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16782300000011

第11章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栽培(3)

于间作套种。利用生长期较长的果菜类蔬菜的枝、叶,为青菜出苗和菜秧生长创造比较阴凉湿润的环境。在生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茄子间作夏青菜。选用早熟茄子品种如北京六叶茄、杭州红茄、北京线茄、成都竹丝茄、成都三月青等。茄子于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在阳畦、电热线加温温床或日光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到露地。先做成宽1.4~1.5米的平畦,畦中按行距70~75厘米开两条定植沟,深约12厘米,将育成的茄苗按株距30厘米定植在沟内。以后随茄子植株的生长,分次培土,最后取畦埂土培成高垄,再将茄子行间的土壤浅锄耙平,变成平畦,准备播种青菜。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将青菜籽撒播在畦内,用钉齿耙耙1遍,将种子埋入土中,每亩播种量0.5~0.75千克。播种后立即浇水。出苗以后的水、肥管理按茄子的需要进行。茄子于6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收,青菜于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采收。

第二,豇豆套夏青菜。选用早熟豇豆品种,如四川红嘴燕(一点红)、上海小白豇、广东细花猪肠豆、山东青丰豇豆、浙江之江28-2等。

4月中旬至5月中旬按行距67厘米、株距27厘米挖穴点播豇豆,每穴播种子3~4粒。出苗后间苗,每穴留2株。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豇豆架下套种青菜。套种前先将豇豆基部老叶摘除,浅锄后撒播青菜种子,每亩用种量约0.7千克。播后用钉齿耙耙1遍,然后浇水。青菜出苗后的水、肥管理按豇豆的需要进行。青菜于播种后30天左右开始间拔采收,正值高温期上市。豇豆于播种后60天左右开始采收,采收期约60天。青菜的全生长期处于豇豆枝叶较繁茂时期,豇豆为青菜的生长创造了较为阴凉湿润的环境。

第三,春甘蓝套种夏青菜。春甘蓝是指秋、冬季播种育苗,早春定植,初夏采收的甘蓝。套种青菜的方法是:甘蓝采收时只砍掉叶球,保留外叶,待大部分叶球采收后,将基部老叶砍掉,撒播青菜种子,用小锄浅锄一遍,使种子埋入土中,然后浇水。甘蓝的宽大外叶成为青菜的荫棚。青菜出苗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但浇水必须在清晨或傍晚天凉时进行,以降低气温和地温。一般不追肥,更不要施人粪尿,以免菜秧腐烂死亡。青菜播种后30~35天采收。

采用育苗移栽生产大棵夏青菜的,播种后至出苗前用黑色遮阳网覆盖。部分种子子叶出土后搭小拱棚,改用防虫网覆盖。苗龄15~20天定植到覆盖防虫网或遮阳网的大棚中。定植后30~35天可陆续采收上市。

(三)秋青菜

秋青菜是指8~9月份播种育苗,9~10月份定植,10~11月份采收的青菜。

(1)品种选择

8~9月份播种的青菜,因温度适宜,生长速度快,又不存在早期抽薹问题,采收期长,所以比较容易达到高产、优质,对品种的选择也不严格。前述不同类型中的各个品种都可以用于秋、冬青菜栽培。当然,不同地区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爱好,在不同播种时期,各有比较适宜的品种。播期较早,收获期也较早的,可选择较耐热但耐寒力较弱,充分成长后适宜作腌菜的品种,如南京高桩、杭州瓢羹白、常州长白梗、无锡长箕白菜、合肥小叶菜等。

播期较晚,收获期延至12月至翌年1~2月份的,可选择耐寒力较强的品种,如南京矮脚黄、常州青梗菜、上海四月慢及五月慢等。

(2)整地

秋冬青菜的前作多为番茄、黄瓜、菜豆等夏菜。前作收获后及时浅耕,耙耱保墒。每亩施入腐熟圈肥3000千克左右,再浅耕1遍,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耙平后做平畦,畦宽1.3~1.4米。

(3)育苗及定植

8月份播种时,温度仍偏高,苗床应选择阴凉通风处,干籽撒播后浇水,或采取落水播冶。必要时,在播种后还要覆盖遮阳网或无纺布,以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刚出苗时不宜浇水,以防泥浆埋没菜心,影响秧苗生长。长出2片真叶后浇第一次水,以后间苗1~2次,留苗距离6~7厘米,防止徒长。按照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一般在播种后20~25天菜苗有5~7片真叶时定植到大田。气温较高时苗宜小;气温适宜时苗子可稍大。定植时选择健壮、须根发达、无病毒症状的苗子。定植距离,根据品种株型大小和栽培目的决定。株型小的品种、采收幼嫩植株以提早上市的,定植距离适当缩小,一般为20厘米见方;株型较大的品种、采收成株以延后上市的,定植距离可适当增大,一般为25厘米见方。

定植深度以苗子的心叶露出土面为度,栽植过深,浇水后淤泥埋住心叶,易引起腐烂。

(4)田间管理

菜苗定植后,根据气候情况轻浇1~2次水,促使发生新根。心叶开始生长后中耕保墒。菜苗转青,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在行间开浅沟,撒入尿素或碳酸氢氨等速效性氮肥,覆土后浇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每亩施用尿素10~12千克或碳酸氢氨25~30千克。菜苗生长旺盛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千克。

(5)采收

秋冬青菜的采收期比较灵活,可根据市场需求分期分批采收,直至严冬植株轻微受冻时。腌青菜宜在早霜来临前后采收。

(6)贮藏

为了满足12月至翌年1~2月青菜的供应,北方地区常采用一些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传统贮藏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堆藏。选高燥背阴处,整平地面。准备贮藏的青菜于最低气温降至-1摄氏度左右时齐地面铲下,摘除黄叶、病叶后稍加晾晒。将青菜基部向下,一棵挨一棵地直立摆放。一般堆宽1.5米左右,长度以背阴处的长短决定。青菜中间每隔1.5米插入竹筒或草把,以利通风换气。菜摆好后,用土将四周封严,再用细潮土将青菜盖住。

以后随气温下降分次覆土。覆土厚度根据不同地区冬季温度情况决定,原则是贮藏期间菜堆中的温度尽可能保持0~1摄氏度。降雪后不必扫雪,利用积雪保持菜堆中恒定的低温。如果有化雪现象,应及时扫除积雪,避免雪水流进菜堆。

准备上市时,如果青菜已经冻结,应将青菜移至温度为2~3摄氏度的地方,使它慢慢解冻。切忌将已冻结的菜放在高温下迅速解冻,以免造成青菜脱水萎蔫,甚至腐烂。另外,在取菜时要轻拿轻放,以免造成伤口,在解冻期间引起腐烂。

这种贮藏方法多用于冬季平均最低温为-6摄氏度左右的地区。

沟藏。在高燥背阴处挖浅沟,沟宽约30厘米,深15~20厘米。如果沟宽在1米以上,须在沟底挖通风沟。如果没有现成的遮阴处,可在沟的南侧设置荫障,避免阳光直射。

收获的青菜直立摆放在沟中,利用自然低温使青菜迅速冻结。

在贮藏期间应始终保持轻微冻结状态。上市前移至冷凉处,使其缓慢解冻,恢复新鲜状态。在土壤解冻时应结束贮藏,避免菜体萎蔫或腐烂造成的损失。

这种贮藏方法多用于冬季比较严寒的地区。沟的深度和宽度可根据当地冬季温度情况决定。

假植贮藏。土壤上冻前将青菜连根挖起,假植在阳畦中。事先将阳畦土壤挖松,整平,再栽植青菜。株行间适当留点空隙,以利于通风。栽植后浇水,使青菜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生命活动,进行微弱的生长,但不要使菜体受冻。所以,假植后应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在阳畦上覆盖草帘或薄膜。白天,在青菜不受冻的前提下揭开覆盖物或略揭开一点,使其见光,夜间盖上防冻。

土壤干燥时浇水。

假植贮藏的青菜,可根据市场需求分期分批上市,直至春青菜开始采收。

二、芹菜

芹菜在气候凉爽、日照时间较短的环境下,营养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所以秋季是芹菜的主要栽培季节。我国北方地区采用多种栽培方式已基本实现周年生产。

(一)露地秋芹菜

6~7月份播种育苗,8月份定植,10~12月份采收。

(1)品种选择

秋芹菜育苗期正处在高温季节,生长后期又处于初冬季节,宜选择耐热、耐寒力均较强,高产、优质的品种。目前多选用天津白庙芹菜、河北铁秆芹菜、玻璃脆、陕西实秆绿芹、岚山芹菜、意大利夏芹、文图拉、美国西芹、佛罗里达683、嫩脆等。

(2)育苗

芹菜种子收获后一般有1~2个月的休眠期,所以不要用当年的新种子,而是要用头一年的陈种子。选择阴凉、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做育苗畦。最好利用空闲的大棚育苗。每亩育苗畦施腐熟圈肥4000~5000千克,翻匀耙平后做成宽1.4~1.5米的平畦。

芹菜苗期生长慢,田间易滋生杂草,播种前应施用除草剂。每亩用48%氟乐灵100克或48%拉索乳油200克,加水35千克,喷洒畦面,然后浅锄,使药液与土充分混合。

播种前6~7天,用凉水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加湿沙拌匀,用纱布包裹放在15~20摄氏度温度下催芽。水井中的温湿度正符合芹菜种子发芽的需要,可将种子包吊在水井中,距水面约20厘米,每天将种子包投入水中冲洗1次,经过5~6天,大部分种子胚根露出时(俗称发芽)便可播种。

选阴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采用落水播种法播种。先浇足底水,水渗完后撒播种子。如果是在大棚中育苗,播种后撒一薄层细土将种子盖住,并在大棚顶部覆盖薄膜,薄膜上加盖遮阳网,以避雨遮光,降温保湿。如果在露地育苗,播种覆土后在畦面上盖遮阳网或稻草等,以遮阴降温并防止表土板结。育667平方米地用的苗,需要种子200~250克。

播种后如遇连续晴天,每天或隔一天于清晨洒一次水,保持畦面湿润。发现有部分种子的子叶露出土面时,露地育苗的于傍晚揭去覆盖物,翌日上午再盖上,傍晚再揭开,逐渐锻炼幼苗,以适应外界环境,苗出齐后可不再遮阴。在大棚中育苗的,可在苗出齐后逐渐缩短遮阴时间。

出苗后间苗1~2次,使苗距保持2~3厘米。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结合浇水施尿素,每亩约10千克,或用喷雾器喷施0.5%的尿素,隔1天再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本地芹4~5片真叶,苗龄45~50天时便可定植,但西芹苗期生长慢,苗龄60~70天,具6~7片真叶时才定植。

(3)定植

立秋以后温度逐渐下降时定植。

前作收获后浅耕灭茬,每亩施腐熟圈肥约500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0~50千克,硼砂1~1.5千克,硫酸钾1~1.5千克,深翻,耙平后做成宽约1.4米的平畦。软化栽培的按沟距60厘米左右挖沟,为减少培土软化期间叶柄腐烂,沟与沟之间的土壤不宜施有机肥。

芹菜定植后,前期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定植前最好施用除草剂,每亩用25%菜园净500克加水150千克或50%扑草净100克加水60千克,喷洒土表,然后浅锄,使药液与土充分混合。

本地芹可以按行株距各13~15厘米,每穴栽2~3株,或行株距各10厘米,每穴栽1株。沟栽软化栽培的,穴距13厘米,每穴3~4株,或穴距10厘米,每穴1株。西芹的植株大,生长期长,定植距离一般应比本地芹大,但具体的定植距离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当调整。如果要求单株重在1000克左右,行株距可定为各25~30厘米;要求单株重在500克左右,行株距可定为各20厘米;要求单株重在200克左右,行株距可定为各10厘米。稀植时,单株产量高,但总产上不去,而且植株太大,销路不一定好;栽植过密,个体细弱,总产量也许比较高,但商品性差,也不好销。所以,秋季露地栽培西芹的定植密度应综合考虑品种、市场需求及经济效摄氏度。

定植宜选择阴天或午后温度较低时进行。大小苗分级定植。覆土深度以埋住根颈部为度,太深时,浇水后泥浆埋住菜心,易引起腐烂死苗。定植后立即浇水,俗称定根水。

(4)田间管理

芹菜浇定根水后2~3天,如果一直是晴天,需要再浇1次,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以利于发根。当心叶色泽变绿,开始生长时,表示已生出新根,可结合浇缓苗水施第一次追肥,用1%尿素与5%过磷酸钙浸出液随水浇施,促进根系和叶部生长。由定植到缓苗需15~20天。

缓苗后气温降低,植株生长缓慢,需水量不大,为促进根系向深处伸展,抑制叶柄徒长,促进心叶生长,在浇过缓苗水以后,要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蹲苗期间不浇水或少浇水,但要进行1~2次浅中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蹲苗期的长短,根据气候情况决定,少则5~7天,多则10~15天。当外叶色泽变深,心叶开始直立向上生长(立心),地下根系大量发生时,结束蹲苗。

立冬以后,日平均气温已下降到20摄氏度以下,植株生长加快,进入产品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肥、水管理的重要时期。一般在蹲苗结束后,结合浇水施氮磷钾复合肥,每亩40千克左右。以后每隔10天左右施1次追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千克并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促进叶柄增粗,纤维减少。为防止缺钙,可喷施1%钙镁磷肥浸出液;防止缺硼,可喷施0.3%~0.4%硼砂。这一时期地表已布满白色须根,土壤不可缺水,天晴时每3~4天就要浇1次水。以后随气温下降减少浇水。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