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李镇西学什么
16778700000025

第25章 学习李镇西: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2)

由此,看来,欲转变“差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树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说到让“差生”获得成功感,不少教师会感到难以企及。的确,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要让所有“差生”“达标”(主要是“达”中考和高考之“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注定要让一部分学生失去成功的欢乐,乃至失去人的尊严!既然孔夫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既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要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既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充满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求知的乐趣进而享受成功的快感。

这里自然又涉及一个关键的问题,即何为成功?不同的人,其一生的成功标志不可能一致,对此无须多加论证。我们想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学生,衡量其成功的标准也不应是同一尺度。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发展”理论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从似乎都“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苏氏并不以及格率和升学率来衡量自己教育工作的成败,他感到满意的是: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了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公民”,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找到了他的条件许可的合适的地位:能够成为科学家的成了科学家,能够成为集体庄员的成了有道德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参见《给教师的建议》)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当然包括我们所说的“差生”。如果我们把苏霍姆林斯基这一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教育思想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学科教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各科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使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平等地分享学习成功的欢乐。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决定尝试着在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即按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编成不同的教学组,采用鼓励性、激励性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把学生分为四个教学组——带头组(学习能力最强、知识基础最好)、提高组、普通组(学习能力中等、知识基础一般)、基础组(学习能力极弱、知识基础极差),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要求、测验考试等各个教学步骤中体现出四个层次,以体现出教学鲜明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所属的四个教学组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步,每个学生都可能按“基础组→普通组→提高组→带头组递进流动(当然,对个别学生而言,也可能出现与之相反方向的流动)”。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师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大大增强——每上一堂课,须备四套教案,而这四套教案又是在同一节课内立体操作完成;布置作业,须在质与量方面提出四种不同的要求;单元测验和半期、期末考试,教师要制定四套难度不等的试题……但是,对学生而言,这种分层递进教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尤其是“差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位学生都有学习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激励着他们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就整个班级而言,分层递进教学促进了班级浓厚学习风气的形成,进而推动了整个班风的明显好转——连原来学习最差、最不想学习的学生都开始把兴趣转向了学习,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自然就少了。

分层递进教学尝试的初步成功启示我们,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使他们从学习中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快乐,这既是教育者教育艺术的体现,更是我们充满人性的教育所应达到的目的之一——因为“正是这种有所发现的欢乐,正是这种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的欢乐,乃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李镇西的上述几段文字告诉我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相处,第一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和行动上的和谐协调,这是班主任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成绩的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作为“精神领袖”的班主任应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情况,沟通信息。

也就是说,为了使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保持思想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教育要求的同样性、教育活动的协调性,班主任要主动向任课老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和活动安排:诸如全班的学生人数、男女学生比例、班委的组建、班干部的配备、学生的品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家庭概况;班级围绕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的班级活动、学习目标和文体活动等。

同时,要认真听取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反映和对班级工作的看法、建议,相互沟通信息,取得对学生教育的共识,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的步调,形成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教师集体。使各任课老师的影响和教育力量统一起来,促使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搞好班级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得到别人尊重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任课老师也不例外。一个班级的教学人员组成后,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拟定班级工作计划、班规,选配班干部与课代表等工作中,如果能尊重、采纳任课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付诸于实施,不仅能促进工作,激发他们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同时还能消除原有的种种顾虑,互相配合,同舟共济;若以为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无足轻重,消极对待,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还会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以致影响教育合力的形成。

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任课老师

毋庸讳言,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有些学生往往更多关注班主任而“忽略”任课老师,往往与班主任感情融洽而对任课老师爱理不理,这是班级管理中的大忌。聪明的班主任应该善于通过点点滴滴的发现,让学生们也像对待班主任一样对待所有任课老师,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任课老师。

在这方面,李镇西做得非常出色。在其名著《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他曾用生动的笔触写过这样一些事:

新年前夕,我让学生们给任课老师写贺卡;虽然班主任不提醒,学生也会写的,但班主任要细心地想到会不会有老师会遗漏,比如实验室的老师,等等。另外,我留心任课老师的生日,每到哪位老师生日前夕,我都会暗中让学生做些小小的准备,第二天给过生日的老师一份小小的惊喜与感动。

在我的班上,班规也管我这个班主任的,比如我如果迟到了或不按时下课等等,将按班规处理,一般是唱一支歌;如果无故缺课或冤枉了学生,还要罚扫教室。这些规定,我完全能够接受。因为在我看来,师生遵守共同的规则天经地义。但对其他任课老师呢?最初我怕老师们的认识跟不上,所以班规没有对任课老师做任何要求,也就是说班规不管任课老师。但后来我想,班规不管任课老师,其实对任课老师不利,也无助于任课老师在学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后来我把这个道理给任课老师们讲了,他们都同意接受班规的约束。于是,班规里便对所有老师都作出了限制性的规范: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下课不得拖堂,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不得用脏话批评学生,等等。时间一长,老师们都习惯了,教学行为更规范了,学生自然更尊敬老师了。

当学生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而明明学生又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是班主任最难为情的时候。维护公正而直接指出老师的不对吧,这样有伤老师的尊严;维护老师的面子而批评学生吧,又对学生不公平。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做双方工作,增进双方的理解。

曾经有一个物理老师是个小伙子,他在一次课堂上评讲作业的时候,因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便狠狠批评了他,其实这个学生已经病了好几天,于是该生便解释了几句,这个老师厉声喝道:“你居然还顶嘴!”一边说一边走过去给了他一个耳光。这事在班上引起强烈反响,我也觉得物理老师不对。被打的学生找到我哭诉,物理老师在我面前埋怨学生不好管。一时间我也不好办,非常为难。我仔细分析,觉得物理老师的举动很反常,便和物理教研组长一起对这个物理老师进行了分析。从教研组长那里我了解到,原来物理老师的母亲因患癌症住医院已经一个多星期,最近他的情绪低落,很容易发怒。知道这一情况,我完全理解了物理老师的失态。于是,我专门去医院看望了物理老师的母亲,我还动员班干部代表全班给物理老师写了一封慰问信。然后我又找被打学生谈心,给他说了物理老师最近遇到的困难,我说老师打你肯定不对,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容易失控,你要多理解老师。我建议他给物理老师写一封恳切的信,再次就不交作业的原因做个解释,并向老师表示慰问。我对这个学生说:“我不是要你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而是希望你表现出你的宽容与大度,在这个前提下,给老师有礼有节有情地提意见,老师会接受的。”同时,我也找物理老师谈了谈,主要是说教师的修养,我说我理解你的冲动,因为你是有原因的,但无论如何打学生是不对的,何况这个学生是被你误解了。我建议他在适当的时候,与这个学生沟通一下。我说的沟通其实就是道歉的委婉表述。一周之后,我没有想到,这个老师不但向这个学生道了歉,而且还在全班认了错,全班同学用掌声向老师表示了谅解。

有时候,在同一年级,某位任课老师可能同时担任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这时候如果出现了老师在教学上偏心的情况,也很让班主任棘手。有一年我教高二,学生给我反映,数学凌老师明显偏心,在咱们班评讲试卷,就只说A、B、C、D答案而很少作分析,没说明为什么要选某一答案;但在她当班主任的那个班,则讲得非常细致。还有,她给她班上的学生增加了许多模拟试题,而这些试题她根本不给我班学生做等等。

开始我认为这是学生的偏见,所以便对学生说,不要瞎想,你们的基础好,凌老师讲得略一些,给你们少做一点题,不是很正常吗?但后来我略作了解,知道学生所说基本属实。作为班主任我真的很为难,我理解她把我班作为竞争对手的心理,但也不能太过分了呀!我的学生也是你的学生呀!然而,我不能这样直截了当地去质问她,还得想办法和她搞好关系,特别是不能让学生和她产生对立。

有一次,凌老师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但她依然坚持上课。那天下午放学后,我把班长叫到办公室,悄悄对他说:“凌老师最近是带病坚持给你们上课的,今天晚上又是她的晚自习。你做两件事,第一,在讲台上放一把椅子,请凌老师坐着给你们上课;第二,用班费给凌老师买点营养品,周末去凌老师家里慰问她。”

第二天上班,凌老师坐在我后面很有感触地说:“李镇西,你班的娃儿确实懂事!”

我故作惊讶:“怎么啦?”

她说:“我病了好几天,我自己班上的学生都没有觉察到,可你班的娃儿就感觉到了,昨天晚上专门在讲台上放了一把椅子,要我坐着给他们上课。我非常感动!”

我心中一喜,但嘴上却很平淡地说:“学生尊敬老师,应该的嘛!你也要多注意身体呀!”

过了一周,凌老师再次很感动地说,星期天我班一群学生去她家里看她,给她买了营养品,还感谢她带病坚持上课。凌老师再次说:“我班的学生怎么就没有你班的学生懂事呢?”

这以后,我明显地感到了她对我班的热情,学生也反映凌老师不偏心了,甚至对他们更加关心。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著,第256~258页)

李镇西讲述的这些动人故事给予我们的启迪是很多的。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欣赏任课老师,要引导当然就需要方法,但这主要地不是一种技巧,更不是一种圆滑,而应该像李镇西那样,是出自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对任课老师的欣赏。班主任要善于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欣赏每一个任课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被学生感动,被任课老师感动。如果班主任随时都能用一颗善感的心,去看待我们的任课老师,就会发现每一个老师都值得我们欣赏,当然更值得我们去引导学生欣赏。

其次,作为班主任,应该像李镇西那样,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尊重任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