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社交要懂心理学
16774800000014

第14章 让“心”彼此吸引——懂心理学才更懂社交(6)

大学时期的李力是个很能干的小伙子,曾经担任过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很有能力和想法。但是在毕业后,经历几次求职失败,整个人一下子变得消沉下来。总觉得自己太差了,经验和能力都不够,所以再也不敢去大的公司应聘,而是只向规模很小的公司投简历,职位也要求很低的,稍微高级一点的,他连看都不敢看。他的想法就是希望找份工作能糊口就可以了,从前的信心和雄心荡然无存,家人和同学都为他感到惋惜。

人才市场的残酷是人尽皆知的,求职不可能一帆风顺,遭受挫折和打击是常有的事。几次求职失败以后,很多人便不再像以前那样信心十足了,而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层次的工作。面对失败,他们不是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而是逐步降低求职的标准,甚至因为害怕成功高度的限制,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碰壁在社交活动中是常有的事。有的人越挫越勇,不断地锐意进取;有的人却逐步后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标准的方式,求得暂时的小小的成功,聊以自慰。在求职路上,许多求职者在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之后,就根本不敢再想着成功了。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内心时刻暗示着自己:得到这个职位是不可能的,这家公司根本看不上我等等,悲观的想法必然导致失败的结局。

其实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势,求职困难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求职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通过对自身的全面分析,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即使求职失败,也要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要总是归罪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在很多时候,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和专业技能无关,而是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够,口才不好,或者临场表现不佳等。因此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灰心失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和应对能力,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拥有精彩的表现,这时候成功才会回到你身边。

心理学家说,在求职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心理制高点”的问题,在它面前,很多人望而却步了,所以没有成功;而有些人却奋而起跳,终于跳出限制,所以成功了。面对“心理制高点”,一定要敢于跨越,才能拓宽求职空间和加大成功几率。

1.正确对待失败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求职失败是常有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引起自卑,自卑导致失败。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英国着名教授汤姆逊在总结自己工作成功的经验时,把它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2.积极与他人交往

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得窄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

当你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时,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不会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心情自然会变得开朗起来。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并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

自卑心理既然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导致自卑的一种心理失调,那么,克服的重要办法就是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要多看自己的长处,经常回忆过去的成功经历,借以激发自信心。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同时也不可能没有优点。不要只看到缺点,不看优点。对自己过去失败的事例,要进行重新归因,不要将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于自己。当你面临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要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以前比这更困难的事我都能干好,何况这点儿事情。”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卑心理是可以减弱甚至消失的。

4.增加成功的体验

自卑感通常是由于自我表现过程中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引起的,所以,成功地表现自己,补偿过去的失败,对于战胜自卑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循序渐进地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自己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力争首次行动成功。首次行动的成功意义重大,它打破了以往的局面,使情况发生了转机,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另外,切不要忽视小小的成功,因为任何的成功都会提高人的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便会逐步被自信所取代。

(二)做好准备避免盲目

自卑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制高点降低,而盲目则是过分抬高了心理制高点。

选择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求职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竞技状态是不行的。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学习成绩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乐观,择业目标定得很高,最后往往会因为对自己期望过高,而对自己的缺点和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在择业中屡屡受挫。

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位时总是喜欢漫天撒网,这是一种不知所措、生怕丧失机会的表现。而且很多人只是随波逐流,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没有主见和方向,只是天天追着招聘会跑。其实这样除了浪费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对人内心的一种消磨,越是到处撒网,越是不知何去何从。

因此,对于求职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要盲目自大,一心想着到大公司、好企业去发展,这样反而会遭受失败,挫伤自信。无论多优秀,都应该抱着先到基层锻炼的心态,机会自然就会来到。

一般来说,避免盲目的方法是要找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关系。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前三年是一个人逐步认识社会和认识自身的过程,工作应该有助于自己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这个阶段,关键是培养自己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先完成短期目标,找个高薪的工作,把兴趣先放一放;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没有近忧,可从长远考虑,为自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求职这个问题上,风险和报酬是成正比关系的,在选择工作时也是如此。过于理想化的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心态要平和一些,把现实看得更多样化一些。做好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之间的权衡,心理上就会减少许多冲突。

1.不能贪心

年薪几百万元的职位想想就让人流口水,也不管自己有几斤几两,就跑去应聘,往往会遭受挫折。所以做人不能贪心,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选择职位,这样被招聘单位录取的机会才会大一些。

2.不要心急

急于找工作的心理,给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找到了假借招聘骗取钱财的机会。很多应聘者会“饥不择食”地跑去学习和求职,结果被骗,人财两空。所以求职时不要急躁,考察清楚状况再去,避免上当受骗。

3.不要糊涂

眼下工作难找,但并不等同于有工作就要。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个清楚的构想,不要盲目地“捡到篮里都是菜”,只要自己仔细研究,就能看清招聘中的骗人招数,使自己清醒地面对各种状况,找对单位成功就业。

(三)依赖必定难独行

对一部分缺乏主见的求职者来说,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依赖从众的心理。其主要倾向有两类表现:一类是跟随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这种人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另一种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倾向。他们不是主动选择、积极竞争,而是觉得反正国家要兜底,反正有毕业生优惠就业政策,等着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而不管好与坏、适不适合自己。

以上两种心态是不能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这个社会现实的。但是这种依赖的心理总会不时地流露出来,这和求职者潜意识里的技巧有关。有些人很喜欢走捷径,寻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

陈刚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自知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在求职过程中不占优势,于是就在别的方面动脑筋。他四处收集各种应聘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制作成小册子经常自己琢磨,希望能够在职场上蒙混过关。因为了解了许多理论上的知识,所以陈刚也自信了许多。有一次,在人才交流会上,陈刚转悠了半天,发现有一个图书公司招聘主管的口音像是自己的老乡。于是递上了自己的简历,招聘的主管看过他的简历后,对他说:“老实讲,虽然你的学习成绩不怎么突出,但我很佩服你的诚实和敢于‘亮丑’的勇气。简历先收下,能不能参加面试等我们的通知好了。”

主管的话让陈刚的心里一阵窃喜,根据他的经验,主管八成和自己是一个地方的。一定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对自己就特别关照,说不定就能够顺利进入该公司。

于是陈刚就想趁机拉拉关系,为自己争取一点机会。他为了加大面试的筹码,红着脸问:“主管,我想问一个题外话,您是不是XX地方的人?”

主管一听,脸色立刻变了,不悦地反问道:“是的,但这和招聘有关系吗?”

陈刚随即兴奋地用家乡话跟她拉扯了几句,经理敷衍了一下,然后态度急转直下,严肃地对他说:“这位同学,看得出来你很有心机。虽然我们是老乡,但是我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招人的尺度。对不起,出于种种考虑,我现在就正式告诉你落聘了。”

这让陈刚很尴尬,没有想到事情弄成了这样。

心理学家分析说,如果经理当时真的是出于老乡的面子给你一个面试机会,这也应成为双方心照不宣的“秘密”。这个“秘密”等上班后再私下说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陈刚错就错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老乡”的招牌,就把本来还尚存的一线希望给彻底浇灭了。主管是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其他的应聘者留下一个“徇私情”的印象。

求职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虽然有人情关系可以使一些人得到优先考虑的机会,但是也只是暂时侥幸而已,如果工作不行,还是会被淘汰。求职要讲方法,但是更重学识和技能,没有基本的真才实学是难以站住脚的。所以,不要存在侥幸和依赖的心理,靠谁也不如靠自己更加有保障。

很多求职者都有着潜在的依赖心理。比如通过同学、老乡、亲戚寻找工作的人,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讨得招聘方的欢心。但不能总寄希望于走捷径,要获得自己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最终还是要凭借自己的真实能力来实现。

依赖心理很容易使求职者陷入困境中,这种心理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求职理念和自信引起的,因此在求职中,求职者要彻底放下这种不良的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求职面试中,还应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实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求职的最终成功。

(四)了解情况,增加自信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工作而迷茫的人大多有畏惧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很渺小,而不能胜任一些工作,时间长了,这种心理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而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我们的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态,更能给人生带来质的飞跃。

很多年前,一个小姑娘应聘到纽约市第五大街的一家裁缝店当打杂女工。正式上班以后,她经常看到女士们乘着豪华轿车来到店里试穿漂亮衣服。她们穿着讲究,举止得体。小姑娘想:这才是女人们应该过的生活。一股强烈的欲望从她心底油然而生:我也要当老板,成为她们当中的一员。

于是,这个小姑娘在每天上班工作之前,都要对着那面试衣镜,很开心、很温柔、很自信地微笑。虽然只穿粗布衣裳,但她想象自己是身穿漂亮衣服的夫人,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深受那些女士们喜爱。虽然只是一名打杂女工,但她想象自己已经是老板,工作积极投入,尽心尽力,仿佛裁缝店就是她自己的,因此深得老板信赖。

不久,就有许多客户开始对老板夸奖小姑娘:“这位小姑娘是你店中最有头脑、最有气质的女孩。”女老板也说:“她的确很出色。”又过了段时间,女老板就把裁缝店交给小姑娘管理了。渐渐地,小姑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安妮特”,继而成了“服装设计师安妮特”,最后成了“着名服装设计师安妮特夫人”。

安妮特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多个方面,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她并不畏惧,而会“想象成功”。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练习时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学生也记录第一天和第二十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他们便在想象中对此做相应的纠正。试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进球率没有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6%。这个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畏惧心理的可怕和“想象成功”的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头脑中的巨大潜能。

同样,求职时的不畏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你首先弄清楚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人生目标、就业倾向等。一般大专院校都会为毕业生聘请专家学者辅导如何在社会上求职,并分析个人专业及志向。因此,可充分运用这一渠道,为求职预先做好准备。或者多与家人及有社会经验的亲友沟通并交换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衡量个人志愿。

很多时候我们的畏惧是由于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很多因素,但是当我们在面对现实的物质世界开始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往往忽视了另一条成功之路,那就是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抵达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