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李镇西学什么
16778700000006

第6章 学习李镇西: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3)

其次,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寻找能够成为写作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难以化解的困惑。教师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比较深的常常是迷惑不解的事实材料。写作过程中,会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不足。长此以往,写作成为一种习惯,随着写作素材日益积累、增多,教师就会逐渐发现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其三,促进教师反思,提升教师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写作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梳理中突破自己的局限;在梳理中反思教学实践,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和记录,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得失;梳理自己的行为可以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其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

教育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了解其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通过写作,教师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措施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也会思考:假如自己面临同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在他人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等等。

同时,写作的内容往往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因而,也十分适合教师之间、学校之间以及社会上进行交流和研讨。教育写作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进行交流讨论,优势互补,对提高教师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是非常有益的。

既然写作有许多之多的好处,那还等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像李镇西那样写作吧。

教育科研:青年教师通向教育

专家之路的起点

当前“教师即研究者”这个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语,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一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并为我国愈来愈多的教师所认同。与此同时,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标准、新目标,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使之成长为具有教育科学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开展有理论引领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也正在逐渐成为许多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虽然时思想上有这样的认识,但在实际的研究行动中,许多教师仍然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样结合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对此,李镇西给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一、乐于请教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不以为然。向中老年班主任以及其他优秀班主任请教,并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诚心拜师。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拜师”不应只是几次交谈或听课,而是长期观察、跟班见习;学习的重点还不在于其具体的做法,而是悉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乐于请教,还包括以书信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请教,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从专家们的指点中受到鼓励。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是指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批评。

二、勇于思考

思考活跃、思维敏捷,是青年教师的特点,也是青年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的优势之一。“勇于思考”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不迷信权威。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敢于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我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每天都会遇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有的青年班主任对此感到心烦。其实,这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涌来,班主任研究的切入口也正在于此,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三、广于阅读

这在前文已有描述。对于有志从事教育科研的班主任来说,广于阅读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又可以随时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各种信息。因此,青年班主任无论多忙都不可忽视广泛的阅读。一般说来,为教育科研而进行的阅读,其内容可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著作。这是青年班主任必不可少的理论素养。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一位或某几位教育家的著作作系统阅读,重点研究。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阅读这些报刊,可以使我们从别人的研究中或者受到启发,或者避免课题“撞车”。因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通过这些读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

四、善于积累

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采矿”的过程,积累越丰富成果就越丰硕。青年班主任可留心这四方面的材料积累:一是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周记等书面材料。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文字都收存,而是注意保存那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灵世界的文字。二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特优生、“双差生”、有明显特点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化情况、学习状况、社会交往、家庭环境等等。三是班主任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四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统计等等。还需说明的是,对这几方面的材料,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分门别类的整理,以备查用。

五、勤于写作

文字表达也是科研的基本功。一提到写作有些班主任往往以自己不是语文教师为理由而不愿提笔。其实,教育科研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内容实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应该说,这些要求对于经常练笔的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不难达到的。“勤于写作”写什么?一是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的形式记下来。二是教育笔记: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等等。三是教改实验报告、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材料。四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体会写成的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论文。在这四类文字中,前两类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交流、发表而写,其主要目的既为练笔,也为积累;后两类文字则可以在校内外交流或试投报刊,这是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形式。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第50~52页)

增强教育科研修养,当然并不只是青年班主任的事,但无论是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我国教育者整体素质提高要求看,应该说青年班主任尤为迫切。比起单纯的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相对薄弱。然而,这恰恰为一切有事业心的青年教育者提供了一块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天地。实践已经证明,结合班主任工作进行教育科研,正是普通的青年教师通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李镇西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