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上)
16779000000004

第4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轰!轰!”炮弹落在轿子附近,他以为英军已经杀到跟前来了,吓得大叫起来,也顾不上体面,慌忙扔了纱帽,脱了朝靴,钻到士兵中间没命地跑起来。他的几个亲信也一个劲儿喊:“不好啦!牛大人受伤了!”这一队人马连跑带叫地逃走了。牛鉴带头逃跑,惊动了守卫在东炮台的清军指挥官。他也心惊胆战起来,丢下士兵不管,自己跑了。英军见东炮台无人指挥,一阵猛攻,冲了上去,东炮台失守。

守在西炮台的陈化成看到这一切,非常气愤。他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眼下,只剩下他这一支队伍还在坚持战斗。陈化成预感到形势不妙,但是他十分镇静,对着士兵大喊一声:“不要害怕!听我的命令:开炮!”

战斗更激烈了。集中了兵力的英军舰艇不停地进攻,双方距离越来越近,而清军的炮位因为不能自如升降,无法打击近处的敌人。很多将士倒了下去,陈化成也已经七处受伤。他用尽全身力气,不停地挥舞着红旗。

一颗子弹飞来,陈化成中弹倒在地上。他看见敌人已经登陆,向炮台奔来,就挣扎着站起来,拔出了战刀。英军登上了炮台,双方展开了肉搏战。陈化成奋力杀退几个敌人,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在炮台上。吴淞失陷了。

六不总督叶名琛被掳后的岁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占广州城。广州失守,英军入城。朝廷指责,民众不满,全部怨气都倾泻在两广总督叶名琛身上。时有民谣称叶“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二十四史翻完,千载奇人未有。”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叶名琛是个临阵惊慌失措、最后贪生怕死的人。

1859年1月5日,英兵将叶名琛掳到停泊在香港的军舰“无畏号”上。作为两广地方最高指挥官、清朝从一品大员,虽然束手被擒,处境难堪,但据《香港纪事报》载,叶氏仍保持了庄重高贵举止,军舰上所有军官也很尊敬他。该报记者写道:“偶然有人上舰,都向叶氏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直到2月23日驶离香港,他在小小的军舰上生活了48天。

3月12日晚,“无畏号”抵达印度的加尔各答。3天后,叶名琛穿着整齐的清朝官服走上甲板,一边向人们鞠躬致意,一边仪表堂堂地走下接他上岸的驳艇中。上岸后,叶名琛暂被囚禁在威廉炮台,后搬到托里贡的住宅,他写了一首怀念广州镇海楼的诗,诗中自称“海上苏武”。在加尔各答,叶名琛十分关注时事新闻,他每天早晨起床,迫不及待地等候当地报纸的到来,让人翻译给他听。

4月9日戌时,叶名琛卒于寓所。因为事前叶无甚病痛,当地医生也无法解释其死因。据叶的中国仆人说,早在3月20日,从国内带去的食物已尽,他们打算去购买,叶氏不允。以后英籍翻译官屡次将食物送来,叶名琛都拒绝食用,他实际上是绝食而死的。

在广东近代历史上,不食英国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一人。马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乘坐的黄骝马,陈战死沙场后,马被英兵捕去,它不受喂养,日夜悲鸣,终于瘦死,时人哀悼,称之为“义马”、“节马”;人即是叶名琛,他在被捕后始终保持清朝官员风度,不食“英粟”而最终饿死他乡。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就举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的一路一直打到天津,孤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两年多。西征军则转战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控制了长江的中游地区。

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军起义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外国侵略者又在寻找机会,用各种方式威胁清政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中国船“亚罗”号上拘捕了十二名海盗及嫌疑犯,英国驻广州代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在香港领过英籍登记证,对广东水师检查船只横加干涉。他还伪造情节,诬陷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撕毁英国国旗。英国政府就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后,糊涂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居然“不战、不和、不守”,使得广州城很快落入敌人手中。英法侵略者为了迫使清政府乖乖就范,就在1858年5月进犯大沽口,形成了对天津的攻势。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急忙派人求和,分别与英、法、俄、美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又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

条约签订以后,事情并没有完结。英法政府对条约的内容并不满足,得寸进尺,准备趁到北京换约的机会,重新组织英法联军,再次挑起战争。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口和天津城,并扬言要北上,兵锋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赶紧带着一大帮官僚大臣逃往热河避难。一个月后,英法联军杀气腾腾开进了北京城。这伙强盗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干尽了坏事。闻名中外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时候惨遭浩劫的。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这一皇家园林在明朝时就开始建造了,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一百五十多年的不断扩建,成了一座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园林里面有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洋式石建筑,布局和谐,景色优美,美不胜收。三园共有一百多处著名风景点,一百四十多座宫殿楼阁,亭台碑刻、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风景如画,而且还收藏有无数的金银珠宝,精巧绝伦的美术工艺品,大量的档案文献和数不清的稀世珍贵文物,像商周青铜器、元明清书画等,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可是,这座经营几百年的圆明园,却遭到号称“西方文明人”的英法联军的野蛮破坏。

10月6日傍晚,法国侵略军首先闯进圆明园。他们被眼前这座巨大的宝库惊呆了,顿起歹念,当晚就实施抢劫。凡是贵重物品,士兵们统统装进口袋,背回自己居住的营地。圆明园总管文丰无法阻止这帮强盗,悲愤交加,跳进园中的湖里自杀。

第二天一早,英军跟着到来。一个正从园内往外走的法国军官,兴高采烈地对站在门口的英国军官说:“先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进来?这里并不禁止入内,你们瞧!”他伸手从外衣宽大的口袋里拿出一根金灿灿的金条来,“这就是金子,真正的金子啊!”

于是,英军头目格兰特公开下令,军官们可以分批进园去抢劫,接着又下令全军可以自由劫掠。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你争我夺,丑态百出,整个圆明园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也许因为园内的文物珍宝实在太多了,强盗们不知道拿什么才好。他们一会儿抢金子、银子,一会儿又抢珠玉、宝石。抢夺的东西实在太多,一时装不下,往往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掉;为了拿珠宝,又把金子扔掉。由于抢劫时间太短促,许多文物来不及仔细辨认,像金质的东西被误认为是黄铜而毁掉。更有甚者,有些价值连城的手抄本被当作废纸用来点燃烟斗,白白地烧掉了。

英法联军把凡是能搬动的东西,几乎全都抢走。凡是拿不动或者来不及拿走的文物,就用棍棒敲碎或打坏。强盗们抢来的大量赃物,有的现场拍卖,把拍卖得来的钱按级别发给军官和士兵;有的被运回本国;也有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女王和法国皇帝。直到现在,英国和法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圆明园。

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之后,为了掩盖丑行,更是为了逼迫清政府答应他们所开的投降条件,英法联军决定将圆明园统统焚毁。

10月18日清晨,三千五百名英国骑兵开始实施有计划的焚园行动。他们一齐出动,闯入圆明园四处放火。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一下子成了一片火海,黑色的浓烟从树木中升腾上来,结成烟团,笼罩着北京的西北上空,然后,慢慢向东南方向随风飘去,绵延长达五十多公里,连天日也暗淡无光。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

就这样,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园,被英法联军毁之一炬。留下的只是一堆堆瓦砾,一处处废墟。

圆明园被烧三天之后,腐败的清政府完全屈服了,又同英法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北京条约》除了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把赔偿英法的军费分别增加到八百万两,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准许法国传教士到各省传教。之后,中国进一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嘉勇郡王福康安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孝贤皇后的内侄。福康安在兄弟中功勋最为卓著,地位最为显赫。他从19岁开始戎马生涯,一生转战南北,经历了无数战斗,百战百胜,是乾隆朝叱咤风云的大将。

有人说,乾隆对福康安破格提拔是因为乾隆与福康安生母的私情,更有人说,福康安实际上就是乾隆帝的亲生骨肉。但是,从其一生中的累累战功中就不难发现,他的荣誉受之无愧。

乾隆三十七年,清兵再次进攻大小金川;乾隆四十九年,甘肃伊斯兰教徒起义;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六年,尼泊尔廓尔喀族入侵。这四次战争福康安都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后两次战争,清军都获得了重大胜利。乾隆帝甚至要封福康安为王,但考虑到富察氏一门太盛,就没有落实。但是,乾隆帝将三个六品官缺赏给福康安,让他从家人中挑选。对他的恩眷可见一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尼泊尔王公的战争中,福康安曾经率兵打到加德满都,是我国反侵略战争中非常漂亮的战役,是使国人扬眉吐气的战役,因此,福康安也应归于民族英雄之列,应为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

与其父一样,福康安也永久地留在了祖国的西南大地。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奉命带兵镇压苗民起义,初战告捷,并被乾隆破格封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但是就在成功指日可待的时候,嘉庆元年,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了,但他仍继续督战,于五月,病逝军中。

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并建立专祠以致祭。福康安戎马一生,为国效力,特别是击退廓尔喀族的入侵,安定边疆的功绩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林则徐智斗义律

1838年12月3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人还未到,伍绍荣就吓慌了,乘着夜色到头号烟贩颠地住所通风报信。

颠地是个老烟贩子,和中国官吏打过多年交道,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听伍绍荣说完,颠地说了句“我根本不相信你们中国人能禁烟”,说完照样玩牌。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化装成商人,跑遍了大街小巷和各个港口,将广州各烟馆、外国商船的情况搞了个水落石出。然后发布命令,拦截所有鸦片趸船,不准外国商船装卸货物,封锁外国商馆,限期交出全部鸦片,搜捕伍绍荣和颠地……

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见林则徐动真格了,暴跳如雷,但又不得不交出部分鸦片来敷衍搪塞。

这一天,义律被带进钦差行辕的花厅。

林则徐单刀直入地发问:“缴烟的事,贵领事筹划得怎么样啦?”

义律假装镇定,说:“为了两国友谊,我已劝导英国商人缴出鸦片。”

“缴多少?”

“1037箱。”义律说着,递上了一份清单。

林则徐不动声色,故意问坐在旁边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我们扣了他们多少条鸦片趸船?”

关天培大声回答:“22只,每只船装1000多箱!”

林则徐突然用严厉的目光盯住义律说:“这就是说,1037箱这个数目还达不到鸦片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是吗?”

义律脸色刷白,无话可答。

林则徐过了一阵,又微笑着问:“你们的鸦片老板颠地呢?”

义律早已指使颠地和伍绍荣化装潜逃,所以他随便地答道:“我从澳门来时,没有见过他。”

“义律先生,你又不老实了!”

义律正想再编个什么词儿来搪塞,只见林则徐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义律,然后厉声下令道:“把逃犯带上来!”

义律一惊,定睛看着屏风旁,只见颠地和伍绍荣像两只癞皮狗一样,被士兵押着转出来。

义律又羞又恼,咆哮着说:“我要抗议你们拘禁无辜的英国公民!”

林则徐一拍桌子,朗声喝道:“什么叫无辜?颠地私贩鸦片,拒不缴出,还勾引汉人,化装逃跑,这是‘无辜’吗?领事先生,对这样的罪犯,你不但不协助我们追捕,反而怂恿包庇、袒护,到底居心何在?”

义律被问得低下了头,无话可说。颠地缩在一旁,不敢作声。伍绍荣吓得面如土色,两脚颤抖。义律的阴谋被彻底挫败了。

义律和颠地不得不答应缴出全部鸦片。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回合,终于取得了胜利。

“俭朴”的道光皇帝

道光帝年轻时,虽然性情豪爽,但对银钱却十分精明。他不爱游玩,终日在宫里和那班妃嫔们做些柴米油盐的琐屑事情。他把宫中的费用,细细地盘算一番,便下一道圣旨,内廷用款,以后每年不得超过二十万银子。于是,妃嫔们只好终年不得添制新衣,大家都穿着破旧衣衫,连皇后宫里也铺着破旧的椅垫。道光帝常说做人总须节俭,见了大臣们,总拿节俭劝勉一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满朝大臣都以皇帝为榜样,个个穿着破旧袍褂上朝,从殿上望去,好似站着两排叫花子,那皇帝便是叫花子头。官员们既不敢穿新袍褂,一时间竟使京城里旧衣铺子里的破旧袍褂,都卖空了,而且卖了好价钱。起初还和新袍褂的价钱一样,有许多官宦人家,把崭新的袍褂,拿到旧衣铺子里,去换一套破旧的穿。后来旧袍褂越卖越少,价钱飞涨,竟比做两套新袍还贵。有几个官员,无计可施,只得把新的打上几个补丁,在衣襟袖子上,故意弄上油泥,皇帝才龙颜大悦。

道光帝不但平时俭以律己俭以律臣,就是赏赐沙场有功之臣吃顿饭,他也“节俭”到家。大学士长龄,打平了回疆,把逆首张格尔槛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后,便开庆功宴筵,他怕内膳房太耗费银钱,便传旨须格外节俭。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十五个老臣。这些人挤了两桌,桌上摆着看得见的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举箸,只怕一动筷,就要吃光,而吃光了是很不好看的。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些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做诗,便即席联起句来,做成一首八十句的七言古诗,记当时君臣之乐,又叫人把君臣同乐画成一幅图,在席上谈论了足足两个时辰,菜不曾吃得,便散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