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下)
16777700000006

第6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6)

大约在1926年前后,十几岁的一荻,出于好奇,随姐姐去舞场,便与张学良相识,并很快成为朋友。1928年秋天,张学良同一荻相约,秘密去沈阳北陵同居,并让她就地入大学深造。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绮霞失踪”传闻。从此,一荻便有了秘书、赵四小姐的称谓。

赵庆华得知一荻与张学良去沈阳同居的消息,震怒异常,随即在报端上发表声明:与赵四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

1930年,一荻随张学良到北京,住进顺承王府。

赵一荻自从住进了顺承王府,便和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朝夕相处。赵一荻识大体、顾大局,以她的贤惠品德维系着整个家庭的融洽和睦。于凤至对赵一荻的贤良很是赞赏,故接纳,如亲姊妹相待。她们亲密合作,精心照顾张学良,这对张学良专心处理军务、政务是很大的支持。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出国。在张学良失意的时候,赵一荻不但给他安慰,并支持他在出国前短期内戒毒。张学良由于凤至和赵一荻陪同,去英国、意大利考察军事。1934年,赵一荻从意大利回国至上海。西安事变前后,赵一荻一直陪伴张学良在西安,赵一荻协助他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这一切,表现了她坚决抗日的爱国情操。

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将张学良软禁起来,赵一荻携带儿子去香港居住。1937年初,于凤至遂赴奉化溪口照顾张学良的生活,历时3年。由于辗转迁移和特务的折磨,于凤至健康状况日差,需要出外就医。于是,张学良便在1940年向军统头子戴笠提出,让赵一荻来接替于凤至照顾他的生活。

赵一荻获悉张学良需要她去照顾的消息,毅然决定前往张的囚地。她抛弃一切优裕的条件,去同张学良一起过囚禁生活,其中包括舍离自己最心爱的不满10岁的儿子张闾琳。

1940年,赵一荻从香港来到湖南沅陵凤凰山陪伴张学良,一直到被押往台湾新竹县井温泉。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张学良和赵一荻两人相依为命。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一荻身上,赵一荻则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顾。

1964年,74岁的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为了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着张学良的赵四小姐,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和51岁的赵四小姐,这对“牢狱鸳鸯”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36个春秋。

1990年,张学良脱离幽禁生活。此后,不论张学良身在何处,赵四小姐总是陪伴身边。赵四小姐这一生最愉快的日子,是张学良获得自由,移居美国夏威夷之后。直至2000年6月23日在檀香山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8岁。

陈独秀成斯大林替罪羊

1927年,曾连任五届中共总书记的陈独秀被开除党籍。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所以被开除了党籍。有人称陈独秀问题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大案。

陈独秀的罪名具体是谁定的呢?在《易礼容纪念集》中披露:易礼容1921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何叔衡一起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小组。1927年8月4日,共产国际从武汉来了两个苏联人,住在长沙苏联领事馆,找易礼容、夏明翰等人开了一晚上会。中心议题是提出要湖南省委签字打倒陈独秀。这时“八七会议”还没有开,中共中央还没有说话,他们就风风火火地跑来指挥一个省委打倒自己的中央总书记,这是什么意思?陈独秀又没有叛变,没有退缩。易礼容等人想不通,问这两人:“为什么要打倒陈独秀?难道要由陈独秀一个人负责?当时‘国际’有指示(指要求中共中央不能和蒋介石、汪精卫分裂的那些指示)。‘国际’代表就无责任?”易礼容等人拒绝了这一非分要求。会议不欢而散。“八七会议”陈独秀下了台,易礼容也被撤了职。

为什么共产国际的人要亲自出马风风火火地去组织人打倒陈独秀呢?

据杨尚昆回忆录中的文章《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杨尚昆1926年到苏联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办的中山大学学习。他在文章中说,1927年整个3月份,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一直在说“蒋介石不得不服从群众的革命意志”。就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一个星期,即4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说:“没有必要驱除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是服从纪律的。”话音刚落,4月12日,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大开杀戒。消息传来,中山大学像遭了一场大地震。5月13日,斯大林又到中山大学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宁(南京蒋介石控制的部分国民党,当时被称为国民党右派)、汉(武汉汪精卫控制的部分国民党,当时被称为国民党左派)分裂,“事实上使国民党洗去了污点,把国民党的核心向左推移”。斯大林要学员仍相信武汉的国民党“没有右派”,“是中国劳动群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中心”。又是话音刚落,7月15日,宁汉合流,武汉的汪精卫也跟上蒋介石反共了。这一下,斯大林怎么办呢?7月28日,他在《真理报》上发表的《时事问题简评》中说:“共产国际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他说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不善于利用这一时期的一切可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这一时期犯下一系列的极大的错误。”杨尚昆在文章中说:“斯大林没有作一点自我批评。”这就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都推给了当时的中共中央和陈独秀。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当然要马上风风火火地行动起来制造一件中共省委反对中央总书记的事实,好审判陈独秀这个替罪羊了。

“儒将”叶剑英二三事

与日本教官以真刀劈赛,最后对手按“武士道”规则交出佩刀认输

叶剑英在粤军和中国革命军队中长期任参谋长,多年来有“儒将”之名。其实他的武功也远超过常人,在捍卫民族尊严和革命战争中不惜舍身相拼。

他在云南讲武堂就读时,校内所聘剑术教官是一个出身武士之家的日本中尉。此人经常欺负中国教员和学生,甚至违反只能用竹剑劈刺的基本规律,扬言谁敢与他比试就要用真刀。叶剑英见状积愤在胸,通过仔细研究此人特点,苦练半年,向他提出挑战。那个日本教官大感意外,上场便大吼着狂劈,被叶剑英一一挡过,几个回合过后,日本教官便乱了阵脚。叶剑英一招过去,使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只好按“武士道”规则鞠躬交出佩刀。

在广州起义中手提驳壳枪,哪里枪声最激烈,就赶到哪里指挥

广州起义的第一天,身为副总指挥的叶剑英一面筹划全局,一面到第一线直接指挥。因起义官兵不大会用炮,他便亲自教他们如何瞄准目标和开火。战斗进入第二天形势恶化,叶剑英手提驳壳枪,哪里枪声最激烈就赶到哪里指挥,一天下来脸都被硝烟熏黑了。在此后的战斗中,叶剑英多次遇险,腿上还一直留着长征途中被炸伤后未能取出的弹片。

长期身居国民党统治的虎穴,却谈笑自若,以卓越的才识让对手敬服

叶剑英曾长期与国民党当局周旋,经常被特务跟踪监视,一生中多次遭遇暗杀袭击,他却以大无畏的气概,身居虎穴而谈笑自若,并以卓越的才识让对手敬服。抗战初期,他应邀到国民党办的南岳游击战训练班当副教育长。面对周围的敌意,他以坦荡的气概相对,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国民党军官们说明共产党能够以弱胜强,就在于能与人民打成一片。顽固反共的教育长汤恩伯听了也不禁感慨万分,当众指着叶剑英对部下们说:“过去我们为什么老打不过他们呢?因为他们同群众是鱼水关系。”

叶剑英以公开身份驻国统区时,还主管一些秘密工作,如深入军统电台的张露萍小组即由他掌握。驻北平时,他曾想出一些巧妙的接头办法,如外出时为甩掉跟随的特务汽车,把车开到东安市场前突然刹住,然后跳下来消失于人头攒动中。特务们只好在他的汽车旁等候,谁知叶剑英已到另外一个门口,乘上地下党准备好的汽车赶到秘密联络点。叶剑英任广州市长时,明知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派人来暗杀,仍经常到群众和各方人士中去。一次,他乘车回东山,发现一辆可疑的卡车停在路边,警卫让他低头时便飞来一串子弹。警卫还击后卡车逃走,叶剑英下车时指着车上的弹洞笑着说:“就凭这枪法,用不着大惊小怪嘛。应该想法通知毛人凤,再派特务来行刺,非带来一门美式榴弹炮才行。”

幽默大将军陈赓

在我军将领中,陈赓是传奇色彩最多的一位。这同他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赓是黄埔第一期学员,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们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陈赓背着蒋介石冲出敌人封锁,救了蒋介石一命。但很快国共之间反目成仇。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赓,以感化他。但蒋没想到,初次会见,他就碰了一鼻子灰。双方见面后,陈赓怒目而视,蒋介石也好长时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开腔:“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过了好半天,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接过纸,大笔疾书,蒋还以为他真要认错。等拿过纸来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满纸都是“打倒蒋介石”,“独裁不得人心”一类话。蒋介石再有耐性,这时也忍不住骂了起来:“娘希匹,你中毒太深了,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后来每当有人问起这段往事,陈赓总是说:“早知道他那么反动,就把他扔到沟里去了。”

老蒋在退居台湾时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还是蒋经国问的好,为何陈赓如此和您具有渊源的学生,却没有跟从您呢?

陈赓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他胸怀天下人,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是一代枭雄,却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提起陈赓的第一次婚恋,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1926年,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陈赓遇见曾有一面之缘,并对之早生爱慕之心的王根英。陈赓便决定利用这次会议向王根英求爱。一天,陈赓瞅准机会,坐在王根英附近,掏出纸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行字:“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然后他让身边同志传给王根英。谁知王根英对这种求爱方式不仅没有好感,反而嗤之以鼻。她噘起嘴,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转身把纸条贴在墙上。陈赓一看,并没有觉得脸上无光,反而更加喜欢这位泼辣爽气的姑娘。他马上写好第二张纸条。王根英只看了一眼,便又把纸条贴到了墙上。陈赓一看更来劲了,便又写了第三张纸条。姑娘连看都没看,就把纸条贴上去了。会议休息,大家都注意到了墙上的纸条。有人跟陈赓开玩笑:“她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看总不是反对。她恐怕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正向她求婚呢!”陈赓感觉倒很良好。“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嫁给你?”王根英绷着脸问道。“因为我爱你嘛!再说,我们郎才女貌,志同道合!”这下连王根英都忍不住笑了,脸红红地回敬了一句:“脸皮真厚!”之后不久两人便开始谈起恋爱,直至结为伉俪。

我军将领中,有许多出身贫寒,但在战场上,他们奋不顾身,忘死拼杀,有的脾气也很暴躁。徐海东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他有一个外号叫“虎将军”。30年代,陈赓曾当过徐海东的师长。徐海东每次指挥战斗,总是冲锋号一响便第一个冲向敌阵,同志们都劝他,他就说:那子弹都是吃素的,我徐海东命大。陈赓便把徐海东叫来,以少有的严肃语气对他说:“躺在地上的烈士有多少,他们要是听见你这话,不寒心才怪。你固然忠勇可嘉,可是,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让我很伤心。”徐海东当时愣住了,当晚部队集合,徐海东向战士们说:“关于怕死不怕死,我徐海东说过不负责任的话,师长批评了我,我从心里认错。”许多年后,陈赓对别人说:“乖乖,这一辈子挺光荣的一件事,就是当了几天徐海东的领导,他是著名的‘虎将军’,我当他领导,他没咬我,却帮我打了许多硬仗。老虎呀老虎,真厉害呀。”

陈赓的幽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在死亡笼罩着的战场上,他都不忘幽默一把。1927年南昌起义后,队伍南撤。陈赓被分在前卫部队,在与敌人的一场恶战中,他左膝盖受重伤,脚腕骨也被打断,不能动弹,敌人进行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血污。敌人走到他身边,他闭目屏息,纹丝不动,敌人以为他是死人,踢了一脚就走了。

不过真要论起作战指挥,连外国人都要害怕。1950年初,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歼灭法军九个营。等战役结束,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张闻天“三让总书记”

在红军万里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特殊环境中产生了一位总负责人,这就是“留日留美复留俄”,有着“红色教授”之称的张闻天(笔名为洛甫)。这位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举止有着学者风范的领导人,被毛泽东开玩笑地称为“明君”。他配合毛泽东开好了遵义会议,又在征途中“三让总书记”,显示出不计个人名利的坦荡胸怀。

1935年2月上旬,红军长征到达云南扎西,许多领导人都感到博古不能再负责下去,常委分工问题应解决。2月5日,在一个“鸡鸣三省”(即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小村子里宿营后,中央常委重新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总负责人(当时有人也称为总书记)。

当时博古也认识到自己缺乏斗争经验,不适合担任最高领导。有人劝他不要“交权”,博古还是襟怀坦荡表示应该服从集体决定。这一交权形式很简单,就是把几担装有中央文件、记录和印章的挑子交由张闻天负责。

张闻天从年轻时起就喜好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不长于处理琐事。他总戴着眼镜,不苟言笑,不善交际,常在沉思问题,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他被推为总负责人之后,一再感到自己并不完全适合于领袖地位,希望毛泽东担任总书记。毛泽东以身体不好并忙于军务为由拒绝。1935年4月,红军长征渡过北盘江后,中央讨论要派一位中央负责人到白区工作,张闻天主动要求离职前去,结果毛泽东等人不同意,改派陈云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