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语文备课素材(二)
16777500000035

第35章 归去来兮辞(3)

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楼,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再如《终南山》“太乙还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但是,王维诗中更多的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竹里篁》、《鸟鸣涧》、《草荑坞》等。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瑕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

《辋川集》及晚年那些山水作品都闪耀着一种仍有的禅意玄思,显现出一种物我冥一、思索境谐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把自然吸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那“青苔上的阳光、林中的明月、月下的山鸟、自开自落“辛荑花”……它们既是外在的物象,又是诗人寂静内心的幻化。王维这类思与境谐的山水诗,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

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有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

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

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这种动态显示着万物乃是有“生命”的存在。于是,诗人便能够在“天地与我弃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中,与那些动态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融通相与,亲密往来了:“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好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白云、明月、山花、清风、……都成了有情的存在,与诗人默合符契,相与往来。

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如《登太白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这里与其说是诗人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而游仙。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

4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在山水诗的境界上已远远比不上唐朝。

宋初山林隐士林逋、魏野、潘阆、诗僧九僧等多用五言近体发长林幽壑之思,孤高野逸之趣,写过一些脍炙人口的律联佳对。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在山水诗方面都多有造诣,而真正在山水诗方面开拓新路的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杨万里从“师法古人”迈进到“师法自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开创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游)范(成大)都保守或稳健了”(钱钟书《宋诗选注前言》)。评论家称其诗法为“生擒活捉”法,具体说,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当万象毕来时,用新鲜的语言把亲身的观感生动形象而巧妙地描绘出来。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极常见的事,写得活而且新,情趣盎然,并透出某捉哲理。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往往在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情趣,如:“新秧乱插成井字,却道农夫不解书。”(《暮行田间》)他还善于捕捉自己刹那的感受,用白描的手法或拟人化的手形象凸现出来,如:“好山才皱无人见,却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流云是“一峰忽被云偷去”,写狂风是“拜杀芦花未肯休”。同代词人姜蘷和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懈君”。

范成大以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进入两宋优秀诗人行列。这一组诗是个多侧面的立体,是风俗画和风情画的结合,现实感强,散发出浓烈的泥土气息,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范成大就可以和陶潜相提并论,甚至比他后来居上。”

南宋后期,有以“永嘉四灵”、“江湖诗人”为代表的诗人写过一些写自然小景的山水诗,但大多模山范水、寄寓闲情逸趣。至明清两代,山水田园诗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虽有“独抒性灵”的公安、竟陵二派,袁枚、郑夑等才气横露的诗人,但杰出的诗人寥若星辰,山水田园诗因资本主义的萌芽渐渐走到了古典诗歌的终点。

陶渊明自传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丁,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有人这样称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陶渊明轶事

1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在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怀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2江州刺史王弘想认识陶渊明,陶渊明却认为没有和他结识的必要。

王弘没办法,只好求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遇之周旋。庞氏探知陶渊明要去庐山,便准备酒食,在半途栗里的地方等待他。庞氏见陶渊明果然来了,便从容请他下奕共饮,陶渊明欣然就饮。不久,王弘伺机而至,陶渊明正喝得酒酣耳热,也就对王弘不加婉拒了,王弘始得结织陶渊明。

3陶渊明结识的朋友不分贵贱,但人格卑下的人是他所不齿的。

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见他,这时,陶渊明已饿了好几天了。

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古如此?”

陶渊明回答道:“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临去时馈以梁肉,陶渊明一手把它挥落地下。东晋政治混乱,且文帝废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檀道济竟云文明之世,以乱为治,其人格可知,陶渊明因此对他赠送的东西挥而去之。

4东晋时,慧远法师在庐山建造白莲社。慧远德学极高,为时人所景仰,当建白莲社时,谢灵运想参加,并愿出资建造,但为慧远法师所拒。可是慧远却主动邀请陶渊明入社,陶渊明说:“贵社禁酒,如允饮酒,则入社。”慧远破例许之。陶渊明敬谢,仍不入社,但常与慧远往来。

相传某日前访慧远,甫及寺外,闻钟声,不觉颦容,遽命还驾。宋人张商英有诗说:“虎溪回首去,陶令趣何深。”又传慧远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与陶渊明及道士陆修静边走边谈,不觉过虎溪数百步,虎辄骤吼,三人相与大笑而去。后来有所谓“三笑图”,就是慧远送陶渊明、陆修静过虎溪的故事。后人亦在此地建有一亭,叫三笑亭。

5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官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