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16775900000027

第27章 好心理成就一生(6)

三、做个懂心理学的领导

有人说过,每一位优秀、成功的领导者,都应该是业余的心理学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成功的领导者也应该具备心理学家的洞察力和技巧,帮助下属充分发挥工作效能、团队合作,从而朝向一致的目标迈进。

心理学家莫利儿曾说:“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和抉择莫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由于组织的主体是“人”,任何人在管理过程中,对事物的观点不尽相同,对利害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心理的变化、情绪的高低,都将会刺激其行为。

同时,人与人之间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许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纷扰,故“管理”与“心理”二者之间,确实是具有一种互动的因果关系而存在。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的关系。所谓行为,是代表个人肉体与精神上各种动作。其产生的基本过程,依据行为科学家李威特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总是因先受到某种刺激,才引发某种需要(行为动机),而产生某种行为。”

从需要到达成目的的行为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紧张状态。故欲了解一个人的行为,通常都可从他的眼神、脸色或心理现象中察觉。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也无一不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换言之,人的行为是有原因、有动机的,是有目标导向的。

因此,一个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从人性的观点把人当人看,从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需要的层次和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藉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惟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以目前的企业来说,企业可能做得比较多的是给员工机会,创造一些条件使员工能够抓住一些机会如培训什么的,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是很弱的。调查显示,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上,员工80%以上的问题是来自于缺乏沟通,心理上存在上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教员工怎样去化解压力、减轻压力现在企业员工心理压力很大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在大城市,人才的不断涌入给员工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加上这又是个要求高效率的时代,所以有些人就不能有效调适自己,从而出现了心理问题。

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19岁的女孩,由于在公司里听到主管责备了她几句,她认为是主管对她有意见了,于是有了思想压力,一直走不出主管责备她的阴影,后来甚至出现了精神恍惚的情况,嘴里老是念叨着一句话“我的主管对我有意见”。公司不得已只好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住院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这是很值得惋惜的,同时也应引起管理者和组织者们的注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企业领导要经常跟各个部门的人事部门接触,因为人事部门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有心理压力,有什么心理压力,会怎样影响到公司的发展,然后再让人事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人力资源能达到健康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利用。

其实,心理学在企业中的运用在国外早已有了,比如国外制作“假人”让员工来出气等。员工如果心理有压力的话,他总是希望能够有地方去舒解一下,而国外的老板也比较明智,他知道员工舒解以后对他的工作是有利的。

作为领导,很多时候其任务实际上就是跟员工沟通。首先要让每个员工信任你,要成为他们的朋友,等到他们能够主动地跟管理者沟通了,那么才能更好地解决组织的问题。在国外很多人能够跟心理医生去讲一些问题,实际上他们也是觉得跟心理医生讲没什么危害。所以,管理者对员工的心理干预很重要的就在于要去倾听、去沟通。

企业目前也肯定非常需要这个工作,但是否能像国外那样去做,目前可能还没达到这一步。因为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认识有关,说心理上有问题给人的感觉就不大好,而且往往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而国外的人去看心理医生时就觉得很正常。

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找到一个适合国内文化的方式来引入心理干预,比如把心理问题换个说法,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心理导航而不是心理治疗。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列入到人力资源的工作中。

心语提示

作为一名懂心理学的领导,就要缓解员工心理压力、稳定员工心态、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员工矛盾冲突、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协调劳资关系;找出有心理问题的员工,并及时处理,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降低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头痛、失眠、胃肠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组织隐性损失、提高企业绩效。

四、优秀员工的心理法则

许多员工都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工作,老板得到的好处最大。殊不知,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收益者。试想,是谁提供了资金,提供了场地,并且冒着很大的风险;而又是谁得到了训练,学到了技能,获得了经验呢?不要把自己目前所从事的看成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应看成是一份职业,一份事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所得的报酬取决于我们所做的努力。或许工作中有些让你不满意的事情,但有责任心的人,则会看清自己的处境,在适当的时候,摆脱束缚自己的枷锁,宣告自己独立。

尽管现在你处在职场最低层,但也要试着发现自己的才能,并对自己的一技之长始终保持兴趣。也许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但当时机来临时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还要确立自己追求的目标,当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你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那么一切事就皆有可能发生了。

陶衷现在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了。而在五年前,他是作为一名送水工被建筑公司招进来的。

在送水的过程中,他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一样,刚把水桶搬进来,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在墙角抽烟。每一次,他都给每一个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利用他们休息的时间,缠着让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知识。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两周后,他被提拔为计时员。

当上计时员的陶衷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对地基、垒砖、刷泥浆等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爱问他。

有一次,建筑队的负责人看到陶衷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包在日光灯上,以解决施工时没有足够的红灯来照明的困难,这位负责人便决定让这个勤恳、细心又能干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助理。就这样,他通过勤奋、细致地工作抓住了一次次的机会,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便升迁到了建筑队所属的这家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

虽然成了公司的副总,陶衷依然坚持自己勤奋工作、重视细节的作风,他常常在工作中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常常自拟计划,自己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只要给他时间,他便可以把客户希望他做的所有事做好。

陶衷从最初的送水工干起,逐步地升到了公司副总的位置,这期间经历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他没有因为自己身份低微而自轻自贱,他抓住每一点空余时间向别人请教、学习,他也处处为公司着想。终于,在经过努力后,他迈向了成功。陶衷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也可以经过努力干一番事业的。为此,专家建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竞争即生存

有工作经历的人都熟悉这样的理念:竞争即生存。第一,你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你自己再优秀,也随时可能被别人取代;第二,不管为了现实生存还是实现自我,你都要不断进步,以适应竞争的变化。

2.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人生中应该牢记的智慧,也同样适用于职场。很多变化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也许你今天备受青睐,明天就有可能遭到冷落;或者你认为自己尽职尽责,老板却更看重另一个人的才能。总之,变化随时发生,要想让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学会居安思危,随时准备好迎接挑战。要把欲望压低些,而把努力放在第一位。

3.超越自我

在职场上学历和资历都很重要,但并不是惟一的标准。最重要的还是你的人品和工作能力。人品的优秀促使你发挥潜能,潜能的发挥又大大提高了你的工作能力。

假如你遇到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不要惊慌,不要处处和他比,要和你自己比。与其和他比长短,不如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你只是一味学他,也许有一天他的疏忽也会导致你的失误;如果你多和自己比,为既定目标不断努力,那么暂时的失败也能成为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4.目标明确

工作中,应该有自己的目标。首先你应该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其次你应该清楚,自己将来还能做什么。要有自己的原则和选择,要摆脱被动感和失落感,拥有主动和自信,这样不但能为自己的宏观目标充分发挥潜能,还能在条件成熟时选择自己的前途。

在选择的过程中,最要紧的是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只要你自始至终地重视自己,别人对你的重视是迟早的事;可是,如果你总是看别人的眼色,等待别人的重视,不但不会赢得别人,还会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落得庸人自扰。

5.重视工作

一个专业职场人不会看老板的脸色,只会看自己的工作。尽管他和老板是雇佣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应阻止他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进步。在这种主动心态的驱动下,他不会因为老板的赏识而洋洋得意,也不会因为老板的冷淡而心灰意冷。他关注的永远是自己的工作,能否胜任工作?是否顺利完成?他很清楚,他不是在为老板工作,而是在为自己工作。

随着职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作为员工也正在遭遇着各种心理危机。在工作中,即使一个人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思路清晰,但是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他可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同时还会因心态不好而影响工作效率,而升迁就更谈不上了,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心语提示

面对职场信誉的缺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对一般重要性岗位的招聘时都将进行背景调查。所以,在职场中,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操守,是很重要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诱惑,但必须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处理事情要有原则性,不可贪图一时的小利而毁了自己的职业前途。

五、与客户进行心理博弈

与客户讲求的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客户不会主动让步,客户追求的也是利益最大化。对于谈判人员来说,要想打开客户的心,首先要有一把能够打开客户心的钥匙,这也是谈判成功的关键。这把钥匙就是双方利益的临界点。只有摸准了对方的心理定位,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才能在与客户的心理博弈中胜出。

与客户打交道,尤其是做营销工作的,其实就是在做人的工作,也就是做客户的心理工作,与客户进行心理博弈。所以,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正确把握与客户谈判中的心理活动,这对谈判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在谈判中,客户大都有如下几种心理:

1.客户的“安全心理”

这是说客户都会有一个从怀疑到信任的过程。当客户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时,一定要耐心回答,切忌因为这个问题在你看来很简单,而显得不耐烦,敷衍几句。但是对方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如果他得不到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可能就不会与你合作,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回答如果不能让对方满意,可能这个合作就此告终了。

2.客户的“更便宜心理”

任何人买东西,都希望自己买的会是最便宜的。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但每个客户还是希望如此,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所以,在与客户谈判中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或者采取了错误的策略。比如,你给客户的让步已经很大了,可是对方依然不满意,这可能就是你的策略不对。虽然你的让步很大,但你的方法不对,别人并不买账。这就要求不仅要懂得让步,更要学会让步,要让客户觉得你让出了很多,而他得到的也很多。

3.客户的“被重视心理”

客户希望他在你的心里能够被重视。就像一个人在社会中、工作中、家庭中需要地位一样,同样,客户在你的公司里也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如果一个客户感觉对于这家公司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他就不会对这家公司产生感情,合作也就不会进行下去了。

4.客户的“占便宜心理”

每个人都有额外获得附加收获的心理,就像我们平时去买东西时,当我们把款货两清后,又看到摊上有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非常希望老板能送给自己,也许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价值,但人们依然希望这种占点儿小便宜的感觉。所以有时候,也要让客户享受到这种感觉。

5.客户的触底心理

在谈判中往往会给客户画出各种底线,但是这种底线又往往容易被触及,甚至被打破。比如,我们说这套设备的最低价是20万,那么客户往往说我只有15万,这样底线就被打破了。以后再谈判的各种底线,客户自然就不信了。

6.客户在成交那一刻的“犹豫心理”

当在最后成交的那一刻,往往还会往更深处思考一下:这就成交了,还有没有什么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这是人的一种自我安全的警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要正确引导、说服客户,而不是对客户横加指责。越到这时候,越要小心谨慎,不要怠慢了客户,否则他会认为“就是为了最终拿我的钱”,会产生不信任感。

在注意把握客户心理活动的同时,另外还要注意与客户交流时的策略和方式。

重点要把握以下几点:

1.了解客户的性格,这有助于攻破他的心理防线有些客户很强硬,谈判工作很不好做,就需要让客户知道你很尊重他。要先肯定他,再引导他,并让他明白,你的方案是和他的水平分不开的,你的理念也是和他相匹配的。有的客户细致,我们想的建议就要比他还细致;有的客户没有主见,常常左右摇摆,我们就要帮他拿主意。

2.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使你的建议或方案符合他的承受能力,这有助于使客户感觉放松和安全,并坚信自己的消费行为。

3.了解客户的生活方式,这有助于你和他做朋友。在最初的接触中,就要试着走入他的家庭,并且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4.了解客户的品行和人际关系,这有助于保护我们自己。

5.了解客户的感情世界,这有助于你找到一种他喜欢的形象和他接触,在短时间内取得他的好感和信任,并使你的理念和今后的方案一标中的。

6.掌握谈判的进程,要遵循客户的心理需求。这是一个“认识——兴趣——了解——决定”的心理需求过程。

7.常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客户我会怎么办?先说服自己,再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