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下)
16777700000007

第7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7)

同年夏天,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身为政治局委员并在四方面军担任领导的张国焘伸手要权。为了表示团结,张闻天又主动向毛泽东提出“我这个总书记的位置让给他好了”。毛泽东经过考虑说:“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于是中央决定,让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事后证明,毛泽东的考虑是有远见的,因为后来张国焘对抗中央的北上决定,并另立中央,从组织程序看是严重的反党行为。若是让他事先担任了总书记,怎么定性就不好说了。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一直坚持集体领导,遇事总要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过讨论后再由他作结论。张闻天的信条是,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他在绝大多数场合都采纳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几次开玩笑说:“洛甫,你是‘明君’,开明之君。”

因张闻天与博古、王明等人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都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工作,博古负总责,张闻天是三大常委之一。国际顾问德国人李德曾对他说,这里的事情还要靠莫斯科回来的同志办,意思是要张闻天跟他们站在一起。但张闻天通过实践,与他们的分歧还是日益加深。长征时在行军途中,张闻天向毛泽东倾诉了内心的苦闷和忧虑。两人经过长谈,一致认为应纠正李德、博古的错误。于是,在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在博古的报告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了批判“左”倾军事错误的“反报告”,并负责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

1938年秋天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前,共产国际确认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但职务并未明确。于是,张闻天又在会议期间诚恳地提出,应推举毛泽东为党中央总书记。毛泽东经过全面考虑,对张闻天说:“洛甫,你是‘明君’,开明之君,党中央总书记继续由你担任吧。”会后,张闻天却“主动让贤”,将工作逐步转交给毛泽东,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地点也由他过去的窑洞移到杨家岭毛泽东的住处。“让贤”之后的张闻天,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他一向敬重毛泽东,却又从不盲目,有独立见解并愿意不断探索。脱离负责岗位后,他自感缺少实际经验,于是去搞农村调查,随后提出一个将来如何使农民富裕的生产方式设想。当时的环境使这一设想不能实现,不过几十年后再看这一见解,却不能不佩服张闻天的远见。

李立三的“三次追悼会”

1921年12月中旬,李立三在上海找到党中央,经陈独秀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派他去安源从事工人运动,他很快把安源路矿工人组织和发动起来,在刘少奇的协助下,于1922年9月14日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李立三在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时,路矿当局头目多次刺杀李立三,不能得逞后,为瓦解工人意志,买通当时的官报,登了一条消息,说李立三为罢工之事到长沙刺杀湖南省督军赵恒惕未果,被捕后,腰斩于长沙市北小门外。这个消息传到法国,旅欧的党团员们信以为真,大家集合在巴黎郊外的戈隆勃·卡纳莱·浦安特街39号的华侨协社内,由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等人主持,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不久,李立三领导安源工人罢工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法国,同学们才知道他并未死,便化悲为喜,大笑起来。

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李立三是总负责人,五卅运动遭虞洽卿破坏后,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分子便撒开逮捕李立三的大网。8月的一天,李立三正在上海总工会执行公务,一个被开除会籍的工贼带着一群流氓冲进了办公楼,李立三在危急中翻上屋顶,又从屋脊上跑过两栋房子,躲到一位老太太家里,之后,从上海逃到了武汉。

当时武汉的吴佩孚政权得到消息后,雇用了江湖上飞檐走壁的刺客刺杀李立三。刺客跟踪李立三,见他日夜与劳工谈话,知他是个正义好人,为他的行为所感染,反而把吴佩孚要刺杀他的阴谋相告,使李立三迅速转移。那刺客为骗吴佩孚,编了一个李立三被刺死的谎话。吴佩孚竟然信以为真,次日就在报上登出消息。消息传开后,工人们听说李立三遇难,悲痛万分,纷纷举行追悼会,悼念这位工人运动的领导人。

他的第三次追悼会更富有戏剧性。1927年南昌起义后,李立三被指定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任政治保卫处长等职。后来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李立三保护着伤病员转移。

从瑞金到汀州,全是山路,而且路上人烟稀少,到处是野草荒坡。李立三身为保卫处长,既要负责行军事宜,又要负责伤病员的安全。在路边,李立三为了采点野果子给大家充饥,遇上了险情。听到枪声的战友们赶过来,只见从悬崖壁上生长出一棵树来,那树上挂着一具尸体。几个人站在悬崖顶上,看了半天,只能模糊地看出是个人,衣服和李立三穿得一模一样。悬崖如刀切的一般,人没有办法下去。

消息传到汀州,周恩来亲自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但正当追悼会举行中,李立三却回来了。

原来,南昌起义后,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为了彻底消灭起义军,买通了黄峰岭上的土匪。土匪们打听到起义军要路过这里,便埋伏在路上,李立三来到树丛中摘野果子,正进了土匪的埋伏圈。土匪们一看李立三像个大官,便扑上来抓他,在格斗中,李立三开枪打死了一个土匪。土匪们怕起义军大部队追来,便将死去的土匪推下悬崖,赶紧将李立三带走了。在路上,李立三知道他们这几个土匪都是穷苦人出身,被逼为匪,便向他们做宣传工作,倒把这几个人都争取了过来,并带回到汀州。之后,李立三将那几个随他来的土匪编入了叶挺的部队。

周恩来“三哭”张学良

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的张学良将军,同中央领导人多有接触,但他同周恩来的友情更为绵长,使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思念达40年之久,曾三次为其泪流满面。

1936年3月的延安,仍是皑皑白雪,清凉山下桥儿沟的天主堂里炭火熊熊,周恩来同张学良在这彻夜长谈,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胆识和爱国热情、民族气节也大为称颂,会谈后,张学良拿出2万银元送给红军,返回西安,又拿出20万法币转送给中国共产党。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请来周恩来,使西安事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1936年12月25日下午3时许,在没有通知周恩来的情况下,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周恩来闻讯后亲自来到机场,想阻止张学良这一莽撞行动,等他赶到机场,为时已晚,飞机已经起飞,周恩来仰望天空,泪流满面,连声呼唤:“张汉卿!张汉卿!”后来周恩来叹息地对人讲:“唉!汉卿是看《连环套》那样的戏看坏了,现在不但要‘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遭蒋介石囚禁,转到过黄山、苏仙岭、凤凰山、阳明洞等地。

自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一直思念张学良,1946年国共两党在重庆和平谈判,周恩来副主席再次提起被囚禁的张学良将军:“只可怜那个远在息烽钓了十年鱼的人,他这十年钓鱼的日子不是容易过呀!……”别人听了这番话都十分难过,周恩来当时眼里更是闪动悲凉泪花。

1961年12月12日,周恩来总理邀请在京的东北、西北军当年参加“西安事变”的诸位同志,开招待会,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解放军海军参谋长)给周总理敬酒,泣不成声,周恩来为人最重感情,想到张学良的际遇,热泪潸然而下,邓颖超同志举杯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周恩来说:“我的眼泪代表中国人民,不是我个人的。”

杨虎城与十万支钢枪

1934年,日本悍然侵占东北三省,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等地。1935年,绥远告急,远在西安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亦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准备抗日。正在这时,杨虎城的部下前往杨虎城新官邸向他报告了一个隐秘的消息:“挖到了一个大银窖。”闻此,杨虎城不禁面呈喜色,可随即又紧蹙眉头陷入沉思……

当时,中国与日本军队在武器装备上相差悬殊,这对双方战场上的胜败有着直接的影响。在1933年,东北军决心在长城各口与日军决一死战,以雪丢失东三省的耻辱。可是战斗打响后不久,就出现了枪支及炮火与敌方在等距离射程中不对等的尴尬局面。长城各口之战,虽然将士们英勇顽强,但是东北军显然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件事对张学良和东北军打击很大,1934年,张学良出国考察军事返回后,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他来到西安曾不止一次地对杨虎城谈及此事。

想到这里,杨虎城抬起头,语气断然地对机要秘书申伯纯说:“把挖银窖得来的财宝秘密打造成银元,用这些钱迅速派人到德国订购十万支钢枪,准备在抗日战场上派上用处。”就这样,这件事完全在战时的紧张秘密状态下,昼夜加班,日夜兼程,短短一个多月之后就得到了回复消息,“十余支样枪先运往贵处”。杨虎城随即命人在西安机场等候,谁知过了预定的时间仍不见有飞机降落。后来才知道,运送样枪的飞机误将洛阳机场当成了西安机场,降落在了洛阳机场,样枪当即被蒋介石的军队扣留,并顺藤摸瓜追查原因,把全部的枪支都收缴了过去。杨虎城在西安得知这一结果后,连连叹息,但又不好声张,蒋介石对此事亦是三缄其口。

1936年,杨虎城与张学良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杨虎城虽然没能亲临抗战前线,可是他派人订购的那十万支钢枪却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杨虎城得知淞沪战役以及后来的台儿庄战役等状况时,他伫立在窗前双眼含泪喃喃自语:“那些武器可派上用场了!”

廖承志戴着手铐走完长征

廖承志正式坐牢,头四次是在外国,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在国内被国民党逮捕的。这六次坐牢名实相符,所以称之为正式的坐牢。还有一次无以名之,因为除了“坐”之外,还被绑着两只手随同行军,而且没有经过宣判的手续,又随时可以被枪毙,姑且称之为非正式的坐牢吧。这次是在最后一次被国民党投入监牢之前的1935年,廖承志被张国焘抓了起来,张国焘杀了很多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廖承志是大知识分子,还留过洋,只因他会画画,可以画宣传画,所以暂时寄下他的脑袋,押着他参加长征。那次因周恩来的努力而幸免于难,才有最后这一次正式坐牢。

被国民党逮捕的两次,第一次是1933年3月在上海。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和陈赓关在一起。因在英租界,提问他的都是英国特务。陈赓给他出主意,叫他设法通知他母亲。怎样通知他母亲呢?廖承志对特务说,跟我走,特务问去哪里,廖承志说,相信我就跟我走,不相信就算了。特务以为要带他们去抓人,用两辆汽车,七八个人押着戴了手铐的廖承志上车,廖承志指着向左向右转了一阵,把特务们带到了他母亲家。何香凝看见儿子戴着手铐,知道出事了。这一下,真是事情闹大了,何香凝、柳亚子,甚至孙夫人宋庆龄等头面人物都出动营救,使廖承志终于逃脱了牢宠。

廖承志最后一次的囹圄生涯,先在粤北,1945年被转到重庆渣滓洞的白公馆,这是关要犯的地方。廖承志在这里度过了1945年的元旦和春节。这一年夏末,特务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由特务头子毛人凤把他带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用花言巧语企图说服廖承志投降,最后都被廖承志顶回去了。于是,廖承志又被送回了渣滓洞。小说《红岩》就是以国民党特务这个杀人魔窟为背景。从那里生还的人,寥寥无几。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一家和其他几位坚持抗日反蒋的著名人物都在那里被杀。廖承志能够从那里获释,真可谓死里逃生。

幽默谐趣的张大帅

招兵告示

东北王张作霖的一份招兵告示是在马粪纸上面写的:

“快来当兵吧,升官快,发财快,一来就给大洋20块。”

据说张大帅当年招兵的时候,招兵站前面放一坛酒。有人报名以后,立即可以领到20块大洋,家里人把大洋拿走,人喝完酒,跟队伍走了。

别看张大帅没有多少文化,可是他非常有心计,干什么事情都能够抓在点子上。这个招兵告示充分反映了他的精明。对比之下现在的东西太空了。

倒霉的秘书

张大帅大字不认几个,到银行取款时拿毛笔在支票上打个勾就算签字了。他的秘书见了心里想,我要是也冒充着拿笔一勾也能小赚一笔,于是他就那么干了。结果露出了马脚,被张作霖拉出去毙了。

临刑前他问张作霖能否让他死个明白,张耳语了一番:张作霖的毛笔是特制的,毛中藏着一根刺,签字时先勾后扎,秘书的支票上就少了一个被扎的痕迹。

吓你一跳

张大帅一次出门溜达,碰巧一个卖豆腐的吆喝了一嗓子,把他吓了一跳。张大帅气急败坏,吩咐下属把卖豆腐的拉下去,他要亲自毙了那家伙。

张大帅“砰”地一枪,卖豆腐的应声倒下。过了一会,他却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是被吓晕了,因为子弹是朝天空射的。这时就听大帅说:

“小子,你刚才吓我一跳,我也吓你一跳!”

人手一份

张作霖想从日本人那里弄点军火,就与日本人签约,允许日本人在东北某地开矿。

日本的军火运来之后,便向张作霖要开矿的批文。张回答:“我什么时候答应开矿了?”

日本人一听急了:“这不是你盖的章吗?你怎么不认账呢?”

张作霖回答:“妈个巴子,我这印章,假的到处都是,恨不得东北人手一份!就连擦屁股纸上都印着这个章呢,你这准是假的!”

冯玉祥的“贺礼”

冯玉祥任国民党军政部长期间,有一天,他收到南京市长刘纪文的结婚请柬。刘纪文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为了把婚礼办得隆重点,办得体面些,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他邀请了很多军政要员、达官贵人参加婚礼,冯玉祥也自然被列为邀请的上宾。

公馆里宾客如云,礼品堆积如小山。冯玉祥自己没有来,而是派了一位秘书代替。秘书首先代表冯玉祥向刘纪文道喜,接着递给他一个用红布包着的盒子,郑重其事地对刘纪文说:“这是冯部长的贺礼。”

刘纪文以为盒中装的定是珍贵礼物,高兴地接过盒子,口中连忙道谢,旁边有人趁机讨好说:“既然是冯部长送的礼物,也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饱饱眼福呀!”

刘纪文洋洋得意,命人打开盒子,只见盒中全是一张张的字条。刘纪文抓过来一看,顿时脸色转阴。原来,盒子里装的全是南京市民控告他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状子。

蒋介石与“钉子户”

蒋介石当上民国总统后,就想把奉化老家的旧居拆了扩建。要扩建必须让周围邻居搬迁腾出地方才行。老邻居们听说是蒋家要扩建,纷纷搬走将宅基地让出来,但有一家千层饼店却像“钉子户”一样坚决不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