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李镇西学什么
16778700000005

第5章 学习李镇西: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2)

理论修养是一个教师自我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师必须抱着“领先一步就是领先一个时代”的信念,从更新理念入手,在阅读与实践中不断审视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教师应当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学生身心变化和发展规律;应该领会现代教育理念和国内、国际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与前沿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取得学生的信任,真正读懂学生的心,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基本前提。

再次,要选读一些跨学科、跨行业的书,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任何一门学科教育的外延都是广阔的。那种只能教授一门学科或者只具备一门学科的教学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将很难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危险。

新课程强调课程综合化,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的新内容。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理科老师应读一点文科方面的书,文科老师应读一点理科方面的书,此外,还可以有选择地读一些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籍,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与和谐的人际交往技巧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中。

实践证明,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一个期望享受职业和事业的教师应该朝‘教育专家+杂家’的方向发展”。

此外,教师要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除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广博而具鲜活性及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知识、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一定层次的思辨能力、相当丰厚的人生阅历等都是构成学科教师“厚积”的非专业人文素质的基础。“教师的自由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我们倡导教师在一天的工作之余,在寂静的夜晚,能平静从容地遨游于书籍之中,如鱼之在水一般逍遥,如鸟之在林一般自在,追求一份自得其乐的闲情,营造一种充足舒适的逸致。在书的浸润中,在凝思与遐想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为教育的“艺术”培植花蕾。

在教师读书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怎样读比读什么更为重要。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停留在浏览、消遣上,而应该读深、读透,学会创造性阅读。阅读有一种境界是要读出自己。书籍恰如一面镜子,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符号与文字,而深藏在符号和文字背后的,则是思想和意义。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出的意义可能会千差万别,这是阅读者阅历差异的缘故,是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的不同所致。

教师的阅读,一定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教师的个性,读出一个大写的“人”。教师的阅读需要关照“教育”,关照“学生”,关照“教育现场”。

2.网络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时代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向教师敞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而巨大的资源宝库。网络明显的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任何教师都可以共享世界上最优秀的素材与案例,而且网络资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数据的完善与新鲜。网络上有各种部门建立的教育网站,教师经常光顾这些网站,会不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极大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思路。这些是书本这种古老的载体所不能比拟的。众所周知,李镇西就是一个网络阅读的常客。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充分阅读并利用网络资源实在是一大浪费。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些教育网站、论坛、QQ群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件、试卷、教案、学案、视频资料等,当然也有许多李镇西的教育教学精华。对于这些资源,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坛往往分不同的区域,如疑难问题探讨区、高考交流区、师生互动区、教学交流区、新课程交流区、资源共享区等。在这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同行们可以互相交流,有什么疑难疑问可以发贴求助,也可以随意地看看别人的帖子,帮忙解答问题,或看看同行们各自不同的见解,从中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QQ群就更方便了,就好像大家坐在一起直接进行交流探讨,有什么问题随时就可以解决,还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各种教学信息,更可以结识很多朋友。网络资源阅读是教师自我教育的便捷而有效的方法。

3.音像阅读

音像资源阅读主要指通过光盘、录像带观摩包括李镇西在内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经验介绍、优秀事迹,观看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大型学术会议的互动研讨过程。这种形式的阅读,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且因其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现场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与情感的共鸣。

不停地写作

科学地总结教育成果,是帮助广大教师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教育成果同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在写作中总结教育成果,也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教师写作这个话题,曾出版过很多书的李镇西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说过:

我和你们有什么区别吗?没什么区别。我经常在外边讲,要说教育情感,你们和我一样丰富;要说爱学生,你们一样爱学生。有一次一个老师跟我说:“李老师,听了你的报告,我觉得,其实我做得比你还好。”我说我完全承认。他说:“你看我在山区,我的工作环境比你的艰苦。”我说我真的是承认你比我做得好。我就谈到,我在省会城市,我的工资从来不拖欠,我现在写字用电脑了,你说我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些工作做好,而我们多数老师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说,教育情感很多老师都不亚于我,讲奉献精神更在我之上,要说教育故事也一样生动,包括教育业绩,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但是,我和你们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把这一切写成了书,而且加了些思考,于是我就成了所谓“专家”了。你说我这个专家好不好当?好当得很!真是这样的。

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网友,叫陈晓华,网名叫“红袖”,这个老师非常了不起。2001年我们在网上见面,他说:“你真的是这个李镇西吗?”因为我的网名就是李镇西,我说,我就是那个语文教师李镇西。他马上说,我读过你什么什么书。我跟他讲,我说红袖呀,这些书你也能够写的。他说,怎么写呢?我说,你只要从现在起,把你的教育故事写下来,把你的思考写下来,日积月累你就能够出书了。说这个话的时候是2001年。现在4年过去了,陈老师去年底今年初,同时出了两本书,第一本叫《追寻教育的诗意》,是他的教育随笔;第二本书,他教高三教了一年,他就拿起笔记录高三生活的酸甜苦辣,出了一本书,叫《守望高三的日子》。这两本书应该说是很受欢迎的书,他后来对我说:“我写这两本书?先要感谢4年前的那个晚上,我在网上和李老师相见,说我的书你也能够写!现在4年过去了,当年我对陈老师说的都变成了现实。”

(《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著,第99页)

可见,李镇西说得不错,不停地写作,确实能让教师得到许多。

首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困惑、问题,通过教育写作的形式表述出来,有利于教师养成注重收集和积累教育教学资料、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的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认知联系,拓宽师生的思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