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农村常见病防治
16778100000020

第20章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4)

②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避免发生各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③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使糖尿病人尽可能享有与非糖尿病人相近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相同的寿命。

(2)药物治疗的误区。

①混淆药品及保健品。老百姓经常分不清“准字号”药、“健字号”和“食字号”药,经常把“健字号”、“食字号”药当做正规药物来服用,还对“准字号”药物有抵触心理。殊不知“准字号”要才属于治疗药,它需要在多家三甲医院经过数年的临床试用,临床达到一定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国家才能批准上市。而“健字号”“食字号”药就不同了,它不需要临床试用,生产后就能上市,因为它只是保健品或食品。某些“健字号”“食字号”常号称有治疗功效,请患者小心鉴别,谨慎服用。

②偏信中药。大部分保健品号称是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但实际上大都加入优降糖、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片,降糖效果不稳定,易导致低血糖。

③有些患者认为用上降糖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结果药物用量越来越大,既不利于血糖控制,又易使身体发胖。

④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千万不能打胰岛素,一打上去就成瘾了,一辈子都戒不掉。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糖尿病血糖升高的直接原因就是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一旦胰岛功能恢复,可以撤去。

⑤糖尿病可以根治。现在一些非正规医疗广告中经常可见“糖尿病根治秘方”及“治愈糖尿病”等宣传。就目前医学发展水平而言,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除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外,原发性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是不能根治的。

(二)糖尿病病情监测及影响糖尿病病情的因素

1.糖尿病病情监测的因素

(1)血糖、尿糖,应每日监测。

(2)体重、血压、腰围/臀围,应每月监测。

(3)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应每季度监测。

(4)糖化血红蛋白需要每2~3个月检查一次,应控制在Hblc<7%的范围。

(5)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

(6)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

糖尿病监测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

(三)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养

1.常见的影响糖尿病病情的因素

(1)天气变化如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淋等。

(2)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

(3)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大量饮酒,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

(4)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外伤,手术,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频繁发生低血糖后。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血糖的波动,因此一定要注意避免及预防。

2.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1)维持标准体重,避免肥胖和消瘦。饮食中摄取的能量能满足每日正常生理活动、工作和劳动的需要即可,避免摄取过多的能量而引起肥胖和能量摄入较少而引起消瘦。

(2)均衡饮食。为了维持健康,必须摄取营养均衡的饮食,即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坚持饮食治疗。

3.糖尿病饮食治疗存在的误区

(1)主食(米饭、馒头、面条等)糖分多就不吃主食了。对于查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一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就开始“节食”了。认为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含糖分多,自己的血糖太高了就不吃主食了。虽然主食中的含糖量高,但是主食中的糖分会转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对于人体正常“开销”来说是必要的。所以要是少吃了主食就会养分不足造成营养不良。这对糖尿病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让糖尿病加深。

(2)动物油含脂肪高就少吃,植物油含脂肪低多吃点也没有关系。糖尿病患者认为动物油油不能吃是因为动物油是从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所以含脂肪高,就不能多吃。植物油是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是纯天然的,含脂肪低,所以多吃不要紧。尽管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无论动物油、植物油,都是脂肪,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因此,就算植物油含脂肪低也不宜多吃。

(3)只控制正餐,零食不限制。一些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样也破坏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4)只选择粗粮,不吃细粮。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但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

(5)吃多了不要紧,再多吃药就好了。一些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时觉得常忍不住吃多了,他们觉得,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将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的风险,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6)认为少吃一顿主食就少吃一次药。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另外,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量增大,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是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很重要。

(7)低糖的食物就可以多吃点。糖尿病患者认为在标签上贴上低糖的标志就真的是低糖了,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在无糖的食品中没有加入蔗糖,但是它在其他的成分上也有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因此要是认为无糖就吃上很多的话,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也会超标,也是没法做到预防糖尿病的,反而还会让糖尿病加重。

(8)水果含糖量高,就不吃一切水果。水果的含糖量是很高,但是水果中也包含很多的微量元素,如铬、锰、锌等。这些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有很大的用处。只要控制好每日糖分的摄入,吃些水果是能预防糖尿病的。但选择水果也要科学,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这些水果主要有:苹果、鸭梨、草莓、桃子、柚子等。

(9)坚果类食物不含糖,吃多点也无所谓。这是绝对错误的思想。坚果类的食物含大量的蛋白质,相对热量也高。要是吃过多的坚果类食物不仅不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功能,可能还会使血糖血管升高,加速血管病变。

(10)用尿糖试纸评估食物。一些糖尿病患者监测所吃的食物尤其是甜味剂食品是否含糖,将食物溶液滴于尿糖试纸上,发现变色就认为是高糖,非常恐惧,不敢食用。其实只要是含糖(包括精制糖、多糖)的食物溶解后都会产生葡萄糖,而使试纸变色;无糖食品中只是没有蔗糖,其他形式的糖都会使试纸变色,但是适量食用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或太高。

所以,要想吃得好,还是要先了解哪些是正确的吃法,哪些是错误的吃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更加是这样。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之后,要更加提醒自己身边的糖尿病患者。

4.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问题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降低,尤其是肥胖的老年人应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当节制饮食,加强体力活动及体育运动,减轻体重,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严格限制脂肪和酒精的摄入,不能吃含糖量高的甜食,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和低盐饮食,注意进食优质蛋白质。根据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生理特点,应以清淡饮食和少量多餐为宜。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身体活动情况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的总能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如米、面粉等,最好选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荞麦、绿叶菜等。因膳食纤维能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速度,又有降胆固醇的作用,蔬菜类纤维尤其是绿叶菜、新鲜水果及豆类具有稳定的降脂作用。由于肾功能降低,蛋白质的摄取必须质优量少,每天摄取1两就足够了。其中必须有一小部分动物蛋白(如蛋、鱼、肉、禽、牛奶)。大豆蛋白质也是完整蛋白,可食用。为保护心脏及肝脏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宜用植物油,不吃动物油脂。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如脑、肾、肝、蛋黄、黄油等应限量。

5.糖尿病患者如何外出就餐每次外出就餐前应当事先做安排、准备。如果正在使用降糖药,外出时应当带上药品。就餐时还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要了解自己进食的食品类别和数量,不可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2)选菜之前,要对将要食用的食物的内容和制作方法有所了解,尽量避免选用含糖、用油煎、油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

(3)主食最好选用米饭、粥、馒头等,而不要选用炒饭、炸面、点心等食物。

(4)在选择饮料时,应该选择矿泉水、苏打水、茶,而忌含糖饮料和烈性酒。

(三)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1.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

(1)多懂一点。多学习糖尿病知识。

(2)少吃一点。防治与纠正肥胖;避免高脂肪食物;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脂肪<30%,蛋白质10%~20%。

(3)勤快一点。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4)放松一点。合理休息,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5)日常监测。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并需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2.糖尿病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我救治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

(2)脑血管病的预防。定期做检查,良好控制糖尿病,积极控制高血压,避免高脂饮食,积极培养运动锻炼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酒。

(3)眼部监护。定期测定血糖,控制血压,不吸烟,检查视力。

(4)肾脏监护。检查尿糖、尿蛋白,量血压,少吃盐和蛋白质,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

(5)足部护理。每日用温水和肥皂洗脚,注意洗净趾缝;把趾甲剪短,但不要过短,轻轻磨平边缘;冬季注意脚的保温和防裂;穿合脚清洁柔软的鞋和袜子,线袜透气性好;洗脚时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湿润,局部皮肤的干燥(足趾间、腋窝、腹股沟),避免阳光暴晒,及时治疗皮肤疾病。

3.预防糖尿病足的日常办法

(1)保持足部清洁卫生,每天应洗脚,一般水温不宜超过患者下肢体表温度,以防烫伤起疱感染化脓。

(2)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冻伤,但慎用热水袋、电热毯、烤电及火炉取暖,以免烫伤感染。

(3)对足部有畸形者,可穿矫形鞋纠正足的负重点,不宜剧烈运动,预防外伤,每天应检查足部有无皮肤损伤,并妥善处理。足趾或足畸形者应尽早作矫形手术,清除隐患。

(4)患鸡眼、胼胝、骨刺、甲沟炎、囊肿或脚癣应及时请医生治疗,不要自行处理,以防感染。

(5)对下肢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者,应及时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严重阻塞者,必要时早作血管重建术或介入治疗,以根除隐患。

4.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糖尿病不是高血糖吗?怎么又会有低血糖?实际上糖尿病患者身上始终存在着低血糖与高血糖这对矛盾。正常人空腹血糖约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3.9~7.8mmol/L。当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就是发生低血糖了。患者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悸、手抖、多汗、饥饿、面色苍白、恐惧感、震颤,以及头痛、疲乏、意识模糊、昏迷或癫痫样发作,可危及生命。

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他们应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均可能发生低血糖症。发生低血糖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发生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发生在糖尿病诊断之前,主要是餐前低血糖。另一种多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管理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这三驾马车,如进食量不够,该加餐的时候没有加餐,运动量过大,或者药物使用不合理等。严重低血糖症通常发生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和患有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有严重低血糖症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的危险性也增加。造成低血糖症的原因还有进餐延迟或食物减少,体力活动过度和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