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上)
16779000000003

第3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这时候,天京和江苏、浙江各战线的敌人正在加紧全面进攻,清军大肆布置密探,侦察呤德烈的行动。呤德烈等抵沪不久,其亲密战友怀特就被英国领事拘捕入狱,以暗助“逆匪”的罪名监禁3年。怀特入狱后几天,死在地牢里。呤德烈此时也无法活动,同时积劳成疾,医生劝他转地疗养。最后,呤德烈决定回英国。在呤德烈离开中国前后,清朝统治者及英国军队一直在追踪他。

1864年,呤德烈回到英国。在英国,他听到的都是英国人把干涉太平天国的侵略战争说成是“已经给人道的事业带来了最重要的后果”,“一种对于中国前途显得非常有利的政策”;把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戈登奉为“民族英雄”。当时有许多干涉太平天国的英国军人返回国内,他们借用五花八门的报刊散布一些虚假的报道,在英国人民中造成对太平天国的偏见。呤德烈这时候决定把自己在太平天国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告诉人们发生在东方的这段真实的历史。

1866年2月3日,呤德烈的书完成,书名是《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在这本书中,呤德烈以科学家的精神搜集证据,作了无可争辩的论证,批驳了英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诬蔑,抨击了英政府的侵略政策,进而呼吁英国人民起来制止英国的侵略。他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他又断定:“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那时候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

1872年9月14日,呤德烈和海伦结婚时,结婚证书上仍然署明自己是:“前太平军上校”。1873年3月29日,呤德烈在伦敦因左心房破裂逝世,年仅33岁。在死亡登记上,他的职业是:“前太平军陆军上校”。最令人感动的是,据呤德烈称,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是“遵照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嘱托而写的”,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太平军总司令忠王李秀成——如果他已去世,本书就作为对他的纪念。”该书出版时,李秀成已被杀害,但呤德烈对李秀成的尊敬和怀念已跃然纸上。呤德烈终生铭记着他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他不愧是一位全心全意为太平天国革命效力的真正的“洋兄弟”。

内部腐败葬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丧失了进取心,实行无为而治。他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自杀(一说饥饿病死),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有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都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相当排场的。

据一位对太平天国并无敌意的英国翻译兼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记》中的记录,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宫前调查时,忽然间声音杂起,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交作,原来是天王进膳的时间,直至膳毕,这些声音才停止。此时:“圣门半开,好些软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种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钮。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

太平天国实行一夫多妻制。在杨秀清答复美国人的一份外事文书中公开承认:“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听天。”天王洪秀全拥有的妻妾则有准确的数字:金田起义后不久15人,一年后至永安,据突围时被俘的天德王洪大泉口供:“洪秀全耽于女色,有36个女人。”后来有所减少,到1864年天京沦陷幼天王洪福瑱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9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这里天王的88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

洪秀全还为他的后妃规定了许多奇怪的清规戒律,都要严格遵行。如禁止女子抬头看他,“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胆看眼上,怠慢尔王怠慢天。”

在《天父诗》里看不到洪秀全在初创拜上帝教时所倡导的“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只有对妇女的绝对权威和压制。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突然发生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以下官员2万余人死在韦昌辉、秦日纲等人的刀下。原来传说有天王密诏杀杨的说法,但洪秀全始终否认,所传杨秀清逼封万岁和天王密诏迄今没有确切的证据,因而一般认为是韦昌辉矫诏。无论如何,这均是腐败引致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太平天国前期共封了五个对起义和建朝有过贡献的外姓王。这五王为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战死了的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肖朝贵;在天京事变中被北王韦昌辉杀了的东王杨秀清;随后又被天王洪秀全捕杀的北王韦昌辉;天京事变后五个外姓王就只剩下翼王石达开一个人了。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朝辅政,受到满朝文武臣民的拥护。可是此时洪家兄弟在东王死后急于封王,先由天王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出狱不久的次兄洪仁达为福王,用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忿然领兵出走,发誓不再回来。

石达开出走后,在满朝文武臣民的抗议声中,洪秀全不得不把两个王兄的爵位革掉以谢天下,但还是未能把石达开及其率领的几十万精兵召回天京,从而丧失了一次振兴天国的机会。

太平军经过天京事变损失了几万名精华骨干,加上翼王石达开分裂出走带走了几十万精兵,使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形势岌岌可危。此时,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四路围攻安庆,扬言年内攻破天京活捉洪秀全。幸由新起的青年猛将陈玉成在安徽重振军威,与李秀成及捻军合力向敌人反攻,于1858年11月15日在三河大战中,一举歼灭了湘军主力李续宾部6千余人。后又乘胜追击,不战而解了安庆之围,保卫了天京上游的门户。陈玉成又回师皖北,大破清军于庐州,活捉了清朝安徽巡抚李孟群,这才把天京事变由于洪秀全对无功的王兄王弟滥封王,一时间封王之风迅速蔓延开来,几个王兄更是仗势卖官鬻爵,随便滥封。后来,实在没有爵位可封了,就在“王”字头上加一“斜字,造成新字”为六等王,总共封了2700多个王。

所有受封为王的,不论等级,不分有职无职,一朝受封,立即修王府,选美人,办仪仗,出门时前呼后拥,盈街塞巷。按太平天国礼制规定,低至最底层管辖25个人的十六级小官“两司马”出门时可乘四人抬的黑轿,上面领兵的将王等人其威风更不用说了。

至今浙江还流传侍王李世贤出门坐54人抬的龙凤黄轿,轿上可以召集部下开会。王爷轿舆所到之处,小官和军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撞了仪仗,轻则杖责,重则斩首。因为当时王爷太多,百姓们迎不胜迎,遂流传出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

这么多的王爷需要大量的杂役服侍,于是就抓兵拉夫,招降纳叛。反过来为了养兵,为了营造安乐窝,他们又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诸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礼拜捐、门牌税、人头税、犒师费等等二三十种。田赋则由天朝初时制定的每亩一斗七升五合,两年中即增加到每亩七斗。

地皮刮下来,都进了大小王爷和地方官的腰包,于是盛行在天京的大兴土木、讲排场的奢侈风气又刮到了苏、浙新占区,许多王府官舍纷纷兴建起来。现在仍保留下来壮丽宏大的浙江金华侍王府、江苏苏州忠王府,都是在战火纷飞的两三年时间兴建起来的。尤其是苏州忠王府宫殿、住宅、园林三部分,连后来的新主人李鸿章也为之惊叹:“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卷38)这座建筑从1860年6月太平军攻占苏州开始,到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匠作数百人,终年不辍,工且未竣,城已破矣。”(《劫余灰录》)

李秀成自称他拥有百万雄兵,所以财大气粗,除了苏州的这座“园亭花木,无一不精”的王府以外,在天京另建有一所更恢弘巍峨的王府,有意无意地与大权旁落有气无力的天王比富争荣。他毫不隐讳地向1861年访问天京的英国翻译富礼赐自夸他的新王府的壮丽。富礼赐在他的《天京游记》中说:“忠王又自夸彼之新邸,除天王宫外,为太平天国中之最佳最美的建筑物。”

太平天国运动:死亡人数超过任何一场战争

有一本书叫《晚清七十年》,其中太平天国部分的开头有一段话非常醒目,也很沉痛。书中说:“时至晚清,改朝换代的周期已届,政府的统治大机器彻底锈烂,社会也百病丛生。广东洪秀全,一个典型‘三家村’土塾师,科场失意,转以‘拜上帝会’之名,于广西聚众起事,企图建立一个梦想中的‘小天堂’。一群狂热信徒被逼上梁山,化宗教信仰为政治力量,终至酿成死人无数的‘太平天国’大悲剧。”书中用“死人无数”来形容这场大悲剧,但没有说究竟死了多少人。

实际上,太平天国战争确实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持续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影响之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单就人口损失,以及双方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来说,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即使是动用了包括原子弹在内的现代化装备,战场遍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很难与其匹敌。太平军掀起的狂飙席卷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狂飙过去许多年后,依然是满目疮痍,残破萧条,一片凄凉。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因地处风暴中心,为太平军和清军往复争夺烧杀之区,更是一片劫灰,生灵涂炭。

苏南地区,往往二三十里,不见居民,有的地方人口仅存五分之一。

浙江省,一片劫灰,道殣相望,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为饿殍。

安徽省,皖南“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以相食”;皖北“但有黄篙白骨,并无居民市镇,竟日不见一人”。

江西省,数百里“不闻鸡犬声,惟见饿民僵毙于道”。

在这场大悲剧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个谜。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没有多少事实依据。

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第二种意见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仅给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就至少达到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不管以上哪种估算成立,太平天国战争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造成了5000万的过量死亡。

不管太平天国运动是革命还是内乱,它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全国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直接和间接死于战争,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陈化成与吴淞保卫战

吴淞保卫战发生在,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842年5月18日),英国侵略者调集大军进攻浙江和江苏的海防重镇乍浦,在乍浦城南的天尊庙,遇到由佐领隆福率领的满族兵的英勇阻击。二百多满族兵见黑压压的一片英军冲了过来,立即迎头痛击,打死侵略军陆军上校汤木森,其他军官、士兵也死了不少。英军依仗人多和武器精良,又冲了过来,攻占了守军阵地,然后堆起火药袋把它炸毁,并对隆福率领的满族兵发动猛烈的围攻。隆福冒着枪林弹雨率众突围,接连砍死好几个英兵,不幸阵亡。其他守军退到天尊庙内,继续英勇抵抗,火炮、弓箭齐发,又使敌人死伤了很多。但是守军人少,英军援兵不断而来,守军经过三小时激烈鏖战,最后失败。英军占领了乍浦。

侵略者毁坏了守军的要塞和全部设施,并纵兵大肆屠杀抢掠。屠杀抢掠后又纵火烧毁,使大半个乍浦城变为灰烬瓦砾,街上和河里到处是尸体。接着,英军进犯到了长江出海口处的吴淞口。他们想突破吴淞进入长江,打入中国的内地。

驻守在吴淞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已经是66岁的老将了。自从中英开战以来,他一直密切注视着战局的发展,并作了迎战的准备。他意识到,保卫吴淞使它不落入敌人的手里很重要。但是,一想到战争的前途,他又心情沉重。两年来,由于国防虚弱,再加上投降派官员把持朝政,多少爱国官兵丧失了生命。陈连升、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还有不知名姓的士兵们,都是因为腐败的官员贪生怕死,只落得空怀报国壮志而倒在血泊中。

陈化成派人把部下的官兵召集起来,严肃地说:“我二十岁投军,到如今快五十年了。在这几十年当中,出生入死的次数真是难以数计。人生在世,总有一死,为国捐躯,死了也值得。”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英军倚仗的无非是大炮,我们也同样可以用大炮来对付他们。吴淞口有东西两座炮台,西台发炮,东台响应,东西密切配合,敌人腹背受敌,顾东顾不了西,必然失败。我们必定能够取胜!”将士们听了,都显出激动的神情,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

五月初八(公历6月16日),英军开始猛烈攻击吴淞。陈化成亲自率军把守西炮台,指挥将士们进行还击。敌人的枪炮子弹像雨点般地落下来,而他面不改色,手执令旗,镇定指挥。官兵们沉着应战,接连击毁了两艘敌舰,打死打伤了几百个侵略者,敌人的炮火终于被压了下去。英军指挥官急得哇哇乱叫。

就在这时候,有一顶大轿子在一队人马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朝炮台这边走来。这是两江总督牛鉴和他的仪仗队。牛鉴本来不会打仗,却要装出气壮如牛的样子。现在,他听说陈化成打了胜仗,便坐着轿子,威风凛凛地到前方来观阵,将来好为自己向朝廷请功,落个亲临战场的好名声。没想到,他这十分排场的仪仗队被英军指挥官看见了。英军马上对准仪仗队开了几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