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语文备课素材(二)
16777500000024

第24章 米洛斯的维纳斯(2)

母狼形象雕塑

《母狼形象雕塑》为青铜之作,高85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50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人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画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对罗马人来说,它还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现在,雕像《母狼》已成为了罗马市的象征。

狮身人面雕像

《狮身人面雕像》为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约创作于公元前2500年,现位于埃及吉萨。在古代埃及,狮子是战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与它的形象混合起来,是为了夸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为万民崇拜的偶像。埃及古王国时期最主要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巨大、宏伟的皇陵建筑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这座雕像,它是由整块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达20多米,面部约有5米长,仅头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米左右。雕像的头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头像,身子则是呈坐姿的狮子形象。法老头戴菱形王冠,前额上雕刻着神秘的圣蛇,脑后雕刻着象征神权的鹰。他的下颌原来还有一部庄严的胡须,但后来由于炮击而跌落,现收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为石雕,创作于约公元前1792年至1750年,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条文,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同时,它还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尤其因为古巴比伦王国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十分罕见,所以这个石碑就更加显得格外珍贵,石碑的雕刻比较精细,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满了楔形文字,全文280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太阳神的宝座很像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

思想者铜像

《思想者》的作者为罗丹。《思想者》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的作者为法国人巴托尔迪。《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的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抱鹅的少年

《抱鹅的少年》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一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艺圆满、完美高超。

阿波罗像

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古风时期尚残存,但雕刻家已开始不满足于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创作出写实、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

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波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所致。

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波罗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头和手势姿势已趋生活化,他向下视,两臂向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已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

自杀的高卢人

柏加马王国是古希腊重要的艺术中心。在公元前241—前197年间,柏加马王国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性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

《自杀的高卢人》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缺陷美

缺陷美也叫残缺美。从美学角度看,缺陷也是一种美丽,《三国演义》中,威震华夏的关云长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精明干练的周公瑾竟气量狭窄以至在哀叹中英年早逝……这些千古流芳的风流才俊,每个人都带有些人格上的“缺陷”,却丝毫不曾贬损他们各自的形象。

缺陷,其实就是不完善,或称美中不足。当缺陷存在于美的整体中、折射出美的内涵时,局部的缺陷恰好衬托出整体的熠熠闪光,由此构成的缺陷之美,却可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缺陷之所以为美,更因其体现了真实和个性。人或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白璧”与“微瑕”往往结伴而行,惟其缺陷才能真实反映本来面目。关云长“走麦城”的败绩,正如他“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经历一样,惟有其人才能铸成如此缺憾。可见缺陷之美最能反映人或事物的鲜明个性特征。

缺陷之美如同愈嚼愈有味的橄榄,发人深思,倘若把现实想象得过于单纯而美好,稍遇挫折就易一蹶不振。古诗说的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向世人昭示了“千帆过”、“万木春”的光明前景:在不完善中追求完善,在失望中看到希望,在把握现实中创造未来,在对缺憾的超越中拥抱新的生活。

缺陷美也可以说是期待的美,期待实现完整的美。在美学上,经常把缺陷当作一种美。有了缺陷才更真实一些,有了缺陷才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觉到人类追求完美和进步的最深层的呼唤和力量,所以缺陷美在美学上的实质是:它能唤起人某种特殊的感受,能激发人其他联想,在与完美的对比中,缺陷使人感觉到追求进步、追求美的需要,从而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由此而得出,缺陷美实际上是具有哲学上的意义的。有了缺陷,才不断去努力追求完美,努力完善自己,完善周围的环境,于是整个世界才有源源不断的进步的动力。正是唯物辩证法的不断解决矛盾,从而不断取得发展的道理。完美是相对的,缺陷是绝对的,倘若某一时刻真的做到完美不变了,那么这件事物消亡的时刻也正是此刻了。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爱情

据说,古希腊有一个美男子阿多尼斯,令世间所有人与物,在他面前都为之失色;但他对恋爱没有丝毫兴趣,只喜欢驰骋于山林之间打猎。

一天,维纳斯偶然碰到阿多尼斯,一见倾心,便招呼他,希望和他谈一会;但阿多尼斯不愿接近异性,一口便拒绝了维纳斯的好意。维纳斯只有用法力控制了他的行动,向他倾诉恋爱的奇妙,但阿多尼斯始终不为所动,更显出急欲摆脱她的神色。维纳斯用尽一切甜言蜜语,且愿意给予很多条件,阿多尼斯最后用轻视的眼神望着爱神,令她大受刺激,晕倒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