身边,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想着你凭借着拍马屁、投机取巧就能够替代你的工作业绩了,那是不可能的。

心理指导

很多人可能经常会考虑领导的“马屁”到底该拍不该拍?拍吧,自己不情愿?不拍吧,可能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此,心理学家给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1.“马屁”不要拍到马腿上

奉承话谁都愿意听,但是拍马屁一定得看准对象,看看这个人平时的行事作风,要对对方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投气所好,并且不能说的太过分,更不能拍在马屁股上。

2.做好本职工作

聪明的职员知道,奉承领导和同事是必须的,这样更有利于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是,“拍马屁”并不是工作的全部,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才是升职、加薪的根本。千万不能只想着工作不下功夫去做,只凭着一点小聪明拍拍领导的马屁就糊弄过去,那是很危险的、也是和不招人喜欢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基础。

3.“马屁”当拍则拍

有时候,拍“马屁”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必需品,但如果一个人为了升职、加薪对领导的心思加以揣摩,刻意逢迎,对同事和下级却是尖酸刻薄、不理不睬、极尽冷漠欺负之能事,这种人就具有一种病态心理,把自己的侧重点放错了位置,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马屁精”了。

叔本华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心灵故事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人际交往中就很注意与其他人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在他任总统10多年的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能机构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的工作年限能够超过2年以上。每次面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他总是这样跟他们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

他对外解释说之所以这样规定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调动工作是正常的事情,固定下来反倒有些不正常;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只有把他们调到其他的工作岗位,才能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让这些工作岗位具有朝气和活力;再者也可以防止这些人营私舞弊。也正是他的这一交往原则,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

专家解析

事实证明,戴高乐总统的这一做法是明智的。因为没有距离感会让自己过分依赖他们,同时扩大他们的权利范围,可能会导致这些人假借领导的名义,谋一己之私。这样的结果是十分可怕的。但如果能够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但能够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还能够与他们建立密切的交往关系。因此,我们不能不佩服戴高乐总统的这一交往原则。

“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而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的,为何凌晨四点起来可以产生到别样的美感呢?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因为距离可以使人们宏观地把握事物,它能够带给我们未知的神秘,能够引发人们的美好幻想。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的确,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应该给彼此留有一定的余地,相应的心理距离,否则,再好的关系也会就此破裂。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整天亲密无间,日子久了,彼此的缺点都暴露出来了,在自觉不自觉间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渐渐淡漠起来。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十分必要的。

再亲密的两个人,也要保持各自的私密空间。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时间,偶尔的与他人保持距离,你们之间的感情不但不会变淡反而有可能更加香醇。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心理特点,不要一天到晚的盯着你的伴侣,给彼此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你们的爱将会更加长远。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来判断人们习惯的距离,实验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一旦这个领域遭到了别人的侵犯,相互交往就会感到不舒服,安全感也会随之消失。

刺猬法则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两只非常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想抱在一起相互取暖,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姿势都睡不舒服。因为它们各自身上都长着刺,挨到一块,反而睡不安宁。无奈,它们只有离开一段距离,但是距离远了又觉得远。如此反复几次,终于找到了一段合适的距离——即能相互取暖又不至于扎到对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否则对两者之间的交往有害无利。

心理指导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相互之间的自我空间范围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其所处的情景决定的。我们知道,与人保持距离很重要,但保持怎样的一种距离也很重要。因为这段距离远不得也近不得,要恰到好处。

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并非固定不变,它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会因为双方的关系、地位、所处的文化背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阿拉伯人把“自我”仅仅局限于心灵,与人交往时,他们总嫌对方过于冷淡;而北美人总是接受不了对方的过度亲热,因为他们认为“自我”的空间包括皮肤、衣服及体外的十几厘米的空间。

2.注意礼貌上的分寸

人际交往中所谓的距离不仅指空间上的距离,还包括与人交往应该注意的分寸、礼貌和尊重。即使是熟悉的好朋友之间,必要的分寸感也是不能丢的。有些人一但和别人混熟,就会丢掉了分寸感,说话做事不分场合和时间,最终物极必反,破坏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好印象,导致交往向反面发展。

3.伴侣间的微妙距离

最亲近的人之间也要保持应有的神秘与新鲜。这样的生活才会避免单调合乏味,适当的给爱放假,爱会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