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
16777900000030

第30章 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

如果我们就是这仅剩一件外衣的借贷人,那么我们必须牢记:这惟一的外衣不可用来抵押。也就是说,我们的饭碗不可用来抵押,我们可以用信用来保证。

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是我们恪守信用的明证。

121.味道个性化

《塔木德》说,不要把一种产品和其他产品混合,但为了提高商品的品质,可以把度数高的葡萄酒倒入度数低的葡萄酒中;酒里不可兑水,但若兑水是当地风俗则不受限制。

可口可乐公司是美国饮食文化的象征,在全球可谓家喻户晓,它的商标价值已达400亿美元,但这家公司曾经差一点因放弃“个性”而夭折。

1886年11月15日上午,因饮酒过量而头痛的威尔克斯先生受“彭氏健身饮料可治头痛”的宣传,来到阿萨·坎德勒的药店,提出喝一杯彭氏健身饮料。店员一时疏忽,把配制彭氏健身饮料的原浆掺到了苏打水,没想到威尔克斯喝完顿觉神清气爽,可口可乐由此诞生。

1888年,已经购买可口可乐配方全部股权的坎德勒不再用原浆(含有可卡因、咖啡因的可可叶和可可果提炼品,并加入若干油类物品),加净水配制药用饮料,从此专心经营可口可乐。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一度更改可口可乐的配方,以迎合想像中的大众口味,结果没得到市场认可,公司业务一落千丈,濒临倒闭。

关键时刻,该公司只好沿用原先的饮料配方,以其怪怪的味道再度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另一个例子是:

纽约曼哈顿区百老汇大街云集了全世界各种特色的知名副食品,就连香肠和泡菜也达几十种之多。有个叫做塞思巴尔的犹太人开了家食杂店,特别注意每种副食的不同风味,谨慎地对待它们的味道上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出售的橄榄,美味无比。后来,周围的店主都停业了,只有塞思巴尔的食杂店年年扩大规模。经营策略何尝没有个性,何尝不需要“怪怪”的味道呢?只要是“怪怪”的味道,就能让人们长久地铭记。

122.追逐流速

小麦借给别人作播种之用,就有归还的希望;作果腹之用,借麦的人吃完了就会再去借,周而复始,就会越来越贫困。对于出借者而言,这种账就会成为呆死账。

消费借贷如此,生产借贷也是这样——它会因资本的流通不畅而无法收回出借物品。

《塔木德》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可以将小麦借给佃户作种子,但作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美籍犹太人洛克菲勒从小熟读《塔木德》,想必他是知晓其中三味的。

1858年,约翰·洛克菲勒的父亲借了1000美元给了洛克菲勒。那时,洛克菲勒手头有800美元的积蓄,刚刚中学毕业,年仅19岁。

洛克菲勒没有把这1800美元挥霍掉,而是和大自己10岁的克拉克一起,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肉类和谷物的公司,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86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发现了石油,一时间,采油区井架林立,原油产量节节上升,但洛克菲勒没有盲动。

3年后,当疯狂的“钻油运动”导致原油由当初每桶20美元跌得不到10美分时,洛克菲勒认为“种子发芽的机会”到了,投资石油是时候了。于是,他和安德鲁斯合股开了一家炼油厂,并使这家炼油厂迅速成为当地最大的一家炼油公司。就在“小麦发芽”的时候,洛克菲勒说服了自己的弟弟威廉参加了进来,建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经营石油进出口贸易,以抵御石油质次价乱的风险,自己则坐镇全局。

他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削减成本,降低价格。为降低成本,他自制油桶,自制炼油用的硫酸,购买油船和输油管,精心护侍着自己的“麦田”,终于控制了当地26家石油公司中的21家。

石油帝国的初步形成,“大片的小麦丰收在望”,这时他却预感到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暴风雨”即将来袭。

一天,他看到一篇文章,为其中的“小商人时代已经结束,大企业时代业已来临”而兴奋不已。他于是高薪聘请了文章的作者作为自己的私人顾问。作者为报知遇之恩,提出了“托拉斯”这个理论,即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高度联合,组成集团垄断市场。

这一理论的运用,使洛克菲勒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垄断时代。

1884年,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最终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000元借来的“麦种”赢来了高产。如果把“小麦”借给了别人作种子,那么怎样才能把“小麦”收回呢?

把“小麦”借给了别人,那就决不能一借了之。

决定借给他,我们已经确信他对这份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借给他之后就要促使这份资产在良好的状态中运行。

要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就要使货款支付更简单、更顺利,使资本的流速加快,更快。资本流通不畅,导致无法收回出借物的现象发生,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顺利进行的货款支付,也就没有健康发展的经济活动。所以,买方和卖方都要努力创造顺利回收货款的环境和条件,商量确定合理的价格,卖方更要提供促使交易顺利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等。

这一过程中,就有商务活动发展壮大的机会。

创造良好的付款条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被注意,而很多商界知名人士都在这一点上下了不少功夫。

欧洲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老板马克斯、斯宾塞和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熟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123.雇员至尊

犹太圣典《塔木德》这样告诫以色列之子:给雇员以表现自我的舞台,让雇员在自尊中工作和生活;全力帮助雇员而不求所得;困苦穷窘的雇员,无论他是你的兄弟还是其他人,你都不可欺负他;要当日给他工钱,甚至不可等到日落。你要是反对,并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

另一则源于《塔木德》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些搬运工在为雇主搬运葡萄酒的时候,因为粗心弄丢了一桶。作为惩罚,雇主把搬运工的外套拿走了。

这些搬运工到大拉比那里抱怨。于是,大拉比要求雇主把外套还给他们,因为雇主应行善人之道;大拉比又令雇主把工钱如数给了雇工,因为雇主应走正义之路。

雇主和雇员之间常常为工钱发生争议。当他们最后分手时,每一方都深信对方掠夺了他。

怎么预防这一问题?犹太圣典《塔木德》说,这必须事先依据地方标准、风俗习惯以及雇员完工的时间来确定雇员应该得到的报酬。

如果雇主请雇员在夜里干活,但当地的习惯是不在夜里干活,那雇主就不能强迫。

如果当地的风俗是为雇员提供食物,那雇主就必须提供。

如果当地的风俗是提供点甜,那雇主就不能以其他味道的食物代替。

如果雇主让雇员做特殊的工作,那雇主必须把自己的要求明确地告诉他,并接受雇员关于报酬方面的特殊要求。

上述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让雇员能够大胆地怀疑雇主,把本来就属于雇员的怀疑权还给他,并努力打消他的怀疑。如此一来,商业活动就会按商业规律和雇主的设想展开。

仅仅做到这一点,仍然不是一个好雇主。

好的雇主对雇员极其忠诚,总是视雇员为合伙人或大股东,甚至视为自己的财神,在雇员面前保持一种谦虚。

这些雇主具有如下表现:

·给雇员以表现自己的舞台,让雇员在自尊中工作和生活。

·全力帮助雇员而不求所得。

·只要是承诺过的好处就全部兑现。

·不要频繁地更改工作计划使雇员无所适从。

·不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雇员。

·以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适度责备雇员的过错,不使责备产生副作用。

雇主最大的财富便是雇员对公司的忠诚。为了赢得雇员对公司的忠诚,雇主就得对雇员完成的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对雇员所有的过失表示由衷的包涵,包括甘受种种“委屈”。

124.学习雅各折树枝

传说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在给岳父拉班放羊的时候,巧妙地赚取了超过岳父设想的工钱。

故事是这样说的——

雅各给拉班放羊,提出工钱不需要支付现金。只要放羊期间出生的带斑点和花纹的羊羔。

拉班心想,哪里见过长有斑点和花纹的羊羔呢?于是,他高兴地答应了。

羊们交配的季节到了。只见雅各折了些树枝,剥下树枝的皮。露出布满花纹和斑点的枝干。然后,他把这些树枝插入水槽里,让膘肥体壮的羊喝了水再交配。这样,没几年,雅各得到了近千只长有花纹和斑点的良种羊羔,而拉班得到的羊羔全是瘦羊的孩子。

拉班心里大呼上当,但没有办法提出任何异议。

故事中的拉班没有提出异议是有其“苦衷”的—一雅各的做法尽管不“道德”,可是并没有违背契约。

拉班交给雅各放养的羊,实际上就是交给他的一个项目,羊们下的崽就是这个合作项目所衍生的资产,或者说是它们产生的利润。

雅各折树枝,把优质的、大量的资产理直气壮地占为己有,把劣质的、极少的资产毫无愧色地分给了项目所有权人。这个看似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故事,道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赚钱妙法。

犹太金融家赫希男爵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19世纪末,土耳其拟建一条2500多公里的铁路,把维也纳和君士坦丁堡连通起来。

预算中,平原地带造价为每公里4万美元,山区地带造价为每公里5万美元。

赫希和土耳其政府签订了合作建设这条铁路的协议。协议规定,由赫希出资,并确定了利益分配的条款。

工程开工两年后,维也纳——君士坦丁堡铁路易建的500公里干线完工,另外的800公里易建路段开始兴建。这时,整个线路中投资风险最大的:1200公里的路段建设计划却被取消了。

原来,被取消的路段势必经过俄国势力范围,赫希挑唆俄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干涉。同时,赫希把200万美元“馈赠”给了土耳其铁路大臣。

土耳其政府只得让赫希轻轻松松赚起了大量的“羊羔”。

再后来,赫希干脆把自己修建的铁路卖给了土耳其政府,使自己在这次合作中赚了千万“只羊”——3200万美元。现代商场中,有很多人学着雅各折树枝,纷纷累积了惊人的财富。

125.撤销交易的哈拉哈

撤销交易并不是毁约。在这里,它指的是交易结束,回到开端。

《塔木德》提出了撤销交易的三条哈拉哈(法则)。

——如果收到的商品品质劣于订货时商定的商品品质,那么,买方可以提出撤销交易;

——如果发出的商品品质优于订货时商定的商品品质,那么,卖方可以提出撤销交易;

——如果订货商定的商品品名与送货的商品品名不一致,那么,买卖双方都可以提出撤销合同。

“撤销”在希伯来语中一般是指“返回原点,将商品、遗失物归还、退回”。所以,他们撤销交易并不是毁约的意思,而是指交易结束,回到开端,回到契约标示货物交接前的状态,履行原契约。

犹太人的确擅长经商,因为他们谨遵这三条法则,坚持诚实经商,心中牢牢确立了顾客至尊的观念。

市场行情是瞬息万变的。虽然商品价格涨涨跌跌,但是,商家只要与顾客就产品价格和质量等条件达成共识,那双方就都不要去反复思量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

分析如上法则,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条法则说的是,假如订货时10吨上等小麦值1000美元,到送货时因行情看涨而升到1100美元,那么,卖主不能只将10吨现值1000美元的劣等小麦送给买家。

犹太法典强调顾客至尊,并不是说顾客可以获取不合法的利益。第二条法则,为的就是保护卖方利益:如果订立了交易劣等品的合同,卖方因为疏忽而将优等品发给了买方,卖方可以用契约标示的劣等品去换回优等品,也可以要求买家按优等品的价格付款。

第三条规则说的是误送了与订货货物不符的另一种商品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买卖双方最好是一发现就声明退换,避免放置过久,使商品的品质发生改变。但买卖双方都接受了这种现实的情况例外。

顾客至尊和商家赚取合理利润是并行不悖的。

保护双方,才能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为了维护双方的权利,买卖双方都不可轻视对现货商品的再次确认,都要认真察验现货与契约标示物的差别。

现实情况是,买卖双方极易产生如下不可取的想法。

·买方认为货款已经付过,货物会毫无问题地送到。

·卖方认为货物发出后自己就不再承担责任。

在这里,再次提醒诸位:如上法则是从商的基本之道,是犹太的先知和贤人们怀着诚意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应当在运用中比教科书的刚性规定多出许多灵活性。如果你不想从商,那你也得让它烂熟于心,因为你无法做到不成为一名买主。

纠偏错误的想法,校正不妥的行为,减少退货给买卖双方带来的不便吧。

126.在信息里淘金

西姆思拉比在《塔木德》中说“信息是有价的”,宣告和预言了信息时代的必然来临。

希伯来语中的“语言”一词,包含着“产品”、“经营活动”、“信息”这三个词的意思。犹太人敏感于信息,也许是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一词汇的暗示。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人类社会从事信息行业的第一人是犹太人,他就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约书亚。

约书亚一开始为摩西从事间谍活动,在摩西去世后,继承了摩西未竟的事业,统率以色列的12个部族征服了约地迦南。

也许是受约书亚的影响,犹太人中涉足信息业的人尤其多,而且这些人在犹太社会内部的地位都很高。

他们在信息的搜集、整理、运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如下理念:

·经济活动能不能顺利开展,与商业活动信息和产品信息密切相关。

·信息、产品、经营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经济活动。

·商品离开了信息便不能产生价值。通过信息(语言)描述商品,表达商业活动的构想,说明商品的价值,商品才有流通的可能。

·能够说明商品功能和表达服务内涵的信息(语言)是最大的商品,是商人创造价值的资源。

·不断积累零零散散的信息,再对其进行系统管理,也可作为可用的情报。

基于对信息重要性的清楚认识,罗斯柴尔德在创业之初就重视信息工作。他们一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张巨大而又高效的情报信息网。快速而又准确的信息以及对整理和运用信息的擅长,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秘诀之深谙。《塔木德》奥义的犹太人查理·亚巴斯,于1832年在巴黎创立了亚巴斯通讯社,直接靠卖信息赚起了钱(亚巴斯通讯社是世界最早的通讯社,如今的法新社即由它发展而来)。

犹太人朱利什斯·罗伊特在亚巴斯通讯社干了一段时间,便在英国创立了路透社,单独干起了新闻配送业务。

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是由犹太人创办的,现任美联社董事会主席一职的唐纳德·纽豪斯也是犹太人。

何止如此!在如今世界的信息流通领域,哪里不见犹太人和犹太裔的身影?!

127.行动胜过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