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语文备课素材(二)
16777500000020

第20章 读《伊索寓言》(3)

《槐聚诗存》是钱钟书自己选定、并由杨绛抄录保存下来的旧体诗集。钱钟书自幼读书学诗,几十年间所作至少也有上千首。但钱钟书自觉比较满意而收入本集的,却尚不足三百首,足见其标格之高。书中言志、抒情、感时、论诗之作,应有尽有,殊耐吟咏。其中古意、无题诸章,最具李义山风致。作者在序中自叙少年学诗门径以及编定本书之原则与经过,皆是首度披露,必能引起读者极大兴趣。

杨绛

杨绛是钱钟书的爱人,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杨绛的文学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把词序变换一下,不符合常规,反倒更显别致耐读。如《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一句话:“登台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许会说“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这分明是被迫。但杨绛这句话说得有点喜气洋洋的气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压岁钱”之类。这与当时的环境完全不合拍,只好当成一句反话来读:不仅表现出作者身处其境的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也隐含了她对待那时环境的解构态度。平平八个字,平静中有抗议,调侃中有悲哀,很有韵味。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古希腊文明(也作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已经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古希腊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特点:

1理想主义。

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中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2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绝不是偶然的。古希腊文化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3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古希伯来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他们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

4悲剧性。

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浓相。《荷马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

5雄伟性。

这点是悲剧性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高大壮观,雕塑《掷石饼者》形象健美,都体现这一点。

钱钟书轶事

名震清华园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被窝里吃蛋糕

1994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当时,钱钟书和他一样,也因病住院了。夏衍便让女儿给钱钟书送去一块蛋糕。钱钟书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在病床上吃蛋糕。偏巧在这个时刻,一名摄影记者悄悄溜进病房,跪姿偷拍。开始拍时,钱钟书背对记者,没有理会,大嚼如初。

渐渐地,这名记者胆大起来,转到钱钟书的正面拍摄。措手不及的钱钟书为了保护尊容,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进去,全然不管奶油弄得满被子,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梦中情人唐晓芙

一次座谈会上,一名记者见到崇拜已久的钱钟书,便不失时机地提问。关于《围城》,他问道:“为什么《围城》中的唐晓芙下落不明?”

钱先生笑着答道:“人生不多的是‘下落不明’的情形吗?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首碰面,明天各分东西,而我的影像,在你们的脑中逐渐模糊,不就是‘淡出’的一个例子吗?”

这名记者追问:“《围城》中每一角色,都被冷嘲热讽过,惟独唐小姐例外,偏偏她又是‘淡出’的,这两者中间,有什么关系吗?”

钱钟书忙不迭地说:“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吗?”逗得满堂开怀大笑。

瓮中捉鳖

有个外国记者说:“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1985年,时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的林湄从香港到北京,想见钱钟书。林湄找到与钱钟书熟悉的《文艺报》副总编辑吴泰昌,通过电话与钱钟书联系。钱钟书在电话中警觉地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但林湄后来又一次进京,非要见钱钟书不可,她便约吴泰昌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直接找上门去。他们按了门铃,出来开门的正好是钱钟书本人。一见面,钱钟书哈哈大笑:“泰昌,你没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

《许眼变化图》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许振德。当时,许振德爱慕班上一个漂亮的女同学,上课时,眼睛总随姑娘的身影而转动,暗递秋波。这种情景,被钱钟书发现。他便提笔,在笔记本上画上许多许振德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图,题名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即将此画递给其他同学,一时成为笑谈。

护猫将军

钱钟书一生爱猫。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养了一只猫,认为此猫有灵性,特别珍爱。平日里,猫与猫之间一旦相聚,便会打闹,于是,钱钟书准备了一根长竹竿,倚在门后,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听见自家的猫叫唤,他就急忙从被窝或房中出来,拿起竹竿去帮自己的爱猫打架。他因而获得了“护猫将军”的称号。

宁恨勿悔

《围城》重印后,夫人杨绛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的滋味可不好。我宁恨勿悔。”

文化名人与钱

电视台拟定制作大型纪录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钟书名列其中。摄制组几次与钱先生商议,均遭拒绝。后来,摄制组了解到,只要能做通杨绛工作,事成大半也。他们给杨绛打电话,一打便是一个多小时。可时间再长,得到的回复仍然是两个字:不行。

组织者在电话中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

钱先生立即从旁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这钱吗?”

钱先生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其中有一本很有价值,那是他长期使用的《牛津大辞典》。这本书中,密密麻麻布满了钱先生的批注,惹得牛津大学以巨款求购。钱钟书仍是那句老话:“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

外语征服外国学者

钱钟书的记忆力超群,在美国耶鲁大学为他举办的茶话会上,他应付自如,迷倒了所有与会者。

据一位参加这次茶话会的学者回忆:“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钱钟书。钱钟书博闻强记,出口成章,把许多美国人都唬着了。他在茶话会中,提及一位英语诗人,就用优美的英语背诵一段这位诗人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就用德语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又用拉丁语背诵一段其作品。这些诗人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名篇,但钱钟书都能流利地背出。”

钱钟书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仅被写进书里,还在现实生活中时时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