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下)
16777700000018

第18章 人民解放战争(1)

毛泽东重庆谈判内幕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到重庆会晤,解决国共两党存在的分歧。毛泽东起初拒绝会晤,但是最终还是决定飞往重庆,这期间发生的变化,斯大林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斯大林逼着毛泽东去见蒋介石的。

当时斯大林认定,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战后的中国大体上以长城为界,应是美国的势力范围。1945年底,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说:“如果说战前中国的主人是英国人,部分的是日本人,那么,现在中国的主人是美国。”

斯大林还看重国民党拥有四百五十万训练有素、美式装备的现代化军队;而中共只有一百万士兵,训练和装备都很差。为了维护雅尔塔体制的稳定,斯大林对日益突出的中国问题,基本上持和美国相同的立场,即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统一中国,国民党主政,共产党参政。

蒋介石方面也急于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先解决和中共的争端。1945年8月,蒋介石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会谈,还没等到回电,又迫不及待地再次发电。中共的反应却很冷淡,朱德8月16日代表中共中央复电蒋介石,拒绝关于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邀请。

但是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肯定要有个解决办法,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于是向苏联政府反映情况,请斯大林出面干预。斯大林于8月20日、22日,连发两份电报给延安,要求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紧急会晤”。电报说:“考虑到日本投降和国共双方关系的恶化,这次会晤是必要的。”

电报还警告说:“不能进行内战,否则,中华民族的存在将受到危害。因为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希望和平,所以毛泽东应与蒋介石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尽管蒋介石挑衅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是。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方面就不能理解了。”

对于斯大林的这种做法,毛泽东向党内高层领导人解释说:“苏联受维护国际和平和遵守中苏条约(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编者注)必要性的约束,不能任意支持我们……如果苏联援助我们,美国将肯定支持蒋介石,这将损害国际和平,并可能引起世界大战。”

在斯大林的逼迫和蒋介石再次电邀下,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同意去重庆谈判。1945年8月25日,毛泽东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将军张治中的陪同下,与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高层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共方面的表达是《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议”。10月11日,毛泽东飞返延安。

周恩来“斗酒”胡宗南

1943年,重庆谈判结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首领——第八战区副司令胡宗南为周恩来洗尘。胡宗南吩咐黄埔六期以上三十余名将官偕夫人出席酒会,目的是想把周恩来灌醉。

那天的招待酒会在小雁塔举行,邓颖超因身体不适未能出席。胡宗南想灌醉周恩来的打算被在胡部工作的共产党员熊向晖悄悄告诉了周恩来。

酒会由胡宗南的政治部主任王超凡主持,王在祝酒辞的结尾时说:“在座的黄埔同志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的光临,再请周先生和我们一起,为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的身体健康,先干头一杯。”

周恩来举起酒杯,微笑着说:“王主任提到了全国抗战,我很欣赏。全国抗战的基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了表示国共合作抗日的诚意,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愿意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各位都是国民党员,也请各位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

胡宗南闻听此言愣住了,王超凡和其他作陪者也都不知所措。周恩来举目四顾,继续微笑着说:“看来各位有为难之处,我不强人所难,这杯酒就免了吧!”

隔了一会儿,十多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夫人举杯走向周恩来。其中一位说:“我们虽没进过黄埔军校,但都知道周先生在黄埔军校倡导‘黄埔精神’。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我们每人向周先生敬一杯。”

周恩来微微一笑,风趣地说:“各位夫人很漂亮,这位夫人的讲话更漂亮。我想问:我倡导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谁答得对,我就同谁干杯。”

此言一出,众夫人张口结舌。

胡宗南忙说:“今天只叙旧谊,不谈政治。”

周恩来转向那些夫人说:“我们还是谈点别的吧。”他同她们寒暄几句后把她们送回原座。

稍后,十几位将军排成一行向周恩来走来,领头的说:“当年我们都是黄埔学生,您是我们的政治部主任,同我们有师生之谊。作为弟子,我们每人敬老师一杯。”

周恩来说:“胡副司令长官讲,今天不谈政治。这位将军刚才提到我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不能不谈政治,请问胡副司令长官,这杯酒该不该喝?”

胡宗南说:“他们是军人,没有政治头脑,酒让他们喝,算是罚酒。”

不久,又一批夫人走来。有一位看着讲稿说:“我们久仰周夫人,想不到她因身体不适没能光临。我们各敬周夫人一杯酒,表示对她的敬意,祝她健康,并祝她顺利回到延安。我请周先生代周夫人分别和我们干一杯。周先生一向尊重妇女,一定会尊重我们的请求。”

周恩来严肃地说:“这位夫人提到延安,我要顺便说几句,前几年,延安人民连小米都吃不上,经过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现在日子比过去好了,但仍然很艰难。如果让邓颖超喝这样的好酒,她会于心不安的。我尊重妇女,也尊重邓颖超同志的心情。请各位喝酒,我代她喝茶,我们彼此都尊重。”就这样,周恩来将计就计,四番却酒,最终使胡宗南的把戏耍不下去了。

张灵甫兵败孟良崮

1947年5月11日,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从垛庄出发,经由孟良崮西麓,向华野指挥部驻地坦埠以南华野第9纵队进攻。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60公里的芦山顶峰,海拔500余公尺。沂蒙山区的山峰形状古怪,四周陡峭,形似圆柱,顶部平坦,可以种植农作物,当地人称之为崮。七十二崮,崮崮相连。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据守在芦山、孟良崮、大崮顶几个山头和几个谷地里。粟裕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随后他立即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放弃打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改打中路强敌整编第74师。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部队,以“猛虎掏心”的战法,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从敌人战斗队形中切入,切断对我威胁最大的中路急先锋整编第74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将整编第74师全部干净消灭之。

5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的电报,指示:“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之后陈、粟调集华野1纵(叶飞)、4纵(陶勇)、6纵(王必成)、8纵(王建安)、9纵(许世友)五个主力纵队包围。15日夜,华东野战军对整74师发起总攻,以强大的炮火向孟良崮群山轰击。16日下午,74师全线崩溃。张灵甫饮弹自尽,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陨落。

孟良崮战役,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全歼整74师32000余人。“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还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与张灵甫死后被“嘉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鲁中“剿共”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此役对蒋介石集团震动之大,可见一斑。

孟良崮战役背后的情报战

郭汝瑰,原名郭汝桂,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1925年,郭汝瑰考上了黄埔军校第5期,不久后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但由于一些原因,郭汝瑰被安排到日本士官学校读书后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从日本回来后,郭汝瑰进入陈诚的18军。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他因战功受到陈诚青睐,此后一帆风顺,仅几年间就当到了军参谋长,由上尉升到少将。随着郭汝瑰地位的升迁,他越发看清了国民党的内幕,想与共产党恢复联系的愿望愈加迫切。

1945年4月的一天,郭汝瑰在军务署看见黄埔5期的同班同学任逖猷。任逖猷当年是中共党员。郭汝瑰一直在寻找着党的关系,见到他后不禁喜出望外,连忙将他拉上车开到一个偏僻之地问道:“你如今还有关系没有?”任逖猷回道:“我没有什么关系了,不过我的堂弟任廉儒,你当年是认识的,不知他是不是还有关系,我可以去打听一下。”

两三天后,任廉儒就出现在郭汝瑰面前。郭汝瑰又惊又喜,当即就说:“我对共产党十分怀念。我想请求组织恢复我的党籍,去延安工作。”任廉儒将情况向中央汇报后,中央在经过考察后,决定让郭汝瑰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工作,为共产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1947年5月12日下午,时任国防部第3厅(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接到蒋介石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的电话:“今晚8时30分,请到总裁官邸出席晚宴并汇报战况。”“官邸汇报”在当时是国民党官场人人羡慕的事。郭汝瑰与2厅(主管情报)厅长侯腾同时到了蒋介石官邸。这时,山东军情紧急。解放军一度解放泰安,并进入了卞桥、梁邱一带。郭汝瑰与侯腾分别汇报了战地形势。蒋介石归纳了众人意见并作指导,以汤恩伯兵团攻营城、沂水,以欧震兵团攻南麻,以王敬久兵团攻博山。郭汝瑰将此一一记下。这就是后来发生的孟良崮战役。

郭汝瑰一回到家,便将作战部署抄录了一份,交给前来联系的任廉儒,并且特别叮嘱说:“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74师,全部美式装备,要解放军特别小心。”果然,在孟良崮战役中,郭汝瑰的情报起了重要作用。74师被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遭到严重受挫。而这一切距“官邸汇报”仅4天(5月16日)。

就这样,国民党的作战计划一份份经郭汝瑰的手交给单线联系人任廉儒,再由任送给中共地下党转到解放军的作战指挥部。而这时国民党中枢不但对郭汝瑰没有怀疑,反而愈加宠信。但是隐藏得很深的郭汝瑰还是差一点被人察觉,那个人就是杜聿明。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张。“守淮”的具体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他责成郭汝瑰制订作战计划。而郭汝瑰制订的计划尚未实施,就被送到解放军指挥机构。

接着郭汝瑰又诱导老蒋改变原来坚守蚌埠的决策,改为在徐州外围决战。当黄伯韬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碾庄时,蒋介石急召杜聿明到徐州指挥作战。而杜聿明对郭汝瑰早有怀疑。日后杜聿明回忆说:“这时,我心中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介石的当,并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从郭汝瑰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质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将主力撤回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报告的方案,觉得争亦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最后,杜聿明战败投降。

淮海战役后,郭汝瑰找了个机会到四川组建72军,任军长。1949年12月,他率部在宜宾起义。

事隔多年后,杜聿明和郭汝瑰同是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杜聿明患病住院。郭汝瑰去看望。杜问:“你那时就和共产党有联系?”郭答:“是的。你是从哪里得知的呢?”杜说:“山东方面。”“谁?”杜笑着避不回答。“那你为什么不告我呢?”郭汝瑰追问。杜长叹一声:“我拿不出真凭实据。”此乃后话。

真是风云变幻,人世沧桑。

陈毅挥师劲战逐鹿中原

抗战胜利前夕,陈毅到延安参加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会议结束后,奉命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接到命令后他马上抵山东临沂赴任。到任之后,陈毅立即统率山东、华中两战区的部队进行整训待命,以防内战的发生。

抗战胜利之后,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蒋介石终于发动了内战。陈毅因思想有备,军队经整训战斗意志更强,因此华中及山东的部队一下子就牵制了国民党五十万正规军。

1947年1月,陈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与副司令粟裕率部开始了解放战争。他们运用运动歼敌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国民党的部队。鲁南一战,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机械化快速纵队,随后在莱芜打了一个漂亮仗,一举歼敌六万人。几个战役下来,收复城市十三座。

国民党进攻华东我解放区的部队虽连遭挫折,损失不小,但并未削减进攻的势头。为了灭掉敌人的气焰,陈毅与粟裕决定打全部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他们指挥部队,调动敌人,耐心寻找战机。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终于从八九个一字排开的敌人整编师中,把第74师包围于孟良崮地区,一举把蒋介石的最精锐、最现代化的这支部队干净、彻底地消灭了。此战的胜利,震慑了国民党进攻华东根据地的部队,使任何一支部队都不敢轻易向解放军进攻。

到了1947年7月,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命令,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同时此举也是为了从敌人的战略要害地区,实行中央突破,吸引敌人大批主力部队南下,以粉碎其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之部署。

在执行党中央战略任务的行动中,中野、华野配合更为密切。军委部署刘邓大军,陈粟野战军一部及陈赓兵团,三军成品字形南下,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时,就是在陈毅亲自率领华野5个纵队及11纵的有力掩护下进入大别山的。在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与敌人进行艰苦的反“围剿”斗争时,陈毅所率部队也在豫皖苏展开了建立根据地的活动,有力地牵制敌人配合了大别山的斗争。经过八个多月来的艰苦奋斗,我军终于在大别山站住脚,重建了革命根据地。之后,两支大军协同筹备淮海战役。

1948年秋,遵照中央指示,为了配合消灭黄伯韬兵团的战役,陈毅率部攻克宿县,切断了蚌埠与徐州的联系并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歼灭黄伯韬兵团后,又与刘邓大军配合,全歼了黄维兵团。经过六十五天战斗,陈毅和粟裕率部与刘邓大军紧密配合,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二十二个军,计五十多万人,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战役中,两支庞大的部队在陈、粟、刘、邓首长的指挥下,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如同一个整体,显示了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