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16775900000010

第10章 心理影响一生(9)

心语提示

尽管过劳死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但近年来也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许多青年人觉得自己年富力强,正是努力工作、积累资本和获得提升的好时候,所以就拼命加班,导致过劳。因此,年轻人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五、失业不能失去生活

失业意味着什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又一次发展机遇的开始;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人生的彻底失败。于是,始终充满自信的人改写了人生,而悲观沮丧的人仍然在痛苦中煎熬。是心态决定着各自的成败,是心态决定了各自的生活方向,失业只是失去了一份工作,而失去信心就失掉了整个人生。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许多人下岗了。多年来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稳定舒适的固有模式被打破了,很多人缺乏思想上的准备,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下岗后出现情绪压抑、愤懑、急躁、易怒、紧张、恐惧、自卑、强忍、多疑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还可引发心悸、心慌、肌肉跳动、振颤不宁、失眠多梦等身体不适,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面对下岗失业,有的人能调整心态,积极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从而拥有了别样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一蹶不振,甚至被失业折磨得迷失心智,做出有失道德良知的事来。

王女士在5年前就下岗了。当时,下岗后紧接着便是离婚、重病等厄运接连袭来,但坚强的王女士并没有被打倒,她凭借着精湛的编织手艺,不仅维持了自己和儿子的生活,而且还带动了周围许多下岗职工积极再就业。

王女士原是纺织厂的职工,5年前不幸下岗,不久丈夫经营的小酒馆关门,欠下一笔债后置王女士和年仅2岁的儿子于不顾,不知去向。离婚后的王女士靠在酒店洗盘子来维持生计,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王女士不堪重负,终于有一天病倒了,由于病情严重,她的胃被切除了2/3,脾脏也被摘除了。

出院后,她再一次失业了。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就给邻居们帮忙织毛衣,开始时,邻居们见她生活困难,就硬是塞给她些手工费。后来,王女士织的毛衣“样式新颖、好看,质量好”的名声渐渐传开了,来找她织毛衣的人很多,以致于她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有一天,她忽然想到:这不就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吗?从此,王女士凭着一双巧手,解决了她和儿子的生计问题。

看到这种情况,一些下岗在家的妇女就找到她想要学一些编织技巧,王女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很快一个编织补习班就成立了,人多时甚至达到三十多人。大部分人自从学会了编织毛衣后,也能赚不少的钱,再也不愁家里的开销了。

王女士的成功经历就很好地诠释了失业不失志,失业不能失去生活。她在打击面前没有被吓倒,没有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她积极地生活着,最后终于走上了再就业之路,而还带动了周围下岗女工的再就业。而家住南京的杨女士的丈夫却因下岗导致了心理变态,以折磨妻子和女儿为乐。

今年刚满30岁的杨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丈夫赵某下岗后不仅没有再出去找工作,反而将不满都发泄到她和女儿身上,用尽了各种令人想不到的手段。

杨女士说:“我看电视,他就拉闸;我下班后只要晚回家几分钟,他就把门锁上;拒绝和我过夫妻生活;半夜将女儿叫起来,等女儿穿好衣服后又让她去睡;没事就翻我的电话记录,还警告我不能和男子说话……”

赵某为什么要如此折磨妻子和女儿呢?杨女士说,都是因为下岗造成的。下岗对赵某的打击很大,导致了心理的变态,他不再参加任何工作,长期闲散在家,没事就折磨妻子和女儿。最终,杨女士因无法忍受丈夫的折磨而和赵某离婚了。

赵某下岗后,不仅没有积极寻求再就业,反而因为过度抑郁导致了心理变态,变换手法折磨家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和稳定,甚至导致婚姻的破裂。

心理专家指出,失业下岗后的职工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强烈的失落感。过去的辉煌历史、种种功绩和安静的上班生活,随着下岗而转眼间不复存在,他们成了“弃儿”。他们闲在家中,想起往事会感到很失落。这种情绪会在下岗族的心中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他们抱怨,发牢骚,对企业感到很不满。过去,他们把青春献给了企业,为国家积累了巨大财富。当不幸失业和下岗后,无疑是对他们这些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人的一个致命打击。所以,他们抱怨,甚至满腹牢骚。

3.感到悲观和绝望。很多失业、下岗职工由于技术单一或没有一技之长,下岗后不知干什么才好。以前在大企业里混日子,总有口饭吃。现在什么也没有了,看着茫茫人流,他们很无助,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感到绝望。

4.怀旧感。过去不愁下岗,这个车间干不下去了,要求换个车间,可继续干,尽管体现不出自己有什么价值,但总有口饭吃。但现在不同了,有本事的赚大钱;没本事的,只有挨饿,所以他们觉得还是过去好。

5.失业和下岗导致婚姻危机,使人苦恼和痛苦万分。下岗后,本来就不舒服,可对方不仅不体谅,反而讽刺挖苦,甚至恶语相向、大打出手。这样双方就可能爆发感情危机。

6.失业和下岗带来的家庭问题。有的夫妻双双下岗,上有老,下有小,好几张嘴等着饭吃,生活异常艰难。家庭问题就随之而来,很多夫妻在这种无法生活中,矛盾激发,婚姻解体。有的虽然勉强维持着,但也是“岌岌可危”。

对此,心理专家建议:

1.要树立信心来战胜困难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智力和判断,不要事情没开始就打退堂鼓。在做事之前要通盘考虑,一旦认为时机成熟就要毅然决然付诸行动,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只要拥有自信,就是良好的开始。

2.要客观理性地来审时度势

大量事实证明,如果脱离实际地对自己提过高的期望而很难实现,那么就必然会挫伤自信心和积极性。下岗人员在选择就业目标时,要客观地评价自身能力和就业环境,制定可行的再就业计划,切忌虚荣心理和盲目攀比。

3.要乐观向上,充满希望

乐观的人总能从困境中发现转机,而悲观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常常杞人忧天,忧虑重重。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预计的90%的糟糕事情都不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始终乐观对待人生。

心语提示

英文有句谚语:Ifyouthinkyoucan,youcan!意思是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就一定可以做到。在实施就业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压力实在太大,心中烦闷,不妨找亲友倾诉一下,听听别人的看法,也许能受到启发或得到有用的建议。也可以把郁闷写在纸上,哪怕写完后撕掉或烧掉,心里也会好受许多的。

六、穷人富人不是仇人

当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富豪,并且其身价疯狂飙升的同时,中国的失业人数却在不断上升,贫困人口减少缓慢,贫富差距已接近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仇富”心态的出现是必然的,而另一方面,“仇穷”言论也在刺激着当今社会复杂而敏感的神经。

在现实生活中,“仇富”一词的出现和被频频见诸报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其实,大部分老百姓并不是仇视所有的富者,而是对那些靠非法手段赚取昧心财的暴富者,以及“为富不仁”者的恶行的道德义愤。这个意义上的“仇富”心理应该说是正常的。

但是,现实中的某些人身上却表现出了“仇富”心理的泛化和偏激化现象,他们对一切富者都怀有愤慨态度,用非理性的方式向富者表达愤慨、讨回“公道”,更有甚者用肆无忌惮的手段向社会发泄“仇富”的愤怒情绪。而这种“仇富”心理则无疑是不正常的。

报载,偏激“仇富者”庞某曾在法庭上说:“看到关于宝马车撞人的报道后,我觉得有钱人太张狂,就想教训教训他们。”此前,他在抢劫中将一名年仅35岁的清华大学女教师杀害,被法院判处死刑。

另外,据查明,庞某于2004年12月15日在同一幢居民楼内,使用持刀威胁手段进入杜先生家中,抢走人民币7万余元。后又两次写恐吓信向杜先生勒索12万元,未得逞。2005年12月30日,庞某向同住一单元的写恐吓信勒索人民币5万元,未得逞。

庞某的极端“仇富”心理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那么,为什么中国社会中会出现“仇富”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呢?心理专家认为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有些富者的不正当致富以及为富不仁导致了公众的“仇富”心理。现实中,公众不“仇富”,而是仇视社会分配不公,仇视非正常暴富者,仇视富者的为富不仁。公众对于那些通过合法手段与诚实劳动富裕起来的富者,比如奥运冠军、获得国家科技奖的科学家,他们不仇。反观那些贪官们,受贿、买官,轻而易举成为百万、千万富翁;一些人借企业改制,大量侵吞国家财产;有的人靠克扣工人工资、制假造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不正当手段“致富”。而这些富者又往往为富不仁,不想着怎样反哺社会,反而要么当吝啬的“守财奴”,要么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

其次,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了“仇富”心理。当前,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贫富差距正日益加大,衡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0.4左右。分配的不合理性使不同人群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面前受到的待遇很不公平。一些高垄断行业,往往就是暴利行业的代名词,它们凭着其垄断的资源能取得高额垄断利润,其职工就能享受到高额的工资和福利。

相反,那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其职工不仅承受的压力大,而且得到的待遇很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导致了“仇富”心理的产生。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为富不仁”观念,以及对某些成功人士的嫉妒心理等都导致了“仇富”心理的产生和蔓延。

与“仇富”心理相对应的是“仇穷”心理。“仇穷”心理现象在今天的社会也很常见,如限制农民工进城、克扣工资,驱逐、遣返无业乞讨人员,不允许摩的、人力车拉客等,都是“仇穷”心理的体现。

“仇穷”实际上是源于一种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先天鄙视,是源于一种富人对穷人的“仇穷”心理,这种心理是一种处在社会上层之后俯视众生的优越感,并由优越感而衍生出的对穷人的鄙视和不屑,他们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穷人割裂开来,以致于渐渐看不起穷人阶层,只要一遇到与穷人发生矛盾,就会对穷人这个弱者肆意凌辱和欺侮。

2006年9月20日上午,在增城新塘汇美西路与荔新路交汇处,42岁的女工张小英在过马路时,手持的铁锹不小心刮到一辆丰田轿车的尾部,司机将其拖到路边,扇了几耳光后,张小英摔倒在地。此时,一辆货车正好经过,她的头部被货车后轮轧过后死亡。

此前,大庆市一名人力三轮车夫在躲避车辆时不慎把一只宠物狗轧死,结果被狗主人逼迫向死去的小狗磕头谢罪。

这些典型的“仇穷”现象是值得社会去关注和警惕的。富人的优越感和“豹子胆”是从何而来的呢?专家说,这些都是因为政府态度、制度设置和社会风气影响的结果。

比如,无论哪个城市要搞招商引资,他们首先做的就是把平民居住区的穷人赶走,这足见中国政府的嫌贫爱富心态。有些所谓的政策,也是“仇穷”的具体体现,比如,限制、驱赶上访、无业人员,限制乞丐乞讨范围,限制农民工进城打工等。在社会风气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在很多城市的商场,特别是酒店,门口无不写着:“衣冠不整,谢绝入内!”这都是典型的“仇穷”心理。

另外,“仇穷”心理的产生还来自于富人们的片面归因,在有些富人看来,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机会都是公平的,穷人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没有把握住机会,才沦为穷人的,而他们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打拼而跻身富人阶层的。

不可否认,个人成就的取得受到天赋、后天努力的影响,但制度设置和家庭背景对于个人的成功也有重要的影响,上一代的社会优势和不平等现象可能部分或全部遗传给下一代,形成了“精英”和“贫民”的恶性循环。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仇富”和“仇穷”心理都属于不健康的心理失衡,两者可以相互加强。社会中如果“仇富”心理盛行,富人就会感到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必然会对穷人产生敌视;如果“仇穷”心理盛行,穷人感到利益和尊严受到了剥夺,必然会对富人产生仇恨、报复的念头。

所以,从心理角度来说,如果仇视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控制,那么就会引发人格障碍。要消除这两种仇视心理在短期内还难以做到,所以个人要学会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远离仇视的心理状态。

心语提示

“仇富”和“仇穷”心理都是因为看问题片面引起的。对于富人,要学会欣赏他的成功历程,从中学习经验,并积极寻找机遇而走向成功;对于穷人,要认识到他们同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是牺牲,他们也理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七、要对工作充满激情

激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一样,将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为实现梦想而献身的激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

据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报道,一般人可能认为,成功只需要一个聪明的脑袋,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成功者来说,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激情和坚守。威尔斯对于“费马大定理”就有着异乎寻常的激情。那种感觉就是非常喜欢,非常激动,正因为有了激情,才让他坚持这么多年而不放弃。

历史上发生的许多巨变和创造的奇迹,不论是社会、经济、哲学或是艺术,正是因为参与者投入了100%的热情才得以进行的。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则需要一年。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他对在战场取胜拥有无与伦比的热情。

雅丝·兰黛是许多年来《财富》与《福布斯》杂志等富豪榜上的传奇人物。这位当代“化妆品工业皇后”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聪慧和对工作、事业的高度热情,成为世界着名的市场推销专才。由她一手创办的雅丝兰黛化妆品公司,首创了卖化妆品赠礼品的推销方式,使得公司脱颖而出,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她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事业,不是靠世袭,而是靠自己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激情得来的。在80岁前,她每天都能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地工作十多个小时,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惊叹。今天的兰黛名义上已经退休了,而实际上,她照例会每天穿着名贵的服装,精神抖擞地周旋于名门贵族之间,替自己的公司做无形的宣传。

许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一直未能产生足够的激情与动力,主要的问题可能就出在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需要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